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穗言疯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9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晨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唱和温经天同题诗,一组。

【赝品】

写诗,仅仅是出于本能
原谅我脱下生活的斗篷
跟随,你的音阶鸟入林

灵魂之谷,一次次蜕壳
齿轮之火,一步步飞升
你若经天,我必纬地

且用赝品的今生,上天入地
考核大海和攀上天梯的你我

其实,你是火,烧毁一切遇见
其实,我是水,塑形全部邂逅

我相信,你也曾在我的怀抱
熊熊安睡。隔着金属的躯壳

现在,我要把你烧毁的道路
一一复原。虽然是水货之赝
借尸还魂,本能的随物赋形


【牵手丽萨】

你有什么,我就散落什么
我有的,还在夜深的丝弦上
丽萨!没有无辜,没有冰天和雪地
在指甲的洋流结痂。末日,这个末日
花开了,正艳。值得一再牵手!

牵吧,我的手……合欢胭脂
别离酒。朦胧中销魂
谁,擦去了前世胎记!
我想随风气生根,入心入肺
寸寸断弦“这世界就在你的眼前”
复活,复活,再复活。我有花冠
彻夜怒放。你有的宝藏
属于明朝

丽莎!阳光倒出万物
静谧的魂魄。这片土地
正在爱恨里交替轮回
请不要唤醒他倒转的记忆
而我纠缠。纠缠的人生被爱腐蚀
暗蓝之夜,旧创迸发
我有寂寞的美。牵手,孤立。辗转
在人间……


【致命的琴音】

必须跟随,必须撕裂
必须是那把水晶的提琴和柳枝
圣谕一到,城门就洞开
我有黄金万甲,怎敌你兰指一挥

是致命的风,乡野蓝调
一呼一应的永生。是紧张、哭诉、缠绕
无助的旷野。皓月当空,星光灿烂

瓦尔登的湖水漫过来,辛巴达的航道步步娇
剩下大陆,哥伦布的新大陆和阿里巴巴的山门
与手指的痉挛一致

发现之眼,荒芜也是新生
要杀、要剐,全凭海水湛蓝一念
你有翻云覆雨的柳枝,水晶宫和长亭烈酒
将旧城灌顶,芳草连天

以便陶醉,陶醉时穿越
以便结发,结发后遥望
还是那致命的长弦、披散的风与草木同行的
云雨和相遇时洒脱飞扬、迟疑轻扣的
兰指一挥


【我的眼睛】

我的眼睛里风是风,雨是雨
没有感动,只有自然——原始的雷电

我的眼睛热爱飞翔,追逐色彩
若你,若你真是一只固执的工蜂

我的眼睛目睹仇恨和头颅。生不如死
死又难安。语言已退居二线,存放在你的故居

我的眼睛是一张创口贴
没有英雄的年代,陪你疗伤。盗取火种……

我的眼睛,果真瞎了
但太阳和你和世界,从此都清清白白


【独我】

——只因爱,爱你。棉线身体
燃烧!渴望抚摸你,温暖你,照亮你
眸子深处,躲闪的星辰、云雀和青铜笑容
你伸出手,让鸟儿来弹奏绿枝;临摹
昨夜,灯火的玲珑曲线。记忆迷失
迷失的记忆正在渤海的洋面,千帆漂流

神,你在俯瞰。我燃烧的轻舟,熟悉的亲人
和词语都在出逃。三十六计,每一计都指向
活着的生天。你的枕畔是炼狱吗?九九八十一难
西天的佛有没有欢喜,有没有唇齿咬合的蜜桃
甜橙的一宿。魂魄在水深火热,在热吻阁楼
途径疲惫、桎梏、涂改的阴影和潦草坐标

——是的,出发!我们一起上路,水和火
团聚,乒乓对打。我们来自同一个子宫母体
同一片云雨,但情欲的剪影不同,嫁接的姿态
高高低低。打击乐、民乐、交响乐。念想是什么
身体就是什么。你的铁骑,我的冰河
你的火把,我的永夜……尘埃渐寂,乌云离散

不必挂牌交易,不必深入说明
不必途径痴人说梦的柜台,警告疆土和界碑
一个星球自焚,她走失在原子的花粉内
将发生的美好。千百倍复制于上帝之眼
我们燃烧,浇筑彼此。推倒最高级别的虚伪
前世积木;这兽身,这莲心,足够复活
包藏世界蛊惑人心的蚕。当你的机芯停止鸣叫

——我将苏醒,沐光、盛放!继续抽丝剥茧
继续占领你曾路过的山光水色。我人世的清白
缓缓裸露,像你憨厚、温吞、洁净天使的笑容
一个模子的善良,铭刻在欢喜,岩石能量。照彻未来
一潭湖水的保卫战。而我,独自成蛹。恒星回眸


