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穗言疯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默的嚎叫
——献给淫乱、喧嚣的工业时代

(一)

一口气读完佛教史,再换一口气读完道教史。十日谈里,青春和美貌有着说不完的
人间故事。我这样的开篇,让黎明踩在黑暗的尸身上,瘟疫的语言,像逃亡的光线
四处漂浮、浪荡、卖艺、淫贱,泛滥成灾。我想放出体内豢养千年的神兽兵团
将一座座主义垃圾、一桩桩国家丑闻,一件件朝代赝品,一枚枚宗教禁果
在拍卖的铁锤下,齿轮的吆喝里,冷酷地粉碎、颠覆、践踏、殉葬,不可言说……
这个时代命若游丝,水泥、钢筋、铝合金,机器的刑具和性具,烟花绚烂的彩色地狱
人类比毁灭的蝗虫更多,欲望的蚂蝗,密集地钉在地球城市裸露的青紫肌肤和乡野
歇斯底里的金属元素污蔑的血管。我杰出的大脑,跟不上高架桥、高压线、高压
水龙头,暴躁的耳光。我的孤独临风玉立,发出泥埙低音部里肃杀的秋风
季节的铡刀下,一群非兽、非神荒诞的词语竖起耳朵,听从星相、罗盘的调遣
随意组合:无政府、异化、客观存在、克隆的种人,天空的睾丸,大地的阴蒂
罪恶充斥无数淫荡的城池,厮打、烧杀、奸淫不绝于耳,漠视的目光如同行尸走肉
白蒙蒙的反射硬币上旋转的末日乐章,彻夜不眠的啤酒瓶,暧昧的霓虹,横七竖八
躺着毒贩、娼妓、私营洗脚妹、各类经纪人、国有二奶集团批发部下:督主、霸主
科员、局、部、支、所、党、领袖等,等等,等等,等等,等。腐肉的大厦
将倾未倾…这个世界,并不因我消失而消失,我的疯狂只和一首“沉默de嚎叫”
受孕,分娩出丧钟的分秒。十字架上,有脱衣舞娘的大腿,和圣母玛丽亚的裸臂
圣洁和风骚,两极拥抱、骤合。宗教、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等,仿佛八爪鱼的吸盘
蜂拥而上,极乐的狂欢,媾和。他们来者不拒,他们爱妓女爱小姐,也爱母亲和妻子
他们收藏上帝、神佛、放浪的纸币、发酵的黄金、撕裂的肉体、吃人的时间
怒吼,棒喝,舍生取义,温和的劝慰,仍无法赦免远古魔盒里放出的漆黑原罪
黑烟遮蔽,废水横流,我在一张中国的大床上,安乐地死去。身体的战场上
有人目睹,屈辱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丧权辱国的二十四条,跳动的数字
白花花的银两流出,无数的珍宝易主。条约之后的条约,杀戮之后的杀戮。
生戮、死戮,密密麻麻的坟茔,高高低低的墓碑。坦克、大炮、舰队,
和肥大的航空母舰,征服的蘑菇云,我的肉身荡然无存。只剩思维之光
散落宇内的黄叶。这理想的天空下,只剩下头戴文明桂冠“一无所有”的
丧家之犬,声嘶力竭的嚎叫。哈利路亚,我有黄皮肤,黑眼睛,美妙如绸的肌肤
我“用梦幻,用毒品,用清醒的恶梦,用酒精和阳具和数不清的睾丸”
构建淫乱、喧嚣的工业时代,窃窃私语地筑起“且且且”水泥钢筋浇铸的记忆丛林
我中式的偏头痛,在西方的脑海,在民主自由的闪电里,照亮林徽因英雄纪念碑上
女性的美丽石纹。我相信美,无用的诗歌,低能儿的海豚音,嗜茶的口舌,怒目而视
活着的鲁迅。大街小巷,我放逐我,我寻找我,我幻想我,作为天使的世界职责和重担
爱幻想的中国天使,散发自由、独立、忠贞、纯洁的传单……红旗的嚎叫,猎枪的嚎叫
烟草的嚎叫,红皮书的嚎叫,警笛的嚎叫,渡船的嚎叫,裸体子弹的嚎叫
人体炸药的嚎叫,地铁性器的嚎叫,手臂森林的嚎叫,手稿被毁的嚎叫,异域海盗的嚎叫
别墅的、茅屋的、贫民窟的、廉租屋的、山顶洞的、窑洞的,还有六道轮回的嚎叫中的嚎叫
哀鸿,孤寡、残疾、异形,捣碎了城邦、城堡、城郭、城市。我人生的诗歌里
只剩最后一颗嚎叫的心脏,在螺壳的旋梯上,忽上忽下,忽前忽后,荡着秋千。
孤独拍手,沉默放火。肉体、苦难、宽容叠加的今生,无边无际的睿智,解放我
它从各种形状中,解放我。“垂直、直线、括号、方格、联线,这些思想的形状”
允许我在沉默中爆发,品味意义的旋涡。然后顺着意义的方向,放马飞奔。
无规律、有规律的可能,秩序的脉冲,吞下时间腐烂的加速度。我如同不确定的风
飞翔、曲线声响,蹑手蹑脚,在词语的盛宴里,参观、合作、摩擦并闭幕。尤如不肯
关闭的路,敞口的高兴,我一口气读完的金斯堡诗选。我沉默的嚎叫,一口在道,一心在佛
他说:垮掉垮掉,垮掉一切;他还说:烂掉烂掉,烂掉一切……
之后——明天会有一条新路在一条新路之上,沉默地诞生。


