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半遮面

半遮面诗评总汇(个人存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41汪抒《《甜蜜的毒素》(13首)》2011-10-19 17:35 整组诗,呈现的内在主体深厚,每一个碎片成为声音的动力,具有在瞬间接近关于思辨性质与内在的张力,它的现代理性是对立的,且适中的,有虚无意识,有漂泊流逝,产生具有深刻的生命色彩,以及对生命的拷问,作为容纳和承载了它的含量,更有一种被赋予的精神,同时,也在情感的缺席者中来界定转义、互文的范围。。。。。。。


42辫子《《垂直》等没有想法的三个。》2011-12-21 12:44 辫子这组厚实,使读者存在于建构中两种世界观之间,有直接经验和本体性的互补,正是这种创作从生活抽象出来,而作为他者的个人体验嵌入生活的本质,有小说动态连贯上下文,他们就如同虚构的故事,在不确定性的展露,将一个个碎片模拟起来,表现本质的不同,同时叙述有行为发生理由,展开多样变体,即虚构的故事关闭,真实生活打开,从根本上是半成品,这种戏剧化充满了行为对照的极端模式,也体现自由间接文体。。。。。。。。。。


43剑客无剑《与绿衣对唱《死于一场爱情》2011-7-14 11:07这组心灵活动满溢感性,以特有的情感和抒情笔触,挥洒出虚无的美,诗重意向,重情绪,含蓄而至朦胧

44.汪抒《《夏至日》(24首)》2011-7-14 14:26潜沉的和扩张的意象在诗歌中相同和不同的表达,并简单梳理出所处的不同时的生活和背景。建构意象语言、从而使其主观情感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45.这里有阳光2011-6-14 18:17《穷根》通过运用语音,直觉联想或超常想象的外部语言手段, 实现内部言语向隐喻性外部表达形式转换。这种思维运算方式来建构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将自己的情思与事物的某些感性特征对应起来,从而建构出空间性的意象语言。词性的活用对加强形象性也有明显特征。突出地表现了语言建构的一种潜层生命力

46温经天《浪漫超现实主义诗歌15首》2011-7-2 14:52灵性的且敏感的,抒发了时代的情绪和时代的精神。若说批判,不如说有觉醒,反抗情绪,这是对诗的呐喊,感情语言追求的最高形式。当其处于无力突破现实行动的世界而面临的基本境遇时,抒发就是最好的姿态。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将世界,人我进行对比,再挖掘出这一幅幅画面,所隐藏的厚实的生活内容,针对心灵意识形态的清洗,隐蔽生存之境。其语言的常新性往往见诸于音乐与绘画的自然流动中,本质上是浪漫的,保持了技巧视野,这也是心智的成熟,但是从长远的来看,这种完全内敛形的依赖,激情过后,会有另一种危险倾向(题外话),但是构思新颖老道,短章篇构,用语,意象,节奏以及细小形式的构成都有不同的异彩

47.周难《枪》2011-6-19 14:48读着倍感亲切和过瘾,这么简单而平实的语言,它是生活。诙谐且幽默。我认为一种客观的态度是主流的融合。无论是共时性还是历时性始终存在着互渗关系。作为视觉文化与写真,都完成了立体的、多元的一种共鸣

48.逼割《《异76》2011-6-19 15:09这是自然地放大形式的一种感受,是作者内心的简单而又反理性且矛盾且纠结的感受。在这个前提下进行不断的分割,,从某种意义上说,指代了另一种精神,整首诗体现了一种艺术探索和创造意识,对生存、生命、现实的介入,注定了他诗歌从形式到内容的独特性。若说扭曲的心态,不如说这小子有一种生命和思想的自省意识的爆发

