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穗言疯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草堂建成后,有许多当世的文人雅士载酒携肴,慕名造访,啸咏终日,但求一乐。不论是文臣武将,还是旧相名宦,都非常尊重魏野。来他的草堂小筑过访的官员里,要数两朝为相的寇准寇莱公地位最显赫。魏野曾作诗记录过此事!

嗯,我喜欢这个家境贫寒,却绝不做蝇营狗苟,不在污浊的官场里谋求生计的宋代隐士。据《宋史·隐逸传》记载:魏野其人潇洒倜傥,不喜巾帻,无论来访者身份贵贱,都身穿白衣,头戴纱帽会见客人,所出门游赏,总是骑着一头白驴。他很好客,常与客人留诗题词,而后彻夜长谈,尽欢而散。但魏野的确风雅有余,而经常生计不足。家中常是:“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他写过一首《春日述怀》的诗,聊以自嘲。

尽管这样,他还是不愿出仕。据说他曾经一再逃避宋真宗的召见,不断逃避特使,而在友人的家中留下诗句,表明心志。皇上的特使找不到逃隐的魏野,没办法,只好抄下他题写的诗作,献给皇帝交差。后来宋真宗极为仰慕魏野高名,又喜欢魏野居处的雅致,就让画师将魏野草堂的景色,画了下来,挂在宫里,用以寄托思慕之情。

由此,魏野的诗名更加远播,但他却从不居高自傲,极其厌恶轻浮。律己如此,对人也如此。他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譬如他和长安名妓添苏的故事。魏野曾经给他的友人凤阁舍人孙仅,和诗一首,提到了孙仅做京兆尹时,曾和名妓添苏郊游之事。诗的最后两句“见说添苏亚苏小,随轩应是佩珊珊”。后来孙仅看她欣赏魏野之诗名,就把这首和诗,转赠给了添苏。

这个添苏并未见过魏野,只是听闻和仰慕已久,于是就让当时的书法名家,在她家的墙壁上题写了魏野的这首诗作。以便夸耀,提升自己的身价。也巧,不久魏野来长安,因一个好事的朋友,秘密邀约来到了添苏家,故意不介绍魏野姓甚名谁。添苏看他衣着简朴、其貌不扬,就没有上前寒暄招呼。魏野抬头看见自己墙壁上的题诗,很是惊诧。这时添苏立即夸道:“这是魏处士褒赞我的诗作。”

魏野听了也不答话,就让人取来文房四宝,在诗旁又题写了一首诗。诗道:

谁人把我狂诗句,写向添苏绣户中。
闲暇若将红袖拂,还应胜得碧纱笼。

诗歌中用碧纱笼比喻添苏,暗中批评她虽貌美,却很肤浅。如同绣花枕头。添苏看了诗,才知道来人就是魏野,羞愧中忙热情的款待。

这个魏野实在是有趣,不仅出生富有神话色彩,他的死也很离奇,非同一般。1019年天禧三年,魏野获悉他表兄的死讯,哭得很伤心,于是他对儿子说:“我不能去奔丧了,就是我去也到不了那里。”,他让儿子去奔丧,而他自己在得到表兄死讯后六天,这位终身不仕而名动朝野的魏处士,无疾而终了。时人都觉很是神异,当时魏野享年六十岁。

后人评述魏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他有一首《清明》诗,飘逸俊迈、平朴警策,后世传唱不已。我自己也非常的喜爱,闲来无事常常背诵一番。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都来似野僧。昨日邻翁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就是一个农民诗人简单、清白的一生。我用了两个时辰,就温习完毕!未来,我爱慕的手指,还会为他专门拟文而歌的~~:)。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7-12 12: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穗言穗语(二十八)


时间跨度(7月6-12日)


1、在网上到处乱窜,收集我想了解的诗人档案。结果却找到一个非常好的阅读空间,我在那里注册了自己的小窝,今天正式建立——穗穗诗歌图书馆,未来我可以在网上自由的阅读最新的翻译作品了……这是意外的收获。

有人说:回归无名。我本无名,何须回归无名。但山川河流皆有名,我之名在我,又非我。现在我思索的问题是——自我的深入和超脱,重新回到“忘我”的创作和沉浸中去!其他的轻若羽毛,不值得计较和回应。

2、(7月9日)其实我的穗言穗语里,有许多零碎的写作经验和灵感火花,都是和一些网上的诗友,对话、碰撞和积累的。

诗友千朔说:倘若我们知道诗承载着自己的灵魂,那么我们写作时,就更不可以随随便便了。 这点,我和她英雄所见略同。我早在《穗言穗语》的每日诗话里,就一再强调过。不过许多诗人,还是写得很随意。我觉得可以随性,但不可太随意。不然诗就不是真正的诗了。

3、一个诗人的语言关必须先过,再去学着“陌生化”和各类腾挪大法,若还不能准确地学会“意象”指代等基础指法,找到任何情绪准确的替代物,那么就别急着~~学习“先锋”和出挑,不然,则越写越糟糕,那是肯定和毋庸置疑的……

4、日常不是不写,而是不要把很不成熟的诗作,发表出来。譬如说我自己的经验,就是自我阅读的次数,至少20遍,有时50遍!二是炼字、 炼句、炼意,这是古诗的最简单手法,但用于现代诗创作一样适合。惜字如金,于诗歌来说,永远是圣旨!

5、只有反复的阅读,才会知道气息的阻塞处,以及意象的截取是否准确和舒适。再有就是——整体的协调和布局!如果总是依赖别人被动的批点和砍伐,是很难自我主动要求进步的……

许多诗人,有很好的构思,却无法写出好诗来的缘由之一:就是地基不牢靠!这就回到最初的原点——语言关。不要小看了语言练习,你若无法逾越它,你将永远原地踏步,不管你学什么技法和结构,都是烂尾楼和合稀泥工程哦。

因为好构想,仍需要好语言的~~好排列方式,也就是好结构来搭建和支撑!

6、(7月11日)早上起来,头依旧很疼。洗漱完后,发愣的一瞬,无由来地想起了明代江右才子,解缙的一句名言“宁为有瑕玉,勿作无瑕石。”

他的为人率真又清高,任才使气,皆成文章。他的诗歌推崇盛唐,宗法李白“青云有路待我来,一日南风欻千里”。可怜这样的一代奇才,最终被锦衣卫的头目纪纲,埋在积雪里活活冻死了。

人之际遇天知道。就像我自己现在不知道最终的我,将在哪里栖居,总是流浪,心无所属。好在书中春秋,一日千载度。

我喜欢“我辈岂是蓬莱人”的李太白,当然也喜欢风流倜傥、追慕李白的解学士,“我非寻常流宕人,等闲不遇闲悲辛。读书学得万人敌,直将富贵轻埃尘。”这样气势磅礴、狂放人格的人只敬畏于天才,也只倾慕和效仿于天才。所谓英雄惜英雄,英才爱英才!