2011年12月19日初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穗穗解读——呆瓜的作品《春节》《清明》

11)呆瓜作品


前言:

一个早上,近一个半时辰的光阴,我都在呆瓜的诗歌里沉浸。我在呆瓜,发在诗歌大厅的《2011,我的一些自言自语》两个长贴里反复地阅读,来回地选择,先粘贴了20首诗歌,在我的电脑上留存。然后我又反复的阅读,来回比较。说心里话,阅读呆瓜的诗歌,我会觉得气定神闲,会不由自主地不舍。所以选读他的诗歌来作为解读文本,第一件头疼的事情,也就是取舍的焦灼和两难。

我曾说过,呆瓜是一个诗意澎湃,可以随口随心,随题随时地写诗之人。他可以说是一个天才诗人,对于语言和意象的敏感度,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他仿佛精力过剩的大孩子,把诗歌当成自己日常最心爱的玩具,所以,他在诗歌报论坛,有着无数的小马甲。他自己或许都记不清楚到底有几件可人的小衣裳了。

其实在没有解读他诗歌之前,我已经知道,这次的解读某种意义上,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搜索他全部的诗作和一些文字,选择性地阅读,只想自己能内心更坦荡或问心无愧吧。因为我尊重每一首诗歌背后,隐匿的作者本人。我相信诗歌,是作者最贴己的衣裳,是他灵魂的窗口,他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点点滴滴的思考和困惑,都会在诗歌里,有意或无意间裸露或展现。由此,我才谨慎、认真地对待自己落笔的浅陋文字,甚至对自己近似苛刻、苛责地进行资料收集和文本的思索。如同风雨如磐《谵语》中的题记:我们无法也不该苛责他人,我们只能苛责自己。

在未来的诗歌点评道路上,我依然会如此地要求自己:认真地读诗,谨慎地批判,踏实地写作。

经过近一个半小时不间断的反复阅读和比较,最后我又在呆瓜的20首诗歌里,选定了其中的6首,以“一斑而窥全豹”的方式,贴近作者丰富且平静的诗意疆土,用仰视和俯视的两重视角,跟读和解析其诗歌领地里,最精彩的片段和瞬间领悟。


穗穗解读之前的絮语:

我并不排斥才气写作,我甚至羡慕那些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因为有时他们用三分的气力和心血,我却要付出七分的气力和心血,才能勉强和他们保持同等的奔跑速度。所以我曾经开玩笑地说:呆瓜同志,请在肆意挥霍诗情画意之时,借我一点灵感,或匀点才气给我吧。

