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7804|回复: 212

经典诗歌库——穗穗选诗和点评(今天扎加耶夫斯基两首和默温的《挖掘者》190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0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1)经典诗选(一)从默温,到豪格,7个诗人(8首)~~~~~~~~~~~~~~(1楼)
           2)经典诗选(二)里尔克《秋日》和《豹》 (2首) ~~~~~~~~~~~~~~(13楼)
           3)经典诗选(三)罗伯特•勃莱(1首)玛丽•奥利弗(1首)~~~~~~~~~~(45楼)
           4)经典诗选(四)加里.斯奈德(1首)特德·休斯(1首) ~~~~~~~~~~~(52楼)
           5)经典诗选(五)斯威尔(1首)安娜•阿赫玛托娃(1首)~~~~~~~~~~~(56楼)
           6)经典诗选(六)雷蒙德•卡佛(1首)默温(1首)~~~~~~~~~~~~~~~~(90楼)
           7)经典诗选(七)加里•斯奈德(美国)《松树冠》(1首)~~~~~~~~~~(96楼)
           8)经典诗选(八)西尔维娅•普拉斯(两首译诗)对比《十月的罂粟》~~~(97楼)
           9)经典诗选(九)爱德文·马克翰姆(1首)亚当·扎加耶夫斯基(1首)(113楼)
          10)经典诗选(十)加里•斯奈德 {美国}《穿过雨》~~~~~~~~~~(139楼)
          11)经典诗选(十一)叶芝(爱尔兰)《当你老了》  ~~~~~~~~~~(140楼)
          12)经典诗选(十二)德瑞克•沃尔科特(圣卢西亚)《力量》~~~~(158楼)
          13)经典诗选(十三)雷蒙德•卡佛(美国)《透过树枝》~~~~~~~~(160楼)
          14)经典诗选(十四)德瑞克•沃尔科特 《海滩余生)~~~~~~~~~~~(172楼)
          15)经典诗选(十五)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两首诗作   ~~~~~~~~~~~(173楼)
          16)经典诗选(十六)温德尔•贝里(美国)的两首诗作~~~~~~~~~~~(186楼)
          17)经典诗选(十七)温德尔•贝里《断裂》和《多年的渴望》~~~~~~(187楼)
          18)经典诗选(十八)华莱士•史蒂文斯《坛子轶闻》    ~~~~~~~~~(190楼)
          19)经典诗选(十九)扎加耶夫斯基两首和默温的《挖掘者》~~~~~~(195楼)

                  

经典诗选(一)

默温(W。S。Merwin)诗选

距离

当你想起距离
你想起
我们是不朽的

你想起它们是从我们出发的
所有的距离
都是从我们出发的
没有一个死去,没有一个被忘记

世界上各地都有母兽
仰天躺着
想起海

穗穗点评:这不朽在于“想象的距离”——要多远就有多远。这诗空灵、开阔、有力!


穗穗的补评:

本来这的确就是微型小侧面的点评,极其浓缩地简评。但是因钓雪斋主的质疑,所以我就来打个大补丁。呵呵,这样的话,这个解读,已经不是一个小点或线了,而是一个面。若可以这样也是不错。我说阅读和评论本身,可以双向,形成互动。

我把他质疑的“母兽”意象的选择,自己的这个解读,随便也贴来,给大家点批。

好的,可以,当然这是我的解读和认识,未必对。供你参考!

母兽,这个意象,我第一次阅读到的时候,也在想或琢磨,作者为什么用到了“母兽”,而不说“公兽”,或别的什么确定的动物呢?!想归想,读了N遍后,我终于领悟了其中的妙。你只要把这首诗歌,再读上几遍,就会发现,母兽这个意象的确用得好啊!它让我想到天地之始,宇宙混沌的状态。老子的道德经其六说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他的意思无非说宇宙初始、天地的元始,是阴性的,好似生育万物的神母,乃是天地之根。玄牝里的“牝”其实,就是指女性的生殖器。此处的翻译是:谷道中真炁不脱,才能成为化生大道的母体。化生大道母体的门户,就是天根和地根。任其真息往来,缠缠绵绵,若有若无,不可刻意求之。“守中”的目的在于使“谷神不死”,自我之所以能够孕育真朴,全赖此火候。

