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讨论:《便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11-8-17 11:47 发表
读完这一首,不知道怎的,我想起了杨黎先生的

虽然两首不同,
但不管怎么样,这首便条,不是我喜欢的诗歌,我首先承认。
不过。
伯克兹在《指定继承人》中所说的是有意义的:“好的诗歌是对声音和意义 ...



恩,意象和不意象并不决定结果,这点我赞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牧歌悠扬 于 2011-8-17 11:04 发表
一路读下来
越发迷糊了


那再一路读回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8-17 14:07 发表
都在拿来主义~~~


要不去留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8-17 14:12 发表
说句难听的:如果都在超现实,超空间,估计诗这种东西,会从中国抹去了。西方信封的是神学、宗教,他们会相信。



你说的一点也不难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8-17 14:19 发表
我觉得,汉语诗更应该从人性、关爱、关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理想、操守等出发。



英语德语法语都有这些吧,我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8-17 15:00 发表
我说的是,没有人来读,自然就抹去了。


这点你绝对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1-8-17 16:04 发表
浪费时间,不讨论



这个对你来说太简单了些,我知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吧,讨论一下,总会有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8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6 21:29 发表



恩,没错,诗歌是允许多种形式的~~



我顶~~~!!!只为了这个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8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一翻译就走样了,不值得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树苗 于 2011-8-18 09:37 发表
也许一翻译就走样了,不值得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8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8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式上,类似梨花体。可表现的情感却是美的,诗意的。

其实有些梨花体诗,也是美的。如《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亲爱的

  那时候我也老了

  我还能给你什么呢?

如果到现在都没能够给你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9 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威廉斯偶是挺稀饭他滴。这个木有他滴《红色手推车》好。
威廉斯是后现代诗歌鼻祖。他特稀饭美术。
譬如他就从后现代绘画里吸取营养。杜尚的一幅题名为《泉》(Fountain)的画面上实际上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尿壶。杜尚之所以用富有诗意的《泉》命名他的作品,主要是为了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威廉斯也爱玩这个。
《便条》就是一次尝试。首先在形式上吸引人注意。当然,这首诗歌优点是日常生活的叙述和非诗滴介入。缺点是内核偏弱,缺乏技巧滴糅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9 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手推车


这么多
全靠

一辆红轮子的
手推车

因为雨水
而闪光

旁边是一群
白色的小鸡。

郑敏 译


以下是整理别人滴评:

初次读到这篇诗歌时候,觉得很诧异。诧异原来诗歌还可以这么简单明了。

  可能当人们看多了平淡乏味像大白话的诗歌后,就会喜欢朦胧含蓄一些的诗歌;而一旦朦胧含蓄走向晦涩费解、不知所云,人们又会转向欣赏那些明白晓畅、清新自然的作品了。这有点像时尚一样,今天流行喇叭裤,明天就会流行小裤脚,说不定过些日子又会回到喇叭裤。但又与时尚不同,时尚要求越标新立异越好,不一定要有实用价值;而诗歌却不同,它得基于现实,所以是否应该回归到自然会更好呢。

  《红色手推车》是一幅色彩鲜明的日常生活画面,描述的是一个躲雨时见到的场景,躲雨的地方大概太小,所以人虽然躲了进去,手推车却还是淋得透湿。与它运送的东西相比,手推车显得似乎小了点,所以才引起诗人“那么多”的感慨。况且还被雨水浇得它“浑身溜滑”。可以想象那个始终没有露面的“推车人”的辛劳,不免对他/她产生一丝同情。而旁边的白鸡却又给这幅画面增添了色彩。

  这首原文仅仅十几个字的小诗,却写得那么鲜明生动、情趣盎然。我想也许我们有时候得仔细体会那句“简单就好”。

[ 本帖最后由 三国-吕布 于 2011-8-19 03: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1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