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太白酒桶

太白酒桶诗选(先整理两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chuandeng.5d6d.com/thread-9981-1-1.html
 随意  /   太白酒桶
 
《小河淌水》

对着水流请不要说话
一个人的危险别人看不见
站在溪石上
你提着绣花鞋发愣
这样的好时光人间不多
发愣的人本应是我
但那时我还在山里
砍柴的活儿你也做不了
所以我自然就忘记了来路上
淌过多少河
也从没想过你
提着绣花鞋该不该

2010-9-4 00:29

《追逐》

河面足够宽
阳光从另一侧扑向那群灰鸭子
闪烁不定连同影子
一切都已越来越远
一个下午的对峙似乎从来都不曾存在
除了偶尔来回走动
它的前爪一会儿往水面上伸
一会儿又缩回来
这只站在岸边的黑狗
终于夹紧尾巴停止了狂吠
暮色初临
根本来不及抉择

2010-10-24 22:47

《雾》

一只斑鸠站在树桠上
活蹦乱跳
在冬天的雾气里
等到另一只斑鸠扑打着翅膀
从不远处飞来
正好并肩站在一起
空气一下就安静了
你能听到的鸟也能听到
但你能看到的
鸟却看不到
特别是你端着猎枪瞄准
打下了一只
另一只只是微微转了转头
仍然站在雾气里
一动不动
就像旁边从不曾有过另一只

2010-10-30

《秋天》

有时候一粒果子
翻来覆去
不停地被小鸟啄食
最后只剩下草地上一摊果子滚过的痕迹
这样的画面
你不能一直看下去
每当小鸟接二连三地
俯冲下来
又快速地振翅飞去
你眼前就出现了另一幅景象
一只只野猫
站在土堆上竖着尖耳朵
怒目圆睁

2010-10-30

《随意》

一个人摇摇晃晃徘徊在乡村小路上
没啥可看没啥可闻
一个人的气息不如一只鸟
但一只鸟儿显然不是一个画面
当一队粗壮的少妇从我身旁
笑嘻嘻走过去
我就感觉自己滑翔在
一朵朵白云里

2010-9-14 13:33

《河流》

一层薄雾笼在更远的地方
似乎与你平行一线
同时浮于
默默的水面
大河始终在流淌
太阳缓缓升起
如同落日渐渐下沉
当你起身撒下一泡尿
酒气就彻底没了
从近往远看
仍然还是白茫茫的河水
你看不见的
也是河水
那么远
那么静
你偶尔一侧身就听到了
鱼儿跃出水面

2010,10,31
 
  
1、阿尼僧:
    酒桶这几个 散淡得好 随意的好  突然想起一句古诗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微子灼灼:
 
    不会吧?就是雾再大,但一听枪响,还不飞啊?
    记得小时候老师出过智力题:树上有十只鸟,一枪打下一只,还有几只?答案不是0么?
   《秋天》很有画面感。鸟盯着果子,猫盯着鸟。嘻,作者盯着猫。
    前两个没看明白,最后一个,很有风情。   
 
 3、还叫悟空(353588065)  8:36:25
《河流》

一层薄雾笼在更远的地方
似乎与你平行一线
同时浮于
默默的水面
大河始终在流淌
太阳缓缓升起
如同落日渐渐下沉
当你起身撒下一泡尿
酒气就彻底没了
从近往远看
仍然还是白茫茫的河水
你看不见的
也是河水
那么远
那么静
你偶尔一侧身就听到了
鱼儿跃出水面


曹猎户(506910593)  8:37:02
这个罗里啰嗦的,没写出更多的意味来
曹猎户(506910593)  8:37:14
你的感觉太小了
曹猎户(506910593)  8:37:22
从来都没有打开过
还叫悟空(353588065)  8:38:51
呵呵,这不是我写的
还叫悟空(353588065)  8:38:56
是我喜欢的一首
 
4、太白酒桶:
 
    罗嗦好象是我常态.
    但是说没打开来,似乎不够准确.应该说从来都不想打开.
    有时,我已经觉得自己在结尾处不够克制了.  
 
