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半遮面

半遮面诗评总汇(个人存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0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2-1-9 16:59 发表

解读有偏差,想说什么,就告诉我


不是那个意思呀。我只是想说,文字简单一点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读白乌鸦的《枪声》

结句

我越来越怕读诗了,从骨子里产生另一种无形的抗拒力,因为它巨大的震撼力,无时无刻不在击碎我的灵魂,让我在这些诗里看到每个人的内心脆弱的一面,看到人性和现实的残酷,看到人生被不断重复的根本,看到我们依然在错误的、使用性的、困惑的活着。。。虽然我们活着,却依然在潜意识里成为自己的罪人。。。。我不知道什么是好诗,我只知道它有没有震动我,我不知道什么是诗评,我只会因为喜欢而略发手痒一下,我也不会赞美,只会说说读后感。。。

开篇

在我的视觉里,白鸦就像一只可爱的小企鹅,他让我感到亲切和快乐。感到他身上充满智慧的属性和有种进入经验本能的体验的一种存在。就像我读他的诗《枪声》时,某种类似梦的一种机缘,在引导着什么,或者说,我获得了一次听觉和视觉所参悟的生活,我们所谓感知的存在似乎是在进化过程中,进行了一次趋弱的反比变量,这其中包含了某种寻觅的意义,在信息演化的时代,生命的本体它脱离不了生活。无非是活着。活着在文艺学,把它称之为形体艺术,或者曲线。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太嘈杂,除了意识形态的轰鸣声,还有引爆的金钱利益的思考声。即使是在某种审视状态,自己的内心深处也会对内在的和外在的产生波动,有时它更像枪声

一》思想境界和意识形态

是啊。 “四十年了,一直没有枪”他在秋后的山顶错过一群仙人/仙人像路过的麻雀,一路咳嗽/就不见了”社会意识形态在文明社会全面塑造另一种立体生态全景图。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甸甸的日子,它抽象着,也写实的。40年没有枪声了,如果是和平年代略显漫长,那麽个“他”怎么会不见了,它超越了一种思想境界,而这个境界就是它的艺术,它提供了一次思想内心的对话,即演说者和感觉意识

历史是人类必由之路。无论是主流意识形态,还是当前世界的面面观,它们是丝丝相扣的,把感知中的存在作为对象的总和,再融合于存在的心灵,它构成一副加框。正如他所说“一部早期的美国电影”“ 听见了爱情”这一句的感慨,多么奇妙,它把隐喻转向了听觉,造成视觉意识的间隔效果。接着他说“在古怪的音乐中”“ 想到毕业后的第一个夏天”他的逻辑跳跃非常大,他听到了铁轨起伏,看到了邻县火车站阵雨凶猛。把冷酷的现实带到“他有扫射的冲动”和“他没有抢,只有一把水果刀”,以作用“在爱情中发生作用” 人和人之间源自一种缘分。它通过对众多在者加以艰深的抽象,以示有些事情发生了,并慢慢地吞噬了你的时间和情感的一个契机、一份直觉。未来我们无可预知,而现在却要承受失落、孤独、痛苦、困惑,这种内心的变化它走向了极致,就像这40年,他一直坐在屋檐下,即便受到了多大局限、压力,或者更多,它依然通过否定,或不肯定,而获得了一种无形力量,即便这种力量在他“三十多岁,麻雀在眼前成群地低飞,更像仙人/他一直没有搞到/一把枪”它仍然保存了“夜不成寐”的一种状态,体现欲望的象征,另一方面则把欲望客观而具体地投射到个体所无法控制的意识形态和感知之中。尽管“他起身上网”,一个随意的行为动作,体现了潜在行为意识的假定,它在试着代表和去寻找机遇。

当你将永远无法找回过去。人会在某一个现在,从意识的共鸣中置身于整个生命的影子里,寻觅另一种替代的感觉意识,它不具备强迫性,但它具备参照性,这就是自觉根本的潜在活动和一种因被迫停止而逆反的一种思想变动和内心活动,所谓心灵和灵魂,就像它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咀嚼着时间里的微生物,但却永远填不饱自己的肚子。”当你在寒冷的冬天,再也看到雪白的雪花碎片,取而代之的是人世的嘈杂声、抱怨声,在灰暗的天空下,没有行人,家家户户闭门,只有冷冽的狂风,我们来试想一下,你欲望里的空白,那是多么的令人因耗尽而黑暗而绝望。