有什么样性情、抱负和人格修养的人,就会写出怎样淋漓的文章和诗篇。历来才子情性多狂宕不羁,不循常格。才气纵横,也多持才自傲、放浪任诞。

解缙曾以“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这样的马屁诗,逃脱了乞丐帝朱元璋的屠刀,得以编纂《永乐大典》,但最终还是死于囹圄之中。死时47岁,正值壮年,实在可叹啊可惜……

7、在晚明的文人里,有一个人也特别有趣,颇受争议。他的脸谱在我的心中,初具轮廓。放浪不羁且个性鲜明。他叫屠隆(1542-1605)字长卿。他之所以取字“长卿”,是因为要和汉代文士司马相如自比或比肩。另外,他还有一字,叫维真,号赤水、鸿苞居士。

屠隆是今浙江宁波人,出生贫苦的渔民家庭,他写文下笔千言,不需思索,曾做过青蒲县知县,后因行为放浪,“淫纵”不法,被罢免。他一生都遨游于吴越山水之间,寻仙访道,为文赋诗。居现在一些学人考据,屠隆很有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8、才华横溢的人,都很自信。屠隆曾自称束发操笔为诗文,睥睨天下,长篇短制,信口而发,即成妙文。他有诗文集《内拳集》《鸿苞集》等多部,还有传世的剧本《彩毫记》《昙花记》《修文记》三部。他还编写了许多佛道的著作和丛书。

他的诗歌创作,特别关注于自我的情性吟咏。一生的诗作经过“三变”,早年壮心勃发,风格飞扬舒展;中年困惑当世,内涵深沉悲慨;晚年沉湎佛道,诗歌追求清旷放逸,不过仍有感愤痛郁纠结其中。他的诗风总体自然率真、直抒胸臆。如天风乍来,海涛忽涌。

他做文章,强调“声、气、神”三者互为贯通,认为作者的神气,可以通过作品的声调和辞采表达出来。正所谓:听其声而貌其神!在文艺思想方面,屠隆敢于破“复古”说,所以他提出了自己“性灵”说,比之汤显祖、袁宏道都要早。

9、屠隆对性灵与心学、禅理、情真、个性等四个方面的关系,都有自己独特且详细的阐述。虽未形成系统理论,却有许多真知灼见。他认为才情、妙悟和灵性三者水乳交融,合为性情。性情是文章内在本质的精髓。

他的“性情”说,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逐步形成“性灵”说。他在《自题像赞》诗中言“性灵化为精魂,法身隐在形壳。”强调自我性灵和传统性灵的心会意通,认为文章之妙在于“语语通性灵”。

而我读诗看文,很多时候正是冲着为文者的“真性情”而去的,因为才华和性灵附体的诗文才是活物,有作者的气息和体温。由此,才能心领神会、妙思千载!

10、仔细梳理屠隆的身世和经历,我就会想起今生的一位挚友,(名字就不赘言了)或许他们真有一比。性情上都张扬放纵,才情上自视清高,睥睨一世。都喜欢世间传奇,生活毫无节制,喜好性情相投的朋友,高兴时大肆宴请,且渴望艳遇不断,有些许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而且对许多宗教理论的研究造诣颇深。

明代中后期,儒释道三教合流。士大夫纷纷热衷于禅学,炼性修道。屠隆也身入其中,竭尽心力研究三教一道论,其宗旨在于引佛入儒,以道阐儒。探求天人之道,树匡扶天下社稷之道,立拯救天下黎明之道。由此“儒帽,僧衣,道人鞋”的屠隆装束,跃然纸上!

此人修道参佛的同时,纵欲晚年,人生哲学从适意转向纵欲。不仅游金陵,逛妓院,狎妓寇文华,还写淫词《叨叨令》,当时被人称之为“狂徒”。但他认为修身学道和及时行乐二者,可融贯一身。可以说这两种极端的行为,都是他为了摆脱封建礼教束缚,所做出的直接对抗行为,也无愧于他自己倡导诗文“性灵”说二字。

真可谓:诗酒清狂,人生多舛。名利浮云,性灵一生!抱气栖神,更快意当前……

11、“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同样才高八斗,童年就早慧,出语惊人。七岁时,他和叔父路过一条街“癸辛街”,众人都抓头皮,想不出一个工整的地名来与之对仗,于谦张口就对了“子午谷”,并指出了《三国志》《通鉴》的出典处,众人赞叹不已。

今天无意中翻阅资料,看到于谦的一首诗作《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反复阅读,吟咏,真有“洗心神清”之畅快。是的,许多的书籍,真就似故人,多情相伴,且无声无怨。于谦的一生,如同南宋的岳飞一般,是一出壮丽慷慨的悲剧,他们同葬于美丽的西子湖畔…

12、诗人之才情、才气、艺术品味是一回事,而诗人的爱国热情、忠肝义胆、谋略气度是另外一回事。我推崇于谦的缘由,是他本真的性情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谁能如此坦荡,托物言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的诗,也是自我的墓志铭,成全了他的慷慨激昂和“兼济天下”的忧患忠烈。

他也有恬淡自适的一面,不信大家就来读读他的《水村》“茅屋三间傍浅沙,门前蒲柳绿交加。凫鹥(fuyi)并宿藏荷花,蛱蝶双飞绕莱菜。甘雨一犁滋粟麦,轻烟数里接桑麻。晚风天际孤帆客,舣棹(yizhuo)来寻卖酒家。”

这是一个十分写实的小村庄,是诗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如果诗人能归老田园,他一定会追寻诗中的惬意安宁,悠闲地生活在自己诗中的心灵故所。

于谦的闲情小诗,占很少的部分,他的诗作大多雄健苍劲,写真事,抒真情,语言不加修饰,率真明朗,音节流畅响亮,不受声律束缚,不为时风左右。这是他诗作可贵之处,不过因为真切情露,也缺乏一种百转千回蕴藉之美。有人曾说,其诗艺术品味不高。


注:凫鹥,出自《诗经》。原意:凫(扶fú):野鸭。鹥(衣yī):鸥鸟。《集传》:“凫,水鸟,如鸭者。鹥,鸥也。” 《传疏》:“泾,水中也。”

《凫鹥》是《大雅•生民之什》的第四篇。诗分五章,章四句,除每章的第二句为六言外,其余均为四言句。

呵呵,读着读着,我又开始掉书袋了。遇见不懂的,我总是如饥似渴,努力地学习,方能随学、随知,随知、随录,随录、随悟哦。收起我的小桌板,做饭吃去。肚子饿得叽里咕噜、乐队齐鸣……它说:你虽不饿肚已空,诗文千行难充饥!休休~~

13、下午,天气晴好。在诗歌报红颜诗国,闲读雨翼的一首小诗《奥菲莉亚》——在无情的寒风中/你在思想什么?/思想有趣的童年么?/思想可笑的爱情么?/还是思想未来?!//奥菲莉亚坐在岸边哭泣,/我只是想让风把我吹得更凉,更凉。

我想说,这首小诗真的蛮好,我记得通读过一些国外诗人,具体名字一下子想不起来,只是记得他们写的小诗,也是这般的清透、简明。有时诗歌的内容或蕴涵未必复杂,但是诗境通透、情感真切。这首小诗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

奥菲莉亚,无疑是一个有着中国美德的善良女子,同时也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里的悲剧人物,她爱哈姆雷特,却被仇恨、算计、阴谋、爱情一同逼疯了,溺死於水中,以悲惨的结局,画上了她生命的休止符。

作者,并没有过多的渲染宏大的场景,一上来就是直抒胸臆,用了几个排比的问句,来塑造人物心理,并且只选择了一个微小的画面成像——“奥菲莉亚坐在岸边哭泣”,来概括了女主人内心矛盾重重的愁苦,无法排解……悲剧在所难免。所以作者只要满怀的痛惜和无奈之情,素描一般清晰地勾描出来,跃然纸上。

14、雨翼,还有一首《小猫咪》也是这样干净澄明的诗作,我把它谓之可以给孩童阅读的《寓言诗》。作者给自己取名雨翼,顾名思义——渴望像雨滴一般,能长出自由飞翔的翅膀。我知道诗人雨翼是一个年龄较大的诗写者,他的诗作多传统、抒情,注意句式对仗、诗体音律等传统的写作技法和细节。

我对《小猫咪》诗作的评价是:干净、简单、纯粹。可以作为《寓言小诗》类,虽然通俗易懂,却满含着稚趣心声,属于不事雕琢、直抒胸臆的性情之作!!它是很清浅,就像一汪浅浅的碧溪水,水光清澈,影像清晰、明洁!

