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圣歆

【诗功夫】我,砍砍砍(先五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6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提读,姐姐终于发帖了

一定再来學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你的分析,我总体持肯定。
窃以为:原作存在如下两个致命的问题
一是意象太多太密,二是个别意象的生硬嫁接和强制力影响到诗美。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我想我是这样理解胡月的
1、胡月也许认为这些意象有着统一的环境,有一个磁场,也就是有着类似的象,把这些象放在一组相框中,定能够通过“境”来整体性理解。所以从创作角度来讲,是他先行进入了一个环境氛围中,然后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了
2、诗中体现的意象其实也有一个共性特征,只是读者愿不愿意自觉进入的问题。这就是从颜色和词性上,都是灰的,暗的,力量也是向下的。(除了鸽子),作者也许认为,这个就是穿越的条件,为不可能成为可能找到了梯子和打通通道。

关于作品,你的质疑我也完全赞成。但不能完全说这个诗写是失败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明显的问题外,其余也是站得住脚的。其实,我们提出的两个,从某种角度讲,只能算一个问题,因为在作者看来,其中一个不是问题。这就是意象的统一性,共融共生性,作者可能会质疑我们的质疑。

现在看来,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事件的掠影。当然我不完全肯定。也有分析说是一种思想或观念,从能指的角度我不反对。但从这个诗的构思和立意,即创作初衷来看,我还是坚持是一个事件的抽离,或一个事实的陌生化。

[ 本帖最后由 温柔刀 于 2012-6-26 13: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6-26 12:56 发表
先来提读,姐姐终于发帖了

一定再来學习

谢谢千的支持,学习这个就让我惭愧了。你的评很周到,也很深透,我可能在砍的时候就不顾太多层面上的东西。只愿砍出划痕,让读者记住一些以后该注意的问题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第二个我甚至可以给出第二种解读并力图通过原作的文本(文字)还原现场。
有时间的话可以一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个分析前半部分值得肯定。就是线索的模糊性。我也有这样的认为。感觉不知道从哪理,可能是因为高度简略和凝聚导致。可在文本上适当还原。
立意不错,分析到位。
龙妹妹一向书写指向大,立意深,选材上苛求。这个不不容置疑。但具体在作品中表现不到位也是明显的。我是说这个作品,有点急匆匆忙忙了。个别地方交待不清,导致线条不明,读起来云山雾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妹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男性化书写的张力在文本中的体现。个别语言甚至刺目,有如玻璃片。
再就是为了取得气势上的场效应和俯冲效果,有意的通过文字干预而不是通过诗句呈现。比如有的文字言语的复沓,排列上的张扬,组合上的阵容都给人以类似的斧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先到这。等你回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6-26 13:11 发表
第二个你的分析,我总体持肯定。
窃以为:原作存在如下两个致命的问题
一是意象太多太密,二是个别意象的生硬嫁接和强制力影响到诗美。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我想我是这样理解胡月的
1、胡月也许认为这些意象有 ...


刀刀,责成你独立发贴出说!赶紧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6-26 13:29 发表
龙妹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男性化书写的张力在文本中的体现。个别语言甚至刺目,有如玻璃片。
再就是为了取得气势上的场效应和俯冲效果,有意的通过文字干预而不是通过诗句呈现。比如有的文字言语的复沓,排列上的张扬 ...



这个说的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26 13:34 发表


刀刀,责成你独立发贴出说!赶紧滴

我是针对诗评的评撒。使不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读常务的综合点评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6-26 12:55 发表
先说第一个,对诗意捕捉的很到位。一个读者对一个作品能够把握得这么周全是十分难得的,况且这么精准,在作者不置一言的情况下,有这么高的命中率,可以想象你对文字的渗透力是异乎常人。(这个后来作者的文字可以印证)