当他又一次“点开另一部早期的美国电影/枪声依旧悲怆”无形之中,这种冷漠和残酷的现实剥夺了欲望的声音。它被迫转身,从转义中回到现在式。沉默的隐喻和枪声确证了40年来,它的悲伤和压抑感,情感的空虚和失落,记忆的缺憾,以及苦痛的折磨和本能的呼唤。在更为隐秘的意义层面上,他说“像童年的鞭炮声/几乎可以确认,秋天已经来临”这时,我读到了一个诗者的诗思和童心。它使“枪声”成为一个多声部的文体。用演说者的声音受限于“我”的存在,它体现被表现形式。同时是直接的,间接的同步而行。把读者引向非叙述者之中。再通过自由嫁接范式,表现自我意识的成长。且以指示,引导逐步影响声音的扩展。也就是,它通过使用内心的变化的自由模式,去焊接隐性的张力,直接对立于枪声。而枪声是什么呢?是一个过去式+现在式的调解项。我个人认为,它最为出色的是用一个身份的声音在呐喊,而使其成为目击者。

《枪声》(一)白鸦
四十年了,一直没有枪
和平年代略显漫长
没有枪,他在秋后的山顶错过一群仙人
仙人像路过的麻雀,一路咳嗽
就不见了
一部早期的美国电影里
枪声有点悲怆
他突然听见了爱情
有一次,在古怪的音乐中,听铁轨起伏
他有扫射的冲动
想到毕业后的第一个夏天
邻县火车站阵雨凶猛
他没有抢,只有一把水果刀
在爱情中发生作用
三十多岁,麻雀在眼前成群地低飞,更像仙人
他一直没有搞到
一把枪
直到昨天,听利比亚的新闻
夜不成寐
怀疑是和平年代的尾声
他起身上网,点开另一部早期的美国电影
枪声依旧悲怆
像童年的鞭炮声
几乎可以确认,秋天已经来临

2011-09-07 北京

二》故事情节和心理语义视角

对于过去式而言,它就像在镜头前摄取了一个个故事情节。它的真实性充满了真理性和虚幻性。在时间差之间,它也是一个混同的集合体和几何体,必然会存在变形,而变形是围绕着实质来存在的,在《枪声(二)》中,它再度体现个体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倾向。人在感觉方式趋向深入和细腻时,心理的现实也随着主观感受而感性起来,而这种感性又是幻化的,同时走向内心另一条开掘之路;逐渐地把读者带入到人物意识的中。

“秋日无所事事”它直抒表现出所体会的心情,且带着强烈的象征意味。甚至带着预言者的断言,去指证“有人从童年向他开枪”和“四十年,他略显衰老”。秋日和衰老对立。即衰老是季节和时间所为。而在童年它就处在不幸中。它应声倒下,还能用手指分开落叶,且在最后一笑中看见了它恨过的女人。通过展现去获得对现实和事实的宣布。形成系连关系,对意识发展进行表象处理。由于自身的环境,它进入了沉重的矛盾环节中,在一定程度上它又进入了记忆的区分法中。第二次提到“秋日无所事事”它强调了思想和心情,加强了自然与社会与内心的一致性。汇集了一种扩充:“巷子”“肉包子”“故乡”“破碗”“硬币”一系列的场景提喻被表现成所共有的对象,再嵌入的故事中罗列而展开。并将其语义构造融于平常生活与感知能力里,从而一遍遍去碰触枪声这个主体意旨。制造出它的行为目的性、动机、情景化故事模式。当你陷入了一种感觉意识之中,它巨大的力量,冲击的不仅仅是情感、觉知、思想,还有自觉意识片段,直到自由崇尚,以及逻辑完全被占有,就像一个孩子向父母索要一样东西,他可以耍赖,或者更多的手段。当你介入了时间差,被充斥的是不可被触碰,被破坏的。不管如何,我们不能质疑视角意义的暗示目的。

