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半遮面

半遮面诗评总汇(个人存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淡若春天《逍遥游》

结句:我和春天也算是老熟人了,不仅在红颜共事过,且私下也交流,虽然我们的环境不同,家世却有相同之外。或许这就是无形之后为我们建立了一座桥梁。在我读她很多诗中,我并没有看好这首《逍遥游》,其实她有很多诗比这首好,而我是奔着精华榜去的

1通过现象看本质与心理素质

任何问题总是首先以某种迹象表现出来,再以头脑而透视,即处理问题所具备的能力。就像庄子他寂静、保守,以精神在肉体之外“形而上学”中徜徉;那麽本文作者在《逍遥游》中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她说“这时候,阳光多余,我将给予天空,滚烫的浮云……”“我们相互吹拂,与生不紧不慢,从起点到终点/需要再沉浮若干年/高原上的鹰,/不背负青天,也不背离自己,/如一篇瘦削的文章/生出草芥与大河,在顽石间/粗鄙地蛇形,方于灯芯之上/盼来黎明/要飞多远,才能远过蝉鸣/要飞多高,才能与一个春秋平起平坐?/我的白云,因为辽阔而迷茫/多么深刻的意象,仿如慢版纪事/将绿色,植入体内/谁站在那里,都是一棵树/那么自在,却又无处可去/那些宽广啊,不能一语道破”它展示了这时候的阳光和天空滚烫的浮云,这样一个精神境界,那麽何为逍遥呢?它们相互吹拂,不紧不慢,从起点到终点,同时又阐述了一个目的行为:需要在沉浮若干年。在追求这一精神境界中,它把草原上的鹰放在不背负青天,也不背负自己之间,以客观条件高原受制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意识,姑且搁置而放松,显现一个领域和境界。表现从现实超脱,再回归自然的状态,也就是说它进入了一次思辨和洞察过程,以物的无存在为标准与之相对,其实是非常纠结和矛盾的状态,在世变的角度中去探寻价值重构的方向;意理上是无争议的,实则是进行了一些反思。它假设了一篇文章,如果有草芥和大河,且在顽石之间,在灯芯之上盼来黎明,那麽要飞多远才能远过蝉鸣?要飞多高才能与一个春秋平起平坐?她说,我的白云辽阔而迷茫,又是多么深刻,就像慢版纪事,将绿色植入体内,不管谁站在那里,都像一棵树,那麽自在,而又无处可去。生命就是欲望,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比如说我希望,或者要去完成我的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但从所处的环境来看,我的这个想法本身就不太现实。而如果我的角色是帮助人们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时,那我就不能一味只是按照我的感受从事,而是要更多考虑他们的感受和现实处境。。。。等等,尽管如何的去努力,我总要分析工作状态、环境、人际关系、钱财、机遇的问题。在此本文作了一个明显的对比。白云也好,树也好,看着自由自在,始终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它们又能去向何处呢?感知的扩展和深化改变了虚拟性态,使本原在自身与其对象之间进入,而生活的规律不可违背原则,客观事物与心灵是等对的,不可偏执。它在目击中构成了世界的诸多元素,而所有的事物中,它的精神存面和状态面对现实的存在,它必须抵制意识形态垄断的信念和索取真理的勇气,所有的一切纠结和矛盾只是滞留在历史的景象中,而现实的冷漠。从正反角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这一社会形态的后果。把自然景物作为一种工具、媒介来稍许的表现人的情愫,在人世无常的悲叹同时糅合进自然景物,通过它们来倾吐人生的际遇和人心的欢乐忧愁,在自然生命中领悟人生,并指向对于宇宙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与认识,增强了情感的深度和精神境界,从而获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意识抗争与审视

春天有着多面性,她爱玩,且很稳重和细腻,可她更多的时候是在思考,从她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 “终有一天,没有浮华可抛弃,我会弃马弃岸,甚而卸下面具/归于莫大,在白雾里沉浮,做一束光/且用母语说话,脱离小小的刺/与尖利的柔软/此时,却在堂前/覆水,以爱为舟/这样的呓语,与篱笆紧贴/用蝴蝶的方式,慢慢接近土地/我知道,他们一直在等我/斜阳迟暮,尾随的影子/在晨风里跌倒过许多次,因此坚硬,因此温软/有时候,我亦不知晦朔/异乡很近,家乡很远/来去数载,用尽华发/鸟儿还在树梢,脚下的泥土,已长不出炊烟/那些年老的暮气/却如阳光,开了很久/一些终点近了,需要重新出发”在萌发景物主体化意识中,相对于审美主体,作者始终是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工具和媒介而出现,而存在可以说是意识抗争,充满经验在激发一种审视的态度。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导致情景由工具化到对象化,再到主体化的某些微妙的变化,不仅呈现了情景交融,且有了悠远深长的意境意识:终于有一天,没有浮华可以抛弃,它将放弃一切,甚至摘下面具,回归本真,愿意做一束光,用最真诚真实去说话,用爱去行动,用呓语和篱笆和蝴蝶的方式去接近土地,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潜藏的强大力量,它聚集了纯朴、善良,来唤醒这种力量,且接收来自斜阳的影子,她要像它一样坚强温顺,尽管有时候不知悔朔,但是在这些日子里它感受到生活,并从生活中慢慢的解脱出来,要重塑自己的命运,来表现它的心灵觉醒,把深层里注入的一种生命本体的忧思,即对于人生短占、生命有限的体验,作者在穿越过程时进行了分离,以及心灵照应的机能,将审视的一面视为直觉的自我。这是我们最深、最聪慧的部分。来自体内深处的内在激励、是真实的感受和形象!也就是直觉与我们的意识抗争的联系。然后随景物的分裂去统一精神形态,我们选择了生命的状态,并依照这种形态创造最终的目标,去充分体现美好的一切事物。而这个过程就需要审视的态度。人生来来去去,无非是生存力、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切事物是在变化中而变,相对人生这一客观存在的规律,它是取决于个体生存状态而言的。无论是伦理、道德、阶级等等,都是取决于心理、社会、历史。生命需要去体会,这短促而短占的真实意义。无论是身在家乡还是身在异乡,本文从境由心生,境随心转。进一步强调了一切现象在本质上的区别,是流水的无情,是个人自心的投影。切不可荒废自己和时间,无谓说喜怒哀乐,无谓说是爱恨情仇,因为人活着就是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必然存在的一种平衡力。只有打开自己,才能看到外边精彩的世界。鸟儿还在树梢,脚下的泥土,已长不出炊烟,美好大自然同样象征着。你若不置身于干净的大自然中,不去开垦一片天地,生命怎能保持对美丽的奢求?对未来幸福的信心?这里从欲望的审视中,回馈到促使我们不断地向自然索取、反省而思考的状态中。强调了生存本身的价值,以及感官、外界事物的因素,从知性到象征它没有过分去说理,而是借物抒情,制造抗争和审视的角度,进入人生理想还应整首诗的情感、思想。以致从感知形象的外部形态上升到理解形象的内在意义。

