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经典诗歌库——穗穗选诗和点评(今天扎加耶夫斯基两首和默温的《挖掘者》190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梧桐更细雨 于 2010-8-26 23:08 发表
谢谢紫版主的点评!
问一个问题,译作是如何处理原文的韵律的呢?我隐约知道比如十四行的韵律还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呢。我注意到《当你老了》叶芝(爱尔兰)袁可嘉 译这一个是有韵脚的。
另外,从跟帖知道很多人都很关 ...


再有,我也是碰到了自己十分喜欢或熟悉的,才会长篇大论,呵呵,后面的,我还会恢复过去的小短评。

这样就没有那么辛苦了。谢谢你。梧桐你也看得很仔细。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8-26 23: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梧桐更细雨 于 2010-8-26 13:00 发表
火炉从它欣赏过的一块木材中
彻夜倾倒出温暖。

这个,真真是余味无穷、、、、

谢谢紫版主的辛苦。梧桐看完了一遍,很粗略的,已经受益匪浅!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比较认真系统的读外国的诗歌。这是因为你的浸 ...


是啊,你提到这首,也是我很喜欢的。这个句子,实在是很妙,回味无穷。问好梧桐,若穗穗这些浅薄的点评,能入你的法眼,能让你觉得没有浪费时间,那穗穗的心就安了。

我所想的,也不过如此,希望更多的人,和我一起分享美食,诗歌的饕餮盛宴。我们可以随心随性地交流,争论,提出疑惑,解答疑惑。甚至彼此抬杠,有选择地喜欢着,这都是人世间最快乐的事情哦!

再握梧桐,我想我们已经是朋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幻中行 于 2010-8-26 22:43 发表
许多喜欢的诗在里面。最喜欢的还是《又一个梦》。穗穗耐心的解说之后,原来它是那么的妙。
梦中攀登,被山掩没,融入群山,然后是群峰之上的夏天,梦中有梦,梦中追求另一个梦~
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啊!


问好幻幻,越过了一道道山梁,你真的到达了峰顶。你和作者站在了同一风景线上了。

呵呵,你已经完全理解了《又一个梦》。拥抱幻妹子,穗穗很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幻中行 于 2010-8-26 23:01 发表
《当你老了》这首早先读过,现在看了穗穗的解说,了解得更多了。但是即使这样,我还是不太喜欢。
不是说穗穗解读得不好,也不是说这首诗写得不好。或许是一种心里在作祟吧。试想,一首诗读着读着,就进入“无限好” ...


好,幻的意见很好,而且我选经典,和点评的目的,也是为了交流。若说我选的,都合了你的口味,那是不可能的。我之所以各种风格,都选,就是为了大家口味的多样性,我相信,这些经典之所以,会是经典,一定是有原因的。我的任务就是找出来,然后呈现给大家,多样性的呈现给大家。

这是提供阅读文体,也是第一步的呈现,其实我第二步的希望,就是渴望大家各抒己见,将自己喜好说出来,比如理解的、疑惑的,我想我在我能力范围内,尽力给大家解惑。我更愿意听到大家的反响,也就是幻妹子,这样的回帖,将自己心中的喜欢和不喜欢,理解的和不理解的,都能讲出来。

如此我们才能共同交流,同步学习,然后一同进步。再次感谢幻幻的好意见。呵呵,真是,妹妹也太小心了,你还不了解,穗穗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吗。需要这样见外、礼貌吗?!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8-26 23: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幻中行 于 2010-8-26 22:36 发表
再来读。一村的方法很好,我也整理了一份,明天去打印出来。过几天就要上班了,我可以带去好好读。
一直没有找到诗歌评论的好书,现在有一本了,真好!


惭愧,你如此说,我更是,要谨慎地选诗,和点评。

多的不说了,我会尽力,尽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这件事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叶易中 于 2010-8-26 21:59 发表
认真读诗与评!
一开始一句话的评,到现在认认真真的详评,真的很好!
读每一首,都有大脑瞬间被充满的感觉,我相信穗穗也有瞬间大脑被掏空的感觉!
对于热爱诗歌的我们应该是一种释放吧,但这很辛苦,很累!
我 ...


问好叶易中。是啊,既然读诗,既然评诗,那我就该认真。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谢谢你的关爱,我是在辛劳的快乐中,解读,也是一种愉悦、幸福的集中兑现,它让我忘记了胳膊的酸涩、神经的疼痛,呵呵,我不觉得苦,只觉得快乐。

有你们同样认真的阅读,就是对我认真解读,最好的祝福和爱。握叶兄弟。

穗穗给你上好茶~~~一边喝,一边读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8-26 23:23 发表


是啊,你提到这首,也是我很喜欢的。这个句子,实在是很妙,回味无穷。问好梧桐,若穗穗这些浅薄的点评,能入你的法眼,能让你觉得没有浪费时间,那穗穗的心就安了。

我所想的,也不过如此,希望更多的人,和 ...