它的渴望、它的孤独、它的艰辛、它的苦涩和内心深处的激情。在每一刻,人生都有了交叉口和轨迹。而这种自由的悲哀,无形中坠入了精神层面和内省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一种仪式,就好像我们的一种经历一样“聚光灯从来不会单独为你闪耀,但是这是属于你的时刻,接过生活的闪亮火炬,所有看不见的东西都被绑在了一起。”让你存在和失去的原因有很多。或许这40年它已经把这些生活的象征物的匮乏看成是一种觉悟, 他说“不如朝自己开枪”“就像把一粒种子,种到脑子里/之后放心地远行”本文到这里,完全可以结束了,可是作者却卖了一个大大的关子。因为存在并不是完整实体的实质,它只在一个比和间等对,从而在本文最后出现“他无所事事,一个人去顶楼,走了五百个来回/决定带着枪声去轮回”突出这个细节,借此将其变成一个关于预言的非常对等,这个转义修正了枪声在主体中的代价和真正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它在“枪声“中遇到一个“他”。因为“他”是中途的演说者,因为只有通过这个身份来控制本文,突出反其意而用,他没有表现演说者的权利,而是在某些故事场景下,让叙述线索的一个元素来追溯。作为轮回的基调,有着宣泄、复杂,有着相遇与制约,同时沉郁顿挫。。。(剩下的,保留)

《枪声》(二)
秋日无所事事
有人从童年向他开枪,血从白墙壁上
溅起来
四十年,他略显衰老
应声倒下的一刻,还能轻弹手指,分开落叶
他最后那一笑
甚至挑开了秋日的小夹袄
看见来年,恨过的女人在院子一角
槐花一样端坐
秋日无所事事,暮色中
穿过铁轨旁的巷子,一阵肉包子味
让他想起惊慌的故乡
有人挡住他,伸来一只破碗
里面有脏兮兮的硬币
碰撞出枪声
秋日无所事事,把手揣进裤兜
去辽阔的天底下
逛逛,把口哨吹得枪声一样
不如朝自己开枪
就像把一粒种子,种到脑子里
之后放心地远行
最后几个秋日,像千疮百孔的靶子
立在苍天之上
他无所事事,一个人去顶楼,走了五百个来回
决定带着枪声去轮回

2011-09-08 北京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2-1-10 14: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呆瓜 于 2012-1-10 13:56 发表


不是那个意思呀。我只是想说,文字简单一点会更好

恩,我也不是那个意思,因为这些都是初稿,未来我会详细的完善,所以问题有想法不,提供给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70温经天《夜奔》发表于 2012-1-15 12:03 有所不同了,不仅在节奏和音律上有变化,且将时间和细节打乱,很大嘲弄味,不管节奏如何轻快,不管文字如何妙趣,总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孤单和渴望和幻想,(一个人的环境也总是影响着心绪和思想和情感),尽管它趣味失足,有情节化、制造意义之复杂性的转化都能感觉到它的失落。。。。

71.无哲《过冬之树、冷脏器,严重手生》发表于 2012-1-16 06:41 从行为活动到心里架构慢慢发生变化,有种耐味的神秘感,给个体生命以赋形的可能。这种渲染,形成回环复沓呈现了人、事物、的形状、特性、以及内心深处发展变化的状态,有判断的可能,有日常用语的处理,也有主次从属意义。。

72. 李显《【房子垮了】6个发表于 2012-1-10 05:31朴实而自然,在生活中捕获每一个碎片,直击社会现象,借以内心的活动而表达思想和感情,充分体味个体生存意义,并自觉把它们熔铸,体现了“活”与现实,且有种寻觅的意义,存在有抽象本质,也有内省的精神。。。。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2-1-22 07: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5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珍贵的记忆,保存非常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5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手机丢失导致一些重要构思不复再来,我后悔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5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一定要备份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2-1-15 14:08 发表
很珍贵的记忆,保存非常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2-1-15 14:09 发表
我的手机丢失导致一些重要构思不复再来,我后悔不已。

手机丢失,跟构思有何关系?我没明白老哥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2-1-15 14:09 发表
以后一定要备份好。

就是很多不记得了,年纪大了,所以备注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6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2-1-15 15:51 发表

手机丢失,跟构思有何关系?我没明白老哥的话?