关于析分:
1、对作者进入角度的质疑。我是这样理解的,原作进入是自然的。符合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现场感也是有头绪的。你调整的先后秩序当然有你的理解,也不为过。我是警察,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发言权。当然作者本人非逃犯。但这个心理反映是符合心理学的。即是在平常每一个活动,都有被怀疑的心理压力和负责情绪产生。这个与作者受到外界压力和作者洁身自好的本真有一定关系。
2、关于手枪的概念引进。你的理解有一定的误会。作者是相像,而非事实。请注意,你在引用时,恰恰把前面一句给漏掉了
“没能掏出那样的
一支手枪”
------------这个没字,是事实,但在理解时应当也是相像的成份。毕竟这个不可能的现象不可能发生。这样处理,是作者顺理成章的“合理”相像。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作者书写的心态是一个非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心理。是非常态下的合理。
3、是对结尾的异议。作者落脚点就是这里,只是痕迹太重,从分析者的角度感觉确实是这样的“不自然”。事实上是,这就是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压力的行为呈现。从心理层面讲,是书写者的期望,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这也把全诗做了通透的解谜,解释。心理能量也就得以释放,个心情绪也得以宣泄。诗到此处落笔,好比作者找到了救命稻草,看了人间的火花,可以化解夜晚给人的迷茫。

你之所以产生置疑,是因为种特殊的心理状况是不同于平常的,甚至超出了一般人的正常相像。
这么一个“非常”类作品,你能够借助于文本文字解剖得这么仔细,当刮目相看!十分佩服!学习了

嗯。先说我对诗歌中出现太过不平衡的状况就给下结论“失败”,很残酷,也很没爱心,但这就是我前面说的,我砍的目的性完全不同,导致言语偏离,请原作者要多见谅。
刚吃饭回来,得到刀刀的热心支持和帮助,心存感恩。今天又知道了一位警察,而我对警察是敬畏的,儿子的父亲就是一位地道的警察。
题外话不再说,回到正题。
一、对于刀刀的肯定让我以后在评论方面增进很多自信,这个是我在挑战的动力。
二、刀刀对于关于析分1中所说的先后秩序问题,或者心理学角度的矫正和引导,个人认为比我的思维要精准一些,赞同这样的理解“这个与作者受到外界压力和作者洁身自好的本真有一定关系。”
关于析分2中我误会一说,自己还可保留意见。因为无论前面是否加了一句,还是没有加,这种从铺叙的第一节已说明心理非常态状况下,就不必画蛇添足再进行恐怖的描写,特别是一杆枪的想象,按刀刀说是“合理相像”,这个总觉得是您在为诗歌布局和特殊的心理感应去解析的。
关于析分3收尾是作者的落脚点,我也并不特别排斥。我在迷雾姐姐的帖子里留言,也认为这是提升,但就我的调整思路来看在修改稿中可见一斑,是为了去掉第二节的突兀而作的线性补充。
三、刀刀说佩服,学习,我就很惭愧了。这是真心话,圣歆写诗很差劲,读诗难免也特别挑剔。我也认同这个作品是非常心态下的非常类型,就正常套路并不是原作者不懂架构,而是他不按常理出牌导致我在认知上很堵,就下手那么去砍了。呵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终于看到刀刀为诗为人的正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这样的深度交流,你们将很快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6-26 13:42 发表

嗯。先说我对诗歌中出现太过不平衡的状况就给下结论“失败”,很残酷,也很没爱心,但这就是我前面说的,我砍的目的性完全不同,导致言语偏离,请原作者要多见谅。
刚吃饭回来,得到刀刀的热心支持和帮助,心存感 ...

谢谢圣歆。
是的,我过多站在“这一个”的特殊性,重特殊人群的非常态心理去理解这个作品了
你从诗歌的构架去析分去要求是对的。这至少给出了诗的套路,从诗学与美学的结合上,将文学(诗歌)艺术化的理论提升到一定水准。
再次学习。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温柔刀 的帖子

前面的就不回应了,还是让胡月自己来自评更好。反正阳光总版和我意见差不多,只是他是从技术性来说的,而我是要砍出原形毕露来的。
刀刀这个“现在看来,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事件的掠影。当然我不完全肯定。也有分析说是一种思想或观念,从能指的角度我不反对。但从这个诗的构思和立意,即创作初衷来看,我还是坚持是一个事件的抽离,或一个事实的陌生化。”
——正是我想说的,因为已经很多人在猜测这是政治事件的需要,才必须把很多意象糅合进去,使得诗歌陌生化,还很撩人心怀。

——补充的是我修改后的那个,是无枝节的,也可反应政治事件的这个版本,还需要刀刀等大家给予解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