我之所以提到老子,不是想解说道德经的某一个白话译意。而是想说,一切精神的门户,恰恰在于其包容的母性特征,就像大地一般,具有“厚德载物”的本质。

那么你就不难理解,作者用到了“母兽”这一喻体,来代表一种人类的精神实质,并且和后面出现的“海洋”意象,自然呼应。海洋和大地一般,也是母亲的代名词,象征的最直接所指。

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吧,你看他写得多么有趣而坦荡:世界各地都有母兽,仰面躺着,想起海。说他有趣,因为他用了“母兽”,并且肯定地说世界上各地都有,也就是说世界上各地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和文明的根脉;说他坦荡,是因为仰面躺着的姿态,还有“母兽”想到的海。这都是一种精神映射的物象和场景。

我想,谁能第一个写出这样大气开阔又耐人寻味的句子,谁就是真正的诗人啊。


冰河上的脚印

一年四季
风从峡谷里吹出来
磨亮万物
脚印就冻在那里,永远
向上指进寒冷
与我今天的脚印相似

昨夜,有人
在烛光上走动,走动
匆匆地赶着
痛苦之路
很久以后,我才听见那回声
与我的联在一起,消失

我凝望山坡,寻找一块黑斑
最近在这里
我的双手像盲人
在熔蜡上移动
终于,一个接着一个
他们走进自己的季节
我的骨骼面面相对,试图想起
一个问题

当我观望时,万物静止
但这里,幽黑的树林
是一场大战的墓地
我转过身
听见越来越多的名字
离开树皮,向北飞去


穗穗点评:从一个“小我”出发,从一双冰冻的脚印出发,作者看到死亡、墓地、战争等诸多人世悲苦......


请再说一遍我爱你

伊丽莎白•勃朗宁(英国)

说了一遍,请再对我说一遍,
说“我爱你!”即使那样一遍遍重复,
你会把它看成一支“布谷鸟的歌曲”;
记着,在那青山和绿林间,
那山谷和田野中,如果她缺少了那串布谷鸟的音节,
纵使清新的春天 披着全身绿装降临,
也不算完美无缺,
爱,四周那么黑暗,耳边只听见
惊悸的心声,处于那痛苦的不安之中,
我嚷道:“再说一遍:我爱你!”
谁会嫌星星太多,每颗星星都在太空中转动;
谁会嫌鲜花太多,每一朵鲜花都洋溢着春意。
说你爱我,你爱我,一声声敲着银钟!
只是要记住,还得用灵魂爱我,在默默里。


穗穗点评:勃朗宁夫人是幸福的,不然她不会写下十四行情诗的诗集。这样的诗是让灵魂在爱着,也是让灵魂在听着。一切的自然都是爱的景色,一切的声响都是爱的天籁。


礼物

米沃什(波兰)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穗穗点评:心态决定人生,而人生的礼物是什么呢?作者已经精彩地回答了:“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要知道这样的胸襟和见识,是需要经历后舍得时,才能领悟的人生境界。“蓝色的大海和帆影”就是他——人生理想和信念的比对物,意象传递的所指。


南方

博尔赫斯(阿根廷)

从你的一个庭院,观看
古老的星星;
从阴影里的长凳,
观看
这些布散的小小亮点;
我的无知还没有学会叫出它们的名字,
也不会排成星座;
只感到水的回旋
在幽秘的水池;
只感到茉莉和忍冬的香味,
沉睡的鸟儿的宁静,
门厅的弯拱,湿气
——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


穗穗点评:个人极喜这首诗。想起了我的一生,或许“仅仅是诗”,那么在这里“我的一生”就是他感受到那些香味、气息和种种物象。“南方”变成庭院,所以说作者的心,要多大就有多大。我读到是自己的灵魂在其中热爱的浮现。因为我们都爱着——这平凡的一切。


时代

伦奈特•司图亚特•托马斯(威尔士)

这样的时代,智者并不沉默,
只是被无尽的嘈杂声
窒息了。于是退避于
那些无人阅读的书。

两位策士的话
得到公众倾听。一位日夜不停地
喊:“买!”另一位更有见地,
他说:“卖,卖掉你们的宁静。”


穗穗点评:这是寓言式的哲理诗。作者极为幽默,他说智者被时代的喧哗窒息,因此退避书屋。其实是影射真正的智者,是在暗处博览群书的沉默者。策士是指善长筹谋、献策的游说之人,或许通过他们的对话,揭示了真理本身——从来不在喧哗处。

