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太白酒桶

太白酒桶诗选(先整理两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原:要是不写小说 我马原还算个什么东西

凤凰网文化:还是先围绕这书说说,这个题目当时是您就定的还是?

马原:先有题目后有小说,我就觉得牛、鬼、蛇、神,这又有动物又有神有鬼的这个挺好的。

凤凰网文化:您这么一说就完全把那反的东西弄的特好玩。

马原:这个成语真的是妙不可言,我突然觉得用这个标题写个小说一定好极了。

凤凰网文化:你考虑过他最开始的来历吗?

马原:不关心,他不重要,大家都以为这个跟文革有关,是个写文革的小说,我说这个肯定是误读,因为这个词是先于文革早就存在了,只不过在文革的期间大伙把那个什么所谓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知休统称为就是用了一个老社会的我说是,而且很不巧的是我这个故事里最初的部分又刚好是文革的标志性的一个事件,就是大串联。

凤凰网文化:那真是不巧,因为别人会觉得这个东西是你那个构架的时候铺排的一个结果。

马原:实际上那是没读,读了以后会知道跟文革没什么关系。它是另外一个格局,用我的话说他是典型的历险记结构,两个男孩嘛,到陌生世界就是第一次闯世界,就是这个其中包含了我们那个时代男孩入世的全部经验,实际上那部分源于我早年的一个小说叫《零公里处》,就是一个叫大原的男孩在13岁的时候去北京,然后他突然想找零公里处石碑,所以那部分故事实际上写的是我零公里处曾经讲过的故事,就是这个,我说这个话就是二三十年以前,这个小说都写了三十多年了,就是《零公里处》,当年人家问我的时候,我说这个集纳了我个人得全部入世经验。

凤凰网文化:也有人会给您贴自传的标签。

马原:故事大概和我个人的经历线会有很多契合,所以会有这种认定,老实说他不是我的成长小说,因为成长小说有很多写法,基础写法应该还是从自身经历如实的描述,而我这个不,我这个细节基本上是虚构的,那么虚构的著作应该不太是成长小说。

凤凰网文化:我觉得这很奇怪,细节虚构起来太难了,比如你说大的结构上、布局上,你弄一个特别离奇的东西都不难,可是细节怎么虚构?

马原:这个事情就是我记得很多年以前我和王安忆在一块儿聊过。因为他是小说家,小说家通常聊事情可能会比和普通读者聊简单一点,因为大家都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在其中,小说现在说还是有一定奥秘,王安忆就说马原我知道你的小说你的虚构里面会是以虚构为主的,但是我怎么觉得太像真事了你写的,我说这个不就是马原天生在做小说嘛,马原可能就有这种虚构的时候、虚构的比真的还像真的本事。

凤凰网文化:这方面也有权利自负。

马原:当然,就是马原要没这个本事也不敢写小说,大概就是因为虚构起来比如实描述更得心应手,所以我一辈子不写纪实。

凤凰网文化:其实还是内心里的一个真实的东西可能。

马原:就是有一种想像还原的禀赋在血液当中。

马原:所以二十年没写,你觉得是生活中就不写还是这个能力不是太敏感了。

马原:就是没写出来。

凤凰网文化:尝试过?

马原:太多尝试了,因为我要不写小说我算什么东西,马原安身立命还是靠小说。

凤凰网文化:可是您说过您生存技能很强,事实上也做过很多职业。

马原:我说的意思是指我最得心应手的事情当然是小说,我一点都不谦虚,我可以说我在中国有百万计的同行,但是真的对小说有我那么熟悉的人凤毛麟角,因为我一辈子我都侵染在小说当中,所以人家叫一声马原教授,实际上还是说的那个小说家马原,马原不做小说家也当不了这个同济大学的教授,何德何能。

凤凰网文化:所以我觉得您那个很有意思,包括您也写过小说《密码》什么的,当然可能是一个教案的东西,您这里头有条金线,有一个钥匙在这个小说创作中,当然禀赋的东西咱们不说。

马原:当然。实际上就是今天我们的所有的学问不过都是在发现秩序的密码,自然界的秩序,人伦秩序,发现秩序的密码,我们都是在寻求所谓规律,凡事都有自己的规律,那么小说当然不例外,小说你想象小说有19世纪、20世纪两个世纪的辉煌,他里边一定是有密码的,一定是有你刚才说的那个要一把金钥匙才能开启,开启那扇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原:我从未被体制认可 体制认为我有反骨

凤凰网文化:还是说《牛鬼蛇神》,就是里面说讲人和神人和天地各种万物的关系,您是怎么处理您这些关系和人和人的关系?或者就是有没有一个什么主次啊?

