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2-21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晚的雨露》读木中巷
《夜晚的雨露》读木中巷
结句
木中巷给我的映像就像她写的一样“有谁知道,我以近乎沉溺的心情领悟萧秋。领悟了又能如何?黎明何等轻盈,但都与我无关,我已无数次的想到苍老。那些无法遮拦的光芒多么遥远,多么不真实。”,我们之间无需多言,心领神会便是。
一自觉认识与反应
皮亚杰说“由刺激反应的被动反映论的水平上。所缺乏的是关于变异和重新组织的一个内在能力的概念以及关于自我调节的主动能力概念”因为在认识的过程中,对于客体对象的反应是强烈的,而主体往往是被刺激的对象。在木中巷的《微型加工厂》中,它体现了自觉认识在心理的再创作的活动和动力“找一个恰当的入口,你想从这座城市醒来/最好,心原路返回。暖色调的留着一座城池的记忆/并非疲倦,有蓝色的句子沿着夏天奔跑/你身染重症,弄不清/上苍意属为何/浮云其实已经凉了/你已无法把昨日的敲门声当作小鸟/假设这是已知,最接近的旧事对着一版陌生的广告牌/怀有越来越恍惚的好奇/你在52号公交车上,尾随灯火/其实就是一个念想的失却”当我们的意识在它的声音里,找到它需要一个恰当的入口时,我们会从这个城市醒来,不仅仅是因为疲倦,还有更多是需要我们保留的记忆,尽管夏天有蓝色的句子,尽管身染重病,尽管弄不清上苍的意思,尽管浮云凉了。我们或许会借助于很多的想象去征服自然,当你进入到这样的反应中,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它已经无法把敲门声当作小鸟。它的内心变得更加明显。它假设已经知道,如果拿过去和一个广告牌来说事,或者比拟,它就越发的怀疑和恍惚,当它坐上52号公交车,车后的灯火,使它越发的想念。而感觉到人生因为失去而遗憾。在这强烈的意愿里面。不仅有回应的方式,同时以代表性的意义去接受现实生活和岁月的流逝,只有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内心的杂音就会平息下来。而且认识就会反应到头脑里,且在意识的内心,去体验纯粹客体给主体带来的品质。无论选择者的存在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们的自觉认识都充满可能性的领域,这里只是一座城市,在传播着主题和基调,而追随自己的内心变化:暖色调和蓝色形成对比,一个留在城池,一个沿着夏天奔跑,也许正是时间观的不同,而表现共生的关系,从身染重病开始,它已弄不清,或许更多的是担心、惧怕受伤害,以致心都凉了。表现了场景与状态。相互对应而反应因果缘由,进行强化变奏它已知的假设,突出了自我治疗的功效,而这个功效便是扩张和深化,引发在52号车上,它的感触和认识,通过借用把自己融入到情感的恍惚和好奇之中,最后得出自己的心境和处境。有时我爬上一座山,我会做冥想和祈祷。当我仰望丛林和人间的房屋,我的认识会自发的反应到我的头脑。其间我也会面临无限的感慨。而另一些感慨则是在无意识的觉察。
对于认识的过程,首先是过滤,再通过同化、心理机制的内在调节,去作用于环境“夜把52号公交车煮沸/你终于承认:镜中的你和你一样认可这种说法/镜子老了,那里面住着一个小妖,唇红齿白/记忆如果不发生差错的话,从四面八方挤来的人流车流/一如无限的时间无限下去/假设这也是已知/茫然它未卜先知”从内心激发而表现夜把52号公交车煮沸。此刻,它不得不承认,它和镜子都老了,连里面住着的小妖也是如此,因为记忆是真实的,岁月是无情的。无论是四面八方的人流还是车流,时间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这也是已知的,岂不是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我突然想起我每次照镜子梳头。总是无暇顾及时间和身旁的人,因为我的心思全在如何扮靓了,尽管耳朵听到的是自己的喘息而我的注意力却不曾体会到周围的环境和另一些人的变化。为此我流逝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情感。因为我们只有观察了,才能参与,才能认识到自己。在这里它体现了生命的参与,只有与万物同在,我们才有机会去体会并反应出生活的状态。面对人生,我们又岂能保持容颜不老。当人们在生活中发现变老的迹象无情地出现。那些自觉意识会悄悄爬上反应的行列。这种体验不光是表象,且是制约的前提,而心灵和情感也是有规律的制约。无形中小妖把主体给强化了,我个人以为这点很微妙:1是传达的情感。2是时空的跨越。3是忘我的精神。4把叙述意义的行为焦点转向他者,在无形中建立了身份;同时也深入到形象与时代的关联,这就是它以记忆为主观条件,体验自己从未感受和意识到的认识,那麽小妖无非是过去的影子。而制造意义给予了个体性的对立和反应。