谢谢紫版主对梧桐友谊的笑纳!我觉的,文字不全是为了名利的,以文会友,是我们每一个喜欢表达的人的共识,我一度觉得不必电话不必qq不必谋面,就这样在帖子里,有个主题,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互通穷达,文而及人,人而及物、、、、、、亦可不知天高地厚、管他春夏秋冬,优哉游哉、不亦乐乎!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诗选(十二)

力量

德瑞克•沃尔科特(圣卢西亚)(西川译)


生命将不断把草叶砸进土里。

我羡慕这暴力;
爱情是铁。我羡慕

碎浪和岩石之间的野蛮的交易。
它们之间互相理解

我甚至可以理解
奔跑的狮与惊惧的雌鹿之间的约定,
她眼中含着某种对恐怖的默许

我将永远不能理解的
是这只野兽,他写下这一切
并且自诩为生命的核心。


穗穗点评:说自己是被“两种血液所毒害”的沃尔科特,生于西印度群岛的圣卢西亚。它位于北美洲南端,是加勒比海地区一座小岛,是一个风光迷人却“没有民族”、“没有历史”、“没有书籍”的地方。
沃尔科特曾在美国任教。出版诗集和剧本各二十余种。他的许多剧本曾在伦敦和纽约上演。主要诗集《海难余生》、《海葡萄》、《星苹果王国》、《幸运的旅客》、《仲夏》,长诗《另一生》、《荷马》等。199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沃尔科特曾说,他度过了“精神分裂的童年时代”,过着双重分裂的生活:“诗的内部生活和行为与方言的外部生活”。作为在殖民地长大的混血儿,他的“精神分裂”是终其一生的。他的血统和文化互相排斥,在黑人与白人、臣民与宗主、加勒比本土与西方文明之间来回晃荡,时常是“二元对立”,这种矛盾和分裂性,在他的创作主题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在他早期的诗作《远离非洲》中,沃尔科特直白地说出自己——身心,都处于种族与文化混战中,身不由己,矛盾重重。

交代完这些背景资料,我想,我们就不会对他和他的诗歌,感觉到陌生了。我的诗友鹰之,曾在一片文章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说:诗歌鉴赏,要从认识一首诗的“身体性”开始!这让我想到诗人写诗时的状态和感受,也就是诗人叶慈所说的“身体在思想”。那么,他们两者之间无形地契合了,相遇了。如写作者——诗人,阅读者——评论员,他们之间就有了无形的桥梁,那就是“身体”可触摸的实体因素。

解读这首《力量》的诗作,或许也可从认识这首诗歌的“身体性”出发。“生命将不断把草叶砸进土里。”,这第一句里的动词“砸”,十分有力,我们很快就能触摸到作者,给我们提供的直观画面和力道。好像,真有一双粗壮的手臂,正在蛮力地不停打桩,将生命的草叶纷纷砸入黝黑的泥土深处......

这接下来的句子,更漂亮迷人:“我羡慕这暴力;/爱情是铁。我羡慕”。爱情是铁,这是多么暴力,又充满力量,下坠的,让人迷恋的、玩味的比喻。我们几乎可以跟随着作者的诗句,来到他提供的任意方位和角色。

无论是两个他曾进一步诠释“力量”所在的排比——所谓的“理解”,还是他最后转身,阐述的不可理解的野兽,都充满着作用和反作用力、猎人和猎物之间的矛盾统一性。所谓天道循环。这里——作者的身体,果然在思想。而我们读者,阅读中,也能不停地触摸到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身体。

在我看来,诗中的“野兽”,或许就是作者自身的象征。如此理解,我们就能明白被誉为“今日英语文学中最好的诗人”(布罗斯基语)的沃尔科特,他内心的孤独矛盾,及其反射出的与当地生活习俗的某种不协之音。

在诗歌中,他既是力量的见证者、旁观者,同时又是身在其中的“碎浪和岩石”、“奔跑的狮与惊惧的雌鹿”它们中的任何一方。这种矛盾冲突,即对立,又妥协,是统一性的认知和自我发觉的存在。以生命核心自居的野兽,其实就是沃尔科特!他的诗,总是具有巨大的启发性。

诗歌也是魔镜,我们能透过文字的水银,照见沃尔科特无比矛盾的心理背景,这是他的身世,以及多文化传统的熏染,所造就的神奇的却精神分裂的大脑。正是带着流散族群气质混血的沃尔科特,给我们留下许多极为优秀的作品。

譬如,他的叙事长诗《奥梅洛斯》是沃尔科特的代表作,长达三百多页,分六十四章。作品借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框架,气势宏大地叙述了加勒比地区的文化和风情,描绘了加勒比地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也反映了加勒比人民在向人类文明迈进过程中的命运和所遇到的挑战。这部作品被称为“加勒比的庄严史诗”,沃尔科特也因而也被誉为“当代荷马”。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8-27 21: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8-26 23:25 发表


问好幻幻,越过了一道道山梁,你真的到达了峰顶。你和作者站在了同一风景线上了。

呵呵,你已经完全理解了《又一个梦》。拥抱幻妹子,穗穗很开心


啊,幻幻要飘起来了~
回头看看,自己写的确实有好大一段距离呢。
谢谢姐姐鼓励,更谢谢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诗选(十三)


