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穗言疯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3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2-3-3 20:46 发表
某种意义上,一个真正的诗人,是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气节,同时也有勇气否定陈旧的自我,找寻崭新的出路……



写诗的时候不是我,是事件本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3-3 20:52 发表



写诗的时候不是我,是事件本身。


小心点哦,未来,说不定“你”,会被“事件”本身直接抹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3-3 20:52 发表
在我看来,诗歌写作过程,的确有神授的部分,不可解释和揭示的一面。同时又有可以理性分析,理清创作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各个心理阶段和物理反映等。那么“身体在思想”就不是在盲目、无序、随意的思想,而是在理性构 ...


呵呵,只是自己读到一点诗学理论的同时,将过去的点点滴滴,融会贯通之后的浅陋想法和领悟。问好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阅读进行时》这篇文字,不算艰涩难懂哦,能让妙妙一口气读完它。说明这篇读书笔记,比较通畅、易懂,严谨、理性。

其实这本书,自己正在阅读中,我想说估计是——翻译者的能力问题,读起来,有许多地方能拗口和啰嗦。真是遗憾,自己的外语不好,无法阅读德文版或英文版的书籍。这里面一定有许多地方,翻译是有问题和不准确的。大概是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在阅读的缘故,所以对一些书籍的语言和叙述表达方面,都比较挑剔。

我现在开始,有选择性的阅读。很多书籍,翻个开头、序言、目录,我就能知道有多少份量和价值,值不值自己下功夫去购买和阅读。

原书《现代诗歌的结构》,读起来,比较累人。我是选择细读和精读同时进行,也就是一点点的咀嚼和理解。然后记录自己的感言和领悟,并且时时查阅其他的资料,譬如文中提到的每一种思潮、流派、人物和事件等,我都会去寻找一个明确的答案和定义。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用最浅显明了的文字,来阐述它们。当然,我也只能靠自己浅陋的理解和思辨,来组织和表达。

还请妙妙和大家,多指点和质疑。以便未来继续完善它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格拉底为了摆脱狄德罗效应,曾经说过:“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为狄德罗效应?它是由18世纪法国的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发现。

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就是说: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由此会引申出更多的不满足和不匹配。

譬如生活中的“狄德罗效应”,人们分到或买到一套新住宅,为了配套,总是要大肆装修一番,铺上大理石或木地板后,自然要以黑白木封墙再安装像样的灯池;四壁豪华后自然还要配红木等硬木家具;出入这样的住宅,显然不能再破衣烂衫,必定要“拿得出手”的衣服与鞋袜;就此“狄德罗”下去,有些人,就会觉得男主人或女主人不够配套,遂走上了离妻换夫的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狄德罗效应,想去。我们就不会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因为接受一件新事物,有时意味着一系列的改革和变故。试问你若没有准备好,或没有能力把握未来,就不要轻易想着改变和奢侈。

呵呵~~对于物质的需求,或许可以这样来理解。但是精神上的追求,却是恰恰相反的。我愿意在阅读中,成全“狄德罗效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诺瓦利斯论未来诗歌

诺瓦利斯的简介和生平

诺瓦利斯(1772-1801)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抒情诗代表作有《夜之赞歌》(1800),《圣歌》(1799)等。他还写过长篇小说《亨利希·封·奥弗特丁根》,书中以蓝花作为浪漫主义的憧憬的象征,非常著名。

诺瓦利斯(Novalis)德国诗人。早期浪漫派代表人物。他的原名是弗里德里希·莱奥波尔德·封·哈登贝格。

1772年5月2日生于曼斯菲尔德附近的上维德施泰德一贵族世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

1790年在耶拿随费希特学习哲学,并结识席勒。1791至1793年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后在法院、盐务局供职,并与早期浪漫派作家弗·施莱格尔等交往。1801年3月25日死于魏森菲尔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有时间就过来学一段
我爱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的名言:“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他还曾经说过:诗人需要语言如同需要琴键。

诺瓦利斯强调语言魔力,认为诗歌等同于魔幻。而他强调的诗歌魔术,又是严肃和严厉的。是“幻象与思想力的统一”,是一种“词语的召唤”,完成的操作过程。所以他才会说“幻象的魔力”和“魔术师是诗人”,反之亦然。

诺瓦利斯的浪漫化:把普遍的东西赋予更高的意义,使落俗套的东西披上神圣的外衣,使熟知的东西恢复未知的尊严,使有限的东西重归于无限,这就是浪漫化。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3 22: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这个家伙,因为早在18世纪的欧洲,诺瓦利斯就替我说出了心中的感言:“我几乎想说,每篇诗作中都必须闪现出混乱。”这就是意味中,新的诗歌创作,呈现全面的“异化”,目的是将人引向“更高的家园”。换句话说,就是用数学的推理法,从已知中推理出未知。

我们知道诗歌创作,从主题上看依从偶然,从方法上看,依从数学的抽象。这种抽象,弗里德里希,称之为与“童话的抽象”相通。为了摆脱“太过清晰”的惯常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4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大一颗星星。。。捞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白鸦兄长,继续给我推荐的好书。方珊《形式主义文论》,茨维坦•托多罗夫《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存档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阅读《现代诗歌的结构》第二章波德莱尔。注意到作者提到的12个小节的问题。无论是:现代性的诗人,去个人化,集中与对形式的意识、抒情诗和数学,末世感和现代性,丑陋的美学,还是“刻意挑衅的贵族式消遣”,遭毁弃的基督教,空洞的理想状态,语言魔术,创新性幻想,分解与扭曲,抽象和阿拉贝斯克。这每一个小节,都值得深入的领悟和仔细的对照、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朗读的同时,我再次为本书的翻译感到遗憾,我想弗里德里希教授本人,就是一位诗人,所以他几乎是用诗化的语言来写他的这篇诗论,而且他的准备工作,从36年前就开始了,这是一个持续阅读和观察的过程。

所以他的文字严谨详实内,还饱含着一种激情流畅的液体和兴奋的雾霭,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也被他的情绪所感染。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我在朗读中,的确觉得很多地方拗口和不通畅,甚至存在着诸多疑义和疑虑。但是我目前的能力,仅仅是感知,还无法准确地纠错。

由此可见,翻译者如果不是一个诗人或文字功底深厚的人,并且具有两国语言、文化的深厚积淀,是无法准确、流畅、优美地翻译出他作品的精髓和精华的。(对翻译者,我依然表示同情,因为弗里德里希的确是文字的精灵、术语创造者和激情叙述者,一般人很难跟上他跳跃的思维和繁琐的思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3 16: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