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穗言疯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写诗之人,都热爱、热衷并迷恋于一个世界通行的词语“王者”“国王”,这个词语也代表着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尊严和领袖之风。

一个伟大的诗人,在他的文字和诗歌里,无时无刻不体现出这种“不可一世”的霸气和愿景。也就是他愿意在文字和诗歌里,成为主宰一切的“上帝”和有生死大权的王者。成为一个可以影响他人,覆盖他人思想的领袖人物。

事实上,这些伟大的诗人,的确做到了这点。他是缔造者,是一群思想者中的领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赏析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要么是先肯定,然后再否定;要么是上来先否定,然后再进行局部的肯定;要么就是只谈其中优秀的部分,忽略一些问题的章节;要么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譬如音乐性、结构美等单独拎出来分析。

无论如何赏析作品,其实都离不开最简单的三部曲,第一部分诗歌的语言部分、风格特色等,第二部分诗歌的结构特点,第三部分诗歌的思想性和意义。只是很多时候,许多人赏析作品,仅仅是自我的读后感,或从字面的某个意象、能指出发,单一性理解的东西更多,却缺乏自我系统的领悟和诗歌结构的梳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没有准备好之前,不要随便去颠覆和否定——你曾经崇拜和膜拜的精神领袖。因为发动一场战争,就意味着你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并且为了一个未知的结果,付出自己终生的努力和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德里达说:“若无压抑,写作是不可思议的”,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感觉内心无比震动且震撼。

这位顶着无数头衔的——当代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德里达先生,把写作当成了开路的机器,心灵变成一张公路地图。所有的作者,只能通过写作而被写,被契入时间、历史、文学综合而成的编年史里。

或者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写作是把每个历史时期,都当成了舞台或场景,上演话剧、戏剧,完成世界性的各类游戏和娱乐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无文本,就没有心灵”,一个论断得出之时,一定有一条主线铺垫其中,辅线千万条,不抵其中一句真知灼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句话的简评——后现代诗精选25首

注:这些都是龙的妹妹提供的诗歌文本,我在诗歌报水区拿来,然后匆匆阅读之后,瞬间读完,瞬间写字!我也不知道这样的解读,算什么?一句话、或几句话的总结,或自我感受后的呓语……

(一)
镜子
文/西尔维娅•普拉斯(胡兴译)

我银晃晃而真实。我没有成见。
不论什么我一看见就直接吞下
一如原样,从不因爱惜而弄错。
我不是残忍,只是真实——
小神祇的眼睛,四方形。
大部分时间我沉思对面的墙壁。
它粉红色,带有斑点。我已盯它这么久,
我想它就是我内心的一部分。而他忽隐忽现。
脸孔和黑暗将我们一次又一次分开。

现在我是一面湖。一个女人俯身向我,
在我的身上搜寻她真实的面容。
然后她转向那些说谎家,蜡烛和月亮。
我看着她的背部,诚实地反映它。
她报我以眼泪和双手的不安。
我对她至关重要。她来了又去。
每天早晨就是她的脸取代了黑暗。
在我里面一个小姑娘淹死,而一个老妇人
一天天朝她站起,像一条可怕的鱼。


穗言穗语:写得真好,如同一个迟暮的女子,对着镜子,自言自语的感伤独白……却借用镜子的视角,说话!

(二)
星夜
文/安妮 塞克斯顿(胡兴译)

这个小镇并不存在
除了那儿一棵黑发的树
像溺水的女人,滑向炎热的天空。
小镇一片寂静。是一颗星星的夜晚沸腾
哦,星光闪烁的夜!我就想
这样死去。

星星移动。它们都有着生命。
连月亮也在它桔黄的铁环中膨胀
像上帝,从它的眼中推开孩子。
隐形的古蟒吞吃掉众星。
哦星光闪烁的夜!我想
就这样死去:
被巨龙吞噬,落进
这黑夜飞奔的野兽口中,
与我的生命分离,
没有旗帜,
没有肚子,
没有呼喊。

穗言穗语:荒诞的嫁接,却是真实的幻象放映。很多时候,我能看见自己的死亡,在那片沸腾的星空里不停闪烁……


(三)
从睡眠中醒来
文/罗伯特•布莱(胡兴译)

血管里舰只正要起航,
水面上一路小小的爆炸,
海鸥在咸血的风中穿梭飞翔。

这是早晨。村庄已经沉睡了一个冬季。
窗台上曾经覆盖着毛皮,庭院里满是
冻僵的狗,手笨拙地捧着厚厚的书本。

现在我们醒来,从床上爬起,吃早餐!
呼叫声从血液的港口升起,
薄雾,桅杆上升,木制滑车在阳光下碰撞。

现在我们歌唱,在厨房地板上轻步起舞。
我们全身就像黎明时分的港湾;
我们知道这天我们的主人已经离去。

穗言穗语:把一个平凡简单的早晨,直接处理成“裸体”具化状态,变成一次“有血有肉”肉感的黎明旅行了。


(四)
破晓
文/默温(胡兴 译)

又一次,这无言者的队列
把它们的话语带给我
未来以它的寂静唤醒我
我加入这队列
开敞的门
又一次
为我说话

穗言穗语:用抽象表现抽象,用无言的寂静,代替喧哗和传递本身,从而形成环绕的神秘气息。这样的破晓,带着更多迷惑的哲学追问!


(五)
保证
文/威廉•斯塔福德(招毅衡 译)

你永不会孤独,你听到
秋天来时如此深沉的声音。黄色的
气流越过山岭,越过轻拨的琴声
越过闪电后的静穆,在闪电来得及说出
名字之前——然后,是浓云张开大嘴的
道歉。你诞生时就已定准:
你绝不会孤独。雨
会到来,沟渠满溢,一条亚马逊河,
长廊——你从未听到如此深沉的声音,
岩上的苔藓,和岁月。你转耳倾听——
静默意味着:你不是孤独的。
整个大千世界倾盆而下。


穗言穗语:用“保证”的口吻,讲述秋日倾盆大雨,到来之时的激烈和壮观。从而不仅仅是描述自然,更多的是表述一种沉默中爆发的力量,永不孤独的行进和跋涉……


(六)
多少夜
文/高尔韦•金耐尔(郑敏)

多少夜
我躺在恐惧中
啊造物的精灵,日与夜的创造者

第二天早上
走出去,在冻冻的世界
听见在雪的喳喳声下
轻轻的宁静的呼吸声
蛇,熊,蚯蚓,蚂蚁……

在我的头顶
一只野乌鸦叫道“呀,呀,呀”,从一枚树杈上,
而在我的生命中从没有什么东西呼叫


穗言穗语:若诗人没有恐惧,哪里有感应敏锐的五官,打开的呼吸王国……诗人是创造者、转述者,同时也是毁灭者、终结者!

(七)
为了不明的原因
文/罗伯特•克里利(胡兴译)

昨夜我梦见
惊恐结束了,梦见
灰尘飞来,后面是水,
女人和男人,又一次
携手,万物无声,
在暗淡的星光里。

如此坚韧的赞歌——
笑着,向我笑着,
连同那些日子
向广大的地面伸展,
草,树木和开花的
季节,为了不明的原因。


穗言穗语:这不明的原因,就是未来,毋庸置疑的——未来。不然我们何必遇见、邂逅、知心,而后遗忘呢。万物生长,我们恋爱,三人行!