3主心理机制制约及规律

我记得格木说过:“她的天赋及性情,将她放到了一个家居与原野之间,恬适与玲珑,对话与复制都独具匠心但又不见其匠气。”我非常赞同。那麽这种心理形式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想象而作用于心灵再创造的。情感受到了震动,感觉中心必然会受制于制约而发散,从而在精神上唤醒和获得“我一边敲打春天的土地,一边写下艰深的排比/给自己一个礼物,落下终身的此致,敬礼/然后画只白鹭,不去想西山高远……/最后,击缶而曰:“去到哪里,那任何地方/都将是岸!”勿须逃脱,也勿须休止/没有什么可引领,可成为此生的参照/我,便是自己的悖论/于是从东城进入,从西城出去/于你身上,看见自己/并不停更换尺度,摆脱霞光/方进入,这镜中。”在这样一种心境中,它敲打春天的土地,写下生活,加以比较,给自己一个礼物,一份忠告,用“画白鹭”“不去西山”的心情,用民间形式告诫自己,去到哪里都是岸,从而引出她的玄理,不必逃脱,不必休止,也不必比较,较真。本真才是最大的财富,在热爱自然与感悟自然的形而上巧妙的结合,使得她的玄远的思致回归到田园生活中,还原本土的真实。我们可以体会到对于自然山水的忠实客观的描摹,不仅是陶醉,同时渗透着诗者之心实现意境的创造和个人情感,以及承载了诸多内心情绪,以淡泊名利,守拙归田表现了言外之意,味外之旨。我们将会看到,从东城进来,从西城出去这个场景,自发诱导去实现自我审视,只有在不停更换尺度,摆脱霞光的经历那份宁静。才可以实现这个境界,在蕴涵这个意识领域中,万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着的,然,对于万物彼此间的生存模式,对于灵魂与精神,她有着敏锐的观察与觉知,并对生存与生命的哲学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追求,这是一种想要更亲近大地、想与万物和谐平衡生活的追寻。即使是众多的象征物,也仅仅是诗人高品质的印证,其功能和意识意义与景物是吻合的,仍然有着互渗思维的类比。心理机制是引发情感想象力的动力,它驱使着本文作者对表象深入的透析,沿着主客体互补交融而升华,托物言志,以叙述为主去展现意蕴。以逍遥游这个主题提炼,在发生作用,凝聚生活历程的结构,将生活浓缩,设身处地的体验思考。说白了,无非是她的的一些感悟罢了。

【逍遥游】

这时候,阳光多余,我将给予天空,滚烫的浮云……

我们相互吹拂,
与生不紧不慢,从起点到终点
需要再沉浮若干年

高原上的鹰,
不背负青天,也不背离自己,
如一篇瘦削的文章
生出草芥与大河,在顽石间
粗鄙地蛇形,方于灯芯之上
盼来黎明

要飞多远,才能远过蝉鸣
要飞多高,才能与一个春秋平起平坐?

我的白云,因为辽阔而迷茫

多么深刻的意象,仿如慢版纪事
将绿色,植入体内
谁站在那里,都是一棵树
那么自在,却又无处可去
那些宽广啊,不能一语道破

终有一天,
没有浮华可抛弃,我会弃马弃岸,甚而卸下面具
归于莫大,在白雾里沉浮,做一束光
且用母语说话,脱离小小的刺
与尖利的柔软

此时,却在堂前
覆水,以爱为舟
这样的呓语,与篱笆紧贴
用蝴蝶的方式,慢慢接近土地

我知道,他们一直在等我
斜阳迟暮,尾随的影子
在晨风里跌倒过许多次,因此坚硬,因此温软

有时候,我亦不知晦朔
异乡很近,家乡很远
来去数载,用尽华发

鸟儿还在树梢,脚下的泥土,已长不出炊烟
那些年老的暮气
却如阳光,开了很久

一些终点近了,需要重新出发

我一边敲打春天的土地,一边写下艰深的排比
给自己一个礼物,落下终身的此致,敬礼
然后画只白鹭,不去想西山高远
……
最后,击缶而曰:
“去到哪里,那任何地方
都将是岸!”
勿须逃脱,也勿须休止
没有什么可引领,可成为此生的参照
我,便是自己的悖论

于是从东城进入,从西城出去
于你身上,看见自己
并不停更换尺度,摆脱霞光
方进入,这镜中。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2-2-29 07: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帖集锦

80温经天【凡尘的修士】发表于 2012-2-29 06:57这是思想境界所引发的效应,那就是精神实质,同样一个占据他全部心灵东西存在于他和他被观察的东西之间,给生命带来高品质,且很唯美,有结构合成因素,并强调一种强音省略而暗示了“者”与“者”的形式关系,以在场而表现缺席,就像一个爵士乐家,只是倾听和期待内行的听众所充满期待的倾听,而这种期待同时充满了它的功能,和一种对话,我看到了重叠的乐句,既有说服力的细节勾勒了批判意指。。。。

81风雨如馨【《母语》第二部:落】发表于 2012-2-29 14:17 想起“刻骨铭心”。。。。情感流动在中间状态,而更在于作用叙述上了,一组下来个感有些单一了,但是呈现了一个处于正常交流范式之外的视角,这点很微妙。。。。想起“刻骨铭心”。。。。情感流动在中间状态,而更在于作用叙述上了,一组下来个感有些单一了,但是呈现了一个处于正常交流范式之外的视角,这点很微妙。。。。一个公共的自由间接话语中的声音,被融合了间接和自由的话语,有时是很难分割的,而正是因为你的综合象征,又恰如其分的出现了自由间接话语。。。。。。

82格木【召引者】发表于 2012-3-1 06:00似乎是在写自己失眠之后的一种情愫,局部描写的厚实,且有深厚的内涵,伤感的,却不乏对于某种的敏感事物和情感的追求,我仿佛感觉到作者对当下生活的有种厌恶之情,和想摆脱之感,不仅仅是孤独,还有宣泄,他的纯净和思想在恍若之中凝聚着心灵撞击,他思考着,抑郁着,感伤着,极度苦闷着,煎熬着,抑或是感动着,表现外化的情思,而某种倾慕之心,在震动。不管是失去的,还是得到的,都有一种无奈于社会和生活,似乎又呈现了表现形式的另一种争议,在抒情的同时明确自觉意识,就像一个拿着朽木在雕刻的艺术家,景仰某种美,且是完全要求的美,无形中也体现了他的虚幻之情,在受宿命的束缚。。。。。。。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2-3-1 06: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表现》之龙妹妹

一艺术的再现和表现

表现无非是通过思维,在感觉中心去认识,再现。我们的生命来自宇宙,最终必将回到大自然中。并在不同角落,人人的信仰和爱好各有不同,就像龙妹妹,她爱好广泛,尤其对摄影及昆虫、小动物特别钟爱,这些年,她通过观察,记录,并写下了许多关于微生物和小动物系列的诗歌。一种以抽象、拟人的手法去扑捉着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乐趣“墙壁上的影子/扣动扳机 /击中对面墙上黑猫的影子/黑猫从影子跳起/把墙上影子的外衣抓了下来/夜安静下来 /风中子弹的影子擦过风的梯子 ”对诗者来说,这些小生命是深埋于她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且借助它们作用于自己的内心活动,从而获得与自然智慧进行交流的机会。墙壁的影子,扣动扳机,击中对面墙上的猫的影子,接着猫抓了一下墙上影子的衣服。最后夜安静下来。整首诗几句就概括了一个夜晚猫的行为活动,像皮影戏一样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立体,也栩栩如生。在叙述化过程迅速建立主观对客观的认识,表现了猫的行为意识,再通过夜晚的光的反射,把内在活动进行艺术展现,重新唤起生命情感、思想、经验,进行猫影子与动作行为对称平行,而构成意识的形态,同时它把一个小生命的形式当作有机的系统看待。从心理学去对应构形性的中介而构成整体,缓缓延展它的画面,浓缩了时代面貌,展现多立体。这种想象力已无限接近现实。让我们在头脑里借鉴且赏析了一副动画。正如我们看皮影戏一样,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幕后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再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这种再现的表现,在建构的意义上无形中从主观意识而生成,使其产生更大的力量去统一对立视觉的感知力量