从而我们看出,木中巷的是个心思细腻且周密的人。她把一个《微型加工厂》的团体声音在内部肢解,以记忆、周围的环境把我们带入内部的过程,对发生的事情进行线性描述、重述以及调节参与的功能,带动我们去觉知。比如在《微型加工厂》三中“冬天的时候/你陷入休眠期/年青的风,从眼前,也从褐色的言辞中穿过/有来自心底巨大的回声/你管不着外面的花开与花落/应该有月亮,却不见月亮出来/狎呢的语气,使夜闹慌,迷惘流连/白天,太阳,玻璃,独见白色生黄/你在这个最繁华的十字路口/一阵又一阵惊悚”它打开冬季的场景,陷入休眠期来建立它的现实意义,通过行为意识建构它的目的性:它管不着眼前的一切,却有迷恋着一切的这样矛盾的一个心性。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压力不断,随着岁月催人,会出现各种心理与生理问题:失眠、孤独、记忆力减退,抑郁症,颓废、暴躁等等随时都会自动反射出来。而本文在每章节中剖析了人生百态的状态,无论是本文作者,还是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通过这样的表述,把注意力的思辨引向生活的正常秩序。带动我们去揭示。
《微型加工厂》节选
一、
找一个恰当的入口,你想从这座城市醒来
最好,心原路返回。暖色调的留着一座城池的记忆
并非疲倦,有蓝色的句子沿着夏天奔跑
你身染重症,弄不清上苍意属为何
浮云其实已经凉了
你已无法把昨日的敲门声当作小鸟
假设这是已知,最接近的旧事对着一版陌生的广告牌
怀有越来越恍惚的好奇
你在52号公交车上,尾随灯火
其实就是一个念想的失却
二、
夜把52号公交车煮沸
你终于承认:
镜中的你和你一样认可这种说法
镜子老了,那里面住着一个小妖,唇红齿白
记忆如果不发生差错的话,从四面八方挤来的人流车流
一如无限的时间无限下去
假设这也是已知
茫然它未卜先知
三、
冬天的时候
你陷入休眠期
年青的风,从眼前,也从褐色的言辞中穿过
有来自心底巨大的回声
你管不着外面的花开与花落
应该有月亮,却不见月亮出来
狎呢的语气,使夜闹慌,迷惘流连
白天,太阳,玻璃,独见白色生黄
你在这个最繁华的十字路口
一阵又一阵惊悚
二感知和心理定向
感知是通过五官、觉知、知觉而体现出来的。在不同的立场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寻求需要
“她不敢直视自己/我才知道,她一直被别人的眼神灼烧/我为她准备了一副耳罩/她才能蔑视/去年的影子越来越清瘦/她越来越苍白/是不是玻璃存有沙子/刮伤了蓝色的星球”它充分的调动了感觉意识,去迎合“我”的经验,从不敢直视形成一个侧面:既有对眼神灼烧的感知,又有对刮伤了心理定向。当我才知道,她被别人的眼神灼烧,我为她准备了一副耳罩。这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我们通常很容易看到,那些喜欢以蔑视,或者狗眼看人,以及八卦的人往往会不顾一切而藐视于这个社会。无非是畸形心态。而且他们还常常把这种畸形自诩为某种关爱形态,这种价值是备受折磨的,不仅在自身之外,且在社会上已形成另一种伤害,通常表现为看不起、嫉妒、好奇。为什么是一副耳罩呢?它的指代关系,恰恰给予了一种评击和嘲讽,另一方面也充满了象征意味,耳罩是纵向的,是在被眼睛灼烧之后而展现出来的这就体现了作者别有用心,她希望她看到了这一现实,什么也听不见,少点伤害。她说,去年的影子越来越瘦。也越来越苍白,同时它提出疑问“是不是玻璃存有沙子/刮伤了蓝色的星球”?它的蔑视,引发了玻璃和外面世界的影像,蓝色的星球是多么清澈,曾经我们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它渗透了个人情感和想象力。当今社会看似开放,实则还是一种保守的社会。无论是家庭、时代、潮流是否在畅所欲言中;的确我们也知道自身有问题,但很难扭曲这一社会现象。本文短短几行通过一个侧面反应了一个立体的社会动态,它没有过多的加以描述,只是通过不敢直视的角度,表现情感性的心理定势,再将“我知道”和“我为她准备”的条件进行核对,正如我们看一张素描,我们要体会的不是线条多么精妙,而是个体形象表现出来的整体意义和美感,及构思的心境和探求者的热情和精神。知觉意识往往有种依赖性和归属感,在感知中是依附于本体的,通过描述的事物而达到它的归属目的
这使我想起她在《阿门》中“ 不需要寻找。鸟儿刚刚啄开晨光/冰川,峡谷,湖泊,草原
