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圣歆

【诗功夫】我,砍砍砍(先五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6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仔细地读完了圣歆的这五个评论,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也想说说自己的一点解读观点。
我始终认为,对于一首诗歌的认知,首先要从自身对诗歌的感悟上反省,看自己是不是能够达到作者的意境之中,因为我总认为,每一个作者的诗歌都有着他自己的思想脉络,并不是信马由缰地乱闯。这也是作为一个读者不能轻视的最起码的基本经验。
他们在写一首诗之前,总会有一番完整的构思和酝酿,就像一个天女在散花之前,她首先要有目的地去采撷她认为可以应用的各色花瓣,然后把这些不同的花瓣集中一起,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与诗歌而言,就是切入点)撒下去。
可这个完整的构思我们是看不到的,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天上飘满各色的花瓣,但我们总不能说天女散花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地洒下来。我想,这样于天女而言,无形中就是一种伤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6-26 15:12 发表
很仔细地读完了圣歆的这五个评论,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也想说说自己的一点解读观点。
我始终认为,对于一首诗歌的认知,首先要从自身对诗歌的感悟上反省,看自己是不是能够达到作者的意境之中,因为我总认为,每一个作者的诗歌都有着他自己的思想脉络,并不是信马由缰地乱闯。这也是作为一个读者不能轻视的最起码的基本经验。
他们在写一首诗之前,总会有一番完整的构思和酝酿,就像一个天女在散花之前,她首先要有目的地去采撷她认为可以应用的各色花瓣,然后把这些不同的花瓣集中一起,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与诗歌而言,就是切入点)撒下去。
可这个完整的构思我们是看不到的,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天上飘满各色的花瓣,但我们总不能说天女散花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地洒下来。我想,这样于天女而言,无形中就是一种伤害。

食神说得恳切,我会注意的。我初次这样尝试,不是针对人的,我说过,五个人我都很尊重他们。只是要说到砍,我会情不自禁狠毒起来,见谅。但作为版主评论,你平时没见过我什么时候这样做过吧?这就是环境和目的性的不同,成就我特殊时期的一种方式方法。
我当然支持食神您那样的解读和委婉劝说,我也会的,下期或者五首诗歌完成后我会周到评论。谢谢食神首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认真地看完了,受益良多。老实说圣姑的评有主观的先入,所以难免偏颇;但人家心地是好的,值得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有流血的伤口沫沫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看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鸥 于 2012-6-26 15:14 发表

傻丫头,俺是谁呀?人称鸥叔,有区别的鸟呀。哈。。。。比大海更宽广的是俺的翅膀呢

哦。逸逸叔叔,失敬,失敬了!俺也是海阔天空型的,咱俩有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芙蓉真棒。踏一脚,回头慢慢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树苗 于 2012-6-26 15:25 发表
我也很认真地看完了,受益良多。老实说圣姑的评有主观的先入,所以难免偏颇;但人家心地是好的,值得鼓励。

记得穗穗说过,对于误读者都要尊敬他们。这样的气量增加了我砍得信心,也带来了像小树苗说的难免偏颇。真是不好意思,还望五位作者见谅!也谢谢小树苗的帮我解围,解释, 感动,感恩,这些朋友的关心是我最大的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人在湘江畔 于 2012-6-26 15:25 发表
看看有流血的伤口沫沫吗?

目前还没有呢,有了就呼叫湘江待命去准备救护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人在湘江畔 于 2012-6-26 15:26 发表
喜欢看热闹

湘江不许看热闹,要提意见,我喜欢人家再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井鱼(jǐnɡ yú)   井里的鱼。比喻见识狭隘的人。《淮南子·原道训》:“夫井鱼不可与语大,拘於隘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聊记奇闻,以广井鱼之听矣。”《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 张绾 《龙楼寺碑》:“盖闻井鱼之不识巨海,夏虫之不见冬水,故知局於泥甃者,未测沧溟之浩汗、笃於一时者,宁信寒暑之推移。”参见“ 井蛙 ”。

井里面是有鱼的,百度上这类的事情不少,小时候我家池塘南边的井里就有,只是不是特别大。

[ 本帖最后由 腋窝 于 2012-6-26 15: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陌上尘 于 2012-6-26 15:30 发表
芙蓉真棒。踏一脚,回头慢慢来读

谢谢尘尘鼓励!!回头来多提宝贵意见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6-26 15:26 发表

哦。逸逸叔叔,失敬,失敬了!俺也是海阔天空型的,咱俩有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 腋窝 的帖子

井里当然有鱼,傻腋窝。这个意思谁都知道啊,呵呵~~我小时候还常常抓井里的鱼呢,估计他们没你描摹的那样苦,还很悠然自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6-26 15:20 发表
很仔细地读完了圣歆的这五个评论,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也想说说自己的一点解读观点。
我始终认为,对于一首诗歌的认知,首先要从自身对诗歌的感悟上反省,看自己是不是能够达到作者的意境之中,因为我总认为,每 ...


阅读者读到什么和作品写了什么,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作品是不能够要求阅读者与作者站立在同一个角度和立场来理解作品的,更不能对阅读者提出文化与意识领域的任何要求。这取决于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综合差距,作为更高一级的阅读者或者是诗歌评论家,他仍然不会产生与作者完全相同的写作思想过程。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去判定作品能够产生的通感和共感,或是启迪性的呈现。因此好的诗歌是不会给出结论的,它或许只是交代一个思路和状态,会将自己的结论隐蔽起来,给阅读者更好的理解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