比如《昆虫物语6》“今天要干什么,这个忙忙碌碌的女人?/忙忙碌碌的世界。在那边,全都跑碎了马蹄/今天,我陪一只天牛看天、玩耍/他不耕田,他爱爬树。他跳过去、爬过去、飞过去/他踩过一棵又一棵老树的额头。他扰乱了森林的胡须/谁下一刻爆发愤怒?他随意享用太阳/不时敲敲树皮吓唬藏在树洞里的蠕虫。这浪荡子/随手取食一杯杯清香的树汁。这大自然的宠儿/他在斧头的边沿奔跑游荡/我的目光很慢,他被叶子遮住时?我看见血光。一声喊叫,来自我的内心”我们都知道天牛有很长的触角,且超过自身的长度。她把它看成自己的朋友,引出它不耕田,爱爬树,且很调皮,它跳啊、爬啊、飞啊,踩过一颗颗老树的额头,不仅搅乱了森林的胡须,还随意享用太阳,吓唬树洞里的蠕虫。表现了天牛的危害自然的行为,从内心的角度,对自然生态提出了令人不可忽视的问题。而面对地球近年来改变加剧的事实,我们是否做出适当的反应了呢?这样去思考是否更有意义呢,因为我们的生存环境确实存在着危机,而且人人都可以感受得到。最后她看见血光,她喊叫了,是的,这是一个诗者的责任,她从天牛身上看到未来,感受到了未来。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化,是主体生命的感受、体味与思索,从彼此融合的过程中提炼、过滤,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融入观察,进行改造,才能产生强烈而深刻的作用,这就是生活,直接的再现


比如《昆虫物语7》节选“心脏。她仍然拥有最古老的心/看见头顶的星辰,一颗颗世纪的露水/她眺望前方的时候,风,始终有透明的翅膀/她是一只史前的蝴蝶/接受季节馈赠的生命的进程:从一个卵,爬出;一个蠕虫,找到相依为命的茴香树;/自己把自己挂在树枝上,进入慢慢变化的蛹……/幻化的外形,不变的,是心。当她再一次羽化/她的背上仍刻印最古老的族徽/我读出初恋的河流、曙光的颤动/和夜晚的梦起伏的花纹” 它带来了圆满的灵性觉醒。体现了生物的呼吸法、冥想、仪式以及日常生活的动态。从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原本属于人的东西分裂出去,变成异于生物的力量,反过来引领它、支配它,这种表现与再现隐含了多义性,蝴蝶已成为诗人的灵魂中化生的有生命和意志的灵体。形成了主体的间接性,被作为对象化描写的蝴蝶与主体之间形成共鸣。变成人与物的情意眷念,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最高和谐度。增强表现力和情绪,形成情本体和高度虚灵的意象体,看似拟人,实则已超出拟人的新质:“古老的心”“接受季节”“把自己挂在树枝上”等主客混同,主体才有意味,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对象本身去领悟和认同

《射击》

墙壁上的影子
扣动扳机
击中对面墙上黑猫的影子

黑猫从影子跳起
把墙上影子的外衣抓了下来

夜安静下来
风中子弹的影子擦过风的梯子

二.形象性和主体反应

从《昨夜我走过三万里路》我读到龙妹妹的性格,大致感觉是这样的:一个闲不住的人,爱好广泛,喜好折腾。这个折腾是兴趣太多,就像在诗中,她抓了一片去阐述,尽管中心思想有所指,而内心的意识过于奔波,这种潜意识在左右你,看似明确,实则是模糊,或者她喜欢这样视它为目的,或手段,而去融合。关于我们看到的和听到,并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形象性而创造想象,去调动主体反应,这主要表现在——

1.意识作用和产生

如果将社会习惯作用于个体存在,而由此产生快感,激起丰富而深沉的创造想象,那麽意识行为将会怎样呢?我们来看《昨夜走过三万里路(六)》“夏娃在伊甸园门口站了起来她相信原罪,已在她的腹部植根/于是,她的腹部日益沉重/很多个灰色世纪驻进她的腹部/她总是在上升的早晨,身不由己,坠落百万年的尘土/她捧出新生儿,一个又一个/她惊恐的十指是婴儿身上无数的淤痕/孩子们逃离母亲,她日益消瘦/一根脆弱的稻草。永远在怀孕”在这个传达的推测过程中,意识情感是想象的因素,驱使创作借助心理生发的状态作用于对表象的分解。组合:夏娃相信原罪,已在腹部植根,在这个孕育的过程中,很多灰色世纪驻进她的腹部,而每个早晨,她不得不坠入尘土中。在大自然里昆虫在生态圈中扮演着很重要不同的角色,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我们通常所认识的昆虫是中小型到极微小的无脊椎生物,但实际上也有特别巨大的。它们就像人一样有着灵魂和空间意识,它们也在生存中体现了人的功能和情感。本文以传达对象作为引发情感的交融,当她捧出新生儿,一个又一个时,她用十指追溯着生命力和爱,尽管孩子们逃离了她,作为母亲的心宿,作为重新深入生活,它调动了丰富的记忆表现,进而对形象性意识的特征和意义加以了思考和筛选,它物化了情感的基础,托物言志,在实践生活中向我们陈述“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让关系概念始于实体,而自在于修行。去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深刻地描绘昆虫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内心写照和共鸣的思考。

2情感结构和模式

现代环境艺术非常关注自然,不仅仅是对小生命浸溢着敬畏之情,更多的是蕴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真实精神的再现。而这种精神就是求真,既情感的真实度和生活的真理。对于探求,主观上也受到了制约,它是个体与主客体在环境中的因素,有社会心理状态和艺术模式的状态“石头。一个石头锁住的女人/一个女人,想象的种子在石头内部,立起身/在一个石头密实的内部,开掘自己的五官是否可能?/不向身外的风蚀大师求救;甚至不向上帝借一把刀子/她聚拢十指的血;喂养一场大火/她成为冶炼自己的工匠/她十指如剑,细刻自己的生命纹理/在自己的心上,凿一扇天窗”自然界的生物与人类是融会贯通。就像一块石头可以锁祝一个女人,而女人是否可以想象在石头中立起身,或者在石头中生存呢?不用向风蚀、或者借助于工具,她可以用自己的十指去求生,显然本文表现了生命力的强悍,和生存意识的强烈,即便是制约于情感模式,但是活的主观意义是最伟大的。不仅把这种真挚、情感个情、表现在各个场合、各个关系的细节中,且细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它们的生存状态,这里没有身份高低,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着欲望和理想。同时也深刻地体现了它们的意志。如此入微的观察;可见作者的对于大自然热爱之深。在融合中渗透于感知、想象、不著痕迹的引导和规范着情感和想象,使其更自由地合乎理性的必然规律。实现情与理的统一基调,以及心理活动和机制得到有力机制。同时也体现了龙妹妹浪漫、奇异、灵性的一面。