我经常将我的构思记在手机上,但经常忘了转移到电脑。
这次丢失手机给我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一个长篇《棉花》的基本故事框架。
就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6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2-1-15 15:52 发表

就是很多不记得了,年纪大了,所以备注一下

很好,应该。
值得仿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2-1-16 23:50 发表

我经常将我的构思记在手机上,但经常忘了转移到电脑。
这次丢失手机给我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一个长篇《棉花》的基本故事框架。
就是这样。

哦,这样啊,患得患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温经天,浅谈觉知意识

结句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名人,某某创作高峰期过了。说实话我对名人不感兴趣,即便说得多神话,除非他们的作品让我感兴趣;对于创作高峰期过了,这种说法很客观。就像温经天,两年前,我不认识他,我只是听说。我读他的诗也不算多,他早期更无所知,我也没有去翻阅他的作品。只是这两年,他在我身边咫尺的距离,我读到了他,感受到了他。尤其这几个月来,他的一些小诗,在我看来,诗就是生活,没了生活,再怎么精神、高调,对我都是一片空白

1.孤独价值的体现与觉知

我记得温经天在【行星旅馆】里有这样一句:“梦想视域的身体介入引发无穷的意识火花,灵魂纠结,境遇呐喊和病态的美学幻化,让人不由自主地漂浮,寻找各自生命的星辉。”我们存在,它是通过对众多在者把我们参照和抽象出来的,而行为及精神是先验的沉淀和假定的逻辑本身,我们必然被行为和心理受对于需求;不管是生物基础,还是后天社会经验。在深层意识中,每一个自觉和不自觉的潜在意识,它的起点是一个被复杂化的心理活动的反复,即便我是僵硬的,主体在发生惊异时,它的个体同样是一个在场者。就像他在【伊始】
中“爱是苦的/我们不配饕餮/浅浅的吸吮吧/深夜里母亲的乳液/庇佑我们好梦/庇佑 /这颗速度放缓的星球”它借助于声音、色彩、生活形态在深层意蕴中揭示“爱”的生态,表现出另一种内在精神,具有神性的,复杂的和矛盾的一面,亦有酸甜苦辣的情感,更有神秘的汇流,和历史意义。我们是不完整的。我们要熟悉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在生存中进行调制,虽然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因为我们是仁慈的,我们要借助于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自然的必然规律。无论那是邪恶的,纷杂的,当你受制于爱,无止境地伤害、施虐、和痛苦中挣扎中,生活再无天日,承担是人的希望和责任。一个人的理想、价值观,自觉意识将为成为命运的中枢纽带。

他需要进入“与她相比,我们多任性”的状态,去对应“与她相比/我们多任性/她的仁慈是土/我们是行走的植物/靠她的光/蓝色的潮汐/引我们远航”国家、民族、以及母亲孩子在它的视角体现了一个博大的胸怀,无论是隐喻、连缀、并置、繁复、迷离,总在共时性上揭示、批判。而这种发展规律,构成了它内心的渴望、追求、和不满;同时服从某个特定的主体,而自身被对应到深化的主题。有戏剧效应,有抒情,把现实中的事物通过感觉而扑捉,获得。也许,你活着,就会“孤独的行星上/实名登记留宿/匿名杀伐/拆了旅馆重新架屋” 当心理剖析的对象,与自身将面临重大考验。这种奢望是无法形成新的时间记忆,即便那是许多片段、看似有意,却无意的抽丝剥茧,然而,你不可能这一生一个人坐拥天下,因为混乱的心智,在过去和未来是穿梭的,它像推演的物理方程式。本文作者进行了一次爱的缩影和剪辑。提供了爱的另一种人生和精神食粮,以及情感的空白和渴求。同时也体现了漂泊的环境,涌现的情感,人际关系等等。他用浪漫的情怀进行了抒情和转身,对当下的立场,以揭示、批评、嘲讽,使诗歌的品质走向了时光的力量。比如《人鱼》“她在水中听海/似乎很近/而远的事物如影子/撩乱后复原/续被那尾小鱼咬破/水面。内心的生活不得安息,时光摄像后/再次浮起,她那腰肢”比起以往,反倒觉得它们轻快,明丽了很多且耐品,让我感受到人间的永恒、温暖,美丽,意境的回肠的力量,仍然潜伏着诗人内心深处,另一种疼和归属感。比如《飞天翼。》中“飞溅的每一滴春天/都值得描摹/青草蔓/它已不在/墓碑齐/它已不在/“不见你来/我独自勾勒漆黑的月”/“不见你来/我独自关闭愤怒的海”/“不见你来/我独自醒来” 有种整反射的回应,好像维度空间相遇,而主动产生效果。似乎更有一个身份隐匿在其中,来推断描述眼前的形式,而推断是一次虚构,让读者去确认生活的本质。语言、思想、世界都与意识意义对等。。。。显现出一种呐喊和处于某种地位的声音,同时隐含了美学观点与热切的意识。再比如《古尔•道兰》“途经空洞的宫殿/弦音在那里消散了/哭泣和欢笑令我回来”;在《淋雨的蝴蝶》“只有夜晚/和丧失年龄的世界/白发苍苍的人/才会看到.”都表现了作者的处境,和孤独感、困惑、苦楚、渴望。。。。


