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周飞雪

【飞雪有约】六月份诗歌报访谈人物秦华-----一起探讨散文诗的写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6-8 11:08 发表
飞雪的松涛画图视频这一曲配上秦华老师的散文诗,真的是美轮美奂,沉醉其间,这才是净化心灵的真正的“松涛”。“心流过尘世,漫过松涛,被净化掉城市的繁杂。”“我走出心的困惑,忘却黑暗的复辟。让松涛释放诗歌, ...


那你配着这个音乐朗诵一下如何?做成后放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里是有个同学送给我的录音软件,不知道还成不成,找个时间试试去,呵呵~感谢您的提议,如若能刻成MP3放上来,岂不是两全其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秦华老师
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6-8 11:48 发表
家里是有个同学送给我的录音软件,不知道还成不成,找个时间试试去,呵呵~感谢您的提议,如若能刻成MP3放上来,岂不是两全其美?

敢情好呀。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azhongjun 于 2010-6-8 12:22 发表
问候秦华老师
祝好

你好!希望你对我们的谈话提出你的看法。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7# 秦华 的帖子

谢谢秦华老师的指点。
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离开,我需要更多地了解现在的散文诗人及他们创作的技巧方法,学习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观点倒可以与人沟通,论文之事,觉得还需沉淀,如果有自觉还行的散文诗作品或散文诗论方面的作品出来,一定会先发给您看看。
《春天的玉兰》我会认真学习,如有观感,也必反馈给您。
此致文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秦华 于 2010-6-8 11:26 发表

不错的散文诗,引深点会更好。
今年上海的高考题是《丹麦人钓鱼》,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与老师,学生1说我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生2说我写了世博与环保。学生3说我写了。。。老师说最佳的写法是引深,主要是写舍与 ...

非常感谢你的点拨,谢谢指导,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华老师,许是您的到来,这次散文诗赛事空前繁荣,也就诞生了很多精彩的篇章。正因为如此,我也就喜欢和敢于“抬杠”的朋友多侃几句。我这里有一个木艮哥哥写的《江南水乡》,个人一遍阅读就觉得真美,也许这只是个断章,不是大诗歌,对于我初学者来说眼睛容易发亮,心灵触碰也快。然后就给了几句留言,而白乌鸦(很有散文诗功底和见解的朋友)很热心与我一起探讨,我出现这里很多了,本来叫木艮哥哥发一下提问请教您的,他那里当大厅诗歌版主忙了吧,那我又是个很想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昨天下午和青槐还交流了一段时间,他的看法也是两者兼容才好。也就是各有各的道理。所以我就用这个范例再来与您探索一下,到底风格问题,还是观念问题,或是像您说的陈腐与创新问题。冒昧了!!

【散文诗T型台】第四期【家乡】:江南水乡

孩提时的乌篷紧握故乡的水,船体的斑斑锈迹,我相信,那是江南的一种眼神。
剔落街道里拥挤的汗味,水上,一艘又一艘两小无猜的亲密,更能诠释故乡无处没有的太极。

谁说,这里的水不会生根?

头顶不断飞过的古桥,如一根根经脉,串联起这岸的麦子与那岸的稻谷,生命的源泉,就此完整了水的肉躯。而古桥渐渐颓废的容颜,始终不会煽动鱼儿对这片出生水域的背叛。

日落星涌,水里的湿味,比起连绵的蛙鸣,更能浸润他乡子夜孤独的怀念。

一年又一年,回去,出来。

天明,徐徐上升的第一缕炊烟,饱藏水乡灵魂的体温,谁知道,又有多少游子的体温与其很亲近。

木芙蓉粗读:
1、木艮哥哥的散文诗应该是提升到位的了,很多的叙述全部隐藏在诗性的语言背后,意象上的标准运用达到断章的效果。凝练和集中的笔法,将内心的焦点,水乡的特色带来的思念突出呈现。
2、“一年又一年,回去,出来。
天明,徐徐上升的第一缕炊烟,饱藏水乡灵魂的体温,谁知道,又有多少游子的体温与其很亲近。”——这大概是很多游子的心声
3、读着越发美,几笔就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画境。
基本是传神的写意(原说工笔是自己糊涂)哈~船、桥,那么动感,,,夹杂里面的哲思拓展了读者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嗯,喜欢啦~~