比如在《早春二月,我挂念》“那个被蝙蝠带走的孩子/被星光收留了么?/那个跟蜘蛛说话的女孩 /在朝阳面前还沉默着么?/那个在戈壁上哭过的将军/还在每夜寻找他的眼球么?/那条在黑夜里爬进窗子的白蛇 /洞房的灯光温暖过她么?/那棵树把头颅种在花盆里 /下一夜一定会发芽么?/那只鸟儿拖曳着鲜红的心脏/那个儿时的伙伴,又举起鸟枪”她又表现了小说游戏和意识的媒介关系。内心乏起的感觉意识,随着灵感出现,更是以神圣、庄严的故事情节进行艺术构思。“蝙蝠”“蜘蛛”“女孩”“朝阳”“戈壁”“将军”“白蛇”“头颅和花盆”“鸟儿和抢”这么短小的一首诗,众多的意象场景由若隐若现转为思辨意识,是需要“引爆”这一灵性的思维的解密,那就是对生活的认识和经验。直觉是必然的,我忽然想起这样一句话“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诚然,我觉无需去辩解和思考了。内在的和外在的不是实体,而是关系,情感和事态的关系。无论什么形式,生活的本真才是本质。它启迪我们,同时也促进我们去深思、认识。。。。。。。。。(未完,占且到这吧)


《昨夜我走过三万里路(六)》节选

1
夏娃在伊甸园门口站了起来
她相信原罪,已在她的腹部植根
于是,她的腹部日益沉重
很多个灰色世纪驻进她的腹部
她总是在上升的早晨,身不由己,坠落百万年的尘土

她捧出新生儿,一个又一个
她惊恐的十指是婴儿身上无数的淤痕
孩子们逃离母亲,她日益消瘦
一根脆弱的稻草。永远在怀孕

5
石头。一个石头锁住的女人
一个女人,想象的种子在石头内部,立起身

在一个石头密实的内部,开掘自己的五官是否可能?
不向身外的风蚀大师求救;甚至不向上帝借一把刀子
她聚拢十指的血;喂养一场大火
她成为冶炼自己的工匠

她十指如剑,细刻自己的生命纹理
在自己的心上,凿一扇天窗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2-3-2 18: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4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前辈辛苦了,谢谢分享,收藏了。。。上龙井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0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帖集锦


80温经天【凡尘的修士】发表于 2012-2-29 06:57这是思想境界所引发的效应,那就是精神实质,同样一个占据他全部心灵东西存在于他和他被观察的东西之间,给生命带来高品质,且很唯美,有结构合成因素,并强调一种强音省略而暗示了“者”与“者”的形式关系,以在场而表现缺席,就像一个爵士乐家,只是倾听和期待内行的听众所充满期待的倾听,而这种期待同时充满了它的功能,和一种对话,我看到了重叠的乐句,既有说服力的细节勾勒了批判意指。。。。

81风雨如馨【《母语》第二部:落】发表于 2012-2-29 14:17 想起“刻骨铭心”。。。。情感流动在中间状态,而更在于作用叙述上了,一组下来个感有些单一了,但是呈现了一个处于正常交流范式之外的视角,这点很微妙。。。。想起“刻骨铭心”。。。。情感流动在中间状态,而更在于作用叙述上了,一组下来个感有些单一了,但是呈现了一个处于正常交流范式之外的视角,这点很微妙。。。。一个公共的自由间接话语中的声音,被融合了间接和自由的话语,有时是很难分割的,而正是因为你的综合象征,又恰如其分的出现了自由间接话语。。。。。。

82格木【召引者】发表于 2012-3-1 06:00似乎是在写自己失眠之后的一种情愫,局部描写的厚实,且有深厚的内涵,伤感的,却不乏对于某种的敏感事物和情感的追求,我仿佛感觉到作者对当下生活的有种厌恶之情,和想摆脱之感,不仅仅是孤独,还有宣泄,他的纯净和思想在恍若之中凝聚着心灵撞击,他思考着,抑郁着,感伤着,极度苦闷着,煎熬着,抑或是感动着,表现外化的情思,而某种倾慕之心,在震动。不管是失去的,还是得到的,都有一种无奈于社会和生活,似乎又呈现了表现形式的另一种争议,在抒情的同时明确自觉意识,就像一个拿着朽木在雕刻的艺术家,景仰某种美,且是完全要求的美,无形中也体现了他的虚幻之情,在受宿命的束缚。。。。。。。

83温经天【物(八首)】物(八首)“物” 言外之下,却把周槽的环境从本质上避免了焦虑,而这个焦虑其实很有说服力,不管是坚守还是拒绝,都通过物下的喜、倾、旧、星、骨、大、演、道展现了最高形态,有技巧上精彩纷呈的表演,有另一面尖锐的反应和深刻的认识,流露出的所有崭新的和重要的情感和复杂的含义。。。。。。。

84南逸涛【再战】发表于 2012-3-10 07:37 读着这些小诗,感觉到荒诞的抑郁,而这个抑郁又在无意识间未定的突然爆发,让人出其不意,间或无厘头。。。我想你把野兽画家派都给炸死了。。。

86逼割《变异》发表于 2012-3-10 11:11 感觉先锋诗歌,不该这样的,这是堆切行为意识,尽管很丰富,似乎牛马不相及。看着吸引眼球。仔细品味起来,很单调,这种分裂行为是混搭,而不是一种策略。。。。。

87钟成【发两个长一点的,听意见。】发表于 2012-3-13 09:36 最近不在状态,说不出东东,但是相对两首而言,我更喜欢《隧  道》,1是认知情感在生活中的简单、朴素。2是节奏有声音回旋,有独立叙述单元。3是内部框架有交战行为和思辨意识,即语言的宣战。4是能指性强调有游戏效果。

88.沈彩初【梯   子】发表于 2012-3-19 11:17 人生缩影,很形象且有承载力。有思考和质问,直觉产生经验,有心理形态,情不自禁,又抽象的推理,作用效果并不表露,有感染力,形成情感呼应与交流,并排除了直觉效果

89戈雁【抽象者笔记】发表于 2012-3-19 11:28 思考的一组,进入诱发状态,有内外因的情感沟通,从思想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特色,沉稳而突出表现语言造型。。。。。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2-3-19 12: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是你的财富
未来装进滑膛枪里,砰一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3-10 11:38 发表
这些都是你的财富
未来装进滑膛枪里,砰一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乱弹琴 于 2012-3-4 09:45 发表
面前辈辛苦了,谢谢分享,收藏了。。。上龙井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格木砍诗》实况小记录

前言:

这此活动到此已结束,感谢格木在百忙之中为我们砍诗,同时感谢会员和我们交流、互动、学习。通过这次活动看到很多人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看到了思考和反思以及审视的态度。最后祝诗人们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歌来,祝诗歌报蒸蒸日上,越办越红火。