马原:其实没有,就是实际上我写了两个几乎是离群索居的男人,他们跟社会都没有特别多的交往,当然这个作为蛇神的大员,他还不算彻底的离群索居。

凤凰网文化:整个走向和最开始的构造一样吗?

马原:一样,中间没有发生断裂,或者是大方向没有改变。

凤凰网文化:一开始就想好了。

马原:没想的很清楚,但是大概脉络就是这样。就是这个许多年以来对于神当然主要是神,包括了鬼,不常说抬头见神低头见鬼嘛。

凤凰网文化:对,三尺。

马原:头上三尺有神明,就是要抬头嘛,抬头见神低头见鬼。

凤凰网文化:您本身也是很有敬畏的一个人。

马原:我现在想一想,我看看,前几天那个《新民周刊》一篇写我的,他们用的标题说叫马原冒号,我是一个很神的人。1985年的时候史铁生介绍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那个评语就是马原写小说如有神助。

凤凰网文化:很多人分分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您觉得这和您当初就是辽大中文系刚毕业,就去西藏的这个经历有关吗?

马原:没有关系。

凤凰网文化:因为我觉得作为大学生很难会有这么多禁忌、敬畏。

马原:没有太多关系,我从少年开始不太想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倒是确实我到了西藏我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有神论的,原来我没细想过,我心里是有神还是没有神,因为在你们这个年龄你们会有很多自由的选择,我们那个时代实际上我们整个教育都是无神论,唯物主义无神论,就是假称辩证法这些这个,但是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说的漂亮一点叫桀骜不驯的那么一个性子,实际上是很怀疑的一个,就是什么事情我都怀疑,就是我骨子里是一个怀疑论的,那么我到了西藏以后我才明确,我说为什么我是个怀疑论者,因为我是一个有神论,但是我生活在无神论的国度,那么我的认识和世界就出现了排斥、冲撞,就是所以我没办法不怀疑,就是身不由己,所以我一直是在怀疑,当我清晰了我自己是个有神论者的时候,那么很多事情就不一样了。

当你知道了我知道了我血糖高,我有糖尿病,我就得注意某些方面的饮食,有糖这个我要避开,那么我知道我是个有神论者的时候,那么我就会在所有相关表述的时候强调我的一个立场,我这个立场是和社会历史是不兼容的,因为我们是在很多年里边我们的意识形态是比较排斥异己的,实际上是不大有生存余地的。

凤凰网文化:在哪都是。

马原:不大有生存余地,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挺奇怪的事情,就是你们你这个年龄,当然你是从就是间接的媒体上知道有马原这个名字,就是也许甚至都不知道。

凤凰网文化:还好中文系的知道。

马原:但事实上在当年尽管很多人认为马原是一个很红的作家,实际上我告诉你们,我从来没在任何意义上被哪怕乡一级县一级的官方认可,我想告诉你的是从来没有,我从来没得过任何大小的奖,县级的奖都没得过不要说国家级的了,那么我同事作家们我这种情形少之又少,不知道少到什么地步。

凤凰网文化:因为奖项又太多了。

马原:太多了,就是你每天你躲都躲不开,因为那个劈头盖脸的这个奖轧过来,就是你躲都躲不开,你怎么马原从来没得过任何意义的就是有官方授权的奖,我想说的是从来没被认可过,未被主流意识形态认可过,因为我说他们那时候就开玩笑说你小子有反骨,那个组织上全都掌握,你别以为你隐藏的很深。

你看组织上从我入中国作协特别早,1985年就加入了,我的排号也都特别靠前,但是跟你说老实话,中国作协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到目前为止,我没参加过中国作协任何一个大会或者小会,中国作协的所有的出国的访问、北朝鲜我都没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网文化:其实您写的也挺像您自己的,一个不和社会的那种制度发生太多关系的人。

马原:实际上是个高度边缘化的人。

凤凰网文化:可能现在那么多的经历之后也觉得无所谓,但比如说二三十岁的时候。

马原:有点郁闷。

凤凰网文化:人需要那个。

马原:被认同。

凤凰网文化:人需要被认同。人有那个欲望,很郁闷吗?还是只是有点?