在很多诗人的眼里,诗,诗句,都是墨守成规的叙述和抒情,他们不知道词语本原的秘密,他们害怕打破自己原本俗常和约定俗成的表达和意象本质。因此有着“言之有理的错误”论调和习惯思维。其实诗歌语言,是不断进化和演变,并且在进化和演变的过程中,放浪不羁地探索和尝试,以便发现词语、句式重新组合时,未必发现的密码和秩序。中国古诗中,有一个诗歌技法“通感”,尽管通感说法和定义的由来,出于西方之口,是指向感觉的挪移转化,从心理学借来的概念。但是在中国的古诗里,却处处闪现这种技法的灵光,并不停地翻新。在《红楼梦》一书里,大观园的一幅楹联,是贾宝玉题写的诗句,挂在林黛玉所居住的潇湘馆门前。楹联是这样写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这是大观园刚刚落成时,贾宝玉陪同父亲贾政,一群人去游园时提写的。这幅楹联的下句“幽窗棋罢指尤凉”,其中的指尤冷。就是绝妙的通感手法。

中国的新诗发展和变革,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西方的新诗发展史,却有千年的积淀,几百年的不间断的演变、夯实和扬弃。

之所以在解读呆瓜诗作之前,强调“才气写作”和中国传统技法的花絮,是因为我记得呆瓜在我编选的《外国诗人诗选》中说,他几乎不读翻译过来的外国诗歌,他更青睐于本民族字词的渊源和意境之说深厚内涵。我曾经毫不留情地批判他,那些翻译过来的诗歌,虽然因为翻译者的水平和能力问题,丢失了原作的一些韵律和原本的句式、语调、结构和气息。但依然有部分精华和精髓,呈现给我们的眼睛和心灵。既然现实世界,是一个极度开放、张扬的世界文化格局,我们就不能因为自身语言的隔膜,而闭关自守,盲人摸象。东西方文明,是世界文化遗产里,两座并置的文学和艺术高山。它们之间,不是用“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取缔东风”,来互相压制和唾弃的。而是该彼此学习、借鉴、映照、扬弃,最终融会贯通的人类精神家园。

而才气写作,就如同砍伐自己自性地球里的原始森林和能源,总有一天,他会把自己储备的内在能量,消耗溢尽。一个诗人,对语言天性敏锐和舒适表述,这是他不可多得、独一无二、别人无法抢劫的诗性财富,他要懂得不断地储备和充实自己,节制、警醒地写作。并且不执著于某一种类型、风格和语言表达,知道自己未来写作的途径、目标和最终的疆土。他才能珍惜自己的才华,才会真正的成就自己。我一生都非常尊敬台湾的老诗人洛夫,我尊重他的缘由之一,就是不断否定自己的勇气,和多年来“知行合一”的探索、为人和留下的丰富文本诗稿。未来,我会以他为镜,时时地提醒自己:写诗的时候,把自己当回事,写完之后,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


2011,我的一些自言自语

文/呆瓜

春节

一天催着一天,我不忍心
再回来。我爱着的很多人
都渐渐走失,或者正安抚容颜

挤来挤去的路上,每个人
都知道铁盒子会移向哪里
更知道,这个日子会滑向何处
喝酒,相聚,夜晚很深
星星一颗一颗
从小巷子里跌落下来

烟火会熄灭,桃花羞答答地
开满半边天。我又理所当然地
醒过来,听着夜半雨声


穗穗解读:呆瓜说:“天上有块美丽的云,你就站在上面,那想象多美好。那块云过去一百年了,你还说你站在上面,那要有多么虚假。”他用诗化的语言,告诉我们,留恋陈腐的表达和僵死的语言,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啊。

尽管呆瓜曾说,他不读外国诗歌,其实他还是潜意识地受到了中国许多诗歌前辈,其语言、叙述方式和结构的熏陶和影响,因此这些诗人,都在自我阅读,修养积淀中,拿来并融合了众多的西方技法和各种理论构架。所以说呆瓜的诗歌语言,并没有古典气息化不开的生涩感和迂腐之气。他在语言的水域和天空,自由穿梭,来回翱翔。像他层出不穷的马甲一般,有无数的化身,如同大闹天空的孙猴子,有着七十二变的上天入地的绝技,自由、自觉地变换着身形,抵达诗意的十方空间和多维表述。