整理:

1对诗歌而言,首先应该是艺术者的血统,最起码无论到了何时何地,这艺术者血统都不应被忽略和漠视

2所谓言说之物,其实在作者写出来之后,是一分为二的,一半沿着本身继续发掘,一般便通过文字与语言(在作者这个耍魔术的人的掌控下)转化成诗的生命。从现实中的事件或事物撷取出来之后,通过分离(保持一半之后进入诗歌领域),然后再重新结合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作品。这两者不能失衡,否则作品本身不是过于瘦弱、嶙峋,或者就是肌无力或者臃肿。

3思想者血统过于占据主导地位,会导致骨骼过于畸大而血肉不够丰润与美观,说白了,就是语言艺术血液少了。当我们深入剖析生活本身时,我们是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的,可作为诗人而言,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发民众(姑且这么说)自灵魂那里的觉醒。除非从思想家的高度上给予民众以出路的指引,否则是不够的。而如果回到诗歌的本义上来说,是通过诗人的引领,去给灵魂以导向,在发现事物丑陋或者恶俗的一面之后,去联系、联想、暗示、意味——更广泛、更普遍的艺术角度上的人性、社会、民生等等问题。

4从局部上解决了,也无法从个体上根除更大面积的“痼疾”。如果加重艺术者的成分,使他血肉丰满,从更内在、更普遍、更广泛的事物联系中去发掘与我们灵魂相维系的东西——比如对美、善、真的渴望,比如对某些事物统一的高度的认知等等

5从语言结构上来看,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个是散了,一个是意象的使用有所不当。从技术上讲,我以前说过要注意修饰语部意象链接。是指的一首诗中出现的所有意象实际上构成一个整体,不能随便乱用,或者可以用任何一种意象,但必须要使它们发生某种共同的联系,顺着同一条血管流向心脏,产生需要的力量,否则就是意象散乱。

6首先语言还处在负重状态,言说方式也比较传统,站在语言学的高度上来挑一下,就是通篇通句是一个调子下来的,而这调子从光度、力度上来说都是向下沉,向下暗,虽然是作者极力向内发掘一些东西,但是仍然显得笨拙和吃力。

7所有有关于诗意的想象或者意象的使用,在融入语言中时,应该越简单,越巧妙,越自然,越流畅才好,

8善于观察和发现。若从哲学意义上去了解的话,或可阅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会有所帮助。通过一些观察力的加强,去合理的最大化最巧妙化的使用意象

9具有视觉、意象性、声调、音乐性、表意等多元化效果,作用到诗歌中时。文字出现的部分是在明里,属于直观,但在这直观的两端,其实还有意犹未尽的语意在继续散发诗意的气息,

10听觉和视觉的换置,这是语言艺术处理的结果。
     
11一个诗人在语言学上的使命——将诗意的语言扩张到语言学的极限。一个热诚投身于诗歌艺术中的人,现在也许应该暂且把“政治、思想”这样的命题搁置一边,把焦点集中到诗歌语言、形式和写作意识上来比较好。而且从唐诗宋词所长久以来形成的古典语境深刻影响之后,我们现在是否认真考虑从现代汉语角度来切入汉语转型期的写作

12 “暗示永在”和“审美延迟”,这是指在语言处理上应该达到的两个效果,好的语言犹如吃德芙巧克力,吃完之后仍能齿有余香。指的一提的是诗语言的复沓效果应值得提倡

13我个人认为主要是陷入“朦胧”之中,缺少的是“动作”(对于动作的理解,可参照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解,)

14从本质上而言,独特之处不在于表象,而是在于他高度的情怀,因为高度的诗人情怀本身就会制造源源不断的语言,而且这语言是新鲜的,生动的。

15动态可以理解为将作者深沉的情感与思想融入到文字中形成流动的动态的语言结构和形态。若是完全投入进去,高声吟哦,会不知不觉被其中岩浆般激涌的热情所催动。因为它的语言枝干是扩展的,扩展的语言组织又形成了巨大的内部情感空间

16 “我”是架置在诗歌整体之上后又放大了的我,“我”在他的诗歌中不仅仅是指代一个人称代词,而是上升到一种特有的印记和烙痕,诗人的高度情怀。

17多余的枝叶太多,有很多是可以压缩(这种压缩不是靠技术,真的是需要靠情怀才可”制造“出来的。)所以锤词炼句对于任何一个诗人都是基本功,天赋只是前提。二就是缺乏准确的场景,细节和意象(用活的意象,新的意象),还有打破语言的规则性

18对诗歌本身缺乏一种系统的概念性的理解和认识,凭直觉式写作:有时出现的意象往往得不到正确的使用,意象在这里成为静态的叙述中的附属品,这是一种很大的浪费。诗歌应该要“本身自动生成言说”,是动态的独立的生命体

19在理解了对象的特征后,——不能发声,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另一种表述方式,用情感的方式将这种特征放大或挪移,如果你纯粹是描写这只昆虫本身而不赋予它现实的象征意义,是不够的

20,诗歌是让我发现生活,发现世界的另一双眼睛,海德格尔说诗意的栖居,很对,但怎么栖居啊,对我来说就是先有一双诗意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诗歌离不开我们的现实生活,是与之保持紧密联系的,但是又与生活保持着一个高度和距离问题。

21,守旧者即是逆流者。另外要说的是时代语境和时代意义,诗歌也要与时俱进嘛,缺乏时代性而遭到消泯,这也是诗歌本身的规律和现实。这个时代需要的是民众独立的灵魂的觉醒。因为中国几千年来都是讲朝纲讲政治讲仁义道德,讲的够多了,独独很少讲个体的完整的尊严和灵魂的觉醒,这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缺少的东西。

22为什么中国现代诗歌从未出过一个国际级的大诗人,为什么中国诗人为什么没有得过诺贝尔(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翻译就是个大关卡),为什么中国诗歌目前懒洋洋在各自呆在这样那样的圈子里自得其乐。因为人很多都失去了血性和勇气,因为这个社会使大部分的人染上了安逸的病自私的病

23 想法去掉那种“文艺青年”的浮躁情结

24 通过诗歌写作学习,不断脱离自我,到最后找到自我回归自我,

25也有很多朋友大部分是以评议的论调进入诗歌,这样不是不可以,但是更要注意内部明确的意识领域所建立起来的诗歌外部形态,这个态一定是动态的。诗歌实际上可以进入各个角落,但本身一定要花开落地结出的果实是正常的正确的,而不可是畸形或变态的,

26 诗中出现的那些慷慨家昂什么的都是有区别的,本质就不一样。所以如何具备这种东西,需要不断开放我们的心胸去接纳万物,如果天天盯着自己的情思和忧伤不放,写出来的东西就留给你自己看吧

27对于新的理论的东西,去批判性的接受,找出因果关系,一直到弄懂,不弄懂不会轻易接受,但是接受了就会坚定,坚持到底。

28每天抽出时间去读读诗,琢磨琢磨,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生机,处处都有美和灵光,我觉得这就是诗歌带给我的恩赐和好处。现代人所讲——利益之所在也。
      