小猫咪

雨翼/文

可爱的小猫咪,
不要去攀邻家的高墙,
邻家的孩子玩够了你,
很快会把你抛弃!

穷人的孩子则是两样,
他真挚地喜欢你,
每天在干完了辛苦的工作之后,
温柔地把你抚摸。


诗歌两个小节,用最简单的对比、白描的手法完成了全诗的构架。当我们读多了绕来绕去的高深莫测的怪异诗篇,换一种清淡、恬静的口味时,这样的小诗,也会放射出萤火米粒的光芒哦。简单而通透,灵性而真情。诗无定法,或繁或简,或隐或现,都可胜出……

15、童趣也是人性的自然状态,和童心说相联系。诗人尤其不可丧失。在晚明文坛上,有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公安派”,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创立,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称为“公安派”。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主力干将及首领,他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这里,我们必须要注意的就是“性灵”二字,不要以为性灵就是性情。其实不然,性情,多指向一个人的禀性气质和思想感情,而“性灵”则特指人的内心世界。性灵也指人的天性、本性。它出处于《晋书•乐志上》:“夫性灵之表,不知所以发于咏歌;感动之端,不知所以关乎手足。”唐朝孟郊的《怨别》诗:“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

总之性灵,离不了一个“性”字天成。本性是天生的,故而称为天性。自然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就少了许多的应酬周旋、繁文缛节、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等。袁宏道,始终强调一个“真”字,强调诗文要“一一从胸中流出”,这我和自己读诗写文不谋而合。

16、在我看来,人之性灵,还包括人的智慧和思想,这里面有独特的见解和真知灼见。性灵二字,若“性”指向人的先天的自然本性,那么“灵”字,就偏向于后天的学习、修养所形成的精神和智慧的整体风貌。打破格套,才能独抒性灵。换句话说——唯有破除原有的思想观念陈腐的外套,思想先行解放,才能推动文学在内的意识形态的进步。文学的革故鼎新,必须要以思想观点的革新为前提和依托。

三袁的著作,在清代一直被列为禁书,这说明公安派被正统的文学所唾骂和摒弃。其中还有一层缘由,袁宏道好发惊世骇俗之大论,其声气风格介于李贽和金圣叹之间。他的《与龚惟长先生书》中的真乐“五快活”可以说是放浪不羁,言语挥洒。他融合了老庄思想和魏晋风度而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态度。许多话,即便是现在的正统文人也是不敢想和不敢说的。呵呵~~奇人怪才必有奇情和怪语也。

17、有时候,离得远一点,站得开一点,这样去看或爱着,反而更清澈明了,坚定如磐。那时,你就不会再辗转反则、患得患失,不会怨天尤人、左右为难,而是幽幽地目视和默默的遥祝。

你没有了贪得无厌,也没有了忐忑难安,只有一湖碧水的安谧和恬适,等他来或不来,念或不念,思或不思……岁月如梭,不能陪伴,就默然安静,自给自足。这样的爱或友情,同样感天动地、静水深流,且三生不变。

18、弄瞎我的眼睛……

赫尔曼•黑塞(瑞士)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
塞住我的耳朵:我还能听到你,
没有双足,我还能走到你那里,
没有嘴,我也还能对你宣誓。
打断我的臂膀,我还能用我的心,
象用我的手一样,把你抓劳,
揿住我的心,额上的脉管还会跳,
你如果放火烧毁我的额头,
我就用我的血液将你承受。

钱春绮 译

穗言穗语:读读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士诗人赫尔曼•黑塞的诗作《弄瞎我的眼睛……》,我们就能感受到诗人胸膛里——今生不灭、永远燃烧高歌的精神火焰。

瞎眼、塞耳、无足、没嘴、折臂、揿住心跳、放火毁容等等人世间最残忍的肉体折磨,作者依然有满腔的血液,奉献给诗歌中神圣的“你”。这个“你”,蕴藏太多的能指,可以寓意爱情和心上人,也可借喻人生信念和不懈追求,更可以归类于某种不羁、百折不挠的精神信仰和创作理念。

————————————————————————
资料: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7.2-1962.8.9)德国作家。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等。

黑塞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所以他的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其次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也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

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黑塞逝世,但他的生命在作品中延续着,影响着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人,百年不衰。黑塞的作品迄今已被译成五十三种语言,有七百四十二种译本,仅在印度,《席特哈尔塔》就被译成了十二种方言。

二次大战后,美国文坛霸主一直是海明威。六十年代中起,黑塞渐渐取代了海明威,一时成了美国大众的文学崇拜偶像。特别是《荒原狼》,它在问世差不多半个世纪后在美国掀起一股“狼潮”,甚至有的摇滚队也取名“荒原狼”。一些离经叛道的年轻人在小说主人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哈勒尔成了他们的楷模与偶像。

此外,黑塞也跨出了西方文化圈,在东方同样受到读者的爱戴。黑塞在日本的影响非常大,甚至被某些日本人称“追求真理的英雄与先驱者”,他的作品在那里深受读者欢迎,读者还成立了赫尔曼•黑塞协以系统研究他。一位日本青年在给黑塞的信中告诉他:“我越是读它们(指黑塞的作品),越是发现自己在这些书中。现在我相信,最了解我的人是瑞士,他总在注视着我。”

黑塞作品在我国的评介始于二、三十年代。赵景深曾在《小说月报》上撰文介绍赫塞(黑塞)的《纳尔西斯与哥尔孟》(今译《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黑塞作品的单行本--中篇小说集《青春是美好的》。然而遗憾的是黑塞的名字从此销声匿迹,对他作品的翻译评论中断了十年。

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奖后,许多国家都出现了“黑塞热”,然而在中国黑塞却没“热”起来,对他的关注只是个别现象。当时的文学期刊上只发表了为数不多的黑塞作品译文,大多是从世界语转译的。

——————————————————————————

19、最近情绪太多,表情明显不够用了!嗨i,路过的朋友帮个忙,请把你最美、最H、最搞怪的表情留下吧,我想郁闷的时刻浏览哦~~没有伤心过,怎知开心是天上的太阳呢。没有郁闷过,怎知得意有一双美丽的小翅膀;没有纠结过,那偷笑的玉手和眉眼怎能相亲又相爱啊……无聊、无感,且不如狂喜或抓狂更灵格!!(7.11心情日志)

20、连续四天头疼,一盒止疼片几乎吃完了,还是不管用。每到下午3点开始,我的头就几乎不是我自己的了。不能看书,不能写作,怕光,畏惧噪音,恶心,头大如斗,……当一种头疼成为习惯,我好像连抱怨都懒得吭声~~疼吧疼吧,毕竟我的脑袋依然可以思考不是?!

记得好几年前,曾写过一首《遗书》的诗歌,描述过这种连续多日头痛的感觉,绵延不断,摆脱不休,就好像一幅油画中看不到尽头的小路一般。很多时候,我都只有用吃药的方式,来缓解针刺般的疼痛,实在不管用时,就自我按摩或者咬牙忍受着,除此我也别无他法,连曹操都无法解决的头疼问题,今生我是注定要被这种疼痛折磨一生的!