马原:因为从小就族群的认可,不是张三李四的认可,尤其你的认可就格外可疑,因为你是在一个无神论国度里边,你受无神论教育。

马原:我对“无神论”国家怀有巨大疑问

马原:实际我想说的意思就是你在这个无神论国度里边你会遇到最大的疑问,就是说你看到神了吗?眼见不一定为实,就是不用看到,我们先人没看到,我们还是先人还是觉得有神,我们先人对神的描述挺有意思的,你比如说天。这个那个的,然后说鬼的时候就更多了,那个什么拜土地啊,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呀,拜关公啊,关公他们都在地下嘛,他是鬼呀,关公真的就是财神关公包括观音,就是老百姓那个观音,我说的不是佛教里那个观音,观音菩萨,我说的是老百姓要拜的那个观音,他们是鬼,他们都是那种要在很阴森的庙里边供的就是这个,你看神和鬼老百姓不但有,而且他们需要。

凤凰网文化:对啊。

马原:那么这个事实就是你绕不开了吧,所以你看你跟我辩论,你又落了一点下风多少。

凤凰网文化:落了很多下风,就是您希望您想过您的读者吗?在这本书里,因为您刚才提到是如果很多人作为一个政治解读的话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误读了,但又没法要求读者的反应对吧。

马原:小说家不会不在意读者,但是我也只能既希望读我小说的人有点慧根,就是这个那么他能读出我的弦外之音来,我觉得我的小说属于那种弦外之音比较多的小说,就是萨特不是说嘛小说有不同的小说,有的小说只有一层意思,还有的小说有第二层意思,那么好的小说可能有第三层意思或者第四层意思,就是这是萨特作为一个小说家不是作为一个哲学家,作为一个小说家他认为好的小说和差的小说之间的差异

凤凰网文化:您觉得是唯一的差异吗?

马原:是唯一的差异,就是弹性,一个能提供最多弹性阅读的小说应该是最好的小说。

凤凰网文化:通过什么达到这个弹性?悬念还是?

马原:那这个不是人力所为,不是说我想达到就可以达到,一定有神助。

凤凰网文化:一个作品也有一个作品的命运。

马原:神助。我写的最好的小说我知道都是有一种力量在抓着我的手在写。

凤凰网文化:所有不能回答的东西都是神助。

马原:你知道这个世界有两部分,有一部分是可以解析的。

凤凰网文化:对。

马原:有一部分是就是不能解析的,这一部分不能解析的就是由神来掌管,这个他不是你我在讨论里边我们用现行语言可以描述的,但是他又确实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原:我只信奉造物力量和植物智慧

马原:我写小说到今天写了是四十年,那么我就说这个那么久的写作里边真正能帮助我的就是那种不可知的力量,就是我把它称之为我最近几天屡次被问及就是信仰,你信什么宗教吗?我说我信的那个可能不是四大宗教其中的任何一支,我信的那个东西我知道目前有几个信徒,比如说可能比较早由斯宾诺莎提出来,然后牛顿、维特根斯坦、爱因斯坦,后来我又发现了我还有一个中国同行也信这个,就是信一种造物力量,造物意志。

凤凰网文化:他也没有一个宗教的名字。

马原:没有宗教,因为是造物意志造物力量,我们全体也把他称为上帝,爱因斯坦的描述就是他说我相信的是斯宾诺莎那个显示着自然界和谐秩序的上帝,而不是托尔斯泰伯爵那个与人类伦理、道德、命运有关的上帝,这是爱因斯坦的定义,他这个定义特别准确的说出来我们这一路信仰的就是可能过去比较泛泛的称呼叫泛神,就是信有神信有一个无边的支配一切的力量存在。但是他是什么我们不能够确切的描述他,就是那么我说我和一个中国同行就是庄子,我在读《庄子》的时候我发现我那么喜欢庄子还是因为庄子早就对那些东西敬畏,那些东西就在那,就是你比如说秩序,你比如说就是不同的命运。

