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千朔

从写作时间到送诗目的──浅读中年人的《葡萄酒》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28 23:07 发表



不是,诗歌最重要的是唤起你的经验或是给你警醒,这也就是在你的意识里还原的问题。

但我覚得我的还原沒有遇到阻碍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8-28 23:06 发表
但大家也要警醒,这个「美好」,能够让我们再持续下去多久呢?

————这个我倒读不到这里面有意图。第三段以及最后都在表达很好的感受,没一点空隙留给大家去腾挪。
也是个见。

这样啊,不过我个人不认为”沉醉”是一种美好,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完这首诗时,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8-28 23:11 发表

但我覚得我的还原沒有遇到阻碍啊



我说过,一眼带过去,是没有问题的,从创意角度来说,也是没问题的,但从诗歌结构上说,是有瑕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8-28 23:10 发表

每一种艺术有每一种艺术所要创造的美感,就算是诗经的作品,也不是每一首都简明轻快的,就像不同的人喜欢喝不同的飲料啊啊啊

问题在于这种语法产生了多少诗意!我个人觉得这种没什么诗意,所以失去了诗的吸引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8-28 23:11 发表

但我覚得我的还原沒有遇到阻碍啊

你先入为主了,很多人有这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入为主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任何符号都是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学习。好诗好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8-28 23:17 发表
先入为主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任何符号都是诗。


这个观点我赞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28 23:13 发表



我说过,一眼带过去,是没有问题的,从创意角度来说,也是没问题的,但从诗歌结构上说,是有瑕疵的。

就诗歌的结构来说,葡萄不是”生长者”,是促使”生长者”,这个角色是连结结构的,为何阳光认为结构有瑕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8-28 23:15 发表

你先入为主了,很多人有这个问题。

不能说我先入为主啊,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在这里读到第一次文本,所以我只是把我所读到的写出来分享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8-28 23:18 发表

就诗歌的结构来说,葡萄不是”生长者”,是促使”生长者”,这个角色是连结结构的,为何阳光认为结构有瑕疵?


这串葡萄
把长了亿万年的火山岩
结成了琥珀


还是来说说文本:

1、从结构上说,葡萄、火焰山、琥珀三个意象构成线索,从递进上说,是葡萄把火焰山结成了琥珀
2、结构的还原,葡萄把火焰山结成琥珀缺乏再生性的还原能力

个见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28 23:18 发表


这个观点我赞成的

这个观点不能说服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讨论不赖。
说到了诗歌写作的价值取向问题。
个人认为一切诗歌如果不能给读者带来审美(这里先不论是阅读的快感还是默想的愉悦),基本上是失败的。
讲道理,讲哲学,都有其他专门学科在干这事儿。
当然,我们不反对讲道理,不反对讲哲学。诗歌也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成绩。前提是,你得让我先读得下去。
如果你只讲道理只讲哲学,我也不反对,我只好不读。
除非你亦正亦邪,半推半就把我收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验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的意象运动超越经验,超越意识中能够发掘的体验,所有的诗歌想象都是不能成立的。所以我们常说唤醒,触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28 23:18 发表


这个观点我赞成的

因为属于个人的诗只有极少数,而绝大多数诗是公共的诗,所以,诗的受众是一个不等数。那么作者写诗的基础出发点是文字,而文字的空间是有限制的,先入为主就是把文字这个空间无限放大,这样就失去了文字的特殊作用,诗也就可以离开文字书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12: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