(八)
北极90
文/兰德尔•加耐尔(胡兴 译)

在家我穿着法兰绒长袍,像熊爬向冰块,
我爬上床:朝着地球不可能的边缘
我整夜航行——
直到最后和我的黑胡须、我的皮衣和狗一道站在北极。

在童年的夜里我的伙伴冻僵了躺下,
挺硬的皮毛敲打着我饥饿的喉咙,
我发出深深地叹息:雪花乱作一团,
这真是我的归宿?黑暗中我转入安憩。

——这里,旗帜在未碎冰块的闪光和寂静中噼啪作响。
我站在这儿,狗在吠,我的胡须黑色,我凝视
北极……
现在看见什么?嗨,回去吧。

自愿地转身,我的脚步转向南方。
这世界——我的世界旋转在寒冷、荒凉的最后据点:
所有线条,所有的风
消失在我最终发现的漩涡里。

这是无意义的。孩子在床上
在夜航之后,在那温暖的世界,
人们工作,受苦为了一个目标,
作为痛苦的回报——在云与布谷之乡。

我曾到达我的北极,它富有意义。
这里在我存在的真实一极,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无意义的,
我生存或死亡只出于偶然——

生或死,我是一样的孤单;
这里,在北极、夜晚、死亡的冰山
把我挤出无知的黑暗,
我终于发现我从黑暗中榨出的

所有知识——黑暗掷给我的——
和无知一样没有价值:无来自无,
黑暗来自黑暗。痛苦来自黑暗
我们叫它智慧。它是痛苦。


穗言穗语:前半部分是自我虚构的旅行过程,后半部分是智识的舞蹈。请相信作者这个可爱的导演,他想用感性的视觉画面,结合理性的嘴巴配音,让我们相信“北极90”,他曾经在想象的地球上到达过,他曾经在思想的北极,登陆过!

读完了,就两个字——信它!


(九)
诗,一个自然地事物
文/罗伯特邓肯(郑敏 译)

我们的邪恶或品德
都不能推进诗。“它们生长
和衰亡

正象它们每年出现
在岩石上那样。”


用思想、感情和行动喂养和
抚育自己
是一种精神的紧迫感在昏暗的梯子上跳跃。

这种美是一种内在坚持
朝着源泉
努力抵抗(内在地)那江流下泄之势
我们听见一种召唤,并回答
那是这世界的迟暮中一种
原始的澎湃声
从它的浪潮中年轻的世界可能诞生

鲑鱼不生活在榛子飘落的井中
却在瀑布中战斗,无声地
盲然地进行着。

这是一幅适合头脑的图画。

第二幅:一幅斯塔布斯所画的驼鹿
那去年的华丽的鹿茸
躺在地上
那寂寞的鹿脸的诗带着
新的鹿角的小蕾
同样是

“有点沉重,有点造作”
他的唯一的美就是
他是完完全全的鹿。


穗言穗语:要相信诗歌,它是诗人写下的,神灵点化的,知音临摹的,路人抄录的,姑娘钟情的,小伙热爱的,老人微笑或迷惑的……


(十)
自我解读
文/罗伯特•洛厄尔 (戴玨译)   
像大众一样,我感到应有的甚至过分的自豪,
擦亮令我热血沸腾的火柴;
我记住了令河流着火的窍门
不知何故从未写下可以回头看看的东西。
我能否假定我做好了蜡花
并在巴那塞斯山[1]的小斜坡上赢得了一片草地....
没有蜜蜂为一座陵墓
一圈圈,一室室地添加
蜂蜡和蜂蜜,什么蜂巢也不会建成──
这圆冢证明它的建造者还活着;
那昆虫的尸体经蜂蜜的防腐处理会继续存在,
祈愿它易腐坏的作品能长存
直至有嗜好甜食的熊来亵玩──
这本摊开的书...我敞开的棺木。


穗言穗语:一份可爱的自我辩词,有点纠结,有点快慰,有点火,有点水,甚至带着蜜糖,里面裹着砒霜。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把“自我解读”定义成“敞开的棺木”,所以我要和这个知音,握握手哦!!


(十一)
永远离去
文/丹尼斯•莱维托夫(胡兴译)

他说轮船航迹上的波浪
像石头一样滚去。
我没有看见那样。
但我看见山峰转过,
转过它的脸,当轮船
载我们而去。


穗言穗语:小场景,大感悟。用几个定位视角,然后进行换位思索,得出一个有趣的领悟——永远离去。其实一点都不神奇,只在于发现的眼睛。



(十二)
春天
文/丹尼斯•莱维托夫(胡兴译)

兔子的红眼睛
并不悲哀。不再有人
乘驳船驶过这黯淡的
金色的村庄。落日
将把它孤零零地遗弃。
窗帘挂斜了,
这不是谁的过失。
转呀,转呀,转呀,
到处传播者轮子的单一的声音,而事物
渐渐变老,变为沉寂。
如果狗整夜相互吠叫,
眼睛闪着红光,这不关谁的事。
它们拥有广阔的黑暗空间对吠。
兔子将对着春月露出牙齿。


穗言穗语:在人的眼睛里,所看见的景象,有时并不能代替动物的视角和思想。要相信万物都有心灵,或许你的一生,才能发现自己的春天,它和别人的一定不同,一定是独一无二的春天……


(十三)
节奏
文/罗伯特•克里利

一切都是节奏,
从门的关闭,
到窗台的打开

季节,太阳的光线
月亮、海洋和万物的生长
人们自己的心灵,又一次重新浮现
想着结束

并不就是结束,那时光回转
它们本身虽死,但另外的会到来

死去了,我是死,
那么活着也是在死,在死……
女人们哭嚎又死去。

这些小孩们
只是长成老人。
青草枯衰,
力量消逝。

但是又遇见一个返回,
哦不是我的,
不是我的,它又
同样地死去。

节奏,从自身的连续中投射出来
使万物屈就于它的力量
从窗户到门,
从天花到地板
打开时的光明,
关闭时的黑暗。


穗言穗语:这首《节奏》和第八首《北极90》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它通过节奏,展开时间线索上出现的一切景象,由此领悟人生“生生不息”真相。节奏只是代表行进过程中的韵律而已……


(十四)
孔雀
文/劳伦斯•费林杰梯(罗洛译)

孔雀
在夜树下踱步
在迷惘的月光下
当我出去寻找爱情
在那个夜晚
一个环鸽在海湾咕咕叫着
一只钟响了两次
一次为了爱的诞生
一次为了爱的死亡
在那个夜晚


穗言穗语:这首我记得在别处读过,当时觉得非常有意思,我一直玩味“孔雀”意象的所指,它只在开端出现过,后面就不知去向了。一种象征是作者的精神象征物,一种就是世间“美”的化身……在爱里存在,在现实中迷茫……


(十五)
只有一次
文/加里•史奈德(胡兴译)

几乎在赤道
几乎在春分
正值午夜
从船上看
  满
  月
当空


穗言穗语:不知道这个“一次”指向什么,我觉得算是某种神秘的事物或天象。从节俭又浪费的最后四句来看,好像是一种中国的佛教精神——天心圆满的境界。或许只有一次的含义,指向的就是百年难遇的奇迹或一种成就的圆满!