《伊始》

爱是苦的。
我们不配饕餮
浅浅的吸吮吧
深夜里母亲的乳液
庇佑我们好梦
庇佑
    这颗速度放缓的星球

与她相比,我们多任性
她的仁慈是土
我们是行走的植物
靠她的光,蓝色的潮汐
引我们远航

孤独的行星上
实名登记留宿。
匿名杀伐
拆了旅馆重新架屋
:你有多少房间等人来住?
:只有一间,但已荒芜

二。诗者心与觉知

温经天在他浪漫超现实主义诗歌中,体现了他的灵性和敏感性,他抒发了时代的情绪和时代的精神。若说批判,不如说有觉醒,反抗情绪,这是对诗的呐喊,感情语言追求的最高形式。当其处于无力突破现实行动的世界而面临的基本境遇时,抒发就是最好的姿态。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将世界,人我进行对比,再挖掘出这一幅幅画面,所隐藏的厚实的生活内容,针对心灵意识形态的清洗,隐蔽生存之境。其语言的常新性往往见诸于音乐与绘画的自然流动中。我曾今这样去怀疑他“本质上是浪漫的,也同时保持了技巧视野,心智的成熟,但是从长远的来看,这种完全内敛形的依赖,激情过后,会有另一种危险倾向”他这样回答我的“对于激情说,我是这么理解的,没有方向这个概念,没有激情过后这个可能。从大的角度看激情是必须的,否则诗歌不存在。从小的领域看,所谓命名的浪漫超现实主义主要还是个特征的说明,不关什么主义,不要担忧未来如何持续下去。这个不仅仅是诗歌的问题,也是生命发展的问题,你不知道才担心,我不知道但我不顾虑,即使我们有目标也需要一步步去丈量时光,而超现实既然就是现实,那么浪漫才是维系这生存现实的根本能量,浪漫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意志。技法和效果都是辅助的,我们只关心艺术手法的最优化,以及内心的真实就够了。角度,层面,方向,成为什么,转变成什么,那都是果,我们需要的是因,每个年头每个念头都可能造就什么销毁什么,神是我们的,我们也是神的,并不相悖;危险并不存在,正如我们的路从来就不曾平坦。因为你这些话让我知道你的周末其实是我的,而也如我这些话你会明了诗歌的不是诗歌本身的,诗歌是会心人的。下半年怎么写不用费劲去想,但改变是持续的”

是的,他在改变,从构思,短章篇构,用语,意象,节奏以及细小形式的构成都有不同的异彩,在【陨石】中,它承担了这些角色,这是追求和探索,同是它丢弃了这些物质,这是必然的自然。共同存在于自由意志,区别于善与恶,背与喜,有戏剧化,似乎更有精神医疗法,从内倾性中走来,表现了自己对他者诉说。是诗心,让我们在世间的泥土上、发现并挖掘了生活,掌握了丰富的生存经验和智慧,对我们产生了巨大启发和启蒙“说教者辛苦于晨昏/你触摸不到琴弦/却分明震颤于心”生活的一致性是在构建中,对发生而投射,表现了汇集的事实的积累。这种最深切的精神共鸣,不仅仅有综合模式,且有因果关系和真理假定行为,似乎在深层意义上还有虚构故事,它同时震颤着我,在被创作里面的欲望。它听起来想音乐。“甜是偶然的味蕾/那众多拥抱撇下的/路口/谁依然确认/但不置一词?/嘿,我们的踉跄代表许多同类/我们不属于酿酒的果子/独自啃咬/废弃/最终形成陨石” 事实上它在维护生活,甚至踉跄代表许多同类。它次第穿越媒介,合并加入,有意识的而延伸,也许批判是不可抵抗的,或摇摆状态,而重要的是,它让我体味到其他人的人生。以自己的经历和嘲弄致力于窥视百姓平生,强调最终的目的。这需要一个周密的布局和思想界定,我只能边读边感受心灵、精神、人性,天人一体。在另一面,表现它的本质,构建性、自由、统治的想象创造,通过互文与矛盾的本体,把我们的视觉带入它制造的意义之中,体现想象力的修养关联于渐慢的消逝,还有指引效果。存在的状态。