49王运用《卑微的草民》2011-6-15 10:55虽然整首诗,还欠缺一些,归根结底都是积累和发现的创作,-散发的很随性,很自然。尤喜◎比如。在诗里,形象回忆大大地超过形象思维,能在某种程度产生相对的轻松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0.无哲《对面的中年男人》2011-5-6 17:55 这是一种境界的联通,入心入肺, 只待意会。人到中年,才是精髓,人生的支柱点,从这里开始,享受人生吧,享受中年吧, 因为有所得,有所失, 有所悟.....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1-12-22 08: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1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些跟贴的确有收集的必要,先赞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辫子 于 2011-12-21 11:40 发表
你这些跟贴的确有收集的必要,先赞你。

是啊,我收集的主要原因是跟帖评和再读,写诗评的感触有差别。。。。。。。还有好多没整理。。。要时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51》剑客无剑《《你的慈悲》和千千郡主》2011-6-2 08:25 从表现手法来看有着起动而兴,从想象联想的来看则属于相似性,外延力在联想的扩展和延伸中,内涵力在凝炼上,是有他自己独特的感情状态,独特的想象思路,也有独特的精神,既不是似动的形象, 也不是观者以往的经验, 而是来自于一种视觉刺激, 这种视觉刺激显然与表现者和接收者双方都有关联。使我们在不动的式样中看到的运动。似有意地编排意象的顺序,将完整的时空进行分割,比表现单向的感情状态,较耐人寻味

52.刀歹《其实我也这样写诗。》2011-6-7 12:42 可说看出有一种姿态介入,在思维张力和历史空间有所打开, 我说的姿态介入, 是指你把小放大,进行了时空连接, 令我语言逻辑上力求突破.。而有些语言上,是比较有力量的, 而语言层面, 但局限在于,飞起来了而没有飞稳, 就是说诗歌的通透性不够好, 由平实的语言,进入更平实浑厚的语言(诗歌的通透性),是一个过程。渲染的也不错, 但是没有揭示现实,而现代诗歌价值意义, 我认为更应该体现在揭示现实和当下,脱离了这个层面,语言飞的再好,也是徒然,  等联系现实和揭示的层面做好了,就是通透性到了,通透性不是指直白和前线,而是一种艺术加工后的高度体现,你对自己未来的诗歌创作方向,目前应该说还是有点模糊的浅显。。

53.扣扣《命题另一组》2011-6-7 12:03 这些对于读者的智力构成冲击力的东西,平降了一种力量,  如此看来,一种境界和人的内在精神在美与格的基础上, 生发的层次过于纯粹
形容词也好, 名词也好, 动词也好;就类似于割去自己身上的肉,只留下血和骨头。这难道是合理的吗?当然不一定会影响生活,不一定会左右人们的思想,更不一定会向谁指出真理。但是,要能够抵达心灵或是慰藉, 要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它穿越语言技术题材. 这些表面现象,直入人类的内心挖掘处,寻找人类内心最深处的共鸣.

54千朔《南无》2011-5-7 10:48 从整首的叙述贯穿生活的现实与积极而又被动的矛盾复杂情绪, 其实作者是敏感的,也不乏隐藏的悲哀和消极的一面,可说她丰富的另一面是一种精神在支撑她的思想,那么她的思想就取决于她创作的心智, 而诗中又刻意的表现了一些自我主观意识, 将其与性情融和, 不能不说这点尤为巧妙. 意象纷呈、辞格生动. 但象征的音调能够直接辅益语词的意义,而不是装饰会更有动感, 语言的锤炼是诗歌创作中的关键问题, 它具有高度的形象性和独创性,在新时代的演练和追求新变的同时, 往往没有将词性的神韵带入诗中, 反之却以为的个性起促进作用。这是我们共同的弊病

    有些评论家认为: 最精炼的语言传达最丰富的含义, 堪称意向之经典. 而诗过于简练,往往会导致其完整的意义所在.文学语言是典型化的意向语言,从寓意传达角度来看.意向化语言往往具有极大的含蓄功能, 具有生成多元意义的可能性, 语言就像一支笔, 它所圈出的符号, 显然代表了一个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和感情色彩和思想, 其实也包含了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技术, 同时也暴露了真实的本性, 我们也在透过改变找到那不变的, 我们在高压和禁忌的年代, 我们是幸运的, 我们感性于与自然合二为一