(十六)
梦歌之十四
文/约翰•贝里曼(胡兴译)

生活,朋友都令人厌烦。我们可不能这样说。
毕竟,天空光芒闪烁,大海充满渴望,
我们自己也闪光和渴望,
而且,还是一个小孩,母亲就告诉我,
(反复地说)“只要承认你感到厌倦,就意味着你没有内在源泉”

现在我得出结论,我没有内在的源泉,因为我感到深深的厌烦。
人使我厌烦,文学使我厌烦,
尤其是伟大的文学,
亨利使我厌烦,因为他的困境和牢骚
和阿基里斯一样糟糕

他爱人爱勇敢的艺术,这使我厌烦。
宁静的小山,起重机,看上去像只雪橇
而一只狗不知怎么
夹着它的尾巴跑进
深山、海洋或天空,身后
留下:我,小丑。


穗言穗语:看到作者的第一句话,我就会心的一笑,这个可爱的贝里曼。而看到结尾的那句话,我就想,冲进诗歌,或者跑到他的身边,拥抱他!

谁没有厌倦时刻,不管你多么多么的深爱,深爱着什么什么吧……他几乎说出了我昨天想对自言自语,或者针对什么的心里话——你们,你们的你们是多么的愚蠢,让我深深的厌倦……这是一个说真话的诗人,我由衷的敬佩他!好在题目是——梦歌。


(十七)
Carry your heart with me
/文/E.E.卡明斯

我将你的心带在身上
用我的心将它妥善包藏
天长日久也不会遗忘
无论我前往何方,都有你伴我身旁
即便我单独成事
那也是爱人,你的力量
面对命运我从不恐慌
只因你就是我命运的方向
世间万物于我皆如浮云
只因你在我眼中就是天地四方
这秘密无人知晓,在我心底埋藏
它是根之根
芽之芽
天之天
都是生命之树所生长
这大树高于心灵的企望
也高于头脑的想象
是造化的奇迹,能够隔离参商
我将你的心带在身上
用我的心将它妥善包藏


穗言穗语:某种意义上,这更像是一首歌词,好在诗歌有时也是歌曲,它们孪生共体。题目没有翻译,大概是——我要带走你的心。或者就是诗歌的第一句翻译“我将你的心带在身上”。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亦诗亦歌”,并且不仅仅是在讲述爱和爱情,而是讲述了一种信仰无限延伸的力量,精神依赖尤如无边无际的宇内一般宏大……


(十八)
醒来
文/希奥图•罗斯克(郑敏译)

我醒来为了睡去,让自己慢慢地醒。
我摸索着我的命运,它在我不能怕的东西中。
走向我必须走得地方,这样我才能学习到。

我用感觉来思考,有什么应当知道的?
我听见我的生命跳舞,从一个耳朵到另一个耳朵。
我醒来为了睡去,让自己慢慢地醒。

在这些非常接近我的人中,你们是哪几位?
上帝保佑这片大地!我在那里要轻轻地走。
走向我必须去的地方,这样我才能学习到。

光占有了树,但谁能告诉我们怎么干的?
那卑贱的虫子爬上一个盘旋的楼梯;
我醒来为了睡去,让自己慢慢地醒。

大自然有另一件事要做
对你对我,所有采取那活泼的气氛吧
并且,可爱的。走向所去的地方,才能学习到。

这摇晃让我稳定,我应该明白
凋落了的东西才是永久,而且很近。
我醒来为了睡去,让自己慢慢地醒
我走向我必须去的地方,才能学习到。


穗言穗语:醒来是为了睡去,睡去也是为了醒来。一个行为衔接着另一个交替而生的行为,如同白天和黑夜,醒来和睡去。这就形成了这首诗歌里——生命自然而然回旋、生长的旋律,谁都无法逃脱这一副时间螺旋器。在罗斯克的世界里,学习是需要既定的席位的,你若找不到,醒来也等于睡着,并没有真正的醒来……


(十九)
在一个黑暗的时刻
文/希奥图•罗斯克(胡兴译)

在一个黑暗的时刻,眼前开始看见,
我遇见我的影子,在加深的阴影中;
我听见我的回声,在充满回声的森林——
自然之主正向着一棵树哭泣。
我生活在它们之间:苍鹭和鹪鹩,
山中的野兽和洞穴里的毒蛇。

除了灵魂的高贵与环境不和,
疯狂又是什么?白日着火了!
我知道绝望的纯洁,
我的影子被钉在出汗的墙上。
那岩石之间的地方——是一个洞穴,
还是盘旋的小径?我占有的是边缘。

一场持续的回响的风暴!
一个群鸟飞涌的夜晚,一个破旧的月亮,
在广阔的白日午夜又一次来临!
一个人走很远去探知自己是什么——
自我死亡,在一个漫长、无泪的夜晚,
所有自由的形体发出不自然的光焰。

黑暗,黑暗我的光,更黑暗我的欲望。
我的灵魂像热疯了的夏天的苍蝇,
不断地在窗台上嗡鸣。哪一个我是我?
一个沉沦的人,我从自己的恐惧中爬出。
心是进入它自己,上帝进入心灵,
一就是“太一”,在流泪的风中自由自在。


穗言穗语:这首诗歌,说复杂真复杂,说简单真简单。当你知道作者的黑暗,只是作者心灵自我的图层,知觉画面的叠加过程,你就能理解作者无比丰富的画面,奢侈的想象图景,斑斓暗色系的颜料。这样的后现代诗歌,依然带着浪漫主义的骑士黑斗篷,他热爱自我的叩问之旅,影子和回响,恐惧和黑暗,都是他自我一次变形记的飞翔和变脸……


(二十)
乌鸦的最后据点
文/台德•休斯(袁可嘉译)

烧呀
烧呀
  烧呀
    最后有些东西
太阳是烧不了的,在它把
一切摧毁——只剩下一个最后障碍
它咆哮着,燃烧着

咆哮着,燃烧着
水灵灵地在耀眼的炉渣之间
在蹦跳着的蓝火舌,红火舌,黄火舌
在大伙的绿火舌窜动之间

水灵灵,黑晶晶——

是那乌鸦的铜仁,守着它那烧糊了的堡垒的塔楼。


穗言穗语:休斯的诗歌,我读过不少了,他很喜欢在诗歌的内部,通过语言的复踏,形成一种语言的节拍器。看看开篇,从三个“烧呀,我们就能感受到火势的旺盛和猛烈。有趣的是诗歌的名字——乌鸦最后的据点,仿佛是一个笑话总结或寓言故事。太阳熔炉里,始终有一处烧不毁的“黑暗”据点似的……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不妨开始我们诗意的哥德巴赫猜想之旅吧……


(二十一)
栖息着的鹰
文/特德•休斯(袁可嘉译)

我坐在树的顶端,把眼睛闭上。
一动也不动,在我弯弯的脑袋
和弯弯的脚爪间没有弄虚作假的梦:
也不在睡眠中排演完美的捕杀或吃什么。

高高的树真够方便的!
空气的畅通,太阳的光芒
都对我有利;
地球的脸朝上,任我察看。

我的双脚钉在粗砺的树皮上。
真得用造化之力
才能生我这只脚、我的每根羽毛:
如今我的脚控制着天地

或者飞上去,慢悠悠地旋转——
我高兴时就捕杀,因为一切都属于我。
我躯体里并无奥秘:
我的举止就是把别个的脑袋撕下来——

分配死亡。
因为我飞翔的一条路是直接
穿过生物的骨骼。
我的权力无须论证:

太阳就在我背后。
我开始以来,什么也不曾改变。
我的眼睛不允许改变。
我打算让世界永远这个样子。


穗言穗语:这首诗歌,完全是从鹰的视角来描述,鹰眼里看到的一切,并且转述世界在鹰统治的视野及其脚下,该有的秩序和自然法则。读诗的瞬间我总会想到里尔克的豹子,只是他们之间,表述的方式是两种,休斯是主体王者的视角,从高处俯瞰。而里尔克的,却是从客体焦虑的中心,展示笼中豹,影射生存的困境。比较起来,我或许还是喜欢里尔克的诗歌。这纯属个人喜好吧……因为整体感觉回味更浓。


(二十二)
回家
文/R•S•托马斯(王佐良译)

回家是回到
凉爽草地上的白屋子,
透过影子的薄膜,闪亮的
河水做了小屋的镜子。

烟从屋顶上升起,
到达大树的高枝,
最初的星星在那里重温了
时间、死亡和人的誓言的道理。


穗言穗语:要是此时此刻,配上那首经典的萨克斯《回家》,然后阅读它,或许更有韵味。而我现在却想起了顺子的歌曲《回家》,那是她最经典高难度的一首歌,好听且十分难唱。这首回家,其实很简单,有草地和数十年的大树依偎的白屋子,门前小河流水,日常炊烟升屋顶。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家园。若能回到这样的家,我们的一切都可以在这里启程、归来、做梦、终老和放下了!不是吗?!