21、《7月11日晚,一封写过痛苦的忏悔书》

痛苦,一个诗人的痛苦,不在于肉体的折磨,而在于心灵的无依和精神的彷徨。在我头疼难忍的时刻,我还是只有读书,用文字沉浸的方式——以毒攻毒的招数。随手拿来一本《中国诗坛》,因为不想看诗,就直接翻到了诗人的小说和随笔部分。

随手一翻,一看正好是254页,还真是巧啊,这是李笠的一篇散文《我的瑞典生涯》,很多时候,你要相信文字的暗示和引导,它会带你走向某处空旷的地方。

想到上个月月中在深圳华美术馆,才亲眼见到帅气、儒雅、洒脱的李笠其人,以及他美丽的外交官的妻子,和一双中西合璧天使般的孩子西蒙和维拉。现在又冥冥之中翻看到他的一篇散文随笔。有时我更喜欢阅读一些诗人的日记、诗话和随笔。你可以通过这些散漫随性的文字,看到一个诗人灵魂最柔软的角落和诗篇之外的真性情。

某种意义上,我也是一个长年漂泊的人,从1993年年底走出家门开始,也近二十年的漂泊生涯。而诗人李笠更是漂泊在异国他乡瑞典生活了二十多年,我相信他的处境,有时更尴尬和困惑,而且他还是一个诗人的身份。

我想作为一个中国诗人,却要用瑞典文写诗,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瑞典诗人。他最大的困惑,或许就是语境的问题,也就是当下瑞典语境和过去中国语境,这两种语言带给他的困惑和利弊,一定比我们这些根植于本土语境的人要多得多的思考和误读。

我把李笠的这篇三千多字的随笔翻来覆去的读着。感受“李笠”,这一形象生动的中国姓名,翻译成了欧洲文字,就变成了他说的抽象符号“Li Li ”,这样的名字的确被简化、异化。如一个流亡的人,他身上的历史气息和传统文化的血脉,都被抽干和剥离了。这就是东西方文化转译中,最简单、粗暴的一次误解和错读。

这还仅仅是诗人的名字,若是中国的古诗,哪怕是现代诗,一些字词、文言、成语、典故等等,又如何能准确地翻译过去呢?!

李笠说——李笠和Li Li ,都是自己。“两个身份。不停地被翻译和误读。不停地在翻译和误读中观照自己。于是活,就成了一个醒着的梦。但这,正适合诗意。诗,从本真上来说,是醒着的梦。它与现实若即若离,像情人。它沉醉的时候又睁大着眼睛……”

他说得多么的好,他正享受着两种语言转译时,带来的诸多困惑和思考的全过程,也可以说他在两种语言里,来回穿梭,比较着各自的优势和缺憾。所以他才会说:“我在写自己——李笠的——传统”。他还说——瑞典文的硬冷、直接和逻辑性,某种意义上精准中文意象,简化汉诗的铺张,淡化南方的绮丽。汉语养育了他的“诗”,而瑞典语赠予他的“思”。

他出版了6本瑞典语诗集,几乎都围绕着家园、语言,死亡和孤独等主题。从这些主题上,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李笠,虽然在用瑞典语写诗,却依然是孤独和寂寞的,所以他才会爱上泡吧和赌博——这就是他码字之余的真实生活,并不风光无限,他或许想用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的确确还活着,真实的活着,像我某个时刻癫狂的自言自语和痛哭流泣……

精神永远的流浪比之肉体的痛楚更难耐。语言的问题,陌生的语境会是困扰他终生的问题之一,如他的长诗《白桦语言里的竹子》,白桦语言,也就是瑞典语言,而竹子则代表着李笠骨子里的传统根基——东方文化的积淀,中国诗人的傲骨。如他所言:相信与怀疑,理解和困惑,归属和独立,梦幻和反思诸多的矛盾体,构成了竹子在白桦语言里独特、孤立的生存困境。

白桦主宰着李笠的生活,所以很多时候,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把“白桦当成竹子”,继续好好地生活和挚爱着,但是他也知道,他永远无法将“竹子”翻译成白桦,一旦开始解释,就是不停的误读和伤害,如他的名字一般,时时被抽象的误读,变得怪异而陌生……这就是有着一双忧郁眼神的异乡人真实的内心生活。

上海那潮湿的弄堂,会是李笠未来人生中——永远思念、时常自我回顾的故土梦。世界上本没有后悔药,说到后悔药,也仅仅是提供一种还原和岔路口的思考。

我为自己能随心所欲地用母语写作而骄傲,通过这次深入的阅读,我头疼的风暴,也渐渐散去了,感谢李笠这篇精彩的随笔,把我带回了真实的人间,站在中国踏实的土地,我又可以继续尽情诗意地写作了……

22、(7月12日早晨)有很多事情想做,有很多事情总在计划,我真是一个懒惰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我最积极的一件事情,估计就是懒散的活、没有计划的写作和随性的阅读。看看吧,这是多么不好的一种恶习。就好像自己早上起床,常常脸不洗,牙不刷,就去捧读一本让我废寝忘食的破书,或像现在这般饿狼般扑到电脑上,把自己某个瞬间零星的思考和灵感,记录下来……

阅读无止境,从一首诗歌出发,一个词语、典故或一个诗人出发,我通过电脑网络,会走向一处庞大的阅读网络,好似多米诺骨牌的效应,有时一天的时光就浪费在这样的连锁阅读里,我会端坐至少10个小时以上,那是家常便饭的事。我也不知道,像我这般懒惰、时常惧怕的人,怎么一钻进诗歌的天地,四肢和眼睛就再也拔不出来了。

有些命运天注定,我想逃离也是徒劳!

23、每读到一首不错的诗歌,一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而每读到一个诗人的心路历程和思想随笔类的文字,我都会被他们无悔的选择和坚持感动。我不喜欢许多人,不经调查和深入阅读,凭借几首诗或几句话,就轻易定性一个诗人的文本价值和诗人品性。

一个人的阅读视角,始终是片面和有限的,所以我喜欢阅读,大量的阅读,当我发现一首打动我的诗歌之后,我就会找到作者,在互联网上能搜集到的全部资料来慢慢翻看和整理。之所以如此做,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未来更好地阅读和解读作品,更是出于一种尊重,对文本和诗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每一个用心写诗,坚持一生的人,无论他是天才还是苦才,都是值得阅读的手指和心灵,郑重地致敬和爱慕的。我知道自己多么的天真和幼稚,想用短短几十年的时光,读尽天下好诗,写出今生锦绣,并且评出自己心中真正的——中国诗脊!

24、许多的名字,就像漂浮在水面~~郁郁葱葱的荷叶和莲花,在我诗意的荷塘里“荷叶田田青照水”“水花晚色静年芳”。我随手采下一枝,都可以絮絮叨叨地说到一时,就好像我手上的《中国文学史话》,目录上出现的每一个小标题,背后都是一个天才、文人、学者、经典作品或流派思潮等。

记得前两日在一次诗人“集体”堕落的话题争论中,某诗人提到的遮蔽问题,其实哪朝那代,没有被遮蔽和牺牲的天才呢?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里,诗人、文士、骚客被时光的浪潮埋葬、吞噬和遗漏的不知道有几千万啊,能留下来的是时运、才气和人格魅力互为融合,佐证文史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脉搏。

我有惜才之心,每每阅读时拍案叫绝或扼腕痛惜。我们有强大的古代文明,现代文明的心肠背后,依然有一颗经典跳动的古代灵魂,我不知道自己现在,如何将五百万字的中国简明本的文学史话,统统装进我混乱不堪,记忆缓存常常毁坏的脑袋里。

但是遇见某个习气相近、脾气相投的有趣文士,我就会反复地阅读,把他形象的事迹和大名铭刻在脑海中,未来有兴趣、有时间再单个地研究和表述去……所以我才说自己余生是蚂蚁撼树,蜗牛巡城,虽自不量力,却有牛犊冲力和老鬼耐心吧。