《陨石》

那众多分割的夜晚影像叠加
形成完整时态的你
又不在核心的秩序以内。喜鹊和乌鸦,
说教者辛苦于晨昏。
你触摸不到琴弦,却分明震颤于心

爱如稀释的果汁,可口而雷同
许多人经历同一个批次,集体迷醉。
总会想起你,挣扎的灯影
诱发天际的舞曲。
涩的滋味贯穿整个故事

甜是偶然的味蕾。那众多拥抱撇下的
路口,谁依然确认,但不置一词?
嘿,我们的踉跄代表许多同类
我们不属于酿酒的果子
独自啃咬,废弃,最终形成陨石

3.异于长生态的空间的觉知

心境是需要表现智慧、承载量、气度和精神的。主体想象力和情感的渗透建构成一个异于长生态的空间。进行反物质虚构一样,它体现了象征性的对比既定的意义、以及由纵向替代建立在缺席在场的意义上,即透过表意关系在双重化中进行行为批判的觉知。比如《一个人的浮雕》“只瓦罐泄露了苦水/在不停地/道出秘密/夜的无尽源自梦的迟疑/众神精疲力尽时谁突然康复/找到词语和粮食/重新抚摸沉睡中的妻,子?”它像一段艺术剪影,在加框里进行分解,对象和感情觉知在自觉意识中进行非线性塑造,它是隐匿的,以内展开,并置,固定不确定的方向。比如《挽歌》“因此我们唱/微弱星空满怀的殿堂/穿过阴影家园/就找到了他们/因此我们一起唱/不能忘”在暗示而感知主体,使诗语义随着缔结慢条斯理的流淌出来. 构成了一幅画面的跳跃性的背景,在这个层次上凸显,物与情感的变化,与空间自给自足的价值上,立足一个连带关系,给读着以视域分析。“他们坏了肢体,丢了名字/满怀的光芒在最后一站消亡/家在泥土下/国在桥梁上/失踪者/蒙难者/他们的爱/不能有故乡”审美的表象归属于朴实的自然流露,从一个视角打开,切入,提供了心思对知觉本身的集合体,不仅触及了心与物的连接,也表现了技术手段,显现了语言的指限性。。。。比如《火焰•预言》“处处哀鸿/人人掩耳/不觉地火在烧/世界清理了沉渣/日趋洁净/预言必将来到”,像是寓言,于无处中感觉着世界,那个空旷的宇宙,充满了人性的欲望与失望,充满了悲思与象征,而客观世界,我们缅怀着,追求着,那源自生命伟大的力量和智慧,漂泊的无奈,人性的惆怅,都被你两句诗概括了,使语义无限的敞开,对接。。。每一首都在在一个异于长生态的空间线上勾连,而空间是旋转的,凸显表意链因果关系,与意识意义互渗,制约。充满了苦闷和焦虑和担忧,且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具有独立性,而同时是孤独的

一首诗的真实性在于其显现的物性,这不仅是作品的根基,也是诗人思想感性的一种共鸣。他在《日夜鸣奏》中这样写到“草丛里虫形的熹微/和水滴/鸣奏世界/一致的颂/你的心是空了的琴腹/你的头顶/纷坠光之羽”从这里将自身投放到世界的空间,多元并置而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思想境界,同时变奏也随着思想碰撞,和场景提供完美而简约,很有现场感,体现了内在节奏的音乐性.除了变奏外,还有个顿挫感。合并与分流,在暗中出现“琴腹”, 琴腹是一种姿态,与“头顶”合成纷坠光之羽,从而使其获得内心每一个细小而无法言说的感情色彩。面对“神,又一次降临”那种纠结,矛盾和困惑“打着萤火之灯瞬息/把灵犀掳走/安宁的夜里你起身开门”将自己抛开,在这些意象上放弃形式上的描摹,而追求内在的意象的比较。使读者会很自然地放弃形式感,同时感受着内心简单的理性。再总结和梳理以个人化立场写作的一种实践