29一个人的认知和创作力是不一定会划等号的,

30力是指用语造句上要有一定的硬度和柔韧度,明确的指向和内涵

31语言却没有创作性,没有新意或令人眼前一亮或意味性强的句子。之所以出现上面这种局面,是因为写作思路和对诗歌的认识仍然不到位。写作思路做了一些联系性的工作,但毫无突破,所以不妨在如何突破思维方面下一番功夫

32真正的诗人在搞创作时,是应该要进入忘我与无我的境地里面,这种境地里面应该是自由与自然的,这时的写作力是靠纯粹的灵性写作的,如果思想仍被现实力所困扰和限制,就难以掘进。所以光凭一首诗的表象很难评判说这个人的真实水平就这样了,这是不能划等号的,写的时候首先要进入状态,或者没有状态也要把找到这种状态,确立了写作主题后,再把旧有的思想情感等杂念尽可能全部倒掉,在找到状态的情况下根据冥念之力进行创作,这样既不胡乱漂流和临时应急捕捉,也不会损伤灵力的释放。

33 一、作品的指向性,这个指向性的高度或者是深度,或者写作的目标性一定要让读者通过整体营造出的氛围和语言本身的言说能力展现给读者,传递给读者。首先应有一个基本的支撑点,比如语言,那就是建立在言说的高度艺术性和思想性,但是话又说回来,具有这种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则必须借助真正面向万物又融于万物的悲悯情怀。

34有时候出现的打乱语法规则或者语言秩序,也不是不可,但应考虑基础性和创作性方可。
   
35有些基本的概念我们缺乏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比如这个时代语境,什么是时代语境,为什么要重视时代语境,怎样去弄这个时代语境,需要说好多汉字的。

36写诗歌评论是有前提的,一是评论的诗歌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因为评论本身是延伸阅读嘛,二是诗歌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诗歌评论不同于诗歌理论也不同于诗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37怎样到达整体,肯定是有局部的语言结构组成。局部难免会有瑕疵,但是若局部存在严重的硬伤,那么理想的整体效果,比如立意啊价值啊主旨啊,实际上即便建立起来也是很脆弱也没什么积极意义。

38我们怎样发现生活,怎样理解事物,是需要从对诗歌的认知,是需要从高度上提炼出更加有积极意义的精神来进入诗歌的,不然单纯靠简单的局部的描画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一个牢固的发光的整体的。

39这里的误读不应当做错误的,失误的来理解(实际上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而应理解为事物本身客观存在的变形和差异性。误读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庞德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策略性误读,比如冯至对里尔克的创造性误读等等,区别是很大的,我们应以创造性误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进入作者和自身。

40所以一首真正的诗(艺术上的作品),它的生命的构成是由作者和读者双方共同完成的。不管读者是在当时还是后期完成这一阅读,这一规律都应视其为使命。

41在诗歌精神(高贵而纯粹的,也是神秘而单纯的)与精神气质层面上满足了当时中国诗人对诗歌的现代性审美渴望,人类情怀共有的普遍性,这种情怀(也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情感)可以越过一切藩篱使各个种族的人找到大的精神家园。诗歌和其他艺术门类就能帮助诗人完成这一理想。

42危机感是针对越来越陷入自我抒情的空疏夸大和苍白肤浅

43我们应该反思,对于当前认真写诗和学诗的朋友们,我们应该不断地问问自己的写作动机和写作倾向,写作的根本指向到底是朝内还是朝外,在万物和世界面前你到底是敞开的还是自闭的,到底是自大狂妄的还是谦逊和卑微的(对,是卑微,没错),诗歌中到底向外界传递着一种怎样的讯息,——是积极地,明亮的,纯粹的,还是消极的,低暗的,杂质的……,因为这很重要,对于许多诗人来说,不缺文化含量,不缺写作天赋,不缺勤奋和努力,但却的是高度的情怀和情感,缺的是纯粹的诗心,如果自己不能从浮躁中脱离自我,哪怕是你对文化、艺术和思想了解的如何深入,我们诗歌的向度都不够像天空一样开阔,也不像宽广土地那样深厚。我们心灵的敏感应该保持着纯粹的向心力,一切朝面应该对准诗歌精神而言说,如此我们方能在诗歌中得到拯救和找到出路。

44 作为写作者本身,要多多给予阅读者一些支撑点,这些支撑点应以普遍性,创新性,开放性,共鸣性为基准,同时要考虑将写作者本身消隐或藏匿(不要过度以起伏不平的情绪为写作倾向。但可以掌控和发挥情感性),让语言所表达与挖掘出来的万物的形象和视角来牵引读者,我想一个有大爱之心的诗人往往是不自觉地以万物对万物的心融入其中,他忘掉了自己,抛弃了自己(因为自我性已经不再需要,但是真正的自我却在其中重新显现),这个问题,在中国诗歌中其实已经被伤害了好多年,比如有太多的中国诗人和读者深受感伤情调的侵害,有些激进者甚至将浪漫主义视作了这一伤害的源头(当然这是不正确的)

45对创作者说,在写作时应注意写作倾向与写作动机,更要把握内在主线上的向度,如此才能使读者保持良好的创造性误读,但创造性误读是必须具备一定主体条件的。

46不断加深对诗歌本质的认识,从精神性,从对事物的发现、提升和转化能力上多加训练,这就好比是学武者的静功,年深日久功夫自然成,而非一味的沉溺于花架子和套路(虽然这些东西也是需要的)
            
47让语言自由流动

48.语言形态上的凝滞,抑郁和灰暗,应该是与人生的阅历有着一些关系。而通过这种特有的语言形态作者始终陷入诗思范畴内的漩涡,这本身又说明了由于性情的始终不放弃而引发的内心斗争。这是令人动容的,所以在读诗的时候,如果对方不能使我触动心灵,至少也要使我动容

49. 除了生活与命运本身,更为严重关切的层面应该是性情,诗歌的语言也是性情的集中体现,如果说海德格尔教会我们诗意地栖居,那我们首先拥有一双明亮的轻盈有力的眼睛来重新打量世界与生命。
      
50. 写诗先要意气平,意气不平压不住阵脚,其余部分弄的再好都白搭。二是诗歌先别一开始就往思想深度上靠,这种所谓的思想深度很可能是源于一种轻浅的表现欲,最后就是先把真情实感保留住,

51没有一个相对开阔、明亮、闪光和明确的意旨,就难以把这首诗歌推出去,

52. 怎样将个体的一些心绪和偶然的闪耀与更广阔的背景结合起来呢:1首先将自己的思维打开,延伸到外物中寻找联系,2将一定的知识含量经选择和锤炼后介入其中,不断地抛弃自我,最好的自我是将自己呈作万物的一部分而去发生碰撞和交融,然后再从物中穿越、返归,呈现新的大的自我,这个穿越和碰撞,实际上就是炼诗与诗炼吧,伟大的诗人从天赋的情怀中就关注万物和众生,我们虽不够博大,但依然可以追随前者那闪光的足迹向前走去。