没有遐想,该是多么单调。来吧/温一壶浊酒,为有暗香袭来”的片段,四行诗却表现它的的感知和心理定向,由“不需要”变形而产生鸟儿、冰川、峡谷、湖泊、草原,再由“没有遐想”的态度,温一壶浊酒来达到自我炫耀的目的:暗香袭来。其实就是心性的变化、膨胀,
在这里交汇,构成一种定向,进行思想对照,我突然想到形体学,肢体语言无非是感知与动作与情感的组合,头脑在支配的同时是由主动而被动,又有由被动而主动,所以有时感知也会无意识而推动,我想每一个诗人都会有这种支撑点,艾略特在《文学论文》中说过:“诗人必须变得越来越无所不包,愈来愈隐晦,愈来愈直接,以便迫使语言就范,必要时甚至打乱语言的正常秩序来表达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或者把思想转化成为感觉,把看法转变成为心情能力”
《侧面》
她不敢直视自己
我才知道,她一直被别人的眼神灼烧
我为她准备了一副耳罩
她才能蔑视
去年的影子越来越清瘦
她越来越苍白
是不是玻璃存有沙子
刮伤了蓝色的星球
三.艺术形象与情感
诗歌有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它培养了我们的感情和人道感情,形成彼此联系和共性“桃花,在晨起的鸟鸣中起舞/我在鸟鸣中囚禁春风/有那么一刻,我深度怀疑那还是我吗/这个南方小城,习惯不分四季的气候/并在迷离的空气中暗地茁壮/一时大地迷惑”很自然我们在早晨听见鸟鸣,看见挑花与鸟儿们一起舞蹈,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而我却在这时囚禁了春风,试想这是怎么了?我开始深度怀疑我自己,对于南方小城,不分四季的气候,却有那么多事物在暗地茁壮成长,我还真的有些迷惑不解。它体现了一种艺术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 同时还介入现实存在方式的不同, 这种方式注定了内容的独特性和意向的层层渗透, 从而形成另一个形象与情感的变化“那会是多年以后的火种,还是暗疾/我开始唠叨,我的唠叨无序错乱/没有人听见,没有人回应/之后,小城借着桃花的嘴/说好/桃花恋上了暗处勃积的力量/桃花捂着嘴吐出了刀子似的词语”它不是无可争辩地解决问题,而是在于通过无数穷竭的生活现象, 使我们更加生活化。它假设了很多年以后的火种,还存在暗疾,于是我开始唠叨,且语无伦次,不搭调,但是没人听见没有回应,可是小城听见了,即便桃花没有听见,它也会借用桃花的嘴去传播。人生除了工作和社会的压力,还有嘴的压力,那些小人无处不在,更甭说长舌妇了。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经历,就是与现实纠结。无论出发点是什么,归根结底要面对现实社会,桃花乱了,就是劫数,它不仅代表了爱情,也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我经常再读由世变看价值方向之内的书,当人生受到攻击,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态和审视的态度呢?就像我现在面临桃花乱了一样。这不是简单的社会形态,可又是普遍的社会形象。作者在揭示这一现实形态时,它用捂着嘴来深恶痛诉的,同时戏仿式的讽刺针对了这一现实,并把它作为一种教条的态度来自省。这里语言及意向是处于运动状态的, 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非理性的处理, 相对多义性去进入角色, 它取决于一个人的意识形态与另一种客观角度, 那就是感情色彩, 这种感情色彩是一种物象学, 它在突出和重复中将形式与其意义于存在与非存在的状态下, 引发另一种开放性。作者再这样的调整状态中,不懈的努力,是可喜可贺的。语言就意味着我们自己的存在. 诗来自审美的视觉,来自整个社会的结合,来自个性的发展,它从社会羁绊中解放进来,它是满足的来源之一,发展成一切美好的东西。
语言是依赖生存的工具, 即使语言成为一种神话, 它也无法进行伦理选择, 无论流泻的文字对读者产生怎样的效果, 其结果是一种与语言直接接触的感受, 实质上是客观的主观思维的形而上学性及形式逻辑化的方法, 集中表现为写作的一切感受. 即形象与心理获得密切的相关,“她喝了一口汤,淡了,缺营养似的/她加了一点盐,懒洋洋的惦记什么/她夸张地笑着,夸张地打捞/人在江湖的理由/她花很多的时间打捞,有条路忽隐忽现/随后,很多的兵器囚禁青苔,镀上虚假的满足/炉火嘶嘶笑,“有客人要来。”/她想,绕过一个词语/是可以打断无知/是可以省下之后的回想”它用托物言志.,从情趣、追求、来表现某种象征意义,这样更巧妙、也更富有感染力。且在最普通的生活中截取片段:她喝了一口汤,觉得淡了,就加了一点盐,懒洋洋的想着点什么,然后自个儿笑了,随即在烫里打捞起来。