回到自我

巴勃罗•聂鲁达(智利)

有一个人回到自我,像回到一间
有铁钉和裂缝的老屋,是的
回到厌倦了自我的自我,
彷佛厌倦一套千疮百孔的破旧衣服,
企图裸身行走于雨中,
有一个人想让洁净的水,自然的风
淋透全身,却只再度
回到自我的坑井,
那古老、琐屑的困惑:
我真的存在吗?知道该说什么,
该付,该欠或该发现什么吗?
——彷佛我有多重要
以致世界连同其植物之名,
在它四周黑墙的竞技场里,
除了接纳我或不接纳我别无选择。


穗穗点评:“自我”,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永恒并随时出现的哲学命题。你即便不懂哲学或诗歌,你也会时常在迷惑或痛苦之时,询问自己:我是谁?从何来,去何方。能用诗歌的方式,来写“回到自我”的一个过程,作者这首诗歌无疑是成功、丰满的。结局是:除了接纳或不接纳“此时此刻的我”,人生别无他路可走。


冬晨

奥拉夫•H•豪格(挪威)

当我在这个早晨醒来,窗玻璃已经结霜,
而我发热于一场美梦。
火炉从它欣赏过的一块木材中
彻夜倾倒出温暖。


穗穗点评:一个小小的场景,却将人生最深刻的道理揭示出:在寒冷的日子里,我们依然有梦,熊熊地燃烧着,让我们看到希望的火炉,好似卖火柴小女孩擦亮的“美好人生”。这诗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他并未停留在这个表层的认识,而是看到了希望的火炉里“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是其中的好木材”。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9-8 09:37 编辑 ]
发表于 2010-8-20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真情感谢,认真学习
并请大家都来阅读和感受,也希望大家参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你的诗选得好。我才有感觉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另外在置顶的经典诗歌库,继续提供好诗歌。自己喜欢的名家作品,朋友的作品。现在中国所有名家的作品。

要知道,看这些诗,比自己盲目的写,要好上几百倍的。

不断地读好诗,就是熏陶自己,让自己视野、视角及其内在的涵养,无形地提高着。

我选诗歌,有一个前提,就是读了能让我大脚趾有感觉的,我才有评论的欲望。在这里开这个帖子,我非专业评,细致的评。只是把自己阅读这首诗歌,最有感悟和感觉的部分呈现给大家的眼睛。供大家阅读时参考,并和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8-20 11: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距离

当你想起距离
你想起
我们是不朽的

你想起它们是从我们出发的
所有的距离
都是从我们出发的
没有一个死去,没有一个被忘记

世界上各地都有母兽
仰天躺着
想起海

穗穗点评:这不朽在于“想象的距离”——要多远就有多远。这诗空灵、开阔、有力!
阳光说:距离之间的不朽--------超级浓缩,极大的承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这个好。
改天也整理整理我仓库收藏 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10-8-20 11:28 发表
嗯, 这个好。
改天也整理整理我仓库收藏 的~


好啊,我们各自打开自己的百宝箱:))

一同学习、阅读、交流并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0-8-20 11:26 发表
距离

当你想起距离
你想起
我们是不朽的

你想起它们是从我们出发的
所有的距离
都是从我们出发的
没有一个死去,没有一个被忘记

世界上各地都有母兽
仰天躺着
想起海

穗穗点评:这不朽在于“想象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继续阅读,并写点小玩意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冰河上的脚印

一年四季
风从峡谷里吹出来
磨亮万物
脚印就冻在那里,永远
向上指进寒冷
与我今天的脚印相似

昨夜,有人
在烛光上走动,走动
匆匆地赶着
痛苦之路
很久以后,我才听见那回声
与我的联在一起,消失

我凝望山坡,寻找一块黑斑
最近在这里
我的双手像盲人
在熔蜡上移动
终于,一个接着一个
他们走进自己的季节
我的骨骼面面相对,试图想起
一个问题

当我观望时,万物静止
但这里,幽黑的树林
是一场大战的墓地
我转过身
听见越来越多的名字
离开树皮,向北飞去


穗穗点评:从一个“小我”出发,从一双冰冻的脚印出发,作者看到死亡、墓地、战争等诸多人世悲苦......
阳光说:时空的穿越,在声音和形态上,产生了有效的穿越,并且同时构建了极大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个帖子真不错,大家都进来看看~
穗穗辛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 进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日