53. 镶嵌在整体中而以独特的简约的形象表达语言的另一面功用和效能。必须有一个前提,来依托整体的强大和深厚来呈现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2-3-18 12:40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2-3-28 07: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7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占个位置,改日来读面面美女精彩的诗评,抱个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80温经天【凡尘的修士】发表于 2012-2-29 06:57这是思想境界所引发的效应,那就是精神实质,同样一个占据他全部心灵东西存在于他和他被观察的东西之间,给生命带来高品质,且很唯美,有结构合成因素,并强调一种强音省略而暗示了“者”与“者”的形式关系,以在场而表现缺席,就像一个爵士乐家,只是倾听和期待内行的听众所充满期待的倾听,而这种期待同时充满了它的功能,和一种对话,我看到了重叠的乐句,既有说服力的细节勾勒了批判意指。。。

81风雨如馨【《母语》第二部:落】发表于 2012-2-29 14:17 想起“刻骨铭心”。。。。情感流动在中间状态,而更在于作用叙述上了,一组下来个感有些单一了,但是呈现了一个处于正常交流范式之外的视角,这点很微妙。。。。想起“刻骨铭心”。。。。情感流动在中间状态,而更在于作用叙述上了,一组下来个感有些单一了,但是呈现了一个处于正常交流范式之外的视角,这点很微妙。。。。一个公共的自由间接话语中的声音,被融合了间接和自由的话语,有时是很难分割的,而正是因为你的综合象征,又恰如其分的出现了自由间接话语。。。。。。

82格木【召引者】发表于 2012-3-1 06:00似乎是在写自己失眠之后的一种情愫,局部描写的厚实,且有深厚的内涵,伤感的,却不乏对于某种的敏感事物和情感的追求,我仿佛感觉到作者对当下生活的有种厌恶之情,和想摆脱之感,不仅仅是孤独,还有宣泄,他的纯净和思想在恍若之中凝聚着心灵撞击,他思考着,抑郁着,感伤着,极度苦闷着,煎熬着,抑或是感动着,表现外化的情思,而某种倾慕之心,在震动。不管是失去的,还是得到的,都有一种无奈于社会和生活,似乎又呈现了表现形式的另一种争议,在抒情的同时明确自觉意识,就像一个拿着朽木在雕刻的艺术家,景仰某种美,且是完全要求的美,无形中也体现了他的虚幻之情,在受宿命的束缚。。。。。。。

83温经天【物(八首)】物(八首)“物” 言外之下,却把周槽的环境从本质上避免了焦虑,而这个焦虑其实很有说服力,不管是坚守还是拒绝,都通过物下的喜、倾、旧、星、骨、大、演、道展现了最高形态,有技巧上精彩纷呈的表演,有另一面尖锐的反应和深刻的认识,流露出的所有崭新的和重要的情感和复杂的含义。。。。。。。

84南逸涛【再战】发表于 2012-3-10 07:37 读着这些小诗,感觉到荒诞的抑郁,而这个抑郁又在无意识间未定的突然爆发,让人出其不意,间或无厘头。。。我想你把野兽派都给炸死了。。。

86逼割《变异》发表于 2012-3-10 11:11 感觉先锋诗歌,不该这样的,这是堆切行为意识,尽管很丰富,似乎牛马不相及。看着吸引眼球。仔细品味起来,很单调,这种分裂行为是混搭,而不是一种策略。。。。。

87钟成【发两个长一点的,听意见。】发表于 2012-3-13 09:36 最近不在状态,说不出东东,但是相对两首而言,我更喜欢《隧  道》,1是认知情感在生活中的简单、朴素。2是节奏有声音回旋,有独立叙述单元。3是内部框架有交战行为和思辨意识,即语言的宣战。4是能指性强调有游戏效果。

88.沈彩初【梯   子】发表于 2012-3-19 11:17 人生缩影,很形象且有承载力。有思考和质问,直觉产生经验,有心理形态,情不自禁,又抽象的推理,作用效果并不表露,有感染力,形成情感呼应与交流,并排除了直觉效果

89戈雁【抽象者笔记】发表于 2012-3-19 11:28 思考的一组,进入诱发状态,有内外因的情感沟通,从思想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特色,沉稳而突出表现语言造型。。。。。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2-3-28 07: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90mdax1314【机械般前进 外几首】发表于 2012-3-21 08:12  来读,说说我的看法1是碎了,意识碎了。是需要从认识上提炼出它的整体性,2是揭示和暗示的一面,3是展现审美情思与生活和世界观还不够协调。优点很多,不说了,这组显然比之前有了明显的变化。。。。问

91五里路【几个】发表于 2012-3-21 12:16 来读,有一种情感的释放归于安宁。表现了思考的活力,总有出人意料的局面推入到现实之中,这种内心独白对于情感体验赋予了内涵,有历时状态,有截面序列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强调了不同现实的平面。。。。

92王克金【乌云密布天空】发表于 2012-3-28 07:08  有驳斥的味道,这不是昔日生活简单的再现,而是一种包含审美和思考的情感,整首除了最后一节,似乎有待提升,还是很 喜欢的


93龙妹妹[《马和马背上的帝王》(]发表于 2012-3-28 16:47 确实有气势,有一种快感,是深沉的创造想象,有分节表象,相互交融而意蕴升华,也是通过这种想象把感情吐露出来,肯定了人的内心活动。。。。。

94夜来【低廻一组】发表于 2012-3-28 20:45 别开生面,具有行为意识和头脑活动,显然是老练的且成熟的。通过视觉。听觉抽象转化来打动读者,并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社会效果和思辨,而靠近情感定理

95秋水雁影【在小镇之五】发表于 2012-3-28 20:52 来读,喜欢的,抽象的化为具体的可感的艺术形象,将无形的,可变的作为另一种状态来作用,表吸纳了心潮起伏。。。

96邱也也【我和地狱之王的交易像鲜花一样(九首)】发表于 2012-3-29 07:42 前面两首,感觉气长了,越到后面越有一种生动的证明,随性且形象地揭示。思想倾向含蓄隐秀,从而强调了情感性的特殊意义,有现实主体的感受和再造,反应而被动反应相互作用。。。。

97格木【乡祭】发表于 2012-3-29 07:56 有内察的探索,有人文意义的生机活动,重于内心世界的思考,体验着生命与存在的极致,并自觉吸纳来自外部世界的多种复杂的生活现象,在生与死,活着与思念之间进行一种旅人与现实的对峙,呈现了生命其实是孤独与爱的升华,也展示了人类存在的最深层的法则,更有巨大的引力和所有含有的张力。。。。

98木中巷【三月,我继续出行】发表于 2012-3-29 08:08 朴实的叙述,引导连带关系,一个要素的价值在相邻中变化而变化,而个感说得成分多了,也就是说主观的表现性过于朴实了,从而削弱了语言表现性的根基,而事物一旦拘泥于指限性的制约,其表现性就会相对减弱,尽管出彩的很多,就整体而言,一个整合系统背景中才能确定。。。。

99剑客无剑【日记——写不完的白日梦】发表于 2012-3-29 08:24  2012你突然一个转身,是可喜可贺的,这种变化有若即若离之感,还不稳定,而在认识过程中,你还是纳下了很多,变只在外形体上进行了离形得似,骨子里某些意识、思想、经验、表现还在动荡期,也就是没有从根本上去真正认识这个转变过程的实质,切不可适应某种倾向而写作。话虽这么说,但很欣慰,你这么突然的急转弯。沉住,继续探索,说这些,也是说给我自己的,支持突破。。。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2-3-29 08: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洛阳寒雪 于 2012-3-27 12:34 发表
先占个位置,改日来读面面美女精彩的诗评,抱个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戈雁《抽象者笔记》

