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穗言疯语(2),我另起一行,和文字、诗意继续热恋下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未来把这本“音乐圣经”的《卡曼音乐欣赏课》买回来,慢慢的阅读和学习。我虽然不算是中国的“爱乐”者,却愿意接受这位音乐大师的教诲和熏陶,这是一本艺术欣赏的佳作,让读诗之余的我,增长音乐素养,提高艺术修为,心情愉悦,思路开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帕斯捷尔纳克的《帕格尼尼的小提琴》,第六节《他》——

我在爱,把爱当作呼吸,而我知道:
有两个灵魂出现在我的身体之中。
而爱情那种灵魂它别有奥妙,
两个待在一起会觉得拥挤,不能相容:

从你我渴求得到一种援助,
没有你我不知路在何方,
我欣然把两个灵魂都向你交出,
你只能让其中一个受你庇护。

啊,别发笑,你知道哪一个为先,
啊,别发笑,你知道我心中的路,
我冒着失去老的一个的危险,
如果我不把新的一个的嘴巴捂住。(1)

帕格尼尼(1782-1840),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是李斯特立志超过的魔鬼音乐家,他的演奏可以让观众痴迷和癫狂,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帕斯写这首作品时是1915年,我选读了最后一节。因为那些句子,瞬间就打动了我……让我的眼神无法挪开,血液加速……

注(1)行板和柔板——两种不同速度的乐曲。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12-20 22: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0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打扰亲爱的,我就来抱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天紧紧缠绕在我的身躯,
我把脸颊贴在它这只蜗牛身上:
喧嚣的思绪裹在黑暗这件长袍里,
这黑暗如一片凹地,一片山岗。

这是否是一个贝壳讲述的传奇,
或者是一个流言中的温顺的梦,
瓷砖墙里的火苗从小壁炉中挣脱,
不能熊熊燃烧,陷入沉思之中。

这是帕斯《冬》,诗作的开篇两节。这样的语言和节奏无与伦比,我在反复的阅读和默念中,感受着他语言手指的魅惑和指引。

其中的“冬天”,意象对应物——蜗牛。化虚为实,拟人化表达等,黑暗——长袍,黑暗的物化、景显——凹地、山岗。贝壳,是讲述的嘴,讲述着冬天的传奇。流言像被褥,其中躺着温顺的梦。看看其后的火苗,变成思维的喻体,作为暗藏的意象,从小壁炉里挣脱。所以陷入了黯淡的“沉思”。

这首诗比较长,是他赠予维拉·斯塔涅维奇,一个女作家、翻译家。写于1913年。全诗有十一个小节。我最喜欢开篇的这两节。呵呵~~整篇来说,其中还有精彩的句子和寓意,但我,仅取自己钟爱的局部,细细品味。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12-20 23:2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绿z衣 于 2012-12-20 22:49 发表
不打扰亲爱的,我就来抱抱一下。


亲,抱吧~~不打扰的:),我正好休息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职业的诗人,就是士人。按照中国传统文化,读书入仕,做了官,叫成人。读书明理,就应该自觉承担政治和文化的双重使命。所以,当时真正的诗人,该是志士仁人,其身家性命,无论做官与否,都应和国家、民族、文化共存亡。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危难,以身殉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身通一的精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大动脉。国身通一也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中国文学史上,体现国身通一精神的第一位大诗人是屈原,而体现国身通一精神的最后一位传统诗人是王国维。他们两人分别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初期和末期的大诗人、政治活动的参与者,其人格形象属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临睡前,读《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他引用历史故事,抨击刘裕代晋,并借古代神话,表示自己的不平和反抗情绪。而我读它迎接末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到底是什么呢?是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吗?柏拉图的镜子譬喻,隐含着可感的世界是永恒理念的模仿或表象,理念是一切价值的核心,所以诗歌若要变成与工匠、政治家、伦理家以及哲学家的技艺上的一争高下,注定是失败的创作。他认为诗歌创作靠得不仅仅是技艺与学识,而是诗人一时心智失常的灵感。(参《伊安篇》)

由此柏拉图,让后续的批评家在诗歌与其他人类事业分出高下之际,总是处于自辩的境地,对于诗歌的判定,须依据真善美的普适性标准而做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亚里斯多德,在他的《诗学》中,将各种诗歌定义为关于人类活动的“种种样式的模仿”。他认为诗歌起源于人类模仿和以模仿为乐的天性。由此得出一些基本概念——不同诗歌的类型,一首诗的完整性,以及悲剧中的情节优先。不过亚里斯多德对模仿的特质描绘,使得他的诗歌理论不同于柏拉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亚里斯多德的理论框架里,模仿专属于“艺术”,诗歌模仿感觉世界的模型是不带任何贬义的。他认为诗歌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性,因为它模仿事物的形式,因而其所达成的陈述方式“相对于历史的单一,而具有普通的性质”。诗歌专属艺术,就让诗歌同其他活动区分开来,他教导我们分辨诗歌类型喜剧、悲剧、史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之后,西塞罗和普罗提诺《九章集》,则表示一种世界图式是可能的,将柏拉图的理念纳入其中,而又允许艺术家绕过感知客体来模仿“自然本身所发源的理念”,根据这个观点,后世的批评家运用柏拉图宇宙中的那些建筑材料建构出了各种美学理论,让诗歌从柏拉图给予的低下地位,跻身于最高级的人类作为之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1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早,美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世纪的意大利新柏拉图主义者对诗歌模仿说,进行了延伸发展。其余响包括英国的丹尼斯、赫德、雷诺兹等新古典批评家,其次有谢林、诺瓦利斯等德国浪漫主义哲学家的著作里有所表达。关于诗歌超越感觉经验,而接近真理的种种认识论性质的主张,在布莱克、柯勒律治和卡莱尔等英国浪漫主义批评家那里处处可见。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12-21 07: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眼睛累了。闭上眼睛,且想想艾略特的话去——我认为诗人可以通过研究音乐学到许多东西……我相信在音乐的各种特点中和诗人关系最密切的是节奏感和结构感……诗中的主题的回复运用要和音乐中一样自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诗,它像是用几组不同乐器来发展主题,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过度,它与交响乐或四重奏的乐章发展相似,也有可能用对位法来安排素材。

——T.S.艾略特的《诗的音乐性》、《艾略特诗学论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9年版,第182页。

这一段话的意义,将诗和音乐的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几乎直接将诗的音乐性等同于音乐的音乐性,这让我反思和警醒,在未来的写作中,必须加强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12-21 08:1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9 02: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