    社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思想的多样性, 就像这组它充满了饱满主义和现实主义(所谓饱满主义, 就是自然色彩和自我风格, 通过语言的灵魂和内在的跃动生命张力, 表现了自生热情而不乏稳健的个性特征, 在创造性中加以提升, 使每一节似行云流水般涓涓流淌, 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通过归命、敬礼、归依、救我、度我等事物的形象.性质和程度,借以突出现实社会, 以增加表达语言的感染力. 使其语言抽象为具体, 使其深入浅出, 进而将情,景,物融为一体, 时而夸张, 时而含蓄. 表达感情色彩, 这里在于作者内心的浮动和隐忍. 即使是在最大的幸福和最大的不幸的时刻,我们都需要艺术,它把理性意识转化为感情的一种工具, 也许这是语言的手段

55. 玫瑰之冢《深渊》2011-12-24 10:59 厚实的描写。读到一种探索和钻研的精神。总在抓取中制造现在的意义,它在寻求一致性,这是经验结构意识的洞见,这是承担的角色再结合,而行为的目的性本身是语言游戏,它必须用叙述保持一致性的声音,同时具有系列含蓄意义的扩展,和压缩张力。给予意义背景和必要的投影,而完成它的整体,这种连贯极具意义补充效益。。。。。

56温经天《天马》2011-12-24 15:03 非常喜欢这首,有种整体反射的回应,好像维度空间相遇,而主动产生效果。似乎更有一个身份隐匿在其中,来推断描述眼前的形式,而推断是一次虚构,让读者去确认生活的本质。语言、思想、世界都与意识意义对等。。。。显现出一种呐喊和处于某种地位的声音,同时隐含了美学观点与热切的意识。。。。

57这里有阳光《森林深处(3个)》2011-12-24 14:50三首相对,喜欢《没有回声》
《森林深处》---------后两节感觉在岔路口上《走之后》--------前两节,作为意志性行为的作用,似乎欠缺些什么,(我也说不清。这是给你挑刺,参考)。总体来说,像术语。即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

58.陶杰《喻体(三)》2011-12-24 15:20相对本体,叙述意义把行为的焦点转向他者,化抽象的过程为我的本体,并给予他者具有必须的另一种要求,而对应的个体,其实它只能为形式回应起铺助作用,三首喻体读完,感觉似乎你纳下了什么。。。。当然这种沟通,需要具有自己的意义的分离和在不同读者之间。。

59唐朝明月《诱捕。失聪》2011-12-26 08:25 《失聪》-----第一节,个感可以不要,(参考),后面的喜欢。《就在此处》--------喜欢第三节。喜欢《我们说话》、《我爱你们:坏掉》、《诱捕》,尤喜《1910年》。整组读来,惊喜。意识意义的对立,描述在一个系统中折射,有种选择特征,同时提供形象,提供推断的形式,,向秩序打开批判盒子,从中心距离抽离而确定,有种反抗意识,对行为活动进行挑战,通过隐忍。无限的反思将其以假定的价值观加以问题化,对于理性叙述有非中心主义的表达。再发现身份和他者之间相联系,嫁接被认识而完成。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1-12-26 08: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60风雨如馨《2011-12-28 16:12 》2011-12-28 16:12 来读,有种寻觅的意义,充分体味孤独个体的生存环境,并在自省中吸纳来自生活中种种现象,局部有出彩,在另一个意义上,展现时代与现实存在的深层法则,有刻意行为表现“存在”,引起的敏感,体现生命充满风险、奉献,其本质上是以抽象而存在的,这种探索不断否定,拷问,可为酸甜苦辣,而状态是置身于这个世界的观察者、认知者、表达者和引领者。。。。。