《抽象者笔记(三)》节选
文:戈雁

他无法记起那是什么时候了
是2000年的秋天,还是
他独自转向他幽闭之境的
那段岁月,那时他漫步似的
沉思是否被他疲倦的目光
刻上一丝斑驳
如今他拾起着作为过往的片段
他将如何谈起他体验过的一切
在他散漫的神态中,要是
还能重新体验一遍,他还会像
当初那样献上他羸弱的哀辞吗

如果可以把生命的不同部分
分别喂养,他说过去的事物
他从未曾碰触过
一切都是活在梦乡深处的黑鸟
霉湿的粮食从她们栖息的树影下运过
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平静着思绪
仿佛他投以过去的轻柔目光
在一堂草草结束的课堂中
被他凌乱的笔迹全部覆盖

评点:这是思考的一组,进入诱发状态,有内外因的情感沟通,从思想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特色,沉稳而突出表现语言造型。通过个体视角进入,建立功能角色,作为抽象笔记,它把产生意义带到起源,出现视点后而强调沉思的态度。以理性的叙说为中心展示辩证力量而获得陈述模式,他提出了意义和意义性,正是读者和本文之间真实性的距离所引起的共鸣。然而本文只是断言,循环的起源恰恰是关于反思之核通过他者去拥有这一切:一个“他”改变着我们的视觉和思想,与同一性的进行过程

二.五里路《几个——写给梅》

《几个——写给梅》节选
文:五里路

你说,喜欢文字的人都被宠坏了
是的,我们多么幸福
做一个文字的放牧者。有时
站在地图前,数我们相隔具体有几座山几条河
但是,我总是数不清
随着比例的不同,每次看到的都不一样
这就是现实的复杂吧。梅
春天多雨,花朵迟开,池水已满了
落在水面上的杂物,每天都有专职人员打捞
然后又扔弃,就像我们正在过着的生活


评点:有一种情感的释放归于安宁。表现了戏仿思考的活力,总有出人意料的局面推入到现实之中,这种内心独白对于情感体验赋予了内涵,有历时状态,有截面序列;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强调了不同现实的平面。对立层的形象和管理层的形象发展,它承担了强有力的角色的行为活动,互文体的意义却抛离了某种形式的状态,他不但在代替真理、社会和实质,且反向性的暗指另一些身份,同时分离出文化领域和动态的方式,因为它是关于自我以及自我团体的、行为思想,然而,这种审视是交换活动的一种形式

三.王克金《乌云密布天空》

《乌云密布天空》节选
   文: 王克金

在某个区域之上的乌云,在一个人的心头
投下阴影,让这个人的心情完全暗淡

但乌云不是很大,站在地上
乌云正好覆盖了视线

乌云密布天空:是在这个区域
中心的人,才会产生出的一种感觉

更多的人,同时也会感到
它的浓重和翻滚,它吞吐一切的狂妄

但是远离中心的位置,却能看到其边缘
看到其虚弱,直到把乌云看薄

评点:有驳斥的味道,这不是昔日生活简单的再现,而是一种包含审美和思考的情感,从主观意识到景物变化的意义运动,这个过程是对流变探讨的过程。在虚拟中加以限制,主体间的意义层次,他作为主观来回应,同时借用乌云来调剂,而确定阐述随之变化的意义。
他承受了一次深刻角色转换,而直接引证,叙述本身是一连串的面唔中的最高点,也就是逻辑意识,即被认识和完成的阅读方式,其实说白了,就是依赖行为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龙的妹妹《高速的马背,崭新的王土》

《高速的马背,崭新的王土》节选
文:龙的妹妹

边界线、河流、部落和西域的珠宝市场
都不是汗血马驻留的地方

森林、草地和沙漠,西亚高涨的浪峰
王的寂寞很大:会飞的马疆域辽阔:
王的爱很大:会做梦的鸟,爱拼命的昆虫,无尽的青山
眺望南方,森林里百鸟、百兽、万木杂居
花朵,多少亿哗哗的手掌?

点评:一组关于虚构和冒险的臆造,所谓冒险,她认为能够构造却又使它气势磅礴的有限故事,有一种快感,是深沉的创造想象,有分解表象,相互交融而意蕴升华,也是通过这种想象把感情吐露出来,肯定了人的内心活动。进入而取代。直到意识的自我再度控制,不知道龙妹妹有没有发现写完这组,意识自我的心灵已经被改变了。对于后现代的文体,具体化的过程,有时会有种压制到激进的极端程度。叙述意义的创造性完全背景化了(这些占且不说了,留着以后我们慢慢聊)

五.夜来低廻一组——白树》

《低廻一组——白树》节选
文:夜来

如果这是必须的
我的森林——
我接受平静永恒的夜
尽管有雪吹走了人烟
我体内的热量
一点不增加,一点不减少
也没有绳子捆绑
我的心。像一块和谐的石头
黄昏时走在街上
看到乌鸦衔走词语
去填满可憎的心
我为之动容,不再允许
孤零零的乌柏变成出路
我救下不得不说的话:
一个时代的人们正在谢幕
冷冷暖暖并且与闪烁无关

评点:别开生面的一组,具有行为意识和头脑活动,显然是老练的且成熟的。通过视觉。听觉抽象转化来打动读者,并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社会效果和思辨,而靠近情感定理。形成一种探索性的情感奥秘和审视姿态,对所接触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从而借助想象表现出来,力求获得与生活血肉相连,其意向的现实深刻性与想象、情感的丰富复杂性较好的糅合,以声音完成效果,破裂性的叙述有一股强大的冲击力,而持续行的自我反思,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我”被虚构的故事对语义更有迷惑性,和一个共同的过去的客观呈现的颠覆。一个无缝的叙说,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声音的所有转换

六.紫穗穗《开篇》

《开篇》节选
文:紫穗穗

这是,多么空荡的开篇
像我们走过的时间浮桥和欲望丛林
有关屈辱、光荣、尴尬、荣耀、废墟、创伤或狂妄
大海知道,天空知道,过去的风和此刻的钟摆
也多少知晓一些。我是你们,也不是你们
我是你们“深扎的根,乱走的云”
我是你们日常消遣的话中话,或花中花
从灰暗的2011,迈向阳光普照的2012
我不是你们裸露的冬天,难以抵达的彼岸
我不是焚毁的一缕青烟,粮仓以外的春光
我不是,我不是,我不是……

评点:生态度和姿态,一种思维概念、演绎、归纳。理性而形式的原则,似乎更是层面的探究。是游戏人生,是人生游戏。如同棋。这种形态,它具体,也抽象,表现了个人和占时性,表现了未来和永久的领域心理机能。是幻想产品,是真实的内心的语言活动,是个体经验和感受,是完全的不确定的精神状态。同时也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意识、情感波动和表白,貌似潜台词,并诉之于知觉、直觉、想象。遵循在情感逻辑的内在律动之间,它复踏、荒诞、夸张,又是那麽触目,即在一个个具有声音、色彩和光泽中,象征着对立和矛盾的结合,描绘出一幅龌鹾、堕落、迷乱与荒芜的景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 04: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