在这首《春节》的小诗里,作者选择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这也是他惯常的叙述和叙事手法。诗题《春节》,总会带给我们无限温馨的联想和故土的归宿感。这是中国最传统的佳节,也是一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最长假期。作者没有过多地描绘,春节的喜庆气氛,而是用一个归途的游子,途中的琐碎画面和遐想,带我们进入诗意的梦幻之旅。

人都说近乡情怯,而时光总是无情之物,它不停地提醒我们:青春正在老去,亲朋正在消逝,佳节又在临近。所以作者一上来就提到了时间的流逝感:“一天催着一天,我不忍心/再回来。我爱着的很多人/都渐渐走失,或者正安抚容颜”。我们在呆瓜舒缓、舒适、舒服的语调,察觉一丝淡淡的感伤。这些文字,是让人能第一时间产生共鸣的旅途小调。

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异乡,所有的异乡,都渺无人迹。在游子归途中,我们大多数人,会选择铁路,来回归故土。每到春运时分,所有的铁路线,都是人满为患。呆瓜轻描淡写地着墨,并没有过多地渲染,这条归乡的旅途中人头攒动的窒息感。人的一生,就是客居人世的一场旅程,谁都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站,主动或被动地下车。但是所有的人,都明白,这趟人生的列车,它会驶向何方。春节的诸多画面里,无非亲朋好友的团聚,吃饭、喝酒、聊天,交流各自的感慨和未来的希望,然后再次整理好行装,各奔东西。我喜欢呆瓜诗歌里,恬淡、安静的气息和内质。所以四两拨千斤。“夜晚很深/星星一颗一颗/从小巷子里跌落下来”,在第二节的结尾,作者用一副清雅的晨曦图,衬托彻夜狂欢后,城市的静谧。这里再次暗含着,作者开篇提到的时间流逝感。

烟火当然会熄灭,至于桃花,或许是在未来的旅途上,正在酝酿着我们重新出发后的灼灼春色,所以他用一个“羞答答地开满半边天”,强调并传递,春天到来的必然性。由此,我们读到了作者,未曾说出的恍惚感。他在一场烟火寂灭之后,独自醒来,听见了夜半淋漓的雨声。在呆瓜的诗句里,我不止一次地感受到“诗的审美移情”功能,由此我更能理解,呆瓜有时近似游戏的写作和涂抹。康德曾经说过,游戏是:“审美快感的根源”。席勒更是认为,审美就是游戏,艺术起源于游戏。它们都是“过剩精力”宣泄的产物。什么是“审美移情”呢?简单地概括就是:物我合一,生命与生命的合一。我想说,呆瓜是一个情性中人,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情绪,都融入了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砖一瓦,他将人和人,人和动物在审美中融为一体。而他的语言,放松,句式的转换,也自如妥切,其中的纠葛和绳索很少。于是我们在阅读的体验中,能够很好地进入,不会抗拒他语言呈现的诸多画面和瞬间领悟。

呆瓜还说:我坐下来慢慢读这些诗,是享受的。现在,我也要说:我一个上午的时间,都拿来阅读和比他的诗歌,我觉得即便是选择、取舍的过程,也同样是享受的,这也是我自己的享受。我说着、念着、痴着。你们喜欢,当然好,你们若不喜欢,就请记住,这是我自己的享受和一个人的欢喜。


清明

你不是我身体的一部分
我一年只能见你一次

不再想象柳絮
是大面积飘移的纸钱
就不再假装着要去断魂

我只去陪一个风中
飘着银发的女人,从一个土堆
跪向另一个有着血缘的土堆

她弯腰的曲度
一年比一年深,深到快要进入
那里面


穗穗解读:如果说,诗并非不能翻译之物的话,那么赏析和批判诗歌的可能性问题,就迎刃而解。尽管我们在解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带上自己的偏见和嗜好,但解读过程,本就是一次读者或诗评家,再加工的审美过程和发散性的再创作。每一个人的解读文本,只是提供了一条阅读诗歌,和解析诗歌的线索和路径。

我觉得一个好的诗人,需要有“拒绝成熟”的勇气。任何的先锋或主义,其诗歌文本,若没有想象力,都是极为失败的诗作,或者根本就不是诗。没有想象力的诗人,不是诗人。没有想象力,诗人就没有信马由缰的诗意疆土。而诗,并非凭空造出来的空中楼阁,它一定是和作者的生活、思考、阅历、修养和经验的积累,发生关联的。也就是诗,是生活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除此,别无他途。

