|
楼主 |
发表于 2005-9-3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贴全文)诗歌语言就是要诗歌化,谁能抗拒与改变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梅子在 2005/09/14 06:01pm 第 2 次编辑]
二、之
(十四)用诗歌语言的大称,称量一下各种小诗歌语言的真实重量。
从前面的分析中,能对此前诗歌语言方面,以及由诗歌语言引起诗歌中的好多问题、好多争论得出一点结论吗?我看能。这就是:要用诗歌语言的大称,而不是用自己的小称,来称量各种诗歌语言的重量。这种重量才是真实的重量。
1、诗歌语言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是诗歌化,而不是相反。除消了诗歌语言的诗歌化,就近于除消诗歌。
2、任何单独一个、甚至几个方面诗歌语言的诗歌化,都是诗歌语言的一点、一个局部。不管喊着多么革命、多么好听的口号,用局部代替全部都是有害的、错误的。
3、诗歌语言创新(或者叫革命)的本质是部分的拓展、拓宽,与部分的剔除、淘汰的关系;新与旧不是断裂、也不是完全铲除、有你没有我的关系。
中国从古到今,还没有一种诗歌化了的语言类型、诗歌化的某一个大的方面,被历史所完全淘汰,也没有人能做到。
历史上和现实中,曾经出现过断裂、完全铲除的做法,是不好的,形是帮助诗歌发展,实是不同程度阻碍诗歌发展。
4、诗歌语言的创新应该包括:
(1)新领域的开发。欧式、散文、口水等语言,只多是新领域语言的开发;如此定位谁会反对?
(2)旧领域的过滤、汰洗,补充、发展、完善、利用。古诗歌语言、百年新诗语言、民歌语言等都需要做这一工作。而不是这种语言的完全淘汰。
(3)诗歌化语言各领域的融合。不是诗歌只能是一个小语言的独诗,是既独诗又融合诗。
(4)中与西。从总体来说,就是中与西的融合;主要是西的中国化,而不应该是中的西化。
诗歌语言的创新应该只少把握住两条底线:一条是诗歌语言的诗歌化;一条是诗歌语言的中国化。
这种做法既保持了中国的长处,又吸纳外国的优点;中国应该是一块大海绵,能吸纳一切外来的好东西;不应该是一滩流出体外的血,只能让别人舔去,无法返回自己的身体。这,中国需要、多数人接受,又切实可行。
人们都在喊全球化。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种语言(起码现在看还是遥遥无期),中国人也应该争取把自己的语言留下来。没有这种精神的全球化,一定是没有竞争机制的。所以,用全球化的思路,搞完全西化,是站不住脚的。这样,对待西诗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学习西诗的好东西,不是坏东西也学;第二,应用西诗的好东西,不是坏东西也用;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把西诗的好东西融合到中国的诗歌中。
(5)实践经验也证明,能做到。现在回过头来看,在近百年的新诗发展史中,总是有一种否定中国一切的力量在干扰,这种干扰有时甚至是主流。如果能减少干扰,实际效果会更好。以前没有经验,今后应该减少干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