(二十三)
通过绿色的茎管催动花朵的力
文/狄兰•托马斯(巫宁坤 译)

通过绿色的茎管催动花朵的力
也催动我绿色的年华;使树根枯死的力
也是我的毁灭者。
我也无言可告佝偻的玫瑰
我的青春也为同样的寒冬热情所压弯。

催动着水穿透岩石的力
也催动我红色的血液;使喧哗的水流干
  涸的力
也使我的血液凝结。
我也无言可告我的血管
在高山的水泉也是同一张嘴在嘬吸

搅动池塘里的水的那只手
也搅动流沙;拉着风前进的手
也拖曳着我的衾布帆船。
我也无言可告那绞死的人
绞刑吏的石灰是用我的泥土制成。

时间的嘴唇像水蛭紧贴泉源;
爱情滴下又积聚,但是流下的血
一定会抚慰她的伤痛。
我也无言可告一个天气的风
时间已经在群星的周围记下一个天堂

我也无言可告情人的坟墓
我的衾枕上也爬着同样的蛆虫


穗言穗语:读这样的诗歌,即便不去了解他的生平,我也知道作者是一个疯狂的诗人。这样的诗歌里,好像总是洋溢着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澎湃激情,同时又准备着随时自我毁灭的“毁灭”热情。这样的诗歌,其实我很怕阅读,因为我前几天,还在死亡的阴影下挣扎,这个家伙,我会害怕他“无言可告”的紧迫感的激情海潮,他的浪漫主义风格,集中体现在揭示自然和生命中的诸多欲念和死亡胁迫等……



(二十四)
舞者(外一首)
文菲利普•拉金(胡兴 译)

蝴蝶
或落叶
在我的舞步中
该模仿哪一个?

假如她承认
这个用她的脚编织的世界
是没有绿叶的,是不完美的?
假如她把它放弃,
打破这围绕中心的舞蹈,
放走掉观众?
那么,月亮将为发疯
月亮,这没有锚的
月亮会突然转向
坠向大地,为了灾难性的一吻


穗言穗语:这样的诗歌也只要女子可以写出,而且是亲历的舞蹈者。蝴蝶向上,翩然而动,意味生之炫舞;而落叶向下,旋舞回旋,意味死之静美。这个用脚尖编织生死灵动之舞的女子,本身就是月亮,若舞蹈失控,是否也意味着月亮的坠落呢……灾难的发生。


放牧(邹绛 译)

从它们藏身的亮荫之中
眼光很难将它们分辨
直到风吹乱鬃毛和尾巴
于是一匹啃着草并走动
——同时另一匹似乎在旁观
然后又默默无闻地停下

可是在十五年以前,大概
两打赛程就足够将它们
大大地吹嘘;阴暗的下午
有奖杯、奖金和公平竞赛
它们的名字凭这些就能
嵌进褪色的、传统的六月


穗言穗语:这个题目很有趣,如果仅仅是前半部分,我们或许并不觉得“放牧”的有趣,恰恰是作者,后半截的转身,通过回溯的时空干扰,将这样的隐藏在某个画中的“放牧”变成了一幕十五年前,它们曾经的赛马会上的辉煌。于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画面里,我们能够读到无数的隐喻和变化的能指,我不想一一指出它们……



(二十五)

文/弗兰克•奥哈拉(胡兴 译)

静下来的唯一方式
是快起来,于是我笨拙地
恐吓你,或刺你一下
让你吃惊。一只作祷的
螳螂臂我更本质地
懂得时间,而且
更偶然。蟋蟀用时间
为天真的不安伴奏。斑马
反时针方向奔跑。凭
我的快速和愉快使你深刻,放佛你
合理而且可以证实,
但仍然静悄悄,放佛
我已习惯于你;放佛
你永远不会离开我,
是我自己时间的不可抗拒的产物。


穗言穗语:一首好诗,最可贵的品格之一,就是经得起阅读,经得起反复的阅读。你会在不停的朗读里,不同心境的阅读中,获得不同的感受和回音效果。

更正其中的错字之后,我再重新阅读,就发现这首《诗》开始露出,半遮面后,清丽的美人姿容。别人的安静,是慢下来,而作者的安静,是更快的释放,或者躲在词语的背后,恐吓进入诗歌内部的读者。这螳螂、蟋蟀和斑马,好像都是动态的、极度不安静的昆虫和动物,跟速度和声响都发生关系。这让我不止一次地想起自己,写作的过程,也就是诗歌诞生过程,极端安静中的词语的奔跑、情绪的起伏,思虑的不安等等……现在我还会如此说——诗,就是不安静的状态中诞生的安静产物,在安静流淌的时间里,各种不安成分的组合和诞生……诗歌,的确是自我不可抗拒时刻的产物,是永远不会离不开诗人的,是诗人适当时自然分娩的孩子!

(这里面的错字太多,我觉得很可怕,不知道是不是妹妹的笔误,还是翻译者的错漏?本来我觉得作者的原诗骨架一定是不错的,尽管我无法看清楚它的原貌,但是在如此糟糕的翻译里,仍然可以感受诗歌的内在韵律之美。那几个仿佛,我想应该是仿佛,而不是诗歌中的笔误“放佛”哦,好像没有这个中国词。就可以看到作者的文字功力。

算了,一个错误百出的翻译,我是无法公正的评价它的……诗歌,的确是自我不可抗拒时刻的产物,是自我适当时分娩的孩子!)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21 21: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1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这个,可真是需要耐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教室第一课:反正人都要死的,为什么还要活着呢?——下面有请海德格尔老师和我一起,讲讲有关“生与死”的讲座。

马丁*海德格尔,德国现代哲学家(1889-1976),想他去世之时,我才不过几岁的光景哦。这个受到胡塞尔现象学影响,而开始研究“存在本身的意义。他在二战时期,因支持纳粹,而成为了弗赖堡大学的校长,战后被辞退。想来任何人,只要涉及到政治,总会有人性的缺陷和人格的斑点的……

他最主要的著作是《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海德格尔又被许多人称之为“死亡哲学家”,他的《形而上学导论》重点谈论了“存在”这个主题。

有关生死的问题,其实本就是一条线上的两只蚂蚱。有生,就必有死;有死,就必有生。它们各自守在线的两段。生和死,都是为了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的!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21 22: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柏拉图说:哲学是关于死亡的学问。死亡的种种,都有可能落在我们的身上,而认知它们,平静地接受它们,就是哲学的意义所在之一。