透过树枝


雷蒙德•卡佛(美国)


顺着窗子向下,在露台上,几只乱蓬蓬的
小鸟聚集在食槽边。相同的鸟儿,我想,
每天都来吃食,吵嚷。时间是,时间是,
它们叫着,相互挤撞。叫的几乎就是时间,是的。
天空整天阴暗,风从西边来,
不停地吹……把你的手伸给我一会儿。握在
我的手上。对了,就是这样。紧紧握住。时间就是我们
以为时间就在我们身边。时间是,时间是,
那些乱蓬蓬的鸟儿叫着。


穗穗点评:读了三遍这首诗歌,我好像看见~~~那细碎的阳光,如小鸟一般,叽叽喳喳地从枝桠间纷纷落下,落在我想象的露台上。原来,时间,时间就是这样逝去的。这首诗歌,忍不住,让人想到孔夫子在河边的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雷蒙德•卡佛曾言:“用普通但准确的语言,去写普通的事物,并赋予这些普通的事物,以广阔而惊人的力量,这是可以做到的。写一句表面上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寒暄,并随之传递给读者冷彻骨髓的寒意,这是可以做到的”,卡佛是这样写的,并且身体力行。

你看这诗多么有趣,将“时间和鸟儿”,将“时间和我们”,两个名词并置,放在同一位,它们可以,互为替代,形成了一个有效的时间旋窝或陷阱。你一不防备,就被他的精神指导,带入了诗歌的黑洞里,找不到方向,出不来了。那些乱蓬蓬的鸟儿叫着,叫着,我们的眼睛啊、视野啊,请放开些,——“透过树枝”,向着远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8-26 23:34 发表


惭愧,你如此说,我更是,要谨慎地选诗,和点评。

多的不说了,我会尽力,尽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这件事儿。


昨晚排了20页,已经打印出来了。以后的再印出来。就是一本好书了。
穗穗说连续30几个小时工作,幻幻心疼呢。我只要坐到四个小时以上就受不了。
今天看到庄子书里盗跖的一句话,说是人若是不能让自己颐养天年,就不算通道。时间对于我们太短暂了。我们珍惜生命,除了像你这样充分享受生命的每分每秒,也还需要注意珍爱自己的身体,让这样的分秒更长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的来了,问好穗穗!诗人生活的经历和背景以及诗歌产生的背景都是理解的参照,穗穗真是下了苦心!

[ 本帖最后由 淡若春天 于 2010-8-28 17: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两位。这两天都在收集资料,身体又感觉有些不适了。

面对诗歌,我的沉醉,是可怕的。这快乐是呕心沥血的甘之如饴。

我要放缓我的步子。因为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我越发感觉自己的浅薄,过去所读的、所看的诗歌,还是太少太少了。

这让我又一次产生了沮丧和敬畏,沮丧是:天下之大,才华横溢者多如牛毛,我实在是井底的小青蛙。
敬畏的是,无论是翻译诗歌的人,还是诗作的作者,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空,却在一首诗作里粲然相遇了。这个缘分,促使我敬畏自己,遇见一切优秀诗作。不仅是作品本身,还因为作品本身所蕴含的隐身的作者,以及翻译者默默的辛劳,这些看不见的心血,摸不到的痕迹,值得我们每一个读者敬畏它们!

我能做的就是,用我毕生的真诚、阅读它们,努力以最精彩的方式,展现自己的阅读感受,从欣赏开始,然后再到批评。我对于一篇诗作的阅读理解,它的完成过程,一定是一个结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矛盾统一,利弊兼顾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我还没有能力,去批判一个优秀作品之前,我选择欣赏的解读,也就是跳出诗作中优秀的品质,呈现给大家。虽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只想给大家提供一个阅读范本和途径。

而我未来要的事情,或许是继续对同一个诗作的批评,也就是找出诗歌的缺陷和不足。因为没有一首诗歌,可以兼顾一切。这样的挑剔,会让自己向往着诗歌的最上层——纯诗的境地,尽管这本身就是一个乌托邦的梦想。但是诗人的一生,不就是无悔地走在,这条明知无穷尽的康庄大道吗?!

多谢大家!我还会继续我这浅薄的解读。也欢迎大家多来交流随后的阅读感受。通过近一个月的阅读和沉浸,我感觉自己的体内某种潜能在不断地上升。通过自身的体验,我真的相信,若是大家都能把这些经典,好好地阅读,仔细的揣摩,你们一定会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我在这里不是宣扬国外的诗歌,有多好多好,而是想说经典之所以为经典,这绝对不是偶然的事情。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有它的硬道理。你要相信时间和大多数人的眼光。我的阅读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阅读,就好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能吟”。

那么你们还等什么呢?读这些诗作,有时比你胡乱写上一年,要好上百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9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漠走马观花!
十分的敬重!问好献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0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你为我改的那首《柴可夫斯基天鹅》,也许你已经忘了;
感谢你呕心沥血的评读,我们受益匪浅;
祝福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