   整首诗始终重视和保持着纯粹的精神写作,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树立了理想主义精神的诗歌。尽管语言有种神秘感,但不难进入他的这种状态,在其保持了自己内心本源的东西的同时,他将一个意向,或物象逐渐放大,并质存于空间,人我于一人,在合影中慢慢扩散,仿佛一些完全无关的事物,在自身的周围摆放着,其实就是反衬,点缀。凭借一般物分解纯粹的存在心里变化,从中解脱出来,别具匠心的处理,显现了其的手法的巧妙,不管其保存的状态如何,他都在一切中远离自身的世界。相反,他在保持一种对象关系,这就是他独特的视角。因为创造的诱惑是最大的诱惑,体现了诗歌一种艺术探索精神和再创

《日夜鸣奏》

神,又一次提供了避难之所
你是幸运的。
草丛里虫形的熹微
和水滴,鸣奏世界
一致的颂。你的心是空了的琴腹
你的头顶
纷坠光之羽——

神,又一次降临
打着萤火之灯瞬息
把灵犀掳走
安宁的夜里你起身开门
仿佛听见邀请:
欢迎你,孤独的小提琴手
将你的臂膀借我,唤醒这漫漫穹窿

在《风轻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句法和章法上都是耐人品味的, 他在揭示生活的本质,抒发感情,张扬一种哲学批判意识,还在于意象的选择和情境的表现上。不落窠臼,即用 “片段、鬓角、腰身”,这使得意蕴指向有着“多头并进”的意义,即纵的演绎和横的联想。他在“请收留哮喘和春天,在她降临以前——”中就将一切褪去色彩、在消隐中存在,就如同在切换一部旧电影,就有很强烈的独立性,消除了语法的逻辑限制,把读者带入神秘而梦幻的境地,展示主题, 这段在整体上的抒情,造成一种间离效果,从而更显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一意象的选择在深化意境、渲染情调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辅助, 它的视觉的冲击力,打破了“只眷顾流星,在月亮身边/只埋葬空匣,在灰烬中间”的渲染,但随即“轻语斑驳”以有声衬托无声,就显得更加惆怅和无奈, “未竟的玫瑰/敲打骨骼和肢解的船/曝光他们的/爱恋!”有感于几分嘲弄和叹息,这是多么奇妙的叹息啊?!音调转换自如,与音乐结合更增加了审美效果。

这是意识流与情感与思想的聚合点.试图在被常规语言分隔的现实中, 去建立不同领域之间的另一种联系,庄子有篇文章提过“言”“意”“象”(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者)就阐明了“言”“意”“象”与思想是密切联系的, 在不同动向中,对立彼此,相互勾连, 正是这首用清晰的方法描绘他感受的神秘与不可不面对的现实. 拉开距离, 有了心里的低语, 在这种沉重意向的反衬下, 带来了负重与扭曲感, 空间幅度大, 折射力有张力, 从“我经受的火焰/大过溪流,因此渴!”到“在手指滑动的花瓣和果实表面/有我的信函......”———揭开互动关系.

在语言上,运用口语形式,是相当突出的,用抒情去还原了世俗的纯朴自然,在语境和情调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在一个层面上产生另一个程度的价值,诗歌语言的组织建构就是要在最大限度内,消解语法逻辑,造成意向间呈现出一种“未定的”或“未定关系”从而借声音若即若离进行移位,来唤起读者情绪的共鸣,引起读者心理的变化。在立意、感情、境界之中构思空间维度, 使整首诗的结构极其灵活多变,有是一种松散的、自由的流动关系,不断地变化句子语气,表达出一种变幻不定的思绪,增强了诗内在的张力和弹性。既自然贴切,又极富音律美。

《风轻语》

“我经受的火焰
大过溪流,因此渴!”

荒芜只是片段。
他稀了鬓角
弯了腰身,
只眷顾流星,在月亮身边
只埋葬空匣,在灰烬中间

“请收留哮喘和
春天,在她降临以前——”

轻语斑驳窗口,低于江面
倒灌亡者
未竟的玫瑰
敲打骨骼和肢解的船
曝光他们的

爱恋!短命才能持久
消逝才会获得
而香氛绵延
请亲吻这沉默之杯

“在手指滑动的花瓣和果实表面
有我的信函......”————

4.潜性意识觉知

从《觉知录》这个标题,我首先想到的是智慧,无论情感控制、活动思辨、表现形式、个体的感性、释放、还是环境,对象等等,都是在智性内部和外部进行体验的,以意识反馈,有禅意,有支配作用,同时获取辩证行为,这个行为既可以是人格的个体行为, 也可是认知和技术,就像一个载体,它也是诗歌意识意义行为的范畴,整组诗歌,每一节就像跳动的音符,有着强烈的音律。在一个线上勾连,而空间是旋转的,凸显表意链因果关系,与意识意义互渗,制约。充满了苦闷和焦虑和担忧,且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具有独立性,而同时是孤独的。那麽,我就从温经天的《觉知绿》觉知的角度来具体的获取

