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穗言疯语(2),我另起一行,和文字、诗意继续热恋下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持续不间断的阅读中,不是盲从和跟随,而是以蚂蚁的无畏,蜜蜂的辛勤,向着大象的躯体和自然的花朵进发。我的渺小和甜蜜,就是不停的奔跑和飞翔,用“镜子”的身心,写作和返照这个我存在的世界和宇内。这个我,无人取代,所以,余生我一定是——说自己的话,我会是一个优秀的小偷,盗也有道,自成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未曾谋面的老师艾布拉姆斯,他会时时鼓励我这个中国的小青蛙,用理解自己的方式,理解他人和作品。我认同一种赞同、理解的基础上多元并置的批评模式。任何理论和书籍,必然都是个体的成见和学识。我永远信任,也永远质疑它。信任是因为一己之见的狭隘性,必须在他人的智慧之光里获得认同和反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穗言穗语(四十三)


(时间跨度12月18日-19日)


1、此刻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是最好的时刻,我感受到一条黑暗的通道,正在探索的目光里打开。能穿透人心的思想,倾听者——必然具有私人性、主观性意识中心的交汇。

我有,我悟;我无,我得。我时常被不可言说的东西击中,它是什么?它是诗!上楼、下楼;建屋、拆房;快乐、忧伤;耳光、性器。一种“神秘的负担”隐现……

2、此刻,视野里,只有一颗星子。世界充满神秘、心碎、痛苦、忧伤和压抑……但此刻的夜空,目光所及处,只有一颗星……

诗,瓦解了现实,创作了一个虚构的新世界。想象力主宰着这一世界的真实,而可能性,则打开了阅读通道,并成为真实的一部分。诗人在诗中——无处不在,又无迹可寻。尤如上帝!

3、这个清晨,属于阅读时光,属于大声的用肺腑之气所发出的铿锵语言,所构成的读、思、悟三者浑然一体的有声之旅。我去的地方是一座鲜花盛开、林木葱茏的理论之都。这里是智者云集的世界,是艺术诗歌纷沓恣意的国都,是批评和赏析并置的立体宇内。这种欣喜和兴奋,似乎也只有发声而出,跟随的语言才能够激情表述。

4、新诗网2012-12-19 01:52:07

想到诗人紫穗穗

文:艾文华

我在书写本上誊写这诗句:
“我的唇儿,是真像觉醒的
初恋的蓓蕾那样香甜么?”
我已想到她,一个熠熠生辉
的名儿:紫穗穗,
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
的女子:穗穗
是的,今夜我想她了,
想她对我说出,这爱情该
如何地整理
这情诗,该如何地加以润色
是在她身上涂上巴黎嫩精油
是她在发垄上浇注法国香水
还是在她唇角上扎一朵玫瑰
“我的唇儿,是真像觉醒的
初恋的蓓蕾那样香甜么?”
当我再从嘴角吐出这诗句时
我已爱她了,对她已生出了
暧昧的心儿
像站在月稍上对她朗诵这样
的诗篇:《月亮上升的时候,
我们就是夫妻了》


注:“天然的美玉要经过精雕细琢,才有它的光芒。优美的诗歌要叫它传世,同大家分享,才有它的价值。很多好东西默默地静候在时光里,只等有一天,有缘的人看见它。”

博主回复:2012-12-19 08:25:14

紫穗穗:谢谢艾艾,一早上阅读完毕之后,打开博客,准备自己习惯的穗言穗语之唠叨时,就看见了你的这首美好的赠诗。穗穗由衷感激和欣慰……这种感激和欣慰,是因为“懂”和莫逆于心,是无须任何多余注脚的知心和贴己。嗯……其实穗穗从未被遮蔽,因为尘埃是更好的事物,能让一颗心磨砺得更加本真、晶莹啊。谢谢你!谢谢了我滚滚红尘中结伴而行的知音。

——看到紫穗穗的博文《它是真的》有感而发的评论。

5、我想我已经走在了前面,成为抵达的途中,一面奔行的镜子或车轮。或许用“镜子”比喻更为恰当和诗意。

我的确一直在奔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有涯的人生,赋予我的责任,就是一往无前,用镜子的澄明,奔行在求知、探索和思虑、创新的康庄大道或蜿蜒小径上。是独一无二的“我”正在创造出一路的世界和自性的辉煌!