一个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其实是无法预知和预测的。既然如此,时时担心着死亡,惧怕着各种灾难的降临,不如完全忽略和忘记越来越逼近的“死亡”阴影和恐惧,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从出生开始,我们的人生旅程,就是通往死亡终点的路途,既然已经知道了目的地,我们就无须再去担忧什么,好好地享受一路的美景、困苦和坚持。

有时候,活着就是把一种生之“希望”,快乐的坚持到最终……一个人,只有意识到了死亡的迫近,才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生命中出现的种种可能性。

有一个问题很好玩,那就是人类的自杀倾向和自杀问题。这个问题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人类会思考,所以才会选择主动的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因为人类生命的有限和多灾多难,更让我们意识到,必须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譬如某种爱好,持之以恒的坚持。我认为一件很小的善事,你若坚持了一辈子,你就是伟大的践行者。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21 21:2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头昏昏,有没有解决头昏的哲学家呢?呵呵~~或许该邀请华佗、扁鹊、李时珍等名医,来给俺坐堂会诊一番,治疗一下俺多年的偏头痛和老寒腿……

靠在我最亲爱的卧床上,休息一下吧。那个催命的声音,又响起了,该下网了。今天的阅读到此为止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诗人来说,广泛的阅读一定是好事的。诗歌并没有“过时”一说,即便是30年代,40年代的诗歌,还是80、90年代诗歌。只要这首诗歌,能让你常读常新,那种美感或力度或神秘气息,一直都存在着,这首诗歌就有流传下去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1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穗穗,晚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醉卧云边 于 2012-3-18 16:28 发表
醉卧云边这个名缘自初入网坛时,骨子里还剩些残余的勇气,还存有想象的美和不能自知的傲。总以为天大,地大,何处无可大;戏游,漫游,处处皆可游。后来经历多了,才知想象固然美,却只是恒河一沙数,可爱不再,洒脱 ...


若原本之意是如此,我想你可继续保留“残存的勇气”,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钻研某项挚爱的东西,仍需要百折不饶的毅力和执迷不悔的信仰哦。一种骨子里的天性和骨气,不可丢……握!人之年龄可以复加,唯独心之纯净,无须丢弃。本真最美,童心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诗话】穗言穗语

3月22日穗言穗语(十四)

1、醉卧云边。这个名字本就是一种陶醉自怡的情境,也是一首好诗的题目。有几分古意悠然,又有几分洒脱恣意。

诗歌中的许多文字组合,亦如中国的书法艺术一般,很多时候看似随心所欲,东奔西走,似四两之飘逸的力道,其实所有的基本功都在幕后和台下。早些年,我记得一个书画家的朋友曾说,画画四年或可上墙,而写字十年却未必能上墙,也未能成尺幅。这里的“上墙”,也就是自成气候,可以拿出去展览了。由此可见,诗歌语言的锤炼和书法艺术一样,都需要多年的功力和领悟力。也如同中国的彩带舞和长袖舞,看似轻盈飘逸,其实功力深厚,才能舞出“行云流水”毫不滞泻的境界。

那么“醉卧云边”的网名,是否亦如魏晋名士那般,从日常的仪态里,表达了一种蔑视礼法,狂放不羁,强调精神自由,展现个性可爱洒脱的一种情境呢。穗穗在一个美好的春日里,跟着一个偶然邂逅的朋友网名,进行一次胆大妄为的诗意之旅的猜想……

2、知道诗人一生的目的,都在追求什么吗?那就是纯诗的境地,虽然我们每一个诗人,都知道那是乌托之乡,但是没有一个诗人否定这样的终极理想。这和翻译家,一生追求翻译的精准和魂魄是类同的。

我们可以说诗歌的一些字词,无法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最适合的字词来翻译完整,但并不代表诗歌,是无法转义过去。不管是谁说——“诗歌是无法翻译的”,我们都不该用这样的借口,就此放弃了翻译之路。若中国诗歌无人去翻译,我们如何表现中国百年之后的新诗整体水准呢。有一点,我始终承认,许多古典根基深厚的诗人,他们的诗歌,的确是很难翻译。一个是典故的缘由,一个是字词原本的多义性和一些字词简练结合后,延伸出的多义性。(这就如同一些古诗单字和单字相合后,又简洁又多义的语言)

其实文字起源之时,就会因为误读和误解,而得出文字的发展和新词汇的不断诞生。那么翻译的过程,也会因为文化沟通的不断加深,而扫清一路的障碍,许多过去无法逾越的难题和存疑总会慢慢地解开,当然,这是一条非常艰涩的道路,所以需要一、两代人来做这样有益的事情。

诗歌的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重重迷雾和多义性,带来了它的难以翻译和转述障碍。困难重重,但路还是要走,只有往下走,才有阳光大道。想中国新诗,不就是吃了多年的夹生饭,现在我们想到的事情,不是简单的拒绝西化,而是在继续学习的基础,有选择性的拿来和摒弃。这才是真正的反省和反思吧。

3、有关语言的笑话和幽默很多,譬如英文中,一些句子,对于他们本国人来说,一说到这个,马上就明白和领会到其中的隐喻或能指,而捧腹大笑起来。但是对于不懂英国谚语或民俗的中国人来说,就一点不好笑,也不幽默。同样,中国的相声和小品,翻译到了国外,也会遭遇这样的尴尬。这就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化。

而诗歌中,这样尴尬的境地,会更容易就遇见了。所以翻译中,诗歌和歌曲,是最难翻译的类别之一。

作为一个诗人,阅读翻译过来的诗歌,的确需要有选择性的阅读,不能因为翻译的问题,而学习其中莫名其妙的语言、断句方式、气息安排、结构等等。这一点,许多诗人,已经尝过这样的苦头和走过了这样的弯路。

4、有时候,诗人和诗人,只要通过一首诗歌作品,就可以心彼此灵感应。《咒语》(七),我在写的过程中,就很艰涩和难过,我写得很慢很慢,几乎到了一字一斟酌的境地。

发出来的时候,心情很灰,感觉肉体和灵魂,被雷公的电锤,死命的击中了,慢慢的碎裂、散落,而后无影无踪。这种感觉,在我写完之后的四个小时里,一直延续着……

当我看到诗歌报挑战者诗人千朔留言,心里无疑是十分感动的。我知道这种情绪,的确如同电波,传递出去,尽管我不愿意将这种濒死的体验和挣扎,通过文字传递出去,但是这一刻的自己就是阳光下不肯散去的乌云,执著于光亮中的黑,它要下雨,哪怕是阳光大雨!

5、台湾诗人千朔说:“穗穗的咒语七,心情显然晦涩不少,不过穗穗真是认真,过二天把手上的小论文交出去,一定全文仔细细读,先问好!”