【正传】

一千个悲剧,需要一千座城市虚拟指代
我能跟随的脚步和你的草原有关,只有它放浪不羁

敞开胸怀。无论黑暗,还是明亮的飞驰
我可以借出柔情双峰,设置成港湾模式
你若强调“失效的磁石,疏远的背影”
强调那“书籍永远在路途,字迹保持淡定”
我的飞鸿,尘土、风车的荣光正在路途上颠簸
临摹你的字迹,走你热爱的山岗、密林与海幻

现在你还会在乎一座悲剧城市,以我的昵称继续命名吗
曾为你汲水、守夜!粮仓空空荡荡,世界和我形同陌路

思想的兔角,从来不在喧哗处。我卸妆,画下
稀薄的星子,和你一同发光。用今生的习惯找回本能
找回迷糊的肉体。墨水的痛哭!流星奔跑,栖息于盲目
我能新生语言,缝制戏服,记录每一滴水出发前的年岁
烈酒和江湖,不必经过硝烟弥漫,也不必相濡以沫
茫茫的内部,还是茫茫!茫茫的天地,不问归宿!
酸与甜,鲜和美,爱或念,花瓣的衣裳尽落

45度的遇见,45度侧目的美。让悲哀
停在最后一层遮掩,火焰悬空。我们,谁也不是


【我所做的一切都将熄灭】

挑挑拣拣,能打包的
归入勤俭。我,断子绝孙
只在词语里享受王侯的尊崇
那个收旧货的人,一闪而过
他骑马,还是坐车呢
用春天路过的方式
提醒陈旧。一层又一层的
积压、霉变和鼠患
诗句追赶时光,时髦正在落发
“我会读完它们,我会焚毁它们
我还会一声不吭,面无表情的处理它们
回到水中,回归哑默的纸浆,母体里……”

于是,白天开始融化
嘴巴里的黑夜,滑滑的
墨水的眼泪一层又一层
糊住了舌头、呼吸和冥思的房门
那些融化的字,并不认识我
不懂今世“撞鬼”,不分来生善恶
也不会喊出“汗青”高调的总结
或悼念。浆糊就是江湖
江湖就是浆糊。请尊重死亡
尊重黑和白,没日没夜的消逝

这个故事,说得有点憋屈
作为喻体的主人无字有心
“请把文字的身体
一一丢弃,留下舍利”
旁白是这样画足的
提醒断子绝孙的人:
“骑马找马,没有缰绳
可以制造。但超越如同
信马由缰,地方想去哪里
缰绳就画在哪里”

一切都将熄灭吗?
所做的一切都将熄灭!
我边画边涂;边涂边了……



2012年3月29日作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29 22: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爱的坚贞和美妙,有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情诗天地明鉴!其实勃朗宁夫人,本人的名字更好听——伊丽莎白·巴莱特。她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诗人。

据说她很小就显现了好学、聪慧的天性。八岁的时候,就学会了写诗。所以说,有时候诗人之所以写诗、爱上诗歌,的的确确是出自于一种本能。译本蒲伯的荷马史诗译本,是她童年时代最好的伴侣。她读这些史诗可以忘记睡觉和吃饭。十三岁时,她模仿蒲伯译诗的格调,发表了四卷史诗,咏叹希腊的“马拉松战役”。

可以说她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但她热爱希腊古典文学,几乎通过自修,学好了古希腊文。后来她翻译了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被俘的普罗米修斯》和其他古希腊诗人的诗篇。

这位当时可爱、勤奋的小女诗人,是在英国西南部长大,热爱自然,活泼好动。所以她爱浓荫如盖的森林,也喜欢骑着小马去原野驰骋。也许不幸总是悄悄的,毫无声息的到来的。在诗人十五岁那年,一次骑马事故,她不幸摔断了脊椎。从此她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此后二十多年,她的活动范围几乎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

也许,这一场不幸的遭遇,夺走了她其他所有美好的遐思。生活给予她的,仅仅剩下书本和诗歌了。也只要书本是她精神的天地,诗歌能给予她心灵唯一的慰藉,以忘记随后到来的更多和更大的苦难和不幸吧。

现在,我在200年后的21世纪想象她,想象这个坚强的姑娘。当她目睹自己亲爱的弟弟爱德华,在陪伴她去乡间养病时,淹死在她窗前看得见的小河时,是怎样的哀痛和内疚,那种无能为力,蔓延到全身的无奈,的确会让人神志不清,几不能活……

而她瘫痪的身体,在英国伦敦,温波尔街阴冷潮湿的气候里,也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慢性折磨,因为自己多年来,一直被各类病痛折磨着,所以我感同身受。而她连自己动一下,都需要人来帮助,难得能下楼,见见天日。若是到了冬天,更是一场不可想象的灾难,这么的日子,的确很难熬,很难过……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30 09: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个人,必须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承担起这人生全部赋予的辛酸,她仍需像头勤勉的骡子,坚忍地活下去。于是她就把自己全部的悲哀和希望,都写进了诗歌里。写到这里,我的鼻子酸酸的,一种熟悉的液体,顺着眼帘哗哗地流淌下来。