6、关起耳朵,闭上眼睛,我打开的是另一扇内在自性之耳目。由此,我获得了上帝的资格,在我的诗性世界和知识宇内。

唯有这样我才能和智者同行,获得聆听与对话的席位及资格。我多么的幸运,可以忘记尘世的纷纷扰扰,名利的得得失失,耕耘着一片自性的小南山。有朋自远方来,且乐一回入世欢。无友则自娱,读……

7、书,有时无须多。人生能读懂和悟透的书,能和他的年龄同步,就算是有慧根的人。我希望自己,可以像美国的艾布拉姆斯那般长寿,更渴望能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和弟子啊:)……呵呵,且做做白日梦,想想天外仙。不管他知不知道我,或许永不会知道,这个清晨,我想说我爱他——他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门。

8、艾布拉姆斯,现当代文学理论家,绝对的大师级人物。我喜欢他的多元论观点。他认为——只有不同观点的集中融合才能逼近(虽然你永远也不会最终达到)构成人文主义真理的深度视角。这让我想起中国的诸子百家,种种思想的汇聚,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踏实的底座,这也是多元并置、吸纳包容的中华文明的特徵之一。

9、迈克尔•费希尔,在周宪主编的名家文学讲坛《以文行事》一书中,阐述了编者前言,这本书收集了艾布拉姆斯许多极为有影响力的论文,将他的理论观点分为四个部分集中呈现。昨夜的阅读,让我忘记了睡眠和梦境,像爱丽丝漫游仙境般沉醉其内,不能自拔……好书如一生的挚友和灵魂伴侣,怎可错过,这激情四溢的遭遇时刻!

10、每个时代,都有潮流,包括思想的思潮。古今中外,只要处于时间和空间的经纬里,没有一种思想和艺术门类可以幸免。而我关注的不是潮流本身,而是每一次思潮或各种主义标签之后的幸存领域。这幸存下来的思想,是继承和颠覆同时作用的结果。我的确无知,所读的理论和经典少之又少,有幸的是我很清醒豁达。

11、我在持续不间断的阅读中,不是盲从和跟随,而是以蚂蚁的无畏,蜜蜂的辛勤,向着大象的躯体和自然的花朵进发。我的渺小和甜蜜,就是不停的奔跑和飞翔,用“镜子”的身心,写作和返照这个我存在的世界和宇内。这个我,无人取代,所以,余生我一定是——说自己的话,我会是一个优秀的小偷,盗也有道,自成一体。

12、我未曾谋面的老师艾布拉姆斯,他会时时鼓励我这个中国的小青蛙,用理解自己的方式,理解他人和作品。我认同一种赞同、理解的基础上多元并置的批评模式。任何理论和书籍,必然都是个体的成见和学识。

我永远信任,也永远质疑它。信任是因为一己之见的狭隘性,必须在他人的智慧之光里获得认同和反省。质疑它,是因为所有的学习和认知,必须上升到“化识为智”的哲思范畴,必须要有自我的领悟融入或颠覆它,你才能成为自己。当然这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如同人类对真理的追寻,可能是“永远”的没有终点的精神返乡。由此,人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上,在永恒追寻的路途上,接近真理不可实现的乌托邦。



2012年12月19日上午10点28分涂鸦、整理、归档。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12-19 11: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种宽泛的诗歌理论类型,艾布拉姆斯命名为: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四大类。他在《批评理论的类型与取向》一文里,将一部批判史的起源、脉络承接等,梳理的清清楚楚和明明白白。让我在许多陌生而敬畏的名字前,羞耻不已。唯一敢和之对话的,或许是自己东方的那点文学积淀和自我的小小聪慧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柏拉图《理想国》第十卷中,苏格拉底曾云:诗歌是模仿。他用了镜子,来阐述诗与世界的关系——即镜子不停的旋转,能够产生出一切可感事物的表象。从此,自柏拉图之后的理论家们,就如老和尚念经一般,念念不忘诗与其模仿对象之间的关系,而涉及到这种关系的性质描述,就会用“镜子”这个比喻来影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累了,眼皮打架了……身体连轴转的“疲惫”,终于战胜了精神的“趣味”,好吧,亲爱的“诗学和诗艺”兄弟俩,请容我小睡片刻,先在黑甜梦乡里漫游一下去……再来陪你们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台的海客说:终点是既定的。急急忙忙跑什么呢?不如慢下来 慢一点 再慢一点,慢到时针都忘记了奔跑。穗穗答:慢只是外在的表象,譬如河流和海洋,表面一贫如洗,可是,你知道其内部和底层,一定是流动和波澜的。这种奔跑的寓意,也是相对而言的。

如同一个人穿上了传说中的红舞鞋,所以她就无法停止旋转和起舞的美妙使命,也如同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关键是他和她都能把这种苦楚的遭遇,当成幸福和责任去承担了,这时候,就无不为无为。这里是无不为无为。而非一般人认知的——无为无不为!

