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经典诗歌库——穗穗选诗和点评(今天扎加耶夫斯基两首和默温的《挖掘者》190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6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悠然见南山
坐看云起时

另,紫版主说到道德经,说明还是试图用我们的陶罐来饮远道而来的水,呵呵
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沈彩初 于 2010-8-25 21:18 发表
精彩的点评!


问好沈兄,还请多指点。你的评论文章,穗穗拜读过,很棒。希望沈兄别吝啬笔墨,穗穗点评的不足之地,还渴望你和大家的指出和批判!!

写诗歌读后感、诗歌点评等文字,我想和诗歌一样,也存在着水平的高低。我愿意大家来跟我交流、探讨评论的优劣,并且对我进行细致的批判。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8-26 09: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炉从它欣赏过的一块木材中
彻夜倾倒出温暖。

这个,真真是余味无穷、、、、

谢谢紫版主的辛苦。梧桐看完了一遍,很粗略的,已经受益匪浅!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比较认真系统的读外国的诗歌。这是因为你的浸淫文本、深入骨髓的点评。真的很佩服你对诗歌实实在在忘我甚至无我的热爱,实际上,如果你认为诗歌是你所来的这个从本质上是无趣的世界上唯一一见钟情的人,那么你爱她就无异于爱自己、爱这个世界。
我会把这个存到手机里,还有你的诗选,我觉得你的诗歌值得好好读读,因为我隐约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了解的人,虽然我们并不熟悉,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诗选(十)


穿过雨

加里•斯奈德(美国)


那匹母马伫立在田野里--
一棵大松树和一间厩棚,
然而它伫立在开阔地里
屁股迎着风,被溅湿。
我在四月试图抓住它
骑上裸背奔驰,
它蹶蹄,狂奔而去
后来在山岗上倒下的
桉树的荫影中
啃吃着新发的嫩苗。


穗穗点评:因为读过,我知道这个译本是董继平翻译的。我感觉他翻译的诗,似乎将作者的诗意,淡化了些。(有人曾对他的翻译,不放心)但是尽管是如此,我们还是能在诗人描绘的场景里,强烈地感受“雨”的诗情,乡野的风光。这是一场好雨,春天的丝雨。
这里面最关键的意象是“母马”,横穿了整首诗歌的内容,也给我们带来探寻其意义的渴望。是什么缘由,作者想在四月的春光里抓住它呢?“骑上裸背”,这说明这匹母马,是匹野马。我想作者,想表达的含义里,一定包含着驯服野性,心中的、他人的、动物的,三者都可解释。可是“它蹶蹄,狂奔而去”,在一处桉树的荫影里,快乐地啃吃新发的嫩苗。呵呵,我都可以想象,这母马是如何逃脱一种人为力量的驾驭,一路奔驰,然后快乐地在自然的场景里,在春雨如油的好时光里,自由自在地吃着新发的嫩草。这是多么惬意的一幅春光乡情图啊。
这就是诗歌谜语隐喻的第一层意思吧。至于还有没有其他的领悟,我想一定有。我想这需要大家自己去领悟或参与。只想说,诗中的感觉,一定会在你人生某个阶段与你重逢或邂逅。记得那时,一定要重新读读斯奈德的这首《穿过雨》。
加里的诗,他的语言和句子,深受日本俳句的影响,所以有时读起来有着自然而然的叮咚作响的清透,很是爽净。


注:经典诗歌库,提供的诗歌,其翻译,有两处错误。1)非“木马”,是“母马”。2)不是“她”,是“它”,我特此更正一下。因为一字之差,有时理解差之千里之外。这里有阳光,挑战首席版主,记得更正一下。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8-26 14: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过雨

加里•斯奈德(美国)


那匹母马伫立在田野里--
一棵大松树和一间厩棚,
然而它伫立在开阔地里
屁股迎着风,被溅湿。
我在四月试图抓住它
骑上裸背奔驰,
它蹶蹄,狂奔而去
后来在山岗上倒下的
桉树的荫影中
啃吃着新发的嫩苗。

注1)翻译:董继平

注2)经典诗歌库,提供的诗歌,其翻译,有两处错误。1)非“木马”,是“母马”。2)不是“她”,是“它”,我特此更正一下。因为一字之差,有时理解差之千里之外。

这里有阳光,挑战首席版主,记得更正一下。

我查阅了好几处,网上有很多错误版本。这个是董继平,亲自发的帖子。我想应该不会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诗选(十一)


当你老了


叶芝(爱尔兰)袁可嘉 译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候,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穗穗点评:当你老了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呢?提完问题后,我们还是回头看看叶芝的这首经典老诗吧。我遇见了自己喜欢的诗歌,我遇见了经典的老歌,我忍不住,要繁芜地点评,而不是迷你的简评,请大家原谅我这诗歌里的小爬虫,七星瓢虫的执着吧。