61石菩提《祭》发表于 2011-11-11 07:57来读,意味深长啦,每一个声音就像一个画面在我脑中闪现,可否这样理解:它在强调,它的死亡、遗忘、哀痛、是人类住所的终结,它们代表性的意义相对坚忍的接受,它不需要缓解、拒诉,不需要某种意义上的象征,它作为延伸的证明转向人性或人类的意识,对生命来说,”咚咚“是一个集合,它的独特性的恒久,是对抗。我不懂诗,但是我被它的声音震动着,它震动了我的思想,同时巨大的悲哀像一种极限,以致它成为盲目的形态,无语言表,而这个形态通过”咚咚“而存活在内心。。。。。。。。。声声来自个体的对立

62冰马《修辞21首》发表于 2011-12-31 08:19 在破碎里抽离,同时涉及于存在事物之间的关联,把这种状态简化为纵、横轴,体现了另一种制约和淘汰关系,来完成意识整体。时而垂直,时而平行运动,将生活的规制于剪影,一片片的展现,代替,彼此间不构成体系,而是追溯,证实,凌驾于现象之上。

63左岸《我在向一个谎言的遗体告别》发表于 2011-12-31 08:40 越读越喜欢这首,似乎读着读着就有种获得而丧失的感觉,且沉重、冷峻,却又无须过多主体思想与创作思维参与,便让人在这丰厚的小章节里,感受一种精神,人生的感凉、惆怅、内省、自嘲,它敞开的同时,又在达成上意义对接,使能指更加丰富起来。。。

64紫穗穗《开篇》发表于 2012-1-1 14:31若说是《开篇》,我倒觉得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姿态,一种思维概念、演绎、归纳。理性而形式的原则,似乎更是层面的探究。是游戏人生,是人生游戏。如同棋。这种形态,它具体,也抽象,表现了个人和占时性,表现了未来和永久的领域心理机能。是幻想产品,是真实的内心的语言活动,是个体经验和感受,是完全的不确定的精神状态。同时也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意识、情感波动和表白,貌似潜台词,并诉之于知觉、直觉、想象。遵循在情感逻辑的内在律动之间,它复踏、荒诞、夸张,又是那麽触目,即在一个个具有声音、色彩和光泽中,象征着,隐喻着它的龌鹾、意蕴、希望、美好。。。。。等等。。。浅读一遍,误读勿怪,美妞,新年快乐。

65堰鹤《月半圆,月半弯》系列诗歌

1.        有些江湖气,还是铲掉的好,经验告诉我生活需要的是本真
2.        不断的堆砌,没有适当的收回来
3.        有些惊觉你周密的思维和逻辑运动下的疯狂,试图在各种场景中来找出一些方法,使其有一个进入、打开的状态,更准确地说,有探索意义
4.        你在进行排列组合时,这些探索似乎又遵循了某种规范和事理逻辑,我想,你在创作时,应该是亢奋的,且矛盾的,这是意识里的无意识行为,有模糊概念
5.        兼顾意义的传达,有小心行为,次序反而显得单线性了
6.        有“显在”状态结构,也有了不同意义的蕴涵,尽管是明确的,带给我的思考是薄弱的
7.        一个相对的完整,呈现了若即若离的指义活动,表现了自由观,有机组合的内在律动,在遵循某种逻辑之上,趣味意义大于诗意。
8.        喜欢你的发散性效果,有“联类”范式
9.        似有变形,却有浮于未定的状态之中
10.        意指的目的性几乎是在背景上,那麽行为的本身-

66:风雨如馨《谵语(三)》发表于 2012-1-4 11:06
我怎么觉得内心很孤独呢?!这三小节,读起来让人窒息,1是承载的多,且重(我脑子转不动了)2,是空间小了(这取决你的心智,或许你是有意制造)3,是感觉,心凉凉地(失声、失语、失色)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有一种疏离,一种发自内心的蔑视。。。。不说了。。。好累