25、在一个什么都追求时效、新奇的年代里,你要么做一个赶时髦的冲浪人,处处领先于他人;要么就安于遮蔽,做一个时光灰尘里淡定的思想者。很多人,都会选择前者的,因为舞台中央的灯光,总是炽热、聚焦和无比辉煌的,没有人不向往着——被万千人集体注目、热烈鼓掌的——心潮澎湃的激动时刻。

我也曾无数次做过这样盛大规模的美梦。当我一个人子夜独舞,四肢舒展,对着一面狭长的镜子,搔首弄姿……这毕竟是一个盛大的梦,一个少女时代的爱好和渴望的,渐变成一个成熟女人——可爱而奢侈、自我慰藉时~~醒着的华美之梦。

或许因为诗歌的缘故,我读懂了“美”和“忧伤”里全部的内涵和能指,于是一个美丽的女人,爱上的居然是一本本笨拙、从不开口讲话的书籍,和它们相伴,我无须设防和世故,我的透明和他们的坦荡彼此映射也彼此辉映,再没有比书籍,更忠实的爱人了。

如同诗歌,我一生不离不弃的情人,我们彼此诚实、忠贞和热恋着,谁也不能把我们分开,若我不幸夭亡的话,那也是在诗歌的石榴裙下,而我是她的风流鬼和来生缘!

26、诗人若苦闷难挨,其中有一类最悲伤的情境就是“欲醉不能、欲睡不成”,当我思虑自己未来的生活方向和精神追求时,特别是诗歌创作的瓶颈期,我也曾如此欲醉不能,欲睡难成过。这般黯然神伤的悲苦心情,很多时候都只能凭借香烟、烈酒、咖啡、眼泪和声嘶竭力的歌声来倾倒和卸悲……

一代名臣范仲淹,“先天下人之忧而忧”的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新政实施中饱受攻击,愁苦无奈中写下的《御街行》一词,就是他这一时期的心情写照。记得十七八少女时期,我最钟爱的一本书就是《唐宋词鉴赏集》,我爱历朝历代的词话超过唐诗的兴趣。读词就是读心曲,款款都是真性情!

《御街行》(宋•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是真“愁”,也是真“苦”,愁无人理解自己的一番整顿吏治、纠正不良世俗、忠君爱民的赤子心,而他的苦是自己的政策措施并没有按照自己的程序逐步、有效的推行下去,守旧势力的反扑,最后“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

所以诗人才会“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个铁骨铮铮的男人,此刻老泪纵横的悲苦场景。这首词写得哀婉凄凉,而我读着满怀惆怅,同样是欲罢不能、欲走难舍!

27、“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请慢下来,等等灵魂吧……这个喧嚣且炫耀的时代里,我们需要一份从容、恬淡的心境,定下心来阅读和欣赏风景,更需要一种灵肉契合、神清气爽的智慧和豁达,思考一切。人之境界、胸怀和气度,总是向内自省自求而来的。

28、昨天读黑塞的诗作,我从一首首小小的诗作里,走向了诗人隐秘的私家花园,黑塞的文字里,有极为浓厚的中国情结,他的小说在中国始终没有热起来的重要原因,或许就是他的中国情结和宗教意识。其实有价值的东西,并不一定流行或火爆,未来它们会重新发出耀眼的光芒……

某种意义上,中国也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中国人原始的意识中,真正敬畏的不是外来的上帝和佛祖,而是神秘的自然和自己过不去的心。

我这样说,只是我自己的浅薄感受,我看到许多的宗教皈依,都是附带着种种世俗的欲望和寄托,而进行的一种仪式或洗礼。所以我愿意研究世间所有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但是我都不盲信和沉迷其内。

作为一个诗人,她必须有自己的大脑和思想,面对所有的文化文明、知识种类和风俗民情等,都要能清醒地接受、归纳和思考。诗人,其写作的过程,也呈现自己一生——人生意义的终极探索和思想漫游,而不是轻易的盲从、膜拜和倾倒。

29、今日心情:纠结。纠结吗?!
难以抉择,实在没辙!这不是我的心情,这是我的阅读体会,很多时候,我站在一堆的文字里,爱的稀里哗啦的,不知道该把谁捧在手心里,宠爱一世。事实上我是一个花花公子,从不会将探索的手指,停留于某一处的精彩和神秘!今天我并不纠结,我只是花心萝卜和得意忘言哦。

30、草堂居士魏野,据说是位农民出身的诗人。他有《草堂集》《钜鹿东观集》得以传世。传说魏野的母亲曾做过一个奇异的梦,梦见自己的袖子,伸到月亮上,这时月中的玉兔,就向她的袖口扑来,一梦惊醒,就感觉身已受孕,后来生下来魏野。

这个农民诗人魏野,果真是草根本色,他一生都不慕功名,不求闻达,只钟情于山水,拙守田园。他在自己的家乡陕州东郊,寻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凿出一室窑洞,又在洞前盖了一间草堂,而后定居下来。每日待在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居所,朝对远山云霞,暮观窗前月华,清泉环绕,竹林成荫,的确是双耳不闻烦心事,独居世外小桃源。所以魏野,自命雅号:草堂居士。

他的草堂建成后,有许多当世的文人雅士载酒携肴,慕名造访,啸咏终日,但求一乐。不论是文臣武将,还是旧相名宦,都非常尊重魏野。来他的草堂小筑过访的官员里,要数两朝为相的寇准寇莱公地位最显赫。魏野曾作诗记录过此事!

嗯,我喜欢这个家境贫寒,却绝不做蝇营狗苟,不在污浊的官场里谋求生计的宋代隐士。据《宋史•隐逸传》记载:魏野其人潇洒倜傥,不喜巾帻,无论来访者身份贵贱,都身穿白衣,头戴纱帽会见客人,所出门游赏,总是骑着一头白驴。他很好客,常与客人留诗题词,而后彻夜长谈,尽欢而散。但魏野的确风雅有余,而经常生计不足。家中常是:“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他写过一首《春日述怀》的诗,聊以自嘲。

尽管这样,他还是不愿出仕。据说他曾经一再逃避宋真宗的召见,不断逃避特使,而在友人的家中留下诗句,表明心志。皇上的特使找不到逃隐的魏野,没办法,只好抄下他题写的诗作,献给皇帝交差。后来宋真宗极为仰慕魏野高名,又喜欢魏野居处的雅致,就让画师将魏野草堂的景色,画了下来,挂在宫里,用以寄托思慕之情。

由此,魏野的诗名更加远播,但他却从不居高自傲,极其厌恶轻浮。律己如此,对人也如此。他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譬如他和长安名妓添苏的故事。魏野曾经给他的友人凤阁舍人孙仅,和诗一首,提到了孙仅做京兆尹时,曾和名妓添苏郊游之事。诗的最后两句“见说添苏亚苏小,随轩应是佩珊珊”。后来孙仅看她欣赏魏野之诗名,就把这首和诗,转赠给了添苏。

这个添苏并未见过魏野,只是听闻和仰慕已久,于是就让当时的书法名家,在她家的墙壁上题写了魏野的这首诗作。以便夸耀,提升自己的身价。也巧,不久魏野来长安,因一个好事的朋友,秘密邀约来到了添苏家,故意不介绍魏野姓甚名谁。添苏看他衣着简朴、其貌不扬,就没有上前寒暄招呼。魏野抬头看见自己墙壁上的题诗,很是惊诧。这时添苏立即夸道:“这是魏处士褒赞我的诗作。”

魏野听了也不答话,就让人取来文房四宝,在诗旁又题写了一首诗。诗道:

