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6-26 13:52 发表 谢谢圣歆。 是的,我过多站在“这一个”的特殊性,重特殊人群的非常态心理去理解这个作品了 你从诗歌的构架去析分去要求是对的。这至少给出了诗的套路,从诗学与美学的结合上,将文学(诗歌)艺术化的理论提升到 ...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6-26 13:16 发表 关于第二个我甚至可以给出第二种解读并力图通过原作的文本(文字)还原现场。 有时间的话可以一试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6-26 13:25 发表 第三个分析前半部分值得肯定。就是线索的模糊性。我也有这样的认为。感觉不知道从哪理,可能是因为高度简略和凝聚导致。可在文本上适当还原。 立意不错,分析到位。 龙妹妹一向书写指向大,立意深,选材上苛求。这个不不容置疑。但具体在作品中表现不到位也是明显的。我是说这个作品,有点急匆匆忙忙了。个别地方交待不清,导致线条不明,读起来云山雾罩。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6-26 13:29 发表 龙妹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男性化书写的张力在文本中的体现。个别语言甚至刺目,有如玻璃片。 再就是为了取得气势上的场效应和俯冲效果,有意的通过文字干预而不是通过诗句呈现。比如有的文字言语的复沓,排列上的张扬 ...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6-26 13:30 发表 好。先到这。等你回应。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26 13:34 发表 刀刀,责成你独立发贴出说!赶紧滴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26 13:36 发表 提读常务的综合点评贴!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26 13:45 发表 支持这样的深度交流,你们将很快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6-26 13:57 发表 这个绝对可以另发一个帖子在挑战,强烈呼唤刀刀来一个,来一个!!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6-26 13:11 发表 第二个你的分析,我总体持肯定。 窃以为:原作存在如下两个致命的问题 一是意象太多太密,二是个别意象的生硬嫁接和强制力影响到诗美。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我想我是这样理解胡月的 1、胡月也许认为这些意象有着统一的环境,有一个磁场,也就是有着类似的象,把这些象放在一组相框中,定能够通过“境”来整体性理解。所以从创作角度来讲,是他先行进入了一个环境氛围中,然后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了 2、诗中体现的意象其实也有一个共性特征,只是读者愿不愿意自觉进入的问题。这就是从颜色和词性上,都是灰的,暗的,力量也是向下的。(除了鸽子),作者也许认为,这个就是穿越的条件,为不可能成为可能找到了梯子和打通通道。 关于作品,你的质疑我也完全赞成。但不能完全说这个诗写是失败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明显的问题外,其余也是站得住脚的。其实,我们提出的两个,从某种角度讲,只能算一个问题,因为在作者看来,其中一个不是问题。这就是意象的统一性,共融共生性,作者可能会质疑我们的质疑。 现在看来,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事件的掠影。当然我不完全肯定。也有分析说是一种思想或观念,从能指的角度我不反对。但从这个诗的构思和立意,即创作初衷来看,我还是坚持是一个事件的抽离,或一个事实的陌生化。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6-26 14:23 发表 补充说一下,这个是千妹妹当评论员,她是以一节节评析下来的,主要问题也是认为意象承接转换上不够黏合,导致整体线索不够明朗,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就诗评来说千妹妹和刀刀你们两个接近于正常思维。我的是对切 ...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6-26 14:12 发表 见楼上解分。按照这样理解,没一个牵强的意象或落空的叙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