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6-26 12:56 发表 先来提读,姐姐终于发帖了 一定再来學习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6-26 13:11 发表 第二个你的分析,我总体持肯定。 窃以为:原作存在如下两个致命的问题 一是意象太多太密,二是个别意象的生硬嫁接和强制力影响到诗美。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我想我是这样理解胡月的 1、胡月也许认为这些意象有 ...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6-26 13:29 发表 龙妹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男性化书写的张力在文本中的体现。个别语言甚至刺目,有如玻璃片。 再就是为了取得气势上的场效应和俯冲效果,有意的通过文字干预而不是通过诗句呈现。比如有的文字言语的复沓,排列上的张扬 ...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26 13:34 发表 刀刀,责成你独立发贴出说!赶紧滴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6-26 12:55 发表 先说第一个,对诗意捕捉的很到位。一个读者对一个作品能够把握得这么周全是十分难得的,况且这么精准,在作者不置一言的情况下,有这么高的命中率,可以想象你对文字的渗透力是异乎常人。(这个后来作者的文字可以印证) 关于析分: 1、对作者进入角度的质疑。我是这样理解的,原作进入是自然的。符合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现场感也是有头绪的。你调整的先后秩序当然有你的理解,也不为过。我是警察,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发言权。当然作者本人非逃犯。但这个心理反映是符合心理学的。即是在平常每一个活动,都有被怀疑的心理压力和负责情绪产生。这个与作者受到外界压力和作者洁身自好的本真有一定关系。 2、关于手枪的概念引进。你的理解有一定的误会。作者是相像,而非事实。请注意,你在引用时,恰恰把前面一句给漏掉了 “没能掏出那样的 一支手枪” ------------这个没字,是事实,但在理解时应当也是相像的成份。毕竟这个不可能的现象不可能发生。这样处理,是作者顺理成章的“合理”相像。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作者书写的心态是一个非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心理。是非常态下的合理。 3、是对结尾的异议。作者落脚点就是这里,只是痕迹太重,从分析者的角度感觉确实是这样的“不自然”。事实上是,这就是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压力的行为呈现。从心理层面讲,是书写者的期望,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这也把全诗做了通透的解谜,解释。心理能量也就得以释放,个心情绪也得以宣泄。诗到此处落笔,好比作者找到了救命稻草,看了人间的火花,可以化解夜晚给人的迷茫。 你之所以产生置疑,是因为种特殊的心理状况是不同于平常的,甚至超出了一般人的正常相像。 这么一个“非常”类作品,你能够借助于文本文字解剖得这么仔细,当刮目相看!十分佩服!学习了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6-26 13:42 发表 嗯。先说我对诗歌中出现太过不平衡的状况就给下结论“失败”,很残酷,也很没爱心,但这就是我前面说的,我砍的目的性完全不同,导致言语偏离,请原作者要多见谅。 刚吃饭回来,得到刀刀的热心支持和帮助,心存感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