67温经天《古尔•道兰》《淋雨的蝴蝶》《人鱼》发表于 2012-1-6 07:34 比起以往,反倒觉得这一组轻快,明丽了很多。比如:她在水中听海,似乎很近
而远的事物如影子,撩乱后复原/续被那尾小鱼咬破/水面。内心的生活不得安息,时光摄像后/再次浮起,她那腰肢.,这些句子很耐品,让我感受到人间的永恒、温暖,美丽,意境的回肠的力量,仍然潜伏着诗人内心深处,另一种疼和归属感,这三首,我读到作者的处境,和孤独感、困惑、苦楚、渴望。。。。

67左岸《我希望生一场世界上最伟大的病》发表于 2012-1-10 16:09读到某种东东,这种东东比较敏感,有时无法静下心来去看这个社会,愤世嫉俗。。好重的题目,让人沉重,。。。。我看到你痛了,看到你的嗓子喊哑了。。你所隐藏,并不很深,有所指,有所悟,有所尖锐,但又远离自己的字面意义,或许人生,给了我们两只眼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一只用来睁开看的,一只用来闭着的。。。。


68北祖河《北京地铁站的歌手艺人》发表于 2012-1-9 23:35   喜欢这样的视角,挖掘的不错,似乎主观了些。。。或许收紧一下,放松一下,更深的渗透会更精彩。。。

69云海飞涛【红颜舞龙】牡丹花发表于 2012-1-13 11:00读着很丰富,似乎空了,她的神韵、内涵。。。等等都没表现出来,只顾在表层抒情了。不带跟我急哈。我个人认为曾诗,不仅是要从其的诗句中读出点什么,更多的是要挖掘和了解其内心深处,或者某种状态。。。等等,看了很多曾诗,几乎都很空。。。这就是缺乏经验和真实生活。还有情感过于虚幻。。。。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2-1-13 16: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8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徒弟不要乱说,格木还没有我有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1-12-28 19:21 发表
格木的特别多噢,妹妹不会暗恋上这个老头了吧?

哥哥,你还真土呢?知道不要说出来嘛? (其实是大叔的最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渔郎 于 2011-12-28 21:13 发表
徒弟不要乱说,格木还没有我有魅力

哈哈,都有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1-12-28 21:29 发表
妹妹说了,愣徒弟你的门牙太大

造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鸟徒弟造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渔郎 于 2011-12-30 11:55 发表
鸟徒弟造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山依依 于 2011-12-30 22:52 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 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1-12-21 10:19 发表
跟帖集锦2011-12-21

提议在大厅单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颜诗国发表于 2011-1-2 08:06《每周诗探讨第十三期第期》《黝黑的少年在林荫道上徘徊》结束并总结
<<黝黑的少年在林荫道上徘徊>>
作者: 阿赫玛托娃 (俄罗斯诗人)

黝黑的少年在林荫道上徘徊,
漫步湖畔,愁肠百结,
一个世纪了,我们还在怀念
那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刺人的松针绵密地
铺满低矮的树墩,
这里放过他的三角帽,
一卷破旧的帕尔尼诗集。

作者简介: 作者: 阿赫玛托娃 (俄罗斯诗人)
 1889年8月11日(旧历)安娜出生在黑海沿岸敖德萨近郊

推荐理由:这是一位时代女性,她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她不是男人的附属品,不是家庭、婚姻的牺牲品;这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她的诗敢于独树一帜,敢于追求纯艺术,敢于在平凡简单中寻找伟大;这是一位伟大的爱情女歌手,敢于以女性视角揭示女性情怀;这是一位爱国诗人,她的诗充满人文精神,她的爱是宽广的,她与她的人民同在。

总结:感谢大家对本次诗探讨的关注和支持。每一位精彩的评读对于诗歌都是有意义的拓展,对于自身都是见识上的增长和充电。再次感谢所有参与的会员和斑竹。

以下是本次探讨的评论或赏析

半遮面: 这首短诗是作者献给普希金的. 整首诗是用语意来驾驶的, 而不是语言. 可以说没有开幕, 也没有闭幕, 它仅仅是一个小细节. 是动态开放性的结构, 这就是诗歌的单身部, 从语言以看出质地.