当你老了,当你老了……有多少恋人,曾将叶芝的这首《当你老了》的小情诗,在爱人的耳轮边,翻来覆去的轻颂着、呢喃着、宣扬着。这首爱情诗写于1893年,叶芝当时年仅29岁。这首《当你老了》的诗歌,绝对是适合经久朗诵的好诗歌,他的韵律感极好。犹如经典老歌。

它那音色优美的主旋律,曾让许多诗人,爱不释手、心旷神怡……在幽暗的烛光下,在雪后的晌午,或在冬日的小屋里快乐地朗诵着。是的,未来,未来的我们,也就是一代又一代的新成长的诗人,他们还是会从时间的抽屉里,时光的灰尘里,藏书的高阁里,将它快乐地捡回,然后再用牙齿,咬着每一个芳香的文字,轻轻地吟诵着、沉醉着、回味着。

那美啊!从不过时。

只有爱着的人,才能懂爱着的心。那在热烈的单恋里无穷煎熬的忧伤灵魂,就是叶芝留下的首首情诗。里尔克曾说:“只有那种终极的爱,才能使人达到在无限中去爱一个人。”叶芝的这首情诗,以及他的一生爱情观,都体现了这句话最深刻的内涵和背景。

回头看看,将书翻到——叶芝写下这首诗歌的五年前。我们伟大的诗人,叶芝遇见了他一生最爱的女子,那个日子,是值得纪念的“1889年1月30日”,23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她时年22岁,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茅德•冈不仅美貌非凡,苗条动人,而且她还是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领导人之一。叶芝对于茅德•冈一见钟情,也一往情深,叶芝曾这样描绘他第一次见到茅德•冈的情形:“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

叶芝深深的爱恋着她,而茅德•冈对叶芝始终若即若离。1891年7月,叶芝误解了她在给自己的一封信的信息,以为她对自己做了爱情的暗示,立即兴冲冲的跑去第一次向茅德•冈求婚。她拒绝了,说她不能和他结婚,但希望和叶芝保持友谊。这之后,茅德•冈始终拒绝了叶芝的追求,而叶芝却为她神魂颠倒,不能自已,并一直怀有深切的爱慕,忠贞不渝地痴情等候着。后来茅德•冈嫁给了与她并肩战斗的麦克布莱德少校。二十三年后,也就是1916年,少校在斗争中去世。这时叶芝再次向茅德•冈求婚,依旧遭到拒绝。

叶芝对于茅德•冈爱情无望的痛苦和不幸,促使他写下许多献给茅德•冈的诗歌。

一个写下很多情诗的诗人。不外乎两种遭遇,一种是幸福的甜蜜,如勃朗宁夫人,一种是甜蜜的痛苦,如叶芝这般。正因为茅德•冈的一再拒绝,反而激发了叶芝充沛的创作灵感,他这多年来纠结的爱恋里,充斥着极其复杂的情绪:有宗教的虔诚,有深情的细语,有绝望的怨恨,许许多多爱和恨交织,就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情绪网。

除了《当你老了》,叶芝为茅德•冈写下的名篇还有:《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锦绣》、《白鸟》、《和解》、《反对无价值的称赞》……

我们还是回到这首《当你老了》的诗歌里来吧。这是作者还在痴迷的爱情里,独自沉浸、独自徘徊时写下的经典诗歌。这诗,怎么看,都是让人欣喜和快慰的。全诗纯美、轻盈、舒缓。此诗以一个假设性的时间状语开头,打开了绚烂的人生画卷,这些阅读、这些回忆,全部,都是假设的,是虚拟的情景和人物的畅想曲。

在这些极为朴实、真情、光滑的诗句里,我们始终能感受到作者近乎宗教般虔诚的痴迷和爱恋。一种超验、神秘的气息,在词句的滑翔中慢慢晕染开,弥漫开。

我不想过多地解释此诗的内在涵义,只想说,当你的眼睛,看多了诡异的、新潮的、前卫的那些诗歌之后,回头再读它,你会发现朴实、真情、优雅,永远是硬道理。这样的阅读,始终让你口齿留香。他的诗歌语言含蓄质朴,诗歌情调优雅舒缓,叶芝在流动、飘逸的画面中,渗入一丝半点寡淡的似有似无的伤情,却让人在重复的阅读中,更加怜惜,感到词语的无华贴心,好似亲人的怜爱和疼惜。

这里没有火苗热烈的颤舞,没有口号宣泄的“底里”,只有平静、真挚、微带忧伤的倾诉: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这样的爱情观,何其深刻脱俗,撼人心魂啊。我想象不出,那个“她”——茅德•冈,居然能如此理智地拒绝一个倾情一生爱她的爱人。但是感情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爱,是让被爱着的人,幸福到老。而爱着的人,不管结果如何,却是至死不悔。这个时候,我又一次,联想到——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恋。他们同样是至死不渝的。往下读吧,读吧,诗人柔情似水的诗句,还在引领我们,继续地遐思不已……