那么你知道这个地球上最大的智者是什么?是植物,我们现在已知的植物我见过的植物就有2600年,这是中科院特定的,是西藏林芝的柏树王,他已经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了2600年,原来说他4000多年,因为他大概要十个人才能和抱,差不多就有我和摄像机的那个位置这么大的直径,大概要十个人才合抱的过来,他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垂看了2600年的历史。

凤凰网文化:变化。

马原:雨雪风霜和人和各种各样动物,就是生存、死亡,他不知道见了多少个回合,这是第一个智者,就是我觉得是植物,我们地球上最大的智者是植物,因为他们确实是垂看千古。

马原:80年代全世界写得最好的是中国作家

凤凰网文化:你觉得就是你和你作品里表现出来的一样吗?

马原:他们都说一样,他们说看你小说就跟听你说话差不多,我说那不是挺好的吗?

马原:就是这个好像差别不大,可能也是我比较崇尚人自由一点,自在一点,那么我为文为人基本上都追寻这么一个基本立场。

凤凰网文化:对,也不太累这样。

马原:不太累。

凤凰网文化:就刨除那种不可控的因素,我什么作家对您的影响还挺大?

马原:你说的是中国作家吗?是同行吗?

凤凰网文化:我觉得中国作家应该很难列举出来吧。

马原:对,我列不出来

凤凰网文化:一个都没有。

马原:一个都没有,这个没办法,是我写作到了80年代的时候,我实际是70年代初就开始写。到80年代的时候慢慢认识了很多同行,实际上之后我也看到了就是在80年代的时候,就国外的作家也没有我们中国的作家写的好,就是因为我们80年代很精彩嘛,是我们自己的黄金小说的黄金年代。

凤凰网文化:而且风格迥异,考虑过这个原因吗。

马原:这个没有什么原因,我就认为这是历史的一种恩赐,就是把最好的一个写小说的一个群落放给了80年代的中国,就是那么我觉得在80年代全球的小说写作中国无出其右,没有比中国那个当时更好的,当然这个持续的时间现在回头说稍微短了点,十来年,如果从1979年到1989年大概才10年,

凤凰网文化:但因为您是看他那个涨潮看他落潮嘛?

马原:我不太能准确描述。我自己不写了,不写了我不在圈里混,就是我是非常严格,我一定不在圈里混。

凤凰网文化:好拒绝吗?好多事。

马原:别站茅坑不拉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网文化:可是好多事,好拒绝吗?比如说马老师您参加一个什么活动。

马原:后来他们找不到我了呀,我已经离开了,你比如说我90年代初的时候,我就跑到南海去玩儿了,那时候就跑到海南去玩儿去了,我拍电视或者是去做一些商业方面的事情。

凤凰网文化:基本无关了。

马原:跟文学无关了。我在那个之后,我觉得可轻快了,我觉得无论人家说,你是不是写小说的马原,你是不是马老师,你是不是什么、什么。你走在市民当中,你走在街上,没人认出你来,没人在打扰你,你特别心安理得,特别舒服。

凤凰网文化:但当时本身还是就文学的一个讨论。

马原:当然。另外一个就是突出的问题,是你已经被公众关注了,被关注以后,你的私生活就会比较疲累。

凤凰网文化:和明星差不多。

马原:80年代的小说家可不就是明星,真的是明星,到了90年代以后,情形有改变,但是80年代的时候,现在仍然,现在还是有一些明星作家,好多朋友,何立伟说忍看朋辈成主席,那我也可以借何立伟的灵感说一句,忍看朋辈成明星,这个也是,这个确实是,写作变成明星人物,这个蛮奇怪的。

凤凰网文化:其实有些作家也是,他就压根不看书,还不光像您,不看同时代的人。

马原:他天赋高,那种人天赋高的不得了。

凤凰网文化:挤兑人家呢。

马原:哪里,你想想著名的《你好,忧愁》萨冈,他不用看书。

凤凰网文化:18岁。

马原:就是天才,写出来全世界都得看。

马原:我不谈中国 我是国家主义的反对派

凤凰网文化:你肯定是一个天才论了。的确当然给您盖过好多帽子,包括现在什么王者归来,当您盖那个“先锋”帽子的时候,您觉得对这俩字有没有什么误解?