由衷的感谢千朔,感谢她的细心和敏锐。估计是这两天一直没有休息好,感觉自己的大脑一直在高速的运转中,血压很高。好像总在眩晕的顶楼徘徊。

如她所言,咒语七,的确是晦暗的调子,阳光的涂料也无法刷亮它们,若这种情绪延续,我就需要停下来不写了。我不能让那些词语揪心,将我的心脏取出,用于祭奠一些伤逝的“不”和死亡带走的亲人们。

梦见他们,我的头发,似乎也要一夜哭白了头!原来眼泪是白色的灰……

6、天气也如心情一般,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阴霾压抑。2012年,的确是充满魔力和怪异的一年,似乎要显示出末日的不同寻常,从踏入初春开始至今,一直反复无常,气候的变化,南风和北风的交替,就如同四川戏剧艺术的变脸一般,上演的不亦乐乎,一会儿上升10度,一会儿下降8度的,而且是三天两头地演绎,乐不思蜀的。

3月19日,早上一起来,天就阴沉沉的,我的卧室正对着东方,若有阳光,几乎在八点半,我就能感受到它们的拜访和亲切的抚摸。我喜欢它们到来的样子,在阳光的抚慰下阅读、思考,然后打字、记录,心情才会惬意、安详、温暖。因为深圳的天,已经连续或阴雨绵绵或阴沉沉了数日,每天城市的楼房,其墙壁和地上,都如同一个怕热气喘的大胖子一般,流淌着永不干涸的气汗水,这种奇特的现象,是我来深圳三年看到的最为有趣的东西。

对于一个关节始终有问题的人,这并不是好东西,但它能让人惊叹、惊讶,就说明自然界里,有许多神奇、有趣的东西等着你去发现。诗人啊,你若想写出一个鲜活的人世和人生,你如何能漠视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虫一鱼。诗、诗意、诗境等等,都存放在诗人的眼睛和耳朵里,请记得时时放大它们肉感、六觉的体味……

7、自16日开始,一直到18日早上,我休息了整整两天。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我把家里彻底打扫了一遍,干净、清爽。然后整理书架,制定好未来的读书和写作计划。想到计划再好,若无坚持,仍是一场空欢喜……

总之,我不能因噎废食,尽管总会遇见诸多的不顺,身体的不适,或有人幸灾乐祸等等,我还是要继续阅读和思考,什么都不能阻挡我继续前进的脚步。

我若沉浸在书本里,十头牛也拉不回自己。一些思绪如发出去的飞镖和子弹,不击中目标是无法回到现实的。

下午我用了近六个小时,写完了《咒语》(七),十三个小节,写得很慢很慢,同时很累很痛。晚上临睡前,在网上看了美国电视连续剧《复仇》一、二,片子还不赖,至少能让人有继续观看的欲望。我曾仔细的看了看剧情,类似于基督山伯爵的复仇记,只不过时间是现代时,地点是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南部城市——汉普顿市,人物是一个长大了为父亲复仇的美少女——阿曼达……简单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8、朋友推荐的五本理论书籍,只剩两本还没有阅读完毕,不过阅读的过程中,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且从这几本书出发,找到了更多未来学习的资料和书籍。所以说阅读中,只要一个好的引导,你就可以看到无限的好风景。

今天早上的阅读,十分的安静,因为这是母亲走后,我一个人第一天独处的时光,是最清闲自由、无人打扰和关怀的时光了。想到这里,我得先去做点好吃的,不然早上的药实在是无法入口哦……

9、喜欢,真的很简单。如同那句——许你的未来,我会来!

只需要随意的走走,有时,你就会遇见喜欢的文字。譬如一个漂流的世界,一个名叫——“也许不懂你”的小女子,这是一个看似弱不经风的小女人,而她写下的文字,却有着一股疾风知劲草的韧劲,一种决绝之气和倔强的坚韧。

她说——当我往返于生命的旅途时,曾经这样认为;“个人的悲与喜从熟悉到陌生,有时候是一个不再被允许的流放地”。

她还说:在路上的日子,我说不出慈悲具体有哪些节奏,冥冥之中,我享受时光萦绕的严寒或是酷暑。这时,双手合十懒散着闭着眼睛,落人心依然是个独行者。  

某个时刻,我也是如此安慰自己,用自己的左手,安慰右手。闭上眼睛,不去想一路流放的风景里,曾经一再闪现的痛楚和刻骨铭心……

10、红尘,市井,残阳,入暮。好似人生四部曲。从出生开始,堕入红尘;慢慢地长大,在市井中成熟,历经风霜雪雨;忙碌太久了,猛然回首,看见西山一轮落日残阳,这人生已然走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节了……再没有比暮年时光,更孤独且陌生的,挥一挥手,转一转身,就送走了自己平庸的一生,曲终人散了……

11、有博友“好上好饰品”3月19日上午10点半左右,质疑我《穗言穗语》(十三)其中的一条,有关诗人心灵的话。

他说——“这个世界上,只有诗人的心灵是最自由和最辽阔的”我不同意这种观点,除非你只是一个诗人,除此外你什么都不是,所以你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也喜欢诗,但我明白:相比散文、故事等大众文化,诗歌显得更深沉、更难进入。为什么散文、故事、电影等相比诗歌有更多的市场呢?这是每个诗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仍然同意诗歌必须有自己的语言,诗歌的含蓄美不能丢失,但是我也曾听说有古人每写诗必先读给街坊听,以求通俗易懂!古人尚且明白诗歌需要为更多的人而写,为什么今人反而遗忘呢?

你知道周恩来、雷锋、张海迪吗?你一定以为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但我以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周恩来、雷锋、张海迪!关键是很多人身上还在沉睡!不仅仅是诗人,还有每一位文学工作者,每一传位教育家,都有责任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无私的努力去帮助唤醒身边大从身上的周恩来、雷锋、张海迪!是的,每个人都需要进步!每个人都渴望进步!这就是我要对你说的!尘世中有黑夜,但更有阳光!做为诗人,你应该比普通人更懂得发现美、倡导美!歌唱美!这个世界五彩缤纷,每个诗人都有责任在谴责丑陋的同时,把更多的文字用来书写美!因为,美的言语、美的文字能够激发人们灵魂中潜藏的美!

看了他的回复我觉得很有意思,于是这样回答了他——

你这段话,前面的不认同,是指向我的——“不认可诗人的心灵是最自由、辽阔的”。而后面举例,却是举了一个1、诗歌要让大众读懂,2、诗人的责任,3、诗歌的责任。这三点好像都没有验证你的不认同,而是认同了我的话,诗人的心灵是最自由、辽阔的,因为可以用来教育大众,承担道德责任,表现生活、生命之美。所以我搞不懂你为什么如此前言不搭后语。

呵呵,诗人没有专业的诗人,都是业余的。没有谁靠诗歌发财、并且养活自己。某种意义上,现在的诗人,是最尴尬的一族,他必须在养活自己的基础上,再去养活“诗歌”的爱好和“诗人”洁净的称呼!

12、看到我的回复,好上好饰品,再次回复了我,我想我们之间一定有一些误解。果然不出所料。他是这样留言的:

我不同意“这个世界上,只有诗人的心灵是最自由和最辽阔的”,是因为这句话让人感觉诗歌在所有文学中是高高在上的,可以忽视其它文学了;后面说的那么多是想提醒你:你是个著名诗人,你有责任、有能力用你的思想、你的文字影响很多人,特别是每个需要进步的人!

当然你说到诗人都是业余的,需要先解决温饱,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这一点我能体会。我说这么多不是想批评你,我的性格是这样的,如果是一个我不喜欢的人,我是懒得说话的。我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很渴望你能指点我走进诗歌的院子,所以才加你为友;说了一些看似批评的话,那是我习惯了对朋友、亲人都是这样说的,请勿见怪!