“奥秘”“ 魂灵”是个接触点,像一个会合,并停留在统筹的阶段,将“痛于伤疤和涂改”这一行为视为手段和目的,融入“城市”“奔驰”,从而进一步渗入“指纹”,其隐藏了情感波动,以对象变化而切入本质交互。这里的可能性好似一个三角关系“山川动荡”“ 轨道渐长渐远”“疲惫的矿山!”,将自己肢解,再没入对象环境,其使用它们时,抛开自身理念,合并,且给予洞视视觉,如果不是“最后的故乡”这个意志行为,那麽其就不会进入一个“裂缝,掩体”非线性的感知。在这个丧失过程中,又获得了“果实繁衍”,这就是觉知,当然,我要说得是诗歌觉知的意识行为。它抽离自觉,而去满足效场效应,再描述,沉弱于过去式。它的智慧很多一部分是体现在音乐上,自然,我不否认其的模糊性。也许这就是他的手段,我只能假想,或假设他的意识行为是孤立而纯粹的,意识理念就像一个组织,是本能、个体的表现,与态度、经验、记忆中解放出来,它不再属于原来的层面,它需要一个深刻的,揭示本性。所有的布局和勾连,需要的是一个深刻的理解,它不仅是揭开意识,更多的是社会经验,说白了就是自觉认知。

因为知觉而觉知,通常会通过表现,把内在的幻化。“靠近我的身边并非天堂、靠近植物,刀锋要经历多少次抵抗、然而我们就要告别、第一道彩虹为人类而下降”这里有种很深的空虚,以致将精神寄予,阐述,来分解那种痛苦和焦虑,不免我要说禅意,“它让人们掉进了人性的谬误”(题外话,占且搁置)而行为以外的思想建设是逻辑化的。以“是旗帜,语言,勇士的鲜血”来承载“山脉的后半生潜入海洋”“ 带着自由意志,告别今日”这不是唯一,而是超越,脱俗,它需要真理,它在表现愤怒,而把对象作为一个参照,作为单独的感觉意识释放出来,透过它们获取。批判、斗智、约束,再把个人作为“隐秘的泉”“ 世界真相”和“无知的姑娘”,从而回到现实中,从而从意识中采用效仿去评击。透过改变找到不变的因果因素,驾驶自然合二为一,保持活动互动关系。同时体现了矛盾参与和对立,切断界定以外的分化领域。就像分割和切碎,我们却只能因为生命的存在,去创造、融入、建设,它的意识和神性,就如同喜怒哀乐存在于一体,就像诗歌不是理性的,而是情感的产物一样。。。。。。。

《觉知录》
1
奥秘是强大而孤独的
光环,穿透身体捉拿忤逆的魂灵
山川动荡,痛于伤疤和涂改
人世苍茫,多少密室在试制硝烟?

城市拗不过自身的奔驰,
轨道渐长渐远。呼啸的电汽化困兽
是否羡慕一只高跃的雨燕,
这遥远密林的使者,请继续照临

裂缝,掩体,疲惫的矿山!
人世的奥秘是神的指纹
印刻树干;蜜蜂吻了花瓣,
自然孕育胜于逼近的钢铁

这最后的故乡
最后的生灵诗句里,果实繁衍,
少数的头颅沐浴洁白
清歌挽起流水,先知藏匿洞穴

2.

靠近我的身边并非天堂
靠近植物,刀锋要经历多少次抵抗
然而我们就要告别
第一道彩虹为人类而下降

洗刷沟渠和栈道
是旗帜,语言,勇士的鲜血
供我们爱并遗忘
也供给跋涉者隐秘的泉

好了,前面就是码头
山脉的后半生潜入海洋
夜夜迟钝的额头熄灭了预言和火
潮湿塑造世界真相

自你的子宫孵化的未来
带着自由意志,告别今日
收回翅膀。学一只鱼返回永恒的母体
那绝境里无知的姑娘......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2-1-18 07: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 04: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