马原:没有。

凤凰网文化:而且后来很多事被“先锋”这俩字毁了。

马原:先锋这个定义为什么留在历史当中,我觉得它也经历了时间的淘洗,可能觉得这一恰切的称呼还是先锋派,因为这是之后的,不是当年的,应该是世纪之交的,因为每临世纪末,人类有一个习惯。

凤凰网文化:概括。

马原:对。他要追索这个世纪里发生的事情,然后归纳、整理、概括,那时候才彻底把所有的现代主义的运动,把突围所有文学的小说的尝试,归结到先锋派这个大旗下,这个大旗下,实际很多作家都在其中。这个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

凤凰网文化:但也有混水摸鱼的吧。

马原:因为这个事情,这个是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们的事情,小说家不太关心别人,他肯定关心的是他自身的写作。

凤凰网文化:您不能说完全不在乎那种各种评价吧。

马原:你比如说批评的,或者是敌视的评价,会读到,读了以后肯定没有快感,读了以后肯定不爽,但是也不会当回事。

凤凰网文化:您说有敌视,有些东西?

马原:当然,比如说我曾经见过《文艺报》在某一年有过一个通栏大标题的文章叫“马原小说批判”。

凤凰网文化:还是挺介意的,现在还记着这个题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原:当然了,你在一个全国性的报纸,被通栏大标题批判了一下,你不可能记不住,你一定会记住。

凤凰网文化:后来基本上,比如说那是1999年总结的先锋之类的,您觉得整个千年之后呢,2000年之后,中国文学上这种突围,当然这个问题太泛泛了。

马原:不是,因为你这么问的时候,又回到刚才的回答去了,就是小说家不太关心中国怎么样。

凤凰网文化:您的意思就是我不能问那个?

马原:别问中国。

凤凰网文化:不能问任何马原之外的东西?

马原:对,问马原,别问中国。这个马原见识这么浅薄,岂敢谈大谈国家如何如何。

凤凰网文化:从您的有神论的角度谈谈。

马原:我一直是个国家主义的反对派,坚定的反对派,我特别不愿意由马原去谈及国家。

凤凰网文化:行,一大半问题都可以过滤了。您记得您原来应该是您说过的吧,您说写小说像写圣经,有过说吗?

马原:不是,我说圣经是小说家最好的范本,就是圣经确实是一个及其优秀的,差不多可以说无与伦比的叙事的范本,非常了不起,你能在圣经里学到太多关于叙事的学问。

凤凰网文化:具体一点,就当给一个外行讲,无论从故事还是什么。

马原:我说叙事,首先是说事情,它说事情的方式,它选择的是绝对意志的表述。

凤凰网文化:您也都是从自己出发。

马原:我知道绝大多数叙事都是不自信的,都不敢以绝对意志的方式进行表述,这就构成了很多,我们看到的很多文本很多作品是卑下的,不自信的,不可以做参照系的,在阅读上会被屏蔽的

马原:小说已死 纸张应该退出人类的生活

凤凰网文化:还是得问那句话,虽然我觉得回答无数次吧。说小说已死,然后当时其实有很多人说不是小说已死,可能仅仅是您马原退出来了。

马原:对,马原小说死了。

凤凰网文化:当时备受诟病嘛,如果回到当时那个场景里。

马原:不知道。这是我上课的时候,当老师嘛,一堂课的标题,就是我说小说已死,我说物理意义上的小说已死。

凤凰网文化:介质。

马原:所承载的那个,在十百年里边,我们定义的那个,那个意义的小说死了,因为首先它是纸质本复制起来的,它在纸质本这个纸媒上成长壮大的,尤其是19世纪、20世纪,这两个世纪的辉煌。所以我坚持要讲一个话题,就是造纸工业化和现代印刷术这两种人类的技术进步,拖起了小说巨无霸,它在200年前,让小说的大范围传播成为可能,因为纸质本小说它可以大量的复制,一本书可以印几百车、几千车、几十万车、几百万车,甚至上千万车一本书,那么因为技术进步,因为有纸媒所以小说才得以在大范围里面传播,成为公共艺术。20世纪末的时候,我提出了“小说死了”我说的是纸媒即将退出我们的生活,读字即将退出我们的生活。这两个事实,就是因为读字到读图已经形成了转换,在20世纪初的时候,我说这个话是2001年在课堂上,同时我看到了,我说纸媒将退出我们的生活,因为造纸对地球的污染太严重了,你比如说造纸要种数以千万亩的树,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然后造纸是大量用水,造纸的形成污水在技术领域,几乎是不能降解,它一直会存留在地表,无论是以雨水的方式循环,还是直接冲到小河,冲到大河,大河冲到大江,大江冲进大海。它都存留在地球表面,这个对环境造成这么严重的破坏,就是戕害了地球。