谁人把我狂诗句,写向添苏绣户中。
闲暇若将红袖拂,还应胜得碧纱笼。

诗歌中用碧纱笼比喻添苏,暗中批评她虽貌美,却很肤浅。如同绣花枕头。添苏看了诗,才知道来人就是魏野,羞愧中忙热情的款待。

这个魏野实在是有趣,不仅出生富有神话色彩,他的死也很离奇,非同一般。1019年天禧三年,魏野获悉他表兄的死讯,哭得很伤心,于是他对儿子说:“我不能去奔丧了,就是我去也到不了那里。”,他让儿子去奔丧,而他自己在得到表兄死讯后六天,这位终身不仕而名动朝野的魏处士,无疾而终了。时人都觉很是神异,当时魏野享年六十岁。

后人评述魏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他有一首《清明》诗,飘逸俊迈、平朴警策,后世传唱不已。我自己也非常的喜爱,闲来无事常常背诵一番。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都来似野僧。昨日邻翁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就是一个农民诗人简单、清白的一生。我用了两个时辰,就温习完毕!未来,我爱慕的手指,还会为他专门拟文而歌的~~:)。



2012年7月12日12点12分涂鸦、整理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11日晚,一封写过痛苦的忏悔书》


——夜读李笠随笔《我的瑞典生涯》有感


痛苦,一个诗人的痛苦,不在于肉体的折磨,而在于心灵的无依和精神的彷徨。在我头疼难忍的时刻,我还是只有读书,用文字沉浸的方式——以毒攻毒的招数。随手拿来一本《中国诗坛》,因为不想看诗,就直接翻到了诗人的小说和随笔部分。

随手一翻,一看正好是254页,还真是巧啊,这是李笠的一篇散文《我的瑞典生涯》,很多时候,你要相信文字的暗示和引导,它会带你走向某处空旷的地方。

想到上个月月中在深圳华美术馆,才亲眼见到帅气、儒雅、洒脱的李笠其人,以及他美丽的外交官的妻子,和一双中西合璧天使般的孩子西蒙和维拉。现在又冥冥之中翻看到他的一篇散文随笔。有时我更喜欢阅读一些诗人的日记、诗话和随笔。你可以通过这些散漫随性的文字,看到一个诗人灵魂最柔软的角落和诗篇之外的真性情。

某种意义上,我也是一个长年漂泊的人,从1993年年底走出家门开始,也近二十年的漂泊生涯。而诗人李笠更是漂泊在异国他乡瑞典生活了二十多年,我相信他的处境,有时更尴尬和困惑,而且他还是一个诗人的身份。

我想作为一个中国诗人,却要用瑞典文写诗,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瑞典诗人。他最大的困惑,或许就是语境的问题,也就是当下瑞典语境和过去中国语境,这两种语言带给他的困惑和利弊,一定比我们这些根植于本土语境的人要多得多的思考和误读。

我把李笠的这篇三千多字的随笔翻来覆去的读着。感受“李笠”,这一形象生动的中国姓名,翻译成了欧洲文字,就变成了他说的抽象符号“Li Li ”,这样的名字的确被简化、异化。如一个流亡的人,他身上的历史气息和传统文化的血脉,都被抽干和剥离了。这就是东西方文化转译中,最简单、粗暴的一次误解和错读。

这还仅仅是诗人的名字,若是中国的古诗,哪怕是现代诗,一些字词、文言、成语、典故等等,又如何能准确地翻译过去呢?!

李笠说——李笠和Li Li ,都是自己。“两个身份。不停地被翻译和误读。不停地在翻译和误读中观照自己。于是活,就成了一个醒着的梦。但这,正适合诗意。诗,从本真上来说,是醒着的梦。它与现实若即若离,像情人。它沉醉的时候又睁大着眼睛……”

他说得多么的好,他正享受着两种语言转译时,带来的诸多困惑和思考的全过程,也可以说他在两种语言里,来回穿梭,比较着各自的优势和缺憾。所以他才会说:“我在写自己——李笠的——传统”。他还说——瑞典文的硬冷、直接和逻辑性,某种意义上精准中文意象,简化汉诗的铺张,淡化南方的绮丽。汉语养育了他的“诗”,而瑞典语赠予他的“思”。

他出版了6本瑞典语诗集,几乎都围绕着家园、语言,死亡和孤独等主题。从这些主题上,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李笠,虽然在用瑞典语写诗,却依然是孤独和寂寞的,所以他才会爱上泡吧和赌博——这就是他码字之余的真实生活,并不风光无限,他或许想用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的确确还活着,真实的活着,像我某个时刻癫狂的自言自语和痛哭流泣……

精神永远的流浪比之肉体的痛楚更难耐。语言的问题,陌生的语境会是困扰他终生的问题之一,如他的长诗《白桦语言里的竹子》,白桦语言,也就是瑞典语言,而竹子则代表着李笠骨子里的传统根基——东方文化的积淀,中国诗人的傲骨。如他所言:相信与怀疑,理解和困惑,归属和独立,梦幻和反思诸多的矛盾体,构成了竹子在白桦语言里独特、孤立的生存困境。

白桦主宰着李笠的生活,所以很多时候,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把“白桦当成竹子”,继续好好地生活和挚爱着,但是他也知道,他永远无法将“竹子”翻译成白桦,一旦开始解释,就是不停的误读和伤害,如他的名字一般,时时被抽象的误读,变得怪异而陌生……这就是有着一双忧郁眼神的异乡人真实的内心生活。

上海那潮湿的弄堂,会是李笠未来人生中——永远思念、时常自我回顾的故土梦。世界上本没有后悔药,说到后悔药,也仅仅是提供一种还原和岔路口的思考。

我为自己能随心所欲地用母语写作而骄傲,通过这次深入的阅读,我头疼的风暴,也渐渐散去了,感谢李笠这篇精彩的随笔,把我带回了真实的人间,站在中国踏实的土地,我又可以继续尽情诗意地写作了……


2012年7月11日晚,病中涂鸦于深圳彩田村陋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堂居士,农民诗人魏野

——闲话诗人,速写脸谱

草堂居士魏野,据说是位农民出身的诗人。他字仲先,祖籍蜀州,后居住在陕州东郊。魏野家世代都是农民,而魏野嗜好吟诗赋文,他有《草堂集》《钜鹿东观集》得以传世。

传说魏野的母亲曾做过一个奇异的梦,梦见自己的袖子,伸到月亮上,这时月中的玉兔,就向她的袖口扑来,一梦惊醒,就感觉身已受孕,后来生下来魏野。

这个农民诗人的魏野,果真是草根本色,他一生都不慕功名,不求闻达,只钟情于山水,拙守田园。他在自己的家乡陕州东郊,寻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凿出一室窑洞,又在洞前盖了一间草堂,而后定居下来。每日待在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居所,朝对远山云霞,暮观窗前月华,清泉环绕,竹林成荫,的确是双耳不闻烦心事,独居世外小桃源。所以魏野,自命雅号:草堂居士。

他的草堂建成后,有许多当世的文人雅士载酒携肴,慕名造访,啸咏终日,但求一乐。不论是文臣武将,还是旧相名宦,都非常尊重魏野。来他的草堂小筑过访的官员里,要数两朝为相的寇准寇莱公地位最显赫。魏野曾作诗记录过此事!《谢寇相公见访两首》其一诗云:

昼睡方浓向竹斋,柴门日午尚慵开。
惊回一觉游仙梦,村巷传呼宰相来。

嗯,我喜欢这个家境贫寒,却绝不做蝇营狗苟之事,不在污浊的官场里谋求生计的宋代隐士。据《宋史•隐逸传》记载:魏野其人潇洒倜傥,不喜巾帻,无论来访者身份贵贱,都身穿白衣,头戴纱帽会见客人,若出门游赏,总是骑着一头白驴,姿容洒脱。他很好客,常与来访的客人留诗题词,而后彻夜长谈,尽欢而散。但魏野的确风雅有余,而经常生计不足。家中常是:“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他写过一首《春日述怀》的诗,聊以自嘲。