5、风重:
    好几个结句感觉多余了些
 
6、阿尼僧:
    我倒是喜欢这几个 在看似散淡随意中 在不经意间 你就被一根针 刺一下
    感觉的小和啰嗦不是这些诗的缺憾  
    我喜欢这些诗是因为诗中的生活质感而又有所跳脱 是试图的远离和清醒

    我以为人的真实生活就是罗里啰嗦的一地鸡毛 一个人的感觉何必太大   一个人何必胸罗万有 何必心怀天下 一个人自有其内在的小宇宙    
 
7、太白酒桶:
    严重同意楼上一说.
 
 
8、伽蓝:
    安静自然。
 
9、邓博丹:
    酒桶的诗中,几乎所有近期的诗中,都会透露出他对身外世界的“态度”,也是生命对外物所应持有的态度。白云白着,流水流着。似乎从不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变成文字。这种态度不是随意的、散淡的,或者不着边际的,正好又反衬出“我”的存在。“我”似乎是闲人,但一个闲人,又何必关心白云与流水的形态,担心树上的鸟、以及猫要捕食的事实。而这些事实就是“意义”。何谓“意义”?冯友兰说:对事物有了清楚地认识,就叫有“意义”,一无所知、或蒙昧的状态,叫无“意义”。这样看,“意义”本身就带有无法回答的歧义。就像我们通常说的,“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吃饭是为了活着”,有时候真是难以回答。

    当然,酒桶的诗写成这样,跟他对“诗”的理解有直接关系。一付看得通透的摸样,一付佛态、神态。但有时也会让人泄气,觉得修炼到如此境界了,返朴归真----让读诗的受众感觉不到强烈的刺激,也是遗憾。就像书法大家,写到最后,无法度即是法度。如此,让俗如我的这些人,如何学得一手好字。这是个问题。
 
10、太白酒桶:
    博丹三段论整得服帖.
    对意义的看法非常到位.很接近我的观点.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仇恨,也不是为了遗憾.我们只是适当地接受并受之恩惠.
    但绝对还说不上佛和神,我敬畏他们.如此,我不可多说.
    严重地握一下!
 
11、李之平:
    你的诗这么优雅清淡。有嚼头
 
12、微子灼灼:
    不许酒桶删了啊
13、太白酒桶:
    楼上似乎有点条件反射了哈
14、微子灼灼:
    是你有此恶习。
 
15、辛巴:
    好是好,就是有点深奥。
 
16、庄墨显:
   《雾》,《秋天》,《随意》
    嗯,顶好
 
17、风花月:
    随意的大手笔啊  
    口袋里藏棉花,越翻越舒服
    可以学悟空那样,偶尔藏一根芒或刺,让路人都可以触动一下
 
18、施世游:
    读着,想起,有2个字很重要:光泽!
 
19、太白酒桶:
    问好世游!明白你的 意见。
 
20、炎阳:
    如果只是随意本身...
    粗读了,《小河淌水》我并不肯定。
 
    “《河流》

     一层薄雾笼在更远的地方
     似乎与你平行一线
     同时浮于
     默默的水面
     大河始终在流淌
     太阳缓缓升起
     如同落日渐渐下沉”
     ——这些是别人写的也就算了,现在著名酒桶的,偶嫌它平。

     当然其它几首没得挑。    
 
21、雅克:
    伽利略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雅克说,给酒桶一条结实的腰带,他就能背起地球。
    散淡像一堆枝条,还要有那根束起来的足够结实的绳子,否则还无法搬运到你要去的地方,虽然
那些枝条一根根都很美!
 
22、太白酒桶:
    雅克这句打人。我先整根腰带去。结实的。
23、太白酒桶:
    我想你的看法确实很对。我又流于自娱自乐中了。
24、雅克:
    我没有这样的意思啊!这个是你强加的。
25、太白酒桶:
    哈哈。强加的就强加的吧。提醒是对的。酒桶先敬你一杯。
    有时候我茫然,感觉我似乎可以达到某个临界点。“不言而喻”的那种临界点。
    但我又不确定何时达到。
26、雅克:
    为什么要到达?能到达都是已有的。
 
27、竹里梅:
    难得随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可真不少。。。
不是一下子能读得完。。
慢慢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集中成一个帖子,便于自己阅读。也好找。
附:原中国诗歌网诗友昆仑遗石诗一首:

  赠太白酒桶君

赠太白酒桶君

太久未慕君之容
白思夜梦天又明。
酒盏高举待君饮,
桶内醇香尽诗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袭长空:推荐太白酒桶诗歌47首。推荐理由:骨骼清奇,剔陈去皮,直击内核,四两千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天读感:
 
人者,初初写诗,大抵发乎于情;后缠绵搅乱于此,历百样风霜,诗自沉郁索旷,此飒飒青年之飘旅也。再后创业安家,懂得生命之真谛,哲理之真伪,所思所悟与书上知识技法结合,融为疼痛之诗,生活所造也。再到中暮之年,风景,人事,对错,真理,统统无意争执,还此为趣为境界为人生之况味,每见事物,虽细小却纳入巾袖,且行且吟,一盏清茶而过,诗成,竟再觅不得佳句一两,何故?——浑然全篇皆佳也。吾虽名经天,却懵懂有一:酒桶如何“年纪轻轻”,即达如此境界?莫非诗之媒除情感知识阅历以外,尚有余者?或,酒乎?酒是粮食精,诗乃文中粹。趋为一同。然也。
 
太白酒桶作品:
 
《即景》

梅雨来临,山中白雾缭绕
遍地诡秘
有人裸着身子在院子里忙碌
天气日甚一日
墙缝里挂着皱巴巴的蛇皮
破茧为蛾的虫子
在树叶背面上忙着交尾
好太阳啊,好风光
都尚在山外

2010,7,6

《默想》

背对着阳光
你坐在窗前
一动不动
你的影子也一动不动
偶尔有小鸟在窗口掠过
像一支箭疾驰而去
可你依旧一动不动
直至黄昏落满庭院
直至你的影子被小鸟驱散

2010,7,6

《雨过天晴》

黄昏来得并不突然,比一缕霞光
更早抵达树梢的
是一只小灰雀
它在茂密的枝桠间不停地跳跃
它不鸣叫
它扑打着树叶一样的小小翅膀
对着青果,它尖利的细嘴
不停地啄来啄去
空气仿佛在一丝丝颤动
清风拂面
灰雀在快乐中多么忙碌
雨水顺势滑下,不停地
击打额头
青果接二连三落陷在
潮湿的泥地上,一阵忙乱之后
灰雀急促地收拢了翅膀
终于颤巍巍停了下来
这时候,你才能听到一些明确的声响
来自于它的小嘴

2010,7,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是艺术种类中的一个系。艺术一词,出自拉丁文,原意为‘技巧’。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早已不是简单的‘技巧’所能归纳的了。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内,在中国,艺术等同于美术,因为美术和绘画的关系联系过于紧密,而艺术的枝丫越张越开,什么指挥艺术,什么生物艺术,什么街头艺术等等,显然,美术是无法将这些形式多样的艺术门类涵盖起来的,因此,艺术与美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对于艺术一词的解释,至今仍然存在不同的理解,但是艺术离不开审美,因而,也可以这样说,艺术,就是告诉我们怎么认识美。无论是绘画,建筑,电影,还是文学。
拿郑板桥的墨竹图来说,我们从画面中看到了竹子,竹子占据画面中心,也许画家还在竹子旁边或其它某个角落画了一块岩石,从构图看,画面非常简单,但是,这是竹子所处的真实环境吗?显然不是的,但凡见过竹子的人都知道,紧挨着竹子,可能还有其它的枝条,竹子周围完全可能还有杂草,荆棘等等。我们还知道,画家只是画出了他需要的部分,而对不需要的部分则略去不表,这就是审美取舍问题,真实的竹子生长环境是杂乱无章的,如果画家只是还原场景,那么很有可能就失掉了画作的艺术性。

[ 本帖最后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7-5 16: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1:格格不入