白乌鸦:
个人感觉,语言有些生硬
读起来不太自然

木芙蓉:
所以叫做散文诗难写嘛,抒情太多又失去秦华老师说的凝练。短小精悍又缺乏灵性,是这样啊,敢说白乌鸦的技巧很好运用吗?散文诗的驾驭能力真的不一般的难,按我的断章设想,木艮哥哥这个很有水平。呵呵~~干脆今天和白乌鸦抬杠

白乌鸦:
是我给你抬杠
我不唰出一片赞美声
是什么感觉就是什么感觉
我不管人是谁,我只读文

木芙蓉:
O(∩_∩)O~那你说哪里还需要丰盈的?总得讲出个道道来,散文诗可以抽取一个内核来完成唯美的创作即可。就我本人来说,就缺乏这样的思维,常常是被自己流泻的情感牵绊,舍不得割爱,产生的效果当然就是散文诗的背景,散文的面容了。木艮哥哥我也不认识,就是感觉他在画画。

白乌鸦:
那是你想的太复杂了,把你蒙住了
你有散文的功底,应该知道越简单的构思,越简单的行文,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我说的那些基本构架,就如同小学的作文
理论的东西可以作为一个了解,实际应用是要找到一个你喜欢的方式,得心应手的写作技法
初写的人,可以情绪化一些,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再来凝练
不要一开始就落入人为的陷阱

木芙蓉:
但木艮哥哥是诗人,他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了呀。
诗人写散文诗一般就能有控制地散发文字的光辉。
当然我对自己的抒情式写法还在琢磨中,至于那些大诗歌的方向,我个人感觉非得有长期的思维训练才可以出来的效果。
不反对你说的放开写的观点,交流在于提高。也许这就是很好的磨砺,每个人风格不同嘛。

以上就是我们的对话,木艮哥哥已经收藏。
青槐的话:
嗯,江南水乡写的人多,写出独特味的少
我赞同白鸦的看法
当然,也不反对你的,你们的视角不太相同
一人内一个外
嗯,我个人觉得可以做调整,逻辑上的调整,散文诗毕竟散文在前,不能象诗那样,有超越一切的跳跃性
看一遍,能让人看出脉络,木写得不错,肯定率性而为,
嗯,散文诗断章好写,整幅的渲染,就很难
嗯 ,散文诗需要从两个方面控制,一个是文字的运用,另一个是技巧的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华老师,我写文章常常最先感动的是自己,然后就越读越沉醉,于是乎,不知道人家不被感动是怎么回事,然后自己想修改无从下手。老是寄希望于别人的修改,可别人又不懂我的内心,然后改了后我感觉又不对我肺腑之言。这个很是矛盾啊,参加过几次散文诗T型台的赛事,终究不太满意,这次也一样,除了我手写我心,写我真情,就是技巧没把握好,放这里,望请秦华老师您给我上上课,此致!

《水乡》

回家,也许是每个人必须的宿地,常常问自己,我的梦何时才可以真实地做在我的水乡?

回到童年,回到记忆里那一日多变的芙蓉花,魔术般地盛放在溪水边,令你千般幻想,万般描摹,总也读不尽她那温婉的身姿,曾陪伴我度过多少个欢乐时光啊!

水乡,那清澈见底的溪流,再也抹不去我远去了的影像,次第开放的不仅仅是芙蓉仙子,该夹带了无数的山野风情那——

杜鹃花开的时候,我追逐那山顶的太阳,忘记了牛背上的兄长,牧童的故事只能留在今天来书写;

石林子(山饭)染墨的时候,我赶着夕阳抓一把塞嘴里,又忘记了晾在枝桠上的布褂,摸黑溜进屋的眼泪伴着甜美的酣梦在今夜再次清晰;

松树粉沉淀的时候,我拉着妈妈的衣角雀跃,还是忘记了女娃裙衩撩起的害羞,只侯着热腾腾的糯米团子粘着粉香,美滋滋地度过了多少个冬?