——————————————————————

嗯,或许是自己这些日子太过专注于诗歌,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这些随口随心的文字,都是自己杂碎的思考。也许我该在读书的间隙,去拜访一些朋友,看看他们的困惑和需要吧。只是自己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分配,我很少去回访一些博友,并非是因为骄傲,而是时间不够。还有我喜欢一种随遇而安和随缘而聚,从不刻意去寻找温暖和依偎。

因为我觉得思考本身,就需要孤独之心和大寂寞。没有任何一种深刻的思想,是诞生在浮躁和喧哗之中的,一定是定心定性之后的缓慢积累和沉淀……

于是,我再次回复他——

嗯,你误解了,诗歌并非要凌驾于一切文学之上,我所指向的是诗人的心性,也就是——陈寅恪大师一直倡导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所以我才一再强调,诗人的心灵最自由、最辽阔。他不会因为政治、道德、科学等范围的制约,而停止思想的呼吸和哲学的追问。而中国古代文化中,这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一直存在。

其实,每个时代,诗歌都第一时间反应了同时代的精神面貌、政治格局、道德标准、审美范畴等。诗歌的责任,不可能被无限放大,也不可能被无情忽略,但是真正的诗人,在每个时代,都努力地做好自己,回归纯美的本能,挺直腰杆做人,所以才会有乱世隐居、恬淡心性之高人,陶渊明,才会有悲悯济世的诗圣,杜甫。

如今的诗人境地,的确悲哀,打个比方,你去应聘某文案职务,千万别说自己是个诗人。这和80年代初,人们对“诗人”的称呼,还有敬畏感已然决然不同了。所有在一个集体向钱看,向名利看,道德感极度败坏的年代,诗人的责任,是首先做好自己,其次是兼济天下。若无法拥有最自由的思想,如何能拥有独立之精神呢?若这两样都不具备,谈什么济世救人,以文字为己任,渡天下苦厄之众生呢?!

谢谢你的提醒,我怎么会见怪你的提议,尽管你后面的例子,并不能举证你的不认可,但是提到的这些责任和意见,都是对的。握!因为诗在善中!诗歌若没有扬善避恶、引人向善的能力和倾向,还不如不写……给你上茶。

13、没有人逼迫自己,有时候是自我的一种背负,我从小就喜欢思考,第一个看相的人,看见4岁的我,就说了一句话——这个丫头,太爱想了。

有些东西,是命里注定的,由不得你拒绝和恢复一种常态。想自己最初的流浪生涯时,那时的自己紧张、困惑、焦虑、惊诧等等,或许也是不适合一个新我刚刚萌芽的时候,那时的自己是愚钝的、青春的、单纯的、轻率的、真诚的、忧伤的……当一切风淡云清,一个女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她已然不再是娇滴滴的小女子了,也不再是轻率、轻信的小女孩了。她如同逆风飞扬的麦穗,有着自己的定力和方向了。

生活与我来说,从早年的颠沛流离,到如今的恬淡归隐,已然越来越常态,而思考与之并行,却毫无相悖之不适。

14、花土说:”这不是一个适合诗歌的时代,渺小的我有时也会觉得生不逢时,甚至找个爱惜花土的人也找不着……”

我的回答是:你这样的认知,我无可厚非。但是,诗歌不会因某个时代,而灭亡这是肯定的,除非人类终结时。

你若觉得生不逢时,不如自己先做个爱惜花土之人就好。你可把所有自己的喜欢的,都当成花土爱惜啊~~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个意思说,你所欲,也是他人所欲。如此这般,好像就没有什么生不逢时之惑了吧。

呵呵~~心与心,唯有打开、畅流之时,才有相惜相怜之感:)想要被人怜惜和爱,首先要去怜惜他人,爱他人哦。这真是千古不变的人际真理!

——————————————————

花土再次质疑:“有思想,还要有相应的生活。拿现在来说,有时间、有心情上网这就是常态,身体在常态中。而思想却在非常态运转,你不觉得不可思议吗?就像有人一天一篇地写那些受尽思想折磨的诗,果真如此,还能如此常态吗?”

其实常态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自我精神,是否能在琐碎、正常的生活中自如掌控。所以我继续答复他的质疑——

呵呵,“皮筋”的可爱,就是在最有力度的时候,收放自如。而一个人不惑之年,是最好的时代,适合无尽去思想,而不会糊里糊涂的——把生活的酱油,放进了思想的醋缸里去了。

15、很多事物,从表面看,似乎不合适,或许是最合适的。譬如“咒语”的寓意,抛开表面诅咒的意味,它也指向天下最难读懂和理解的文字。其实诗歌的艺术魅力,亦然!

诗歌的语句,有时就是天下最难懂得的咒语。充满着无穷的巫性和不可测量的魔力!!

16、无厘头的呓语——睡眠的圆床上,你看见了二十年后的自己,黑夜层层叠叠的,盖在身上。原来临摹一个自己,有时如同一个有声有色的梦哦。那么在自己的梦里,失身总不算可耻的事情吧。

我要拥有——水中的火,火中的泪,泪中的玫瑰。请问梦中的哀狼,你是否也能送我这三件礼物呢?!呵呵,我跟着一只哀狼的感觉,继续在梦境的小尾巴里,呓语地摆动几下……

17、看到一首好诗,忍着不去评论,也和闻着自己最喜欢的美味,不去动筷一般。这实在是一件很伤脑子的事情。不过我自己说过了,不再回帖了,那就继续忍着吧……这也是一场耐力和心性的考核。

18、有人解读自己,的确是一件幸福的事情。3月21日上午,我看见千白羽的帖子边走边读,其中选读了我的《咒语》(七)。

我在贴下致言:谢谢千白羽。什么都不说了。昨天一天很郁闷,无法看进去一个字。我在屋子里一个人待了整整一天,不说话……就是静静地发呆,想一些遥远的事情。

看你的解读,我想我们有些经历是相同的,譬如20岁那一次决然……所以我读你的文字,仿佛就能看见过去的自己。有些缘是早就填写好的,由不得我们拒绝。

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在《咒语》里将自己打开的如此彻底,但有些东西,我隐藏的很深,能读懂它们的,必是知音和知己,第一眼就能看透语言背后成灰的灵魂……只可惜,我高兴,又害怕。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藏好了自己心爱的宝贝,期待后来的寻宝人,能够找出它们,却又害怕找到。

你看,我是多么的矛盾。譬如这一刻感激的眼泪,譬如我沉默黯淡的心……收走了,珍藏在博客里。被你如此阅读,我就是幸福的紫小蝶!

19、自己的《咒语》长诗完成后,我希望它们真就能成为魅力四射的“咒语”,会有无数人来阅读它、解读它。会有人说:我读懂它,或我读不懂它。或许这首长诗才富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而这个意义本身,不由我来掌控或左右,得出一个结果来。我愿意它的未来,如同是山上的溪流,随着时间路途的变化,中途死亡或继续跋涉……

有朋友质疑:这首长诗,其前半部分一直用四句诗的形式,恰如咒语一般紧紧的箍住读者,后半部分作者却逐渐失控,每一节句子似乎翻了倍,这让读者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失去了咒语的魔力。

而我想说,我并没有刻意去控制诗歌的结构。而是有意或无意间,在变化着《咒语》里诗的结构。改变的前提是——根据情绪线索和整体氛围来变化。为什么到了《咒语》(七),大多用四小节咏叹,这跟情绪有很大关联。所有结构的变化,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倾泻。而我关注的是,诗句里最少出现的费句子和多余的词,未来的修改,我会集中在这点上。目前我不去打扰既定情绪的路线,而我还将在行进中,继续寻找出路。

20、诗歌写作和诗歌解读是两条道路,你若都知晓了如何经历和跋涉,那么一些诗歌理论、批评等问题,以及自我的修养提高等等,这些都会迎刃而解。

诗歌写作中,的确有神性的部分,那是不可预知的一部分,是你自己无法左右的神来之笔。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被某个词语触动,或者是某人的一句诗歌打动,而想着要去唱和或涂抹。未写下第一句,并不知道,第二句会在哪里。有时候,真的尤如神助,你可以一气呵成,获得一篇佳作……