我之所以,如此喜欢和阅读呆瓜的诗作,最大的缘由,就是它们都是活物,是能呼吸、可触摸的一个个生命体。不是博物馆里陈列的出土干尸、木乃伊等,也不是高高在上神坛之上的贡品和图腾。

在这首《清明》的小诗里,呆瓜继续用轻盈的笔墨,给我们讲述清明,并非仅仅是一个概念化的虚词,它仿佛就是一个阔别时日的老友,所以一年的光阴里,我们总要和“他”约会,遇见一回。这样的开篇,用拟人的手法,给我们打开了阅读的通道。

呆瓜的睿智,还在于他不动声色的冷抒情和冷叙述,这在诗篇的后三段,集中地体现了“举重若轻”和删繁就简的语言能力。清明,是我们悼念亲人、祭祖和上坟的特定假期。柳絮纷飞的日子里,杏花飘漫的丝雨里,踏青的游人和上坟的纸钱,引领着我们泪水宣泄的一幕幕场景。作者不说柳絮,不说纸钱,也不说断魂的脚步和肝肠。他用反衬的手法,写出自己独特的清明悲情。在《清明》诗篇的第三、第四节,呆瓜是这样描述的:“我只去陪一个风中/飘着银发的女人,从一个土堆/跪向另一个有着血缘的土堆//她弯腰的曲度/一年比一年深,深到快要进入/那里面”。一首诗歌,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语言的背后,始终站立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情感的草地、山峰、河道和汪洋。这样的诗歌,才具备可读性、可信性和可感性。而一首诗歌,细微之处的华彩或光芒的勾描和涂染,才能动人心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我无须一字一句地扣读呆瓜《清明》诗作里隐含的意义和能指,这些干净、透明的词和句子,至诚的袒露和呼吸,是作者血气的凝聚和情感的纽扣,何等的动人和鲜活。诗是生命本真的脉动,呆瓜的脉动,我在反复的阅读和沉浸中,触摸到了,感受到了。那么你们呢?!



2011年12月20日下午2点26分作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1-12-20 15: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累,好累,眼睛疼,干涩后,开始间断地流泪。昨夜,不经意地咳嗽,有血丝在痰液里隐现。我当时一惊,却没敢告诉母亲和自己的先生。

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或许不用大惊小怪的,我自己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不懂得爱惜自己,一旦拼命起来,总是忘乎所以地放纵自己,比如读书和写作,评论和思考。

如果老天爷怜惜我,就会让我长命百岁,如果老天爷,嫉妒红颜的话,我也无怨无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涂抹后面的文字吧。茶水的苦涩和心中的苦涩交融,我分辨不出,其中的滋味,是不是自己呕心沥血的痴,和别人小鸡肚肠的愚。

非要,用一块丝帕,吐血而亡,写完自己,人生最后的绝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呆瓜其他的四首作品留存

掌心的草

不能伤害一颗草的。母亲
这样说过。我蹲下身子给花浇水
扯下幼小的草时,才记起来

这让人悲伤。整个四月里
母亲都在忙碌,拆洗了被子
擦净了窗户,地面磨亮了她的影子

母亲没在身边,她已经
回乡下好久了


秘密

我不知道,那些草摇来摇去
关节是多么痛。我不知道
那些鸟飞来飞去,是怎样的快乐

我也不知道,十八个人
靠近了又离开,却羞于说话
这多么黑暗,木头也羞于说话


偏头疼

现在,我已经褪去身上的花纹
不再是豹子,用餐的时候
你一定会发现,只是一具皮囊

同我一样忧愁的,是一群
奔波的蚂蚁,患上了潮湿的关节炎
缓慢地活下来

夜里,有一只怪异的鱼
是不说话的,坐在阳台上吸烟
控制着我的半个脑袋


剥洋葱

她安静的坐在那里
一层一层的瓣,象灯光里
她一次一次的脸红

这样的核,象我居住的小城
你不会看到它的内心。每一个人
都陌生而紧张。在深处
用力捂住自己的胸腔。我们都是
似曾相识的蜘蛛,把嘴巴悬在半空
寻找活着的某一个出口

盘子里越来越高,我加入进去
她开始落泪。我下意识地
迷起起了双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累了,眼睛不停地淌眼泪,仿佛水中的鱼儿,露水中抖动的花瓣。