总在这样那样的深浅足迹里,丢失了很多很多长大后再也寻不到的乐趣。

故乡的一山一水,如母亲的肚脐带,连结着每个季节的我。

多想回到那个梦中的水乡,即便那小桥流水已经不是孩提时候眼里的画镜,那芙蓉花也没有了江南水畔应有的繁密,根深蒂固的牵挂和思念,依然是我一生不变的歌谣。。。

听那小船的桨声,多少次划过我那张望的码头!
看那上海大轮船,多少次鸣笛在我望月的心房!

啊,水乡,离开你的时候,是否就注定我只能寄一封含情脉脉的信,贴一朵芙蓉花邮票,表达人到中年,看尽繁华三千,才来回眸你清风古朴的意韵?

并不是流浪的游子,却承载了你给于我的厚重嘱托。

问问心中的那个他,我何时才能回到梦中的水乡,尝尝你碗里的米酒,和你把孤单拥抱,变成我们许下的诺言,一个温暖的家,一个不是梦的美梦?

哦,水乡,我的家!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 于 2010-6-10 11: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槐 于 2010-6-8 13:44 发表
谢谢秦华老师的指点。
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离开,我需要更多地了解现在的散文诗人及他们创作的技巧方法,学习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观点倒可以与人沟通,论文之事,觉得还需沉淀,如果有自觉还行的散文诗作品或散文诗论 ...

谢谢!我在我的新浪博客看见你的足迹了。那里有一个“我们”散文诗群体,可以借鉴。你会出类拔萃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如 于 2010-6-8 23:15 发表

非常感谢你的点拨,谢谢指导,问好!

做什么都有悟性,入门不难,深造也容易到达理想的高度是需要毅力的。祝福你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6-10 11:18 发表
秦华老师,许是您的到来,这次散文诗赛事空前繁荣,也就诞生了很多精彩的篇章。正因为如此,我也就喜欢和敢于“抬杠”的朋友多侃几句。我这里有一个木艮哥哥写的《江南水乡》,个人一遍阅读就觉得真美,也许这只是个 ...


       你们三个说的都对,并没有矛盾。特别是青槐的话很到位。我下面的阐述就不重复了。
    这篇散文诗大体是很不错,有耿林莽老师的风格(你们可以看看他的《穿黑风衣的男人》)张力足,有的地方转的太快,出现了生硬的感觉,朗读起来不流畅了。我用括号指出一下,

【散文诗T型台】第四期【家乡】:江南水乡

孩提时的乌篷紧握故乡的水,船体的斑斑锈迹,()我相信,那是江南的一种眼神。
剔落街道里拥挤的汗味,水上,一艘又一艘两小无猜的亲密,更能诠释故乡无处没有的太极。

谁说,这里的水不会生根?

头顶()不断飞过的古桥,如一根根经脉,串联起这岸的麦子与那岸的稻谷,()生命的源泉,就此完整了水的肉躯。而古桥渐渐颓废的容颜,始终不会煽动鱼儿对这片出生水域的背叛。

日落星涌,水里的湿味,比起连绵的蛙鸣,更能浸润他乡子夜孤独的怀念。

一年又一年,回去,出来()。

[ 本帖最后由 秦华 于 2010-6-10 11: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秦华 于 2010-6-10 11:56 发表


       你们三个说的都对,并没有矛盾。特别是青槐的话很到位。我下面的阐述就不重复了。
    这篇散文诗大体是很不错,有耿林莽老师的风格(你们可以看看他的《穿黑风衣的男人》)张力足,有的地方转的太快,出 ...

感谢秦华老师的点拨,木芙蓉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创造学习环境,木艮哥哥一定会来收藏和进行修改的。因为我喜欢断章,所以就爱屋及乌了,看不到跳跃的速度,呵呵~~借此再贴一篇自己的《断章》作为纪念:

断章——木芙蓉

这是一份眷顾的心情,染绿这春暖花开的晴空,满眼都是动人的乐章——
抬头就是翩飞的蝶,翱翔的鸟。低首都是迷醉的青草和露珠,顺着线条拉一卷经典的弦。
我的窗是用明月装饰的吗?哦,这是迟到的一个逗号,将心画成一滴水,凝固。
迈开脚步,打开词语,平仄押韵的是风笛或柳荫,噙着故乡泥土的芬芳,奔向一幅油画。
生命之于春,已然万物洞开,而我还在唇齿间不停地磨牙,学学江南的明媚和多情的姿态,赶制下一场绝美的遐思。

