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太白酒桶

太白酒桶诗选(先整理两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5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7-4 23:39 发表
这就说明我一直在盯着树叶和森林看,看到了更为神秘和空阔的事物。就这么滴。。

是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7-4 23:57 发表
但你无法说清为什么要来那么一个手势。

酒桶写诗说话都一个调门了哈哈,看看,这句话多像你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
就像你画画
有时候,很自然的一个手势
都是你整个画面构成的妙笔之一
但你无法说清
为什么要来那么一个手势

你完蛋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格格不入让我想起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两首诗有些神似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应该除去‘红杏出墙’诗后衍生的引申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7-5 17:21 发表

酒桶写诗说话都一个调门了哈哈,看看,这句话多像你的诗

呀,我怎么这样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7-5 17:25 发表
是的
就像你画画
有时候,很自然的一个手势
都是你整个画面构成的妙笔之一
但你无法说清
为什么要来那么一个手势

你完蛋鸟

嚯嚯,被你总结出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7-5 17:55 发表
格格不入让我想起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两首诗有些神似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

美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7-5 16:55 发表
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是艺术种类中的一个系。艺术一词,出自拉丁文,原意为‘技巧’。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早已不是简单的‘技巧’所能归纳的了。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内,在中国,艺术等同于美术,因为美术和绘画的关 ...

评得好!花土,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7-5 17:17 发表

一招鲜呵呵

还可以继续吃一阵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组我建议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可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审美,审,就是欣赏的意思,也就是用我们已经掌握的审美观去领悟作品中传达出来的艺术美感。从读者这个方向看,审美是主动的,而从作者这个方向看,审美分两样,一样是自觉审美,另一样就是不自觉审美。
自觉审美,就是有意识的将审美观融入作品中,比如在小说《红楼梦》中,宝玉和宝琴完婚,宝玉一直以为新娘是黛玉,直到宝玉用棍子挑开新娘子的红盖头,才知道真相,就在宝玉大呼‘林妹妹’之时,黛玉卧身柴房,奄奄一息。曹雪芹有意识的将大喜和大悲结合在一起写,获得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
而李白的《将进酒》,这是不自觉的审美构成。看行文如流水,我们就可以感觉出,作者是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该篇作品,这符合李白的个性和风格特征。实际上,大多数唐诗都是不自觉的审美构成,这和古代诗人喜欢口占作诗的关系密不可分。诗人在口占过程中,不可能对作品进行缜密构思,对作品进行再推敲,那是诗成之后的事情了。因为古代诗人都有深厚的写作功底,所以,很多口占出来的诗已经是佳作,而作品中不自觉的审美形成是来自于平时的积淀,这是毋庸置疑的。
真正体现出诗人写作能力和才华的,我认为是口占之作,诗更适合随性而为,出口成章,这也更符合诗人的秉性。而对于伏案写诗,无疑会掺杂更多不自然的东西在诗中,所以,我们写作,要有意识的自觉融入审美,要多做有意识的审美练习,而最终目的是为了写出具有不自觉审美的好作品。苦吟消磨掉的是诗人的灵性,一个人沉浸在苦吟中的时间越长,他写出好作品的可能就越小。


15:路过

柳岸一段。这边烟雨,那厢红尘,
楼上有人还在养身子。
我是白家大少爷,今晨打你窗前过,
瘦马忒无礼,饮水三分钟,
响鼻一声,抬脚就走了。

[ 本帖最后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7-7 18: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3:妈妈

山路是怎么弯曲的,我不知道
磨房仍然蜷缩在悬崖下面,靠着
一条悬在半空中的水渠
维持着生命,就像一个被谁
抛弃了的孩子。妈妈正
背着一筐麦子,扒着石壁
往下沉,一粒汗水从额头向下滑
——那么多,读的时候就会粗瞄一下。但这首让我深感艰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3# 少林酒桶 的帖子

诗人在口占过程中,不可能对作品进行缜密构思,对作品进行再推敲,那是诗成之后的事情了。因为古代诗人都有深厚的写作功底,所以,很多口占出来的诗已经是佳作,而作品中不自觉的审美形成是来自于平时的积淀,这是毋庸置疑的。
真正体现出诗人写作能力和才华的,我认为是口占之作,诗更适合随性而为,出口成章,这也更符合诗人的秉性。

——自觉审美,不自觉审美。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2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