黝黑的少年在林荫道上徘徊,
漫步湖畔,愁肠百结
一个世纪了,我们还在怀念
那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_________以黝黑少年开题, 借林荫道, 湖畔来抒情., 意向与情趣兼备, 告诉我们那是怎样一个时代和环境. “那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多么微妙的复杂心理变化, 参杂着他的悲观情绪


刺人的松针绵密地
铺满低矮的树墩,
这里放过他的三角帽,
一卷破旧的帕尔尼诗集。
__________松针, 树墩, 曾是他生活的环境, 一种象征, 也代表了一种痛苦与一种欢乐的寓意. 他的三角帽与破旧的帕尔尼诗集,这个意向很精彩, 甚至有某种指向, 其中暗示一个被社会遗弃的孩子, 意向在于静中有动, 支掌与动摇.,
整首诗就是黝黑的少年曾经在这里和帕尔尼诗集一起度过, 即对立又呼应., 从形式转向意化, 并与原有的自然景物构成某种张力.音律有声, 显得短句更自由和开放., 他所使用的每个词都是负面的, 故整体色条沉郁顿挫. 从时代背景来说, 开阔了他对人性黑暗的视野, 扩大了他的音域, 特别是在低音区, 丰富了语言的经验和意向光谱.

懒洋洋的猫: 为何是黝黑的。。。。俺有点纠结, 有国外诗歌的韵味

格木:  哈哈,沐子也许首先应思考一个问题,为何这首诗贴在这里无人来解读,是不喜欢这种类型的诗歌,还是无法解读。有些传统的古典意境美,在今人那里似乎已经丢失了。
楼上懒洋洋的猫提出一个问题,为何是黝黑的少年呢?怎么就不是一个黄皮肤的或者是白皮肤的?也或者是,这个黝黑的少年并非是指人种的肤色,而是说明是一种劳动的颜色。还有一个问题,为何诗中出现的是三角帽,而不是五角六角之类,这里都是特指有含义的。三角帽在黝黑的少年的国度里,指代知识分子,这与后面的破旧的诗集也有对接,都存在一种暗示。通过作者留下的暗示和线索,我们就能明白这首诗表达式什么意思了。怎么来表现的呢?不要把诗歌复杂化,也不要过于肤浅,作者用了场景展示,截了一幅图给我们看,一个正在劳动着的但未放弃学习与浪漫的少年,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令他徘徊,愁肠百结。
    沐子,真正写诗的人应该是能够静心耐心的读诗的人,诗都读不进去,先不要急着写,现在很多人都是这么毛躁,读明白了,借鉴下,再进行创作,应该是不可改的规律。诗中还有别的很多东西,都很值得我们来学习。希望能从别人那里看到其他的解读。

左倾的美: 黝黑,三角帽,帕尔尼诗集
以上这些,也许是有所指(是描写一幅名画吗?)。这样来读,就很隐。而读者不清楚是什么的话,单从文字上来读,是很一般的作品。

格木: 何以见得单从文字上来就是很一般的作品?就是因为看着简单,没有去扭曲一下吗?

囫囵食神:  我感觉这首诗是诗人在怀恋一段美好的时光(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好的风气或现象)。文中的少年也许就是诗人,或者诗人中的一群。从而暗示出诗人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充满着不良恶习——轻视知识。
正因为目前缺少了那种爱知识、渴望知识的社会风气,才迫使诗人更加怀恋过去那些虽然艰苦但很充实的美好时光。针对这些,我来说说自己对此诗的理解——

黝黑的少年在林荫道上徘徊,  
漫步湖畔, 愁肠百结,
——————————————————
这是诗人脑中以前的一个画面:一个因长期劳动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小伙子利用歇息的时间曾经在一个林荫道、或湖畔上几度往返学习知识,而肉体的劳累与精神上对知识的渴望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就是因为他没有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学习,才使得他愁肠百结。从而暗示出当时人们对知识的崇拜和渴望。
接下来,诗人又从回忆中回到了现在——