尽管这样,他还是不愿出仕。据说他曾经一再逃避宋真宗的召见,不断逃避特使,而在友人的家中留下诗句,表明心志。皇上的特使找不到逃隐的魏野,没办法,只好抄下他题写的诗作,献给皇帝交差。后来宋真宗极为仰慕魏野高名,又喜欢魏野居处的雅致,就让画师将魏野草堂的景色,画了下来,挂在宫里,用以寄托思慕之情。

由此,魏野的诗名更加远播,但他却从不居高自傲,极其厌恶轻浮。律己如此,对人也如此。他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譬如他和长安名妓添苏的故事。魏野曾经给他的友人凤阁舍人孙仅,和诗一首,提到了孙仅做京兆尹时,曾和名妓添苏郊游之事。诗的最后两句“见说添苏亚苏小,随轩应是佩珊珊”。诗中,把添苏和南北朝时钱塘名妓苏小小,两者相提并论之。后来孙仅看添苏十分仰慕和欣赏魏野之诗名,就把这首和诗,转赠给了添苏。

这个添苏并未见过魏野,只是听闻和仰慕已久,于是就让当时的书法名家,在她家的墙壁上题写了魏野的这首诗作。以便夸耀自己,提升自己的身价。也巧,不久魏野来长安,因一个好事的朋友,秘密邀约来到了添苏家,故意不介绍魏野姓甚名谁。添苏看他衣着简朴、其貌不扬,就没有上前寒暄招呼。魏野抬头看见自己墙壁上的题诗,很是惊诧。这时添苏立即夸道:“这是魏处士褒赞我的诗作。”

魏野听了也不答话,就让人取来文房四宝,在诗旁又题写了一首诗。诗道:

谁人把我狂诗句,写向添苏绣户中。
闲暇若将红袖拂,还应胜得碧纱笼。

诗歌中用碧纱笼比喻添苏,暗中批评她虽貌美,却很肤浅。如同“绣花枕头”。添苏看了诗,才知道来人就是魏野,羞愧中忙热情的款待。

这个魏野实在是有趣,不仅出生富有神话色彩,他的死也很离奇,非同一般。1019年天禧三年,魏野获悉他表兄的死讯,哭得很伤心,于是他对儿子说:“我不能去奔丧了,就是我去也到不了那里。”他让儿子去奔丧,而他自己在得到表兄死讯后六天,这位终身不仕而名动朝野的魏处士,无疾而终了。时人都觉很是神异,当时魏野享年六十岁。

后人评述魏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他有一首《清明》诗,飘逸俊迈、平朴警策,后世传唱不已。我自己也非常的喜爱,闲来无事常常背诵一番。诗为: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都来似野僧。
昨日邻翁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就是一个农民诗人简单、清白的一生。我用了两个时辰,就温习完毕!未来,我爱慕的手指,还会为他专门拟文而歌的~~:)。



2012年7月12日上午11点59分,涂鸦于诗歌报自来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一下【@罗志渊:中国诗人为何集体堕落】微博消息下,我即兴的批评

【@罗志渊:中国诗人为何集体堕落】现代诗歌不贴切真正的生活,所谓的“诗坛”也脱离了人民大众,如一些官办诗刊,完全沦为了少数“诗人”互相吹捧的场所。一定程度上,中国诗人的形象就是被他们损坏的。也就是说,这群“诗人”集体堕落导致中国诗人不被世人所理解!

——————————————————————————

这个世间最优秀的撰文者,都是诗人。请不要把一帮不是诗人的人,加上“诗人”的神圣称呼。当你没有把中国当代优秀的诗人和民间的高手之作,读过一些时,不要妄自菲薄,谈诗论道!不然会让人贻笑大方的。诗,从来不是全民娱乐和全民拥护,也从来不是一句二句就能说清的小论题。

中国所有的文体里,目前只有新诗成就最高,毫不逊色于世界诗坛!因为诗人,总是最早的觉醒者!不要去看那些流行的垃圾和失败的先锋。诗歌写作中,一帮默默无名的诗人,一直坚守于此,献身于此……不要轻易用“集体”,这里没有集体,只有败类、犬儒、流氓和权名者,那个时代都有这样的无耻诗人……

我见过许多原本写诗的人,下海赚了钱,他们就转而办刊物,实现自己的诗歌梦想。几乎所有的诗歌网站和刊物都是赔钱的,但是他们愿意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养活它们。这就是诗人本性,他们从来都不是拜金主义里的一员。诗人中有没有败类,肯定有,哪个撰文者的群体里没有拜金主义者。诗人最穷!诗卖不上钱。

你看到了极小的冰山,却没有看到庞大的民间海域。你看到了冠冕堂皇的垃圾和口水,却看不到绵延千里的青山如黛,诗意丛林密布!不深入调查,只看到新闻嘘声和人云亦云,所写出的文字比之诗坛的“口水”又能好到哪里去?你能代表什么?你想说明什么?中国官方的一些诗刊的确腐败,但中国诗人并未堕落。

是官刊堕落,不是诗人堕落。是全民娱乐,不是诗人娱乐。论题都不清楚,还写什么呢?真正的矛头指向都是错误的,你还要仗着“人民”二字来壮胆和说话。诗人写作,从来没有脱离过人性和时代。而真正的好诗,却是穿越时代,和抵达人性的。

这个社会,给予诗人,多少存活的空间了?许多诗人辛辛苦苦写了一辈子,要出版诗集,自己掏钱。当然有些诗集也的确是垃圾。诗歌卖不了钱,所以诗歌作品,若不是为了冠名堂皇的发表,一般不会伪善和说谎。弄清楚诗人真正的处境,才知道许多诗人,是怎样继续自己的诗歌写作的。

我不想说太多,因为诗人圈里也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诗人也需要反省、觉悟和联合,而不是争名夺利,论资排辈、无边谩骂、和无耻炒作……许多现象的出现,和网络时代,视觉冲击不无关系,但这并不可以用“集体”来称呼和冠名。

按照你的心思,认为民刊都是沽名钓誉之徒,没有一个好人了。那么:人都不可以吃饭了,因为吃饭会得病!!你不可以用道德家的眼光,苛刻地看待一种好“现象”,你说的现象,肯定存在,但不能以偏概全。比之过去,只有腐败红色的官刊,一些民刊就是真正中国诗歌骨干和中坚。

泥马度糠王说:“你对所谓民刊的浅表层次感性认识,让人震惊,不知你长期生活在国外还是在哪里?有几个民刊不是官刊的私生子包养的二货?他们所办目的就是上官刊,从今天的北岛开始。”我觉得他的认知更可笑,因为他想让所有的人,变成圣人。若真要这样的话,先请国家的公务员们和领导们,做到最起码的尽职吧!!而不求其他任何私欲……

他还说:“呵呵,我写那么多的杂文,从诗三十年,认知肯定会你深刻得多。不要太自信,诗妹妹。”其实,我不是对所谓——复杂的人性自信,我是对中国的诗歌自信。不为名,不为利,我写了二十多年诗歌,我看过的诗歌几十万首,不去说好坏,这点最起码的信心还是有的。说到信心,这就让我想起食指的早年诗作“相信未来”,若没有这个信心,我们直接自杀好了,还写什么中国诗歌…诗人是不死的,永远不死的。