这一系列行为活动,我想人人都有过。它把打捞的行为视为江湖行为。这是自生一种心态的象征. 潜气内转,达到另一种境界。她花了很多时间去打捞,她隐约发现了一条路,且有很多的青苔被兵器囚禁,炉火嘶嘶的笑,她想可能有客人要来,于是在她的心里发生了一些变化:绕过词语、打断无知。这一小小的心理变化成为它的后江湖意识。而这种境界, 都受到自身世界观和生活的制约;有这样一句话“个性化的立场标志了一种梳理团体运动的自觉意识,它要求诗人从自己的生存经验出发,坚持个人精神独立性,充分体味孤独的个体的生存处境,并自觉地吸纳来自外部世界的种种复杂的, 多样性的生活现象” 我们只要和现实碰触, 才能向前一步,我们需要树立 “寓教于乐”意识,关注现实生活,而不是沉醉于文学的字面化。那么, 在这里它强调了主观感情的表达.,保持个人经验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生存,信仰,整首诗是在轻松愉悦的中进行反思与探讨,。在最后她制造了是可以省下之后的回想的场景,以有限的思想扩展无限的情感空间里……
《桃花乱》
桃花,在晨起的鸟鸣中起舞
我在鸟鸣中囚禁春风
有那么一刻,我深度怀疑那还是我吗
这个南方小城,习惯不分四季的气候
并在迷离的空气中暗地茁壮
一时大地迷惑
那会是多年以后的火种,还是暗疾
我开始唠叨,我的唠叨无序错乱
没有人听见,没有人回应
之后,小城借着桃花的嘴
说好
桃花恋上了暗处勃积的力量
桃花捂着嘴吐出了刀子似的词语
四。短打与心理因素
对于阐述的过程,往往会带有充斥的活动形象,这不仅包涵情感活动,还有心理因素,这种内在的心里形态,以及意向体系组成了彼此定向。本文作者很多诗都是以短打来体现这点的“最初我在深海潜水/假设的诺亚方舟跟随他/离开了码头/整片海都在晃动磷磷水波/涌上了天涯海角/那是火山口的云彩在嬉闹/你应该听到了风/着魔般爬上了七星楼/哦,我们曾经设想,水分子活跃/赐予我们爱情,也赐予我们立体的安静”我们对于情感的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是被传达出去的。最初我在深海潜水,接着它假设了一艘根据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
当他们离开码头,整片海都在晃动,且涌向了天涯海角,而火山上的云彩在嬉闹,这时,它听到风爬上七星楼;以往借用、对比,几乎是在修饰物和单音节之间流露出感情的碰撞。而它却设计了一个的模拟似的场景,不是特定的,不是对比的,却是有意的流露,不被写实取代。 使我们的注意力转移,这就是一个生理反应和意识思想的情感。列如:我们将一块小石子丢到一个宁静的池塘中,我们就会发现波纹滚动,这个情形就是在引导自己的意愿,就像本文中的整片海在引导天涯海角和嬉闹的云彩一样。随即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以转换而转化,同时受制于分裂自我。去描述寻找的音,声音就是听到了风着魔般爬上了七星楼;通过主体精神和心理感受,贯穿一种重音的叙述。这种演化的过程,再一次展示了心理情感色彩区分的界限,它给予我们空间,却又收回了空间,也就是它在节制的同时,也控制了我们。在内敛之间出于静与动互交形态,这个形态是运动的姿势,让读者安静的倾听:人生也许许多时候都会是另外一个结局。它以《圣经》的记载的方舟,去追踪觉知。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而我们之前根本一无所知,或者处于迟钝状态,即便我们曾经有过设想,有过美好的向往,正如设想水分子赐予我们爱情,也赐予我们安静一样。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道场。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内心有了信仰,坚持乐观向上,我们会找到信仰,找到未来和希望。这种心性相异形态的存在,互为表里,从物质感到情感,强调外在对主体内心的感发作用,因而它在逻辑上作用于终极描述因素,构成载体,形成心智结晶
《如若初相见》
最初我在深海潜水
假设的诺亚方舟跟随他
离开了码头
整片海都在晃动,磷磷水波
涌上了天涯海角
那是火山口的云彩在嬉闹
你应该听到了风
着魔般爬上了七星楼
哦,我们曾经设想,水分子活跃
赐予我们爱情,也赐予我们立体的安静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2-2-21 17:2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