从这两个意义上,造纸虽然曾经对整个人类文明起了非常重要的推进助力的作用,但是我还是坚持认为,纸张应该退出人类的生活,就是造纸这个行当应该彻底的关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原:我希望上帝可以再给我3年或者30年

凤凰网文化:想稍微问一下家庭,如果方便讲的话。

马原:方便,没问题。

凤凰网文化:其实是刚再婚之后,就会发现有生病是吗?

马原:对。一周,就刚刚法律上去登记,婚姻登记,就起了这种疱疹。

凤凰网文化:医生特危言耸听。

马原: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确实很严重,你说你在你的腔体里面有那么大的一个肿瘤,这个不严重吗?真的很严重。

凤凰网文化:您是有一点拒绝过度诊疗?

马原:不是拒绝过度治疗,我压根就不治疗。

凤凰网文化:对,我知道您有您的理论去说这件事。

马原:不是理论,实际上是选择,你要么治疗,要么不治疗,那么我选择不治疗。

凤凰网文化:这个决定做的时候难吗?

马原:不难,对我一点都不难,但是我知道对别人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说你怎么敢、怎么可能。

凤凰网文化:当时也有过对坏的打算?

马原:当然。

凤凰网文化:具体呢?

马原:那时候我跟上帝有过一个约定,我说你要是仁慈的话就放我30年,但是如果按正常说,你只给我3年,那么我就去按3年去活,我确实是这么想的,现在3年过去了,我相信他老人家一定记得我们之间的决定。

凤凰网文化:长着呢。

凤凰网文化:讲一讲,您应该有挺恐惧的时候,那会儿具体想些什么?

马原:不是怕事,恐惧不是怕事,恐惧是我深爱的我老婆,我想她怎么办,我最关心的就是她,我生病的那一刻,别的恐惧倒没有,我就是觉得她命怎么这么不好,我觉得我挺好的,怎么突然就生了这么大个病,我觉得她的命不好,我心疼她,我不怕死的,这个死算什么。

马原:我不拒绝韩寒们 但是我不能进入他们

凤凰网文化:现在国内,就说说您孩子这辈的人,比如说80年代、90年代,您觉得也会关注到一些,但事实上是不会看的?

马原:曾经尝试说想看一看。

凤凰网文化:看不下去就是看不下去。

马原:有阅读障碍。包括我对罗琳的《哈利波特》,因为我是个童话迷,我特别想看罗琳,我说为什么罗琳能征服了全世界的儿童。

凤凰网文化:没有《哈克贝利》好看。

马原:看不下去,我就说这真是断代了。罗琳的小说,包括我们国内的像郭敬明的小说,韩寒的小说,包括离我年纪比较近的安妮宝贝的小说,我不拒绝,因为他们都是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文学小说的代言人,我一直觉得文学希望本来就在年轻,就在青年人身上,但是我不拒绝他们,我不能够进入他们,这个变成真正的代沟隔膜,所以有点沮丧。

凤凰网文化:你怕自己老了吗?有点沮丧?