而诗歌解读,则是你在解读过程中,慢慢地整合,给出某诗歌的主题、意义、结构、语言特色等等。这和作者创作的过程,是完全不同的路途。因为我们也是诗写者,所以我们都知道写诗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解读过程中,所谈到的这些问题和细节。那些东西,是事后的思索、整理和未来有意识的避免其中的不足等。

所以读书的时候,思考这些问题,就可以最直观地帮助自己解读、理解他人。同时校正自己未来的写作之路。这思考中必然会有一些矛盾对立的情况出现,但是很多问题都是相对而言的,只要有一个前提限定,都是可以解释、梳理通的。

21、未来,我若写文学批评类书籍,我一定会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绝对不把一个十分清晰的理念,弯来弯去,弄成一条九曲十八里的巷道,以此迷惑读者,显示高深莫测!
2)在文章中,少用弯弯绕绕的长句子,最好不用长句子。能停顿的地方,尽管停顿。保持气息的畅通无阻,能一句话说清楚的地方,绝对不说两句话,除非刻意强调,力图达到言简意赅。
3)引用、参考的地方,标明具体的出处。绝不偷窃他人的观点和认知,可以雷同,但不可抄袭。一些认同的理念,可以拿来融合、继承和颠覆。
4)形成完整、宏观的认知,而不是局限、微观的领悟,允许质疑、互动和反馈。
5)文笔优美、语言舒适;行文简约,论点清晰;尽量做到“要言不繁”“观点新锐”;为心而文,为气节而文,不为文而文,为艺术而艺术。
6)对每一个术语,都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2、白云是什么东西?苍狗是什么东西?我又是什么东西?

这一生讽喻、转喻、隐喻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没有一种东西,可以概括全部,一劳永逸地解决生命的开端和终结问题。生命进程中的摇摆,就是在生和死两种意志中的摇摆,最终目的地当然是——死神终极的怀抱。

23、电视上,一直有百家讲坛,何时能有一个所谓“百家讲诗”的栏目呢?以赏析各类诗歌为主,整合各类诗歌资源为目的,分门别类地介绍各国著名的诗人和佳作欣赏!以便提高大众的鉴赏水平和诗歌视野。

24、填饱了肚子,眼睛又开始困惑和困顿起来,试图用“困倦”的隐喻,告诉疲惫的大脑,你需要到野外,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去。整日整夜的蜗居和宅家,一些身体的零件,也会生锈和发霉的……

和自己较劲的人,并不期待别人来盖棺定论,他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自己制造幸福,也自己制造灾难,然后继续自我拯救和自我救赎。我知道——“我”有无数双手,无数个自己,敌人和朋友都是自己。他们有时统一,有时分裂,在我的各种言辞和思想中矛盾对立地存在。

25、3月是阅读的月份,4月却是评论的月份,阅读和评论两者相辅相成,如同眼睛、心灵和手指三者协同作战,默契天成,它们会在阅读进行时中,交出一份心灵的试卷,一本手指绝版的印刷稿……

26、许多写诗之人,都热爱、热衷并迷恋着一个世界通行的词语“王者”“国王”,这个词语也代表着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尊严和领袖之风。

一个伟大的诗人,在他的文字和诗歌里,无时无刻不体现出这种“不可一世”的霸气和愿景。也就是他愿意在文字和诗歌里,成为主宰一切的“上帝”和有生死大权的王者。成为一个可以影响他人,覆盖他人思想的领袖人物。

事实上,这些伟大的诗人,的确做到了这点。他是缔造者,是一群思想者中的领袖!

27、诗歌赏析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要么是先肯定,然后再否定;要么是上来先否定,然后再进行局部的肯定;要么就是只谈其中优秀的部分,忽略一些问题的章节;要么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譬如音乐性、结构美等单独拎出来分析。

无论如何赏析作品,其实都离不开最简单的三部曲,第一部分诗歌的语言部分、风格特色等,第二部分诗歌的结构特点,第三部分诗歌的思想性和意义。只是很多时候,许多人赏析作品,仅仅是自我的读后感,或从字面的某个意象、能指出发,单一性理解的东西更多,却缺乏自我系统的领悟和诗歌结构的梳理。

28、在没有准备好之前,不要随便去颠覆和否定——你曾经崇拜和膜拜的精神领袖。因为发动一场战争,就意味着你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并且为了一个未知的结果,付出自己终生的努力和坚持。

29、德里达说:“若无压抑,写作是不可思议的”,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感觉内心无比震动且震撼。

这位顶着无数头衔的——当代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德里达先生,把写作当成了开路的机器,心灵变成一张公路地图。所有的作者,只能通过写作而被写,被契入时间、历史、文学综合而成的编年史里。

或者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写作是把每个历史时期,都当成了舞台或场景,上演话剧、戏剧,完成世界性的各类游戏和娱乐活动。

“若无文本,就没有心灵”,一个论断得出之时,一定有一条主线铺垫其中,辅线千万条,不抵其中一句真知灼见。

30、哲学教室第一课:反正人都要死的,为什么还要活着呢?——下面有请海德格尔老师和我一起,讲讲有关“生与死”的讲座。

马丁•海德格尔,德国现代哲学家(1889-1976),想他去世之时,我才不过几岁的光景哦。这个受到胡塞尔现象学影响,而开始研究“存在”本身的意义的人,他在二战时期,因支持纳粹,而成为了弗赖堡大学的校长,战后被辞退。想来任何人,只要涉及到政治生涯,总会有人性的缺陷和人格的斑点的……

他最主要的著作是《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海德格尔又被许多人称之为“死亡哲学家”,他的《形而上学导论》重点谈论了“存在”这个主题。

有关生死的问题,其实本就是一条线上的两只蚂蚱。有生,就必有死;有死,就必有生。它们各自守在线的两段。生和死,都是为了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的!

31、柏拉图说:哲学是关于死亡的学问。死亡的种种,都有可能落在我们的身上,而认知它们,平静地接受它们,就是哲学的意义所在之一。

一个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其实是无法预知和预测的。既然如此,时时担心着死亡,惧怕着各种灾难的降临,不如完全忽略和忘记越来越逼近的“死亡”阴影和恐惧,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从出生开始,我们的人生旅程,就是通往死亡终点的路途,既然已经知道了目的地,我们就无须再去担忧什么,好好地享受一路的美景、困苦和坚持。

有时候,活着就是把一种生之“希望”,快乐的坚持到最终……一个人,只有意识到了死亡的迫近,才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生命中出现的种种可能性。

有一个问题很好玩,那就是人类的自杀倾向和自杀问题。这个问题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人类会思考,所以才会选择主动的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因为人类生命的有限和多灾多难,更让我们意识到,必须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譬如自己一生都热爱着诗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或许人的一生爱好众多,但能让你始终不放弃,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样的事情和爱好,或许就是你活着的全部意义和信仰。我认为一件很小的善事和兴趣爱好,你若能坚持了一辈子,你就是伟大的践行者。

32、于诗人来说,广泛的阅读一定是好事的。诗歌并没有“过时”一说,即便是30年代,40年代的诗歌,还是80、90年代诗歌。只要这首诗歌,能让你常读常新,那种美感或力度或神秘气息,一直都存在着,这首诗歌就有流传下去的价值。



2012年3月22日早上9点半整理,(自18日起,至今的闲言碎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终相信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和勤笔记。目前这些穗言穗语,虽然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未来一定能淘洗出一些真知灼见的。

我不怕自己即时思考的肤浅和幼稚,我只想忠实地记录下自己,随时随地的感悟和感想,谢谢大家的阅读,还请多批评和质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3 02: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