一个世纪了, 我们还在怀念  
那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
“一个世纪了”,时间过得真快,眨眼功夫很多年过去了,可是诗人仍在怀恋过去的那种渴求知识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因为——

刺人的松针绵密地  
铺满低矮的树墩,
——————————————
这是诗人看到的目前社会风气——已经很少有人像“我”或“我们”以前那样在那么艰辛的环境中渴望知识了。“刺人的松针”,一是指物象;二是暗示目前的这种轻视知识的不良风气实在令诗人的心像针扎一样的疼。“铺满低矮的树墩”,说明已经好长时间都没人关顾此地了,也同样是暗示目前那种对知识的轻视现象。接着诗人又因景生情——

这里放过他的三角帽,  
一卷破旧的帕尔尼诗集。
————————————————
三角帽,是西洋服饰中的一种男用帽子,由顶部俯视呈三角形而得名。三角帽发源于欧洲,自17世纪后期盛行至18世纪,在极盛期时不但是一般男性知识份子的标准行头,也是军人戎装的标准配件之一。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后为双角帽所取代。三角帽的配戴方法是主尖角在前。
这里,诗人用“三角帽”和“破旧”暗示,这些都是以前的事情了,而现在呢?值得我们深思。

整首诗不拖沓,很凝练、朴素,没有过多的修饰词,个感是一首佳作。

这首诗我就解读到此,同时也为我们中国目前存在的轻视教育而感到忧虑。

地处的迷雾:  
黝黑的少年在林荫道上徘徊,  
漫步湖畔, 愁肠百结,  
一个世纪了, 我们还在怀念  
那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我觉得这是一首怀念性质的赠诗,诗人在落墨的同时产生的幻象就是:一个黝黑的少年在林荫道上徘徊,在湖畔漫步,由于这个少年心事重重,愁肠百结了。这种状态让诗人叹惋地思接一百年的时空串联,仿佛这个少年与诗人的渊源已经有一个世纪那麽长久,所以都一个世纪了,诗人还在怀念这个少年当初徘徊漫步时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刺人的松针绵密地  
铺满低矮的树墩,
这里放过他的三角帽,  
一卷破旧的帕尔尼诗集。

这一节是对少年的继续怀念和主题的展开,通过“刺人的松针绵密地,铺满低矮的树墩”这一转折将少年心境与精神的根源和渴求全部输入与大自然的亲近之中,并且这里放过少年的三角帽,放过一卷破旧的帕尔尼诗集。也就是说这个林荫道是少年的精神栖息地,是他经常来放牧心灵的后花园。所以这样的描述更清晰了再现了少年的曼妙和内心的丰盈与追求.。前一节少年所表现的茫然不安也在这里释怀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基调也在这里生成,衍生的怀念的情愫也在这里获得着陆点。

囫囵食神: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买椟还珠。其实装珠宝的盒子再漂亮那也是没有什么
值的。就如女人和衣服,越是穿艳丽服装的,人们反而把视线转移到衣服上了。
我就喜欢像面面推荐的这首诗,没有华丽的文字,朴素、简单而不失内核。

地处的迷雾: 支持6楼和8楼木格同学的见解。读诗要读内在的蕴涵以及内外所消解所延宕的是什麽。过分追求语言的华美容易淹没一些事物原初的资源或意义。这首小诗字简意丰。道出了人与自然亲近,互相慰籍 互相依靠后所获得的精神容量以及追求在境界上的共性感
应。

石菩提: 情,境,景。这首都有了,诗歌简约而有余味。的确应当是国外诗歌的翻译,而且当是老翻译家的作品

牧歌悠扬:  这首诗歌诗者选用日常我们大多能够见到的场景作为铺垫,把逝去的光阴或者爱情赫然纸上。曾经窸窸窣窣的脚步,曾经的三角帽与破旧的诗集,这些意象,有忧伤,有欢乐,有渴望,有失落。诗者把这些情绪都融于这首诗歌中。

李显:  支持一下,这是名家名作,不敢高声语。只是,这个译本老了些,比较直接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1-1-2 08: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 00: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