马原:马大湾的小说让我觉得我没老。

凤凰网文化:这就够了。

马原:我是一个特别到位的一个读者,因为我真是很懂小说的,这个一点都不用谦虚,我不用谦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网文化:不要谦虚。如果谦虚就不会坐到这来采嘛。除了这种作品,因为很多各种文学上的事件,新闻事件,很多,您不想关注,其实也会关注的。

马原:没关注。

凤凰网文化:平时报纸上。

马原:出来听到很多热闹的事情。

凤凰网文化:我哪怕就直接说,比如说各种韩寒的代笔,诸如此类,因为媒体难免会问到这种问题。

马原:但是我没看过,我怎么知道。

凤凰网文化:就是和你马原都没关。

马原:确实没有关系,韩寒我喜欢的,因为我是一个赛车迷,我是一定要看,韩寒露面我一定看他,因为他是我一个同行,他又是一个冠军级的车手,这个我很关心韩寒,而且韩寒有一些言论,我觉得他说话可赶劲了,可到位了。但是至于他们在争论,在辨析的那些东西,那个跟我又没有关系,因为韩寒的小说我没读过,我没有发言权。

凤凰网文化:80年代这种争论多吗?就是文人之间最后哪怕上升到彼此的身体上的攻击?

马原:但是我这次听说不是文人之间,不是一个搞科学的。

凤凰网文化:总会有人拿文人自居。

马原:这据说是专门搞科学。

凤凰网文化:打假。

马原:打假的一个什么人,是个像王海那样的人吧,因为这个我也不熟悉,我又不上网络,我不太熟悉,听说了,但是没有发言权,他们俩之间的是非,让时间去做判断。

马原:诺贝尔奖一钱不值 他们早已不了解世界

凤凰网文化:有时候碰到作家难免会问那种问题,因为好像中国作家会“痛经”那种形式,就是每年诺贝尔颁奖,然后这边就挣扎一下。

马原:诺贝尔奖吧。

凤凰网文化:对,我看您说过,它现在的价值,其实不如一百年前。

马原:对,比如说50年前,诺贝尔奖还不错,但是50年以前,他们已经错过了我们那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第22条军规》之类的。

凤凰网文化:不在获奖内的很多。

马原:就是关键是最重要的作家,被他们遗漏了,他们拿出来的作家又随时随地被遗忘了,但是你知道在50年或者60年之前,那个诺贝尔奖是伟大的,因为他奖励了海明威、奖励了纪德、奖励了福克纳,很多杰出的作家。

凤凰网文化:你想过原因吗?

马原:这个有什么奇怪。

凤凰网文化:很神秘是吗?跟中国的机构差不多。

马原:就像我做了十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我们也是几个人在选,至少其中还有一个,他们选小说家的时候,至少其中还有个写小说的马原在选,他们那里连个写小说的人都没有,他们是一群,他们叫瑞典皇家文学院,好像是这么一个机构,就是几个书生,而且他们是终身制,据说他们其中的好几个成员都是在80岁以上,80、90岁,他们有什么判断力了,他们有一点经验,但是他们早就对这个世界不了解了这也是最近50年或者60年,诺贝尔奖一钱不值了,就是如果它做的是有意的工作,昨天、前天还有一个记者跟我说,我觉得我对你们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很失望,你们又掉到其他奖项的泥淖当中去了,你们十年了,你们要平衡这个那个的。我听他们说的时候,我就觉得,那看来就是所有的奖都脱离不了这个泥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网文化:总会有人不满意。

马原:就是这个很悲哀,是一群没有能力评奖的人在评奖,所以诺贝尔奖除了意味着一笔钱以外,就跟前不久的那个叫海南的一个钱很多的奖,就是100万的那个奖,就是这个奖,那个奖,大伙关心的说,他有100万,诺贝尔奖可能有100万美元或者是还多,它除了是有100元的意味在那里以外,实际上并不以为着一个人得了诺贝尔奖,他就可以和海明威相提并论了。

凤凰网文化:文物第一吧。但是可能那笔钱对某些中国作家很重要。

马原:没有,我告诉你,能得诺贝尔奖的那个作家。

凤凰网文化:他也不需要100万。

马原:他自己的钱,他已经花不掉了,他们的钱很大一部分都日后变为遗产,这个是个很悲哀的事情。

凤凰网文化:您心里其实有几个同行中的人选,你自己在里面吗?

马原:不。

凤凰网文化:不羡慕?

马原:你比如说一直在写的作家,是有可能得诺贝尔奖的。

凤凰网文化:通常必须一两年就出部作品。

马原:对,两年、三年出一部作品,就是从来不间断的出作品,因为他们会引起持续的关注,还有一个他们的创作的这种。

凤凰网文化:题材?