剩下的四首,留到明天吧,我觉得身心疲惫。这一刻,连太阳,也将他光亮的小身体,藏到了云被里,我看不见温暖的手指,安抚我落满灰尘的眼帘和肌肤。

老天爷,请不要苛责我,不懂节制的阅读和文字,我只是愚痴了一点点。我真得很想多活两年,将自己顿悟的诸多思想和诗论完成。

我的愿望,并不多,只想多些时间,读书、写作,快乐地,和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闲聊、清谈。我不贪恋这人世的繁华和名利,我只想有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和领空,我只想自己破锣的身体,能够再硬朗一点、结实一点,我好多写点,感受人间的好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0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个疯女人!别再玩命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0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骂你,是还在怜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0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适可而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0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11-12-20 18:31 发表
你个疯女人!别再玩命啦……

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剑客无剑 于 2011-12-20 18:35 发表

疯了!


嗯,是有点拼命三郎的味道。自己也怕,只是怕也不行啊。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做自己就好了。老天要收走我的话,我也任命。只希望,它能怜悯我,多给我些好日子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11-12-20 18:31 发表
你个疯女人!别再玩命啦……


好妙妙,谢谢你!熊抱吧,爱你。

俺目前还死不了。不就是一次吐血,二次有血色在痰液里吗,没什么大不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11-12-20 18:31 发表
骂你,是还在怜惜。


俺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11-12-20 18:32 发表
适可而止!!!


好,俺听你的话:),等把这一组诗人的作品,全部解读完之后,我要好好地休息几天。到处走走去。

我已经在健身了,一个星期,至少2-3次去健身房健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穗穗解读——呆瓜作品《掌心的草》和《秘密》

掌心的草

不能伤害一颗草的。母亲
这样说过。我蹲下身子给花浇水
扯下幼小的草时,才记起来

这让人悲伤。整个四月里
母亲都在忙碌,拆洗了被子
擦净了窗户,地面磨亮了她的影子

母亲没在身边,她已经
回乡下好久了


穗穗解读:一首小诗,倒影一个灵魂。或清澈、或豁达、或明亮、或忧伤……在呆瓜的诗歌里,我不仅看到了传统诗的本质,抒情性,也看到了现代诗的本质“诗想”。对于诗性意义上的挖掘和构想,呆瓜总能在漫不经心的语言和句子里,用他直觉的第三只眼睛和思想的敏感,找到一首诗歌的内在能指和诗境的清澈“诗想”。

《掌心的草》,就像作者细腻、多情的小心思,心底保留着一片童真原色一般,青青的、嫩嫩的、淡淡的,在诗句的流转倾泻中,捧出一泓雨后的虹彩。一首好诗的本原色里,一定要有最基础的三原色。(三原色由三种基本原色构成。原色是指不能透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在美术上把红、黄、蓝定义为色彩三原色。)在呆瓜的诗歌里,我可以这样简单地总结:其语言的蓝,清澈,透明,安静,透着天空、湖水、山色洗练后的淡淡忧伤;其句式的黄,明亮,优雅,轻快,活力四射,充满希望的跃动,富有“起转承合”的弹性和张力;其内容、寓意、诗境上的红,喜悦,激情,尚真,带着诗想的体温、血气,让人掩卷沉思中,能随时实地激发他人联想、共鸣的诗性能量源。红也是一个人内心或隐或现的能量原色,心理原色之一。这三原色的诗歌构架,让他的诗歌,有着踏实的土壤,始终传递出自己本原的血气和活力无限的生活气息。他的诗歌是有根之物。

我把《掌心的草》,捧在自己的手心里,无限地怜爱。是因为,我透过这些质朴、清亮的文字,看到灵魂清澈的倒影。作者是一个跟我一样,有着同样心性的痴人。他对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带着本原的怜悯之心。若没有这样清澈透明的小心思,他就不会写下这样清澈透明的小诗句。我无意拔高呆瓜诗歌中隐匿的未言能旨。作者几乎用忏悔的姿态,写出自己内心深处的负疚之情。