顿,在凝思的茶香里。灵气拖着诗词里的才人,慰我一片朦胧烟雨。
青石板上载不动的绿苔,卷起小嘴仰望匆匆行人,许是一个奥妙的世界,在植物的童话里诞生。
墙头那波风越过阳台,扑在酱紫的豆花上,忽然,那么地淡然,极致的鸢尾花拖着翅膀拂过我脸庞,问候大地和我的亲人朋友。
察觉声响的颜色,来自于一棵树身上的嫩芽,爆裂。或者花开的沉吟,耳朵极度传神。不是传奇,恍惚间浓缩在眼眶,晶莹的眸子,借喻多少代人对青黛的描摹和吟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0# 秦华 的帖子

谢秦老师,我一定去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华老师,我也在关注这个访谈,受益匪浅。写了一篇文字,想请您给批批,又怕给您添负担。很矛盾。我先发在这里,如果您方便的话,就请帮我看看。冒昧打扰了,抱歉!

《小舍岭,其实不只是一个岭》

1、
从西往东,至少有三条沟叉
几十户人家,依山而居
小舍岭,其实不只是一个岭,是我故乡的乳名

河水清澈,顺着最低处的沟底朝外走
过老屋前,带着和我一样的乡音,向南流去
至今都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洁白的云朵,从西山顶上飘过来,转身就过了南岭
几柱炊烟,日复一日地招手
这么多年过去了,却没留住什么

三三两两的住户,陆续迁往前街
老屋还在,屋檐下的燕窝还在
飞往南方的燕子,每年春暖花开,都会回来

2、
我坐在河水的高度,仰望西山
河水一直在流
山野菜,一茬一茬老在坡上,大多没能走出村子

我的乡亲,年轻时,曾站在山顶
和山比高度
老去的时候,躺着的地方,却比落叶还低

放牧童年的地方,如今安睡着我的父亲
这些年的清明节,我把纸钱,送到异乡的路口
也不知,隔着千山万水,父亲是否收到

西山不算太高,鸟儿可以飞过,我的目光却飞不过去
河水东流,太阳西去,云向南走
一个影子走下山坡,和我坐在一起

3、
茅草老屋,爬满时光的影子
旧报纸糊在墙上
随便看一眼,都会让我神情恍惚

门框上,刻着我年少渴望长大的身高
许多年过去了
那些标记,一直都没再长

每次回家,我都会去老屋看看
不见到那份熟悉
回乡的路途,总觉得还没走完

在前街,新居已破土动工,老屋也将拆了
我不敢看那情景
真怕控制不住眼泪,不像个见过世面的人

4、
屋后高高的白杨,是这一带最有远见的
那一年,我从它的身边
移走一棵幼苗,带去学校,它都没有吭一声

努力挺直身子,仰着高傲的头
皮肤皲裂的皱纹,大于我环抱的长度
月圆的日子,叶片婆娑,细碎的耳语跌落窗外,像极了叹息

如果也说到梦,一定是落在屋顶的斑驳光影
站在老屋后眺望远方
每一片叶落,都用飞翔的姿势完成,这始终让我深怀敬意

5、
一年又一年,河水轻轻流淌,耐不住寂寞的泥沙,顺势而去
偶尔溯流的鱼儿,穿梭在水草的根部
一块石头,安静得出奇

就这样端坐在水里,陪着村庄,听鸡鸣狗吠,逐渐零落
浣衣的女子,青丝洗成白发
河边年轻的垂柳,也开始老态龙钟

流水依旧,以柔情的方式缠绕
河面流动的风,一波又一波,试图把这安静唤醒
这光滑的石头,沉静地与我对视,无动于衷

6、
在南方,我在河畔看云,在云下看岭
在岭上陪着虚空,看鸟儿自由地飞,看飘飘落叶,看遥远
高高的天空湛蓝,鸟翅拍打向北的视线

不得不说的梦,已经存在多年,许许多多个夜晚
我急匆匆爬行,翻越一道道山岭,却总是不能抵达
醒来,推窗的月色,看着我沉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 09: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