马原:不是,他创作的这种生命力很强,延续的时间很长,这个都是走入文学奖的,你想我连一个县级的文学奖都没得过,我能得一个世界文学大奖嘛。

凤凰网文化:万一墙外开花呢。

马原:就是万一他们吃错药了,完了把那个票投给我了。

凤凰网文化:您觉得只有这种可能吗?

马原:没有吧,不做此妄想,就是那个等于期待天上掉馅饼。天上的馅饼有人可能愿意想一想,我连想都没有兴趣,我现在甚至都不期望我这个小说在某一天破天荒给我一个县级奖。

马原:小说是窄门 不必那么多人挤进来

凤凰网文化:现在怎么看那几年,觉得真实吗?

马原:真实,每一段都是真实的,都是清晰的,都是我对马原小说原来的读者而言,我缺席了20年,但是这20年我没缺席生活,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我都没错过,我不是说这两天没啥事我就这两天不过了,直接跳到那两天去,没有这种事情。所以我说生活当中我没有缺席,我只不过今天把轻重缓急改变了,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举个例子,就是如果“911”这一天,刚好我在做菜,我切菜的时候,我把指甲切掉了半个,那么我可能会觉得很疼,我要止血,我要止痛,我要防止它化脓,那么我说“911”给世界股市造成了数以万计,数以十万计的股市的损失,对于美国整个国民生产总值,损失掉据说是两个百分点,非常之大,达到很难想象的地步,死了多么多人。

但是“911”那一天,我切了手,我切手这件事情,切肤之痛,远远超过“911”那件事对我的意义,那件事的意义和我切手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个就是我重新认定的轻重缓急,认定的生命的重心在哪里,就是我愿意说在家庭,因为家庭是个体生命的基石。

凤凰网文化:马老师您说过写作足以养活您,虽然您不靠它养活。

马原:没问题,绝对没问题。

凤凰网文化:因为现在很多作家的现实生活是挺苦的。

马原:不是,好作家没有一个苦的。

凤凰网文化:您觉得还是那些人写的不够好?

马原:当然,就是不必有那么多人都写小说,这是一扇窄门,一条窄路,大家都挤着上去,那当然就是那些写的不够好的,就比较差劲。

凤凰网文化:因为您是被认可了。

凤凰网文化:您觉得会有被忽略的好作品吗?或者好作家?

马原:在时间内会有。但是时间本身特别公平,就像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匕首总会出头,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时间公平,在一个短时间里边,也许觉得有一点怀才不遇。

凤凰网文化:人等得起这个短时间。

马原:这个真正的怀才不遇是没有的,就是至少在这个时代不会有。

凤凰网文化:您说说。

马原:像卡夫卡这种人,他是怀才不遇,他的圣明是在身后,这种情形少之又少。

凤凰网文化:也是一种运气。

马原:他运气也算是太坏了,或者他运气太好了,就是你看他那个朋友要是把他的所有书稿付之一炬的话,因为他的遗嘱是这样,付之一炬,卡夫卡从来没存在过。

马原:达尔文和霍金是职业撒谎家

凤凰网文化:现在会看的什么书比较多一点?

马原:科学方面的书,因为我在认真质疑科学。

凤凰网文化:您说霍金写的有点。

马原:霍金在撒谎嘛,我说最近读达尔文和霍金比较多,就是因为读他们的书很费时间,因为对他们怀疑,对他们原来的理论怀疑,和重新读他们的著作的时候,发现他们两个都是个撒谎家,职业撒谎家。

凤凰网文化:差不多,因为太累了,问太多了。然后有一个是我同事也挺想让我问的。您觉得您应该就写小说,想过吗?如果20、30年前没写小说,有可能是一个没写小说的马原吗?

马原:从我内心出发,如果我体育方面的天赋更高一点,那就是一个职业体育家马原,而不是一个小说家马原,因为我对体育的迷恋,远远超出小说,比如说托尔斯泰写一部《战争与和平》这种书,他要写好多年,非常伟大,也能留在历史当中,但是马拉多纳的一场球里边的几个瞬间,就足以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种巨著相提并论,因为它就在当时当地就能激动亿万人。

凤凰网文化:也有人说那是上帝的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还得你来。像访谈似的格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睡了,花土。
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已经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谢谢酒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石 于 2012-7-5 00:34 发表
俺已经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