诗的结尾有一种接近“圣洁”的悲剧之美,犹如经过岁月沧桑的洗礼、过滤了复杂的情感,诗人的爱,正向着一种纯净、自省、无比空阔的崇高境界升华过度。好似一次贴近神性的旅行和开悟,又仿佛要把短暂的犹如“花火”的人生,这里面最绝美的爱恋,最绝望的绽放,融汇到自然泼墨般无垠的星空……


2010年8月26日作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8-26 17: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选得好,点评也愉到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柏铭久 于 2010-8-26 17:59 发表
诗选得好,点评也愉到好处


问好柏老师,我也是边选读、边感觉。一些熟悉的,我可以长篇大论之,一些不熟悉的,我就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然后写得阅读感受,推荐给大家。

还请柏老师,多指点,我评论不专业,我也不是专业的评论者,我只是多年写作,自己爱诗,读诗。于是看到好诗,我就忍不住想要解读,并推荐给大家共享。还请批评其中的不足。

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您指出来。我本意也是想和大家交流、进步。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8-26 22: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读诗与评!
一开始一句话的评,到现在认认真真的详评,真的很好!
读每一首,都有大脑瞬间被充满的感觉,我相信穗穗也有瞬间大脑被掏空的感觉!
对于热爱诗歌的我们应该是一种释放吧,但这很辛苦,很累!
我只能认认真真的读~从中学习!
谢谢穗穗~推荐的好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读。一村的方法很好,我也整理了一份,明天去打印出来。过几天就要上班了,我可以带去好好读。
一直没有找到诗歌评论的好书,现在有一本了,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喜欢的诗在里面。最喜欢的还是《又一个梦》。穗穗耐心的解说之后,原来它是那么的妙。
梦中攀登,被山掩没,融入群山,然后是群峰之上的夏天,梦中有梦,梦中追求另一个梦~
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老了》这首早先读过,现在看了穗穗的解说,了解得更多了。但是即使这样,我还是不太喜欢。
不是说穗穗解读得不好,也不是说这首诗写得不好。或许是一种心里在作祟吧。试想,一首诗读着读着,就进入“无限好”的夕阳的余晖里,而“近黄昏”的心情油然而生。这样多不好。
更不愿意看到的,一些人因为这首诗写得好,年纪轻轻的就跟着写夕阳,写坟墓。我认为是一种不好的诗歌走向。
读了这么多,也发点个人意见。幻幻无知,说得不对请谅解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紫版主的点评!
问一个问题,译作是如何处理原文的韵律的呢?我隐约知道比如十四行的韵律还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呢。我注意到《当你老了》叶芝(爱尔兰)袁可嘉 译这一个是有韵脚的。
另外,从跟帖知道很多人都很关心你的身体,我看也是悠着点好,比如评诗,可以精当一些,我觉得是不是以不超过原作字数为宜?当然,为详尽计是多多益善。不要公私兼顾么?呵呵,紫版主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梧桐更细雨 于 2010-8-26 07:38 发表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悠然见南山
坐看云起时

另,紫版主说到道德经,说明还是试图用我们的陶罐来饮远道而来的水,呵呵
学习学习、、、、、、


问好梧桐,呵呵,其中国外的诗歌,和国内的诗歌,很多意境是通的,他们本来就借鉴了中国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讲究自然和谐、余味悠长。握~~~一直忙写评,才回你贴,见谅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梧桐更细雨 于 2010-8-26 23:08 发表
谢谢紫版主的点评!
问一个问题,译作是如何处理原文的韵律的呢?我隐约知道比如十四行的韵律还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呢。我注意到《当你老了》叶芝(爱尔兰)袁可嘉 译这一个是有韵脚的。
另外,从跟帖知道很多人都很关 ...


先谢谢梧桐的关心,因为这两年我的身体一直不好。也是07-08年写作太拼命了,我像两头燃烧的蜡烛,把身体拖垮了。我只要看诗、写诗、评诗,曾经的记录是,网上39个小时,呵呵不吃不睡地,太过疯狂和沉迷了。所以大家都知道,我是诗痴。

至于你说的翻译作品,如何处理原文的韵律,这点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知道,一些翻译的人,自己首先是懂得诗歌,也自己会写诗歌,并且对翻译的某国语言也是十分精通的。我想关于韵律的问题,一定是在考虑范围的。我这首是自己重新在网上找到的。比较可靠的,也是自己早期读过的版本。至于叶芝的《当你老了》有十二个翻译版本。你若有兴趣,可以自己搜索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