他不过是在给花盆浇水的空隙,无心地拔下了盆中长出的幼小杂草,由此联想到母亲平日的教诲:不能伤害一颗草的。只是这个联想,是在作者下意识的动作,完成之后,也就是完成时态之后,进行的追悔。所以作者在诗篇的第二节,才会由浇花、拔草的场景,自如地转向四月母亲忙碌的画面。且看作者是怎样自悟自觉的忏悔:“这让人悲伤。整个四月里/母亲都在忙碌,拆洗了被子/擦净了窗户,地面磨亮了她的影子”。

在生活中,人们越熟悉,司空见惯的事物,越会让人忽视它的存在。而真正的艺术作品,是要找回人们的这种遗忘,让日常生活中隐匿的诗性凸显出来。我说呆瓜天生就是诗人,本原的性灵诗人。他能透过“掌心的草”,看到草木有情,人间有情,亲情无敌,母爱无际。这首小诗,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就像我们手边经济实用的生活必需品,用一种“清澈的悲悯”,撩动我们日益麻木的灵魂和遮蔽诗意的眼睛。

这样的诗歌,本无须我来一层层地剥离其中的意义,但我却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和喜爱之情。因为他总让我在语言的间隙,诗意的联想中,感受并领会“不可言传”的忧伤和淡淡的苦涩。尤如我现在手中、口中、腹中的单枞茶韵。有一种醇厚之后的回甘,在灵魂的舌尖缠绕。



秘密

我不知道,那些草摇来摇去
关节是多么痛。我不知道
那些鸟飞来飞去,是怎样的快乐

我也不知道,十八个人
靠近了又离开,却羞于说话
这多么黑暗,木头也羞于说话


穗穗解读:诗题《秘密》,的确藏有乾坤挪移、含沙射影的秘密所指。本来我不想,一开始就揭示作者,写作这首诗歌的灵感来源。因为这首诗歌,隐喻的力量,超过了许多人,声嘶力竭的谴责和呐喊。

我想,大家对小悦悦的事件,一点还记忆犹新吧。那“十八个人”,曾经有人说,就是人间的十八层地狱。这样的指责,难免有放大,和站住说话不腰疼的嫌疑。我曾经说过,一个人在批判他人的时候,首先要问问自己,当发生这样的事件时,你会如何去做。将心比心之后,你才有资格去批判和指责。

我还是言归正传吧。上一首诗歌解读里,我已经说过,呆瓜是一个善良、敏感、真实、多情的诗人。当听闻这样的事件发生之后,他没有像许多诗人那样,赤裸裸地指责、谩骂和呈现。他选择了隐喻、拟人、对比、烘托等传统的手法,甚至用一组看似毫无关联的画面,独辟蹊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涌动的血性和悲悯。这秘密,并不难解码并彰显。

“草”和“鸟”,都是人心物象的化身。当人性中善良的阳光,被冷漠的乌云遮蔽时,那十八个人,就只能是黑暗的荒漠和人世苦海里挣扎的愚痴的奄奄一息的病人。他们已经忘记了一个人,最起码的良知和同情怜悯之心。这让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心,五脏六腑,尤如针扎般疼痛。这样的人间,的确尤如地狱。

作者是睿智且清醒的。有时疼痛,并不是要扯着大嗓门,喊出来。有时,我们语言的拳头,伸出去的招式和凝练于内的力量,用形象的暗喻、隐忍地谴责,比之那些干巴巴的口号和谩骂,更有暮鼓晨钟的回响和无尽的穿透力。

这首诗歌,依然无须我来一字一句的解读和引导。大家不妨,就用压制不住的愤怒和疼痛,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和感应吧。如同作者结尾的隐忍:这多么黑暗,木头也羞于说话!木头当然不会说话,但是这不说话的木头,比这群冷漠无情,不配为人的人,要善良、美好的多。至少它们不说话,但懂得彼此友爱,众志成“林”。我还想说,这首诗歌的秘密,还不仅仅在于揭示黑暗的缘由和本质。它还可以脱离这一社会道理伦理的悲剧事件,指向人间所有的黑暗和不堪。

小诗不小,“秘密”棒喝。写得好!呆瓜不呆。


2011年12月21日上午10点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 2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