接着他又和探讨写诗一些问题:“写诗与天分有关,与直觉有关,与命运有关,越读可能越乱。诗就是瞬间能将所有时空的诗歌与自己的那首进行考量比较的刹那灵光。据我所知君也是被遮蔽的,至少我还不太熟悉你。被埋没在这个垃圾时代是好事。”

“诗界有些人都是强硬炒作,炮制出来的结果,一般人永远会被蒙混,不知真相,没有力度穿透重重假相。所以诗歌永远是天才的事业。”

我的回答如下:“我是被遮蔽的,但我并不抱怨,我曾经说过我读书的时间都不够,更无时间应酬和争夺虚名,同时我觉得好诗,从来不会被遮蔽。若我被遮蔽一生,那就说明我的确平庸。我读历朝历代的文学史话,被遮蔽的天才和诗才多了去了。呵呵~~正所谓读自己的书,写自己的诗,让时间、未来和灰尘来说话吧。”

诗歌是天才的事情,所以不要强调诗歌仅仅是写给大众看的或诗人看的,该是互有顾及。你说的诗歌界,则是庸人框定的区域吧,我一直想说的就是中国诗歌,和单个的诗人。所以不要打倒全部,真相永远都是个人的真相,不是集体的真相,所以我们该先检讨自己,自己做到了,才有权利去抨击别人!

任何时代,都有隐士和高人,智慧从来不再喧哗处!即便全体人民都堕落了,最后一定还有诗人,默默地坚持着……除此再无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不懂诗的人谈论诗、诗性和诗人,实在是对牛弹琴,不,对石头弹琴也。所以,还是读自己的书去,写自己的诗去,让嘲笑“屈子”的渔夫们继续在水中自娱自乐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有白丁,只知道迂腐的古典文学,一部《红楼梦》是伟大,但那么多研究者,怎么不想着重新写点震惊世界的新文字呢,强调古代文明,实则上就是自我内心的极度虚弱,他们看不到现代诗歌郁郁葱葱的新密林哦!平日不读诗不调查的一群傻瓜,都敢胡乱发言叫嚣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心情:伤心。伤心吗?!

如果不想虚度一生,就要开心一辈子~~这肯定是一场镜花水月的美好愿景,偏偏我们就愿意沉浸在这快乐的“泡影”里,譬如做一个中大奖的美梦;譬如我们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做皇帝啊贵戚啊富豪等等,享受一下别样丰富的人生况味,再譬如美若天仙,貌似潘安,再遭遇一场人世间感天动地、稀里哗啦的旷世爱情……一切美的善的真的,我都爱啊……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7-16 13: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其实我已经很少写情诗,现在我会把一些闲情逸致都赋予——我《蝴蝶剑,明月刀》的武侠诗里~~那虚构的白衣儒生或青衫杀手。

即便这一世无缘痴恋或奢谈情缘,且身心,都如一把尘封千年的焦尾琴,我仍会在故事里安然翘首,默默地期许或等待,属于我的——那一双轻拢慢捻、撩人心魄的勾魂指……呵呵~~故事中复杂多舛的人生滋味,或也是虚构文学中最高的精神慰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再说再知道,还是要有天赋帮衬。否则,到了一定的时候,还是白搭。天赋加勤奋……或可收获一个伟大的诗人!

有时候勤奋比天赋重要,有时候天赋比勤奋重要。看你处于哪个阶段。我想说初始入门,当然是勤奋更重要的,未来的突破,天赋实不可缺。

其实很多人写诗,本就是怡情、养性、赠诗、酬友哦,这更符合诗人心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穗言穗语,得瑟几句,给俺家花土土~~开心一下下!!

花土说:“写诗,传统是起点问题,而先锋是能走多远的问题,先锋该是集大成者……”以及“我认为要宏观地看待个人成材问题。因为,诗是民族事业,诗人是个团体。”这两点自觉自悟的认识高度,我尤为欣赏。诗歌的确是冷门,能入其中,得其精髓一二的人儿,都是在其中摸爬滚打的数十载,才能慢慢积累一些闪光的真知灼见。

某种意义上,花土在挑战者,所开辟的《诗山有路》这一话题,如它的名称一般,是一个很好的诗歌常识普及的讲演场地。一些模糊的基础理论知识,大家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地碰撞和明晰化。

我谈到的诗歌天赋问题,其实并非泼冷水,而是真是这样。因为诗歌之路,并不是娱乐之路,浪漫之旅——那的确是凝聚了某些诗人一辈子心血和心性的精神荆途,即便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坚持了一生一世,或许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喜欢花土其人,不仅仅是和她十分投缘,谈得来。有时观听她一言一行,就好像自己照镜子,看到了一个十分熟悉、和善的脸庞、身段和笑容,或许这就是另一个时常分身的“自己”,在人间逃匿的众多精神影像之一吧。

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有时就是从惺惺相惜而来的,并且在不断的交流中继续深化和升华……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7-16 14: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说:穗穗,天生就是写诗的……其实,阳光说错了,穗穗不是天才的诗人,只能靠后天不懈的努力。有时候,我用八分努力+二分才气,才得到一小杯诗歌甜点,偶是一只可怜的~~总惦记着先飞的笨笨鸟,不然也不会飞了这么多年,仍是一个小角色滴……

不过,穗穗~~真就是天生来写诗的。虽然偶——永远都不是天才诗人!今生今世,我也不惧怕!!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7-16 14: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说:诗是冷门,能进来的都是聪明人……
穗穗想:其实一直在诗歌里“呆”着的人,也是世间最笨的人。聪明和笨笨,有时是一样一样滴!!

和花土、和阳光、和一帮风趣幽默的诗人们,时常在读诗的间隙,借用诗意的句子、语言、别字和笑话等,插诨打叉、东拉西扯的,这些个平淡无奇的时光~~也变得格外的美丽异常且光彩照人!

想来,精神的愉悦,就是人世间最佳的美容产品,保养我们的灵魂和心性,万古长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有一个古代的灵魂,时时刻刻都提醒着我们传统、唯美和真善。民族性语言这是世界上所有诗人,首先面对的第一性问题,也就是母语的根基和传统。而诗歌的先锋性,则高度浓缩了一种变革和颠覆,这不是一言两语就可以说完的。

花土的认识是放大了诗的潜在功能和意义,但没有什么不妥,对于个人认识来说就是一种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阿固的《花辞》,些许小感触。

这几个的确写得很好看,如捻儿说:少了他一贯的忧伤,多了几分的柔美与浪漫。看来有时候看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或许更能激发人的诗情和想象空间……

我想,如阿固写情诗的这般雅致婉约,实在该去“穿越”一回,去你梦魂牵绕的某年某月哦……也好了却身前身后那未了的情债哦~~呵呵。

而我独爱荆棘中细碎的小兰色
一朵一朵
仿佛记忆般零碎地开着
悄悄地,偷偷地,又天真而恣意地微笑着

读到这一段,会让我想起很多有趣的事情,譬如自己曾采撷过的~~野地的~~那些不知名的小蓝花或小兰花吧……

给你说件事,我从没想过
能穿战衣,执长剑,骑血马,铿锵一生
只想将一生浮名,换软玉温乡
至少也穿着长衫,于一生流离中碰着一个好姑娘
与她小镇埋名,相依为命

呵呵,到底是俗世一情种哦……若真穿越了,你是做“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白衣卿相呢,还是做孤高自负且傲视权贵的,宁愿每日“歌尽桃花扇底风”的晏小山呢?还是,还是李煜、容若……

总之他们都是情浓人,言情达意的高手啊……倒是,都符合你~~“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的心性

嗯,很开心,偶跟随你的“花辞”,研磨心语,重温少年时痴诵~~唐诗宋词的小快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 2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