里尔克(奥地利)


主啊,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
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穗穗点评:我看过《秋日》翻译的九个版本,这个是北岛的。我个人也最欣赏北岛,还有冯至先生翻译的版本。或许只有诗人,才更适合翻译诗人的作品。这首经典的作品,即便再过百年千年,依旧会是经典。
全诗是推进式的阶梯结构。解析此诗的评论太多了,我对这首诗歌的感觉就是:你就不停地读吧、读吧、读吧。直到你的唇齿间真的感觉了甜、香、糯的气息,还有那金黄的落叶,从你的灵魂的窗口悄然飘落……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这是诗人的名句,也概括了里尔克一生的寻找与漂泊。




——在巴黎动物园

里尔克(奥地利)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象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侵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穗穗点评:此诗发表于1903年,后收入《新诗集》。是“咏物诗”的代表作,堪称里尔克最负盛名的佳作。“豹”这一形象,是和作者本人的心境合而为一的。豹的灵魂、知觉,也是人的灵魂和际遇。记得袁可嘉曾将里尔克的创作方法归入“思想知觉化”
奥古斯特•施塔尔对本诗曾有一句评语:“自然的生活空间的丧失或者对它的威胁是世纪更替时的一个重要题目。”其实本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探索人生意义时,极度迷惘、仿徨和苦闷的心情。”
(对他的许多诗歌,我都极为喜欢和了解,所以我就多啰嗦了几句。早期阅读他的诗歌,曾对自己的写作,有过影响和启迪。)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8-20 12: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顺便说说我了解的里尔克吧,也帮助大家理解他的诗歌。

想说他,还因为里尔克和我喜欢欣赏的一个女子曾是情人关系。这个“能让男人受孕的女子”叫作莎乐美,是我极其喜欢和欣赏的~~~智慧和美貌集于一身的女子。呵呵,若说我此生还有什么奢望,那就是我渴望未来也能被别人如此谈论和认可吧。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8-20 12: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1875年12月里尔克生于捷克的布拉格。
1893年第一次堕入情网,并由初恋情人资助出版第一部诗集《生活与歌》,两年半后分手。

1897年5月里尔克结识了俄国将军的女儿莎乐美。那年她36岁,比里尔克大14岁,里尔克一见到莎乐美就堕入情网,并在一个月的猛烈进攻下莎乐美投降。整整三年,莎乐美就是他的全部的生活中心,在一切之上,莎乐美给予了他最具穿透力的爱情,给予他真正的安全感和自信,虽然在1901年中断了通信,并在1902年与画家克拉克结婚并认识了罗丹,在1903年又恢复了通信,此后,里尔克和她从原来的耳鬓厮磨相互影响转为相敬如宾,友情持续一生。

《秋日》就是在1902年新婚不久,他去巴黎为一家出版社写关于罗丹传记之后一个月写下的,应该是在九月。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尼采向莎乐美求爱,却遭到拒绝,然而尼采却说:她是目前他所认识的最聪明的女人。

与此同时,莎乐美还是弗洛伊德的好朋友,曾两度与里尔克拜访过列夫•托尔斯泰,她应该是一个非常不简单的女人,有着绝代风华的美丽,又有着超然脱俗的智慧。而且里尔克因她而改变不少。


其实里尔克的一生都很窘迫,他始终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游荡在故乡之外寻找艺术的给予。沉淀于他体内的——更多的是对漂泊生活的忠诚和完全内心孤独的自我对话。

里尔克在外行走的岁月里,他既渴望交流又喜欢保持自身的孤独状态,既由于经济原因只能辗转于廉价的小客栈,又极其渴望乡村别墅、贵妇人和大自然的风情。事实上,里尔克的世界也是一个矛盾重重的世界。

当他写下《秋日》的时候他自己想到的只是记录他的心情,却根本没有想到会像是天赐一般给予了他诗人的精灵。也许有些诗人一生写了上万首诗歌都是平庸之做,只要有一二首精灵般的闪光,那么就能真正进入到高境界诗人之列。里尔克应该就是这样的一种诗人,当然他一生没有写出上万首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2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