问好海客,不要看表面,看很多东西,需要看到内质不是。呵呵~~多谢劝告,穗穗当——明镜高悬!死亡是终点,而人类智慧的翅膀和思想的奔跑,从来不会因为死亡而停歇,而那个终点是既定的,却不是我们懒惰和放松的理由。不过,每个人负责自己的人生就好!我的快乐就是奔跑,我停下来,只为了更加包容其他和身心疲倦的需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报的看海说:现代人,或者说现代诗人们在面对诗歌语言时,过度主张了对语言的极端极权主义需要。试想想——这样的针对语言的极权主义,是不是诗人们在精神上迷失的地方。

穗穗答:这是符号学,以及解构主义泛滥之后,诗人变得无所适从,所以才会不断的试验和探索。

这样的探索和试验,同时是利弊互现的。可以说——语言领域的探索,是属于诗艺层面的,是物显,是术的表现。

而你提及的——精神上迷失的地方,则属于精神向度的思想领域的。诗——一定是被哲思照亮的文字,是诗人独特的领悟,返照于语言,并且通过语言最佳方式,组合而成的最佳结构的终极产物。

这样的诗,才真正是诗!是可以流传的经典文本。你能有这样的领悟,我要恭喜你,至少你内心是澄明的,不像很多诗人,如同无头苍蝇一般的瞎写一通……

语言的极权主义,原本是一种——为诗的辩护。是一些诗人举起探索大旗,必须的一种主张和旗帜,是排他,并且拒绝清晰的解读和标签的类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我来说,红与不红,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我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写作和思考。

我欢迎任何人的质疑和批判。只有能说到点子上,果真有思虑和建树,那我是敞开大门的欢迎啊!!

废话,人生95%都是废话也,呵呵,只要有人爱听,不妨多说说,并无害处,而且有助于彼此的诗学观念与认知的交流和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念过去的辉煌,并无用处,不如踏实的学,系统的悟,这个才是重点。每个诗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都会写出几首很棒的诗。你说的——浪漫主义情怀,我倒觉得现代诗人的身上,毫不缺乏。因为作为一个诗意的国度。我们,包括我们的人民,从来都不缺乏——古典的浪漫主义情怀。

呵呵,所以这点我不认同你。我们永远喜欢看到远方,而忽略身边的精彩,这已经是每个时代诗人和学者的通病了,不仅仅是你看海的认知哦。我记得曾经看过一本古代诗歌艺术的综述,特别提及这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诗人,其身份同时也是读者:)我有时喜欢,用读者的身份,来阅读自己的诗作。有时会被自己瞬间感动,说——狗日的,你真他妈的牛啊……有时很想踢自己一脚,说——你这个家伙,不过尔尔啊!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的技艺层面,我考虑的是——适合我的表达方式,这是第一层的考虑,其次,才是读者需求的和未来所要变革的区域。有关普适性思虑、大众审美情趣和个人化专制想象之间,是矛盾依存的,这个未来,我会专门取一个小章节来自我讲述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不不觉得,诗歌的语言,是单纯的“为技术而技术”,就如同有人“为艺术而艺术”,这个命题,都是伪命题也。所以这里是不成立的。语言承载的一定是作者的思虑之光,是作者想象力掌控和主宰的自我领域。

所以那些过于沉浸于语言游戏和思想深度的诗歌,都会让我嗤之以鼻的,任何事情过之都不好,这是人类的共识。不管是什么学科和艺术领域,这里中庸之道是适用的。

若我的诗歌,给读者如此感受,如同——新瓶子装着旧酒,那就是我陈述的失败,作品的失败,我会继续努力和实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只能对自己历经的东西,才会感同身受,才会产生共鸣的认同感,不管是思想还是技法。如果说,一首诗歌,让你侧目的——只有两种可能,那就是切中了你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其二:你被“新奇、无知”的神秘性所吸引,这是因为个人的思想和学识,都是有限的,每个优秀的诗人,都会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海又说:不过成熟的技艺同样有个毛病,会让人过度沉溺在一种成功的诗歌语言中难以自拔。如果两方面都能够有效避免,这样的诗人对现实语言的艺术创造力具有惊人的力量。

穗穗答:看来你意识到了——惯性语言的力量了。许多成名诗人,的确害怕转变。如同中国成语——邯郸学步,最后邯郸步没学会,最后将自己原本的步伐都忘记了。这个我深有体会。

所以我比你更懂得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妥协。我并非诗歌天才,我是诗歌苦才,我看得清楚,而天赋不足以能及。

这个世界上,我会努力成为——听见上帝耳语的那个痴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25 21: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