你喜欢动嘴皮子
对着小树林喋喋不休
风吹过来
风吹过去
我却喜欢动手
弯腰拔杂草
偶尔抬起头来
瞄两眼你好看的薄嘴唇

就像这首诗,作者画出来的东西有,小树林,杂草,你,我,然后还有一个特写,薄嘴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树林在画中充当了背景,杂草是小树林的对应物,你我也相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小树林,杂草,你,我,这四样已经呈现出来画面组合中,其中‘杂草’是最敏感的词,为什么不是‘草’,而是‘杂草’呢?透过‘杂草’的使用,我们应该立刻想到,‘杂草’是有针对的,也就是说,有可能作者省略了‘杂草’之外的另一样东西,就像我们在一块地上种下了大白菜,这块地因为有了大白菜,才有杂草的存在一样,所以,我们还要对诗中的画面进行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是在麦田,或许是在菜园子,‘你’不安于农活,只是对一边的小树林感兴趣,喋喋不休,说这说那,说什么呢?或许是小树林遮挡了农作物的阳光,但在‘我’看来,这不是很重要的,因此对‘你’喋喋不休的原因略去不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恩。这些经验和心得很有价值。大家都来读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这是诗,而诗是一门艺术,语言的艺术。其实,作者是换一个角度从侧面进行了回答。你看,‘我’对小树林不发表意见,而是热衷于拔除脚下的杂草,当然,偶尔也抬头看看‘你’好看的薄嘴唇。脚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尔抬头看看你好看的薄嘴唇,这就是作者在告诉我们如何审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是艺术种类中的一个系。艺术一词,出自拉丁文,原意为‘技巧’。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早已不是简单的‘技巧’所能归纳的了。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内,在中国,艺术等同于美术,因为美术和绘画的关系联系过于紧密,而艺术的枝丫越张越开,什么指挥艺术,什么生物艺术,什么街头艺术等等,显然,美术是无法将这些形式多样的艺术门类涵盖起来的,因此,艺术与美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对于艺术一词的解释,至今仍然存在不同的理解,但是艺术离不开审美,因而,也可以这样说,艺术,就是告诉我们怎么认识美。无论是绘画,建筑,电影,还是文学。
拿郑板桥的墨竹图来说,我们从画面中看到了竹子,竹子占据画面中心,也许画家还在竹子旁边或其它某个角落画了一块岩石,从构图看,画面非常简单,但是,这是竹子所处的真实环境吗?显然不是的,但凡见过竹子的人都知道,紧挨着竹子,可能还有其它的枝条,竹子周围完全可能还有杂草,荆棘等等。我们还知道,画家只是画出了他需要的部分,而对不需要的部分则略去不表,这就是审美取舍问题,真实的竹子生长环境是杂乱无章的,如果画家只是还原场景,那么很有可能就失掉了画作的艺术性。
1:格格不入

你喜欢动嘴皮子
对着小树林喋喋不休
风吹过来
风吹过去
我却喜欢动手
弯腰拔杂草
偶尔抬起头来
瞄两眼你好看的薄嘴唇

就像这首诗,作者画出来的东西有,小树林,杂草,你,我,然后还有一个特写,薄嘴唇
小树林在画中充当了背景,杂草是小树林的对应物,你我也相对,在小树林,杂草,你,我,这四样已经呈现出来画面组合中,其中‘杂草’是最敏感的词,为什么不是‘草’,而是‘杂草’呢?透过‘杂草’的使用,我们应该立刻想到,‘杂草’是有针对的,也就是说,有可能作者省略了‘杂草’之外的另一样东西,就像我们在一块地上种下了大白菜,这块地因为有了大白菜,才有杂草的存在一样,所以,我们还要对诗中的画面进行补充。或许是在麦田,或许是在菜园子,‘你’不安于农活,只是对一边的小树林感兴趣,喋喋不休,说这说那,说什么呢?或许是小树林遮挡了农作物的阳光,或许是有人不让‘你’进小树林去,但在‘我’看来,这不是很重要的,因此对‘你’喋喋不休的原因略去不表。
当然,这是诗,而诗是一门艺术,语言的艺术。其实,作者是换一个角度从侧面进行了回答。你看,‘我’对小树林不发表意见,而是热衷于拔除脚下的杂草,当然,偶尔也抬头看看‘你’好看的薄嘴唇。
偶尔抬头看看你好看的薄嘴唇,这就是作者在告诉我们如何审美
‘你’对着自己主宰不了的小树林说了那么多,有用吗?还不如做些实在活,抽空看看说话人的薄薄的,性感的嘴唇实在,这里的‘你’和‘我’就对立统一,自破自立了。

[ 本帖最后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7-5 17: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5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7-4 22:52 发表
我诗歌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螺旋似的上升或下降,并在最后一刻给出另一个更高层次的审美空间。
这是我的自我总结之一。

一招鲜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2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