是的,我就是一个爱哭的女人。这是尊重和敬佩的眼泪!她曾在1833年和1838年先后出版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英译本和诗集《天使们》。她深深的知道,自己的创作条件非常恶劣,所以,她曾在给白朗宁的书信里,这样恳求而沉痛地写道:

世上的年轻姑娘,无论她怎样的少不更事,她的见闻和阅历也总比我来得广博些……我一向只是蒙着眼站在这个我将要离开的“圣殿”里,我还没有懂得丰富的人生,人间的兄弟姐妹对于我只是一个名称而已。高山大川我都不曾瞻见——我什么都没有看到过。我像一个将死的人还不曾读过一行莎士比亚,想读,已经太晚了!……这种简陋无知,对于我的诗艺是怎样一个致命伤啊!

我依然是带着泪痕,读完了这一小段文字。想她在那样的恶劣的环境下,所想到的还是“诗艺”和人世知识的获取和人生阅历的积累。这个早慧的女子,十分清醒自律,她并没有看重自己曾经取得的一些小小的成就,也没有为自己那一点诗歌名声而自满。她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用最大的限度,向现实生活靠拢,关注现实。她和同时代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盖斯凯尔夫人等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她曾写出《孩子们的呼叫》,用抒情笔调向人们诉说,在社会底层一群过着暗无天日生活的童工,他们的悲惨遭遇。

据说这首诗歌,发表在一本《本趣》圣诞节刊号上,引起了当时广泛的注意,影响力很大,使得这本刊物当时销售量达到了三倍以上。第二年,也就是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禁止雇佣童工的附加条款。也可以说,这是勃朗宁夫人社会呼吁的胜利。

她的两本诗集的出版,也标志着她的诗歌才华达到了自己的一个巅峰。正因为她自我的奋斗和拼搏,她因为第二本诗集《诗集-1844》的出版,她认识了另一位诗人罗伯特·勃朗宁,也可以说她哀怨的生活,自此开始了新的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的故事太长太长了,而我能知道的就是,白朗宁夫人这一生,虽然有诸多磨难和不幸,但她的确是非常幸福的女人和幸运的诗人就行了,不然不会有那本《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情诗》集的诞生哦。

这个世间,终有人爱才,甚过爱身体的缺憾。我的耳边回荡着罗伯特·白朗宁,深情的话语:“我已经说过,我爱极了你的诗篇——而我也同时爱着你……”这是他们来往信件中第一封信的一句。最初白朗宁夫人,只把这种感情,当成一种“同情的极致”。越读,感觉自己的心里阳光越多,我可否保留下多一点阳光,在自己抑郁的时分,继续感受白朗宁夫人的幸福……

这个女子,有着学者的智慧、诗人的性灵和一颗妇女美好的心。她用她的诗歌,铸造了黄金的锁链,把意大利和英国链接爱一起。佛罗伦萨的人民喜欢她,热爱的她,感激她曾经对意大利民族独立运动的深厚同情,在她生前的寓所,安置了一块铜铸的纪念牌,是用意大利文铭刻了大概如上的文字!

我想每一个深陷于爱情蜜穴的诗人,都可以去读读白朗宁夫人的情诗,只有身在其中,你才能切肤之痛地感受了他们热烈的爱情,谁也不能分开他们,连上帝和死神也不可以哦。

可是在上帝的全宇宙里,总共才只
三个人听见了你的那句话:除了
讲话的你、听话的我,就是他——
上帝自己!我们中间还有一个
出来答话;那昏黑的诅咒落在
我的眼皮,挡住你,不让我看见,
就算我瞑了目,放上沉沉的“压眼线”,
也不至于那么彻底隔绝。唉,
比谁都厉害,上帝的那一声“不行!”
要不然,世俗的诽谤离间不了我们,
任风波飞扬,也不能动摇那坚贞;
我们的手要伸过山岭,互相接触;
有那么一天,天空滚到我俩中间,
我俩向星辰起誓,还要更加握紧。

我一字一字地把这首诗歌,在朗读的同时,同步打字出来。感受白朗宁夫人,写下这些文字之时的喜悦、纠结、辗转、忧虑、忠贞和无悔。这个“上帝”,这一声“不行”,也包括她的父亲,终生的不原谅。这也是白朗宁夫人一生最遗憾的事情,自从嫁给意大利诗人罗伯特·白朗宁后,她就再也没有回答她父亲的家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相信每一个用“生命”写诗的诗人,他们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和女人,所以他们的诗歌,无论做怎样的探索和变革,都会带着自身或辛酸或甜蜜的诸多体验的隐喻影射和直观反映。你不必怀疑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生活和诗人,融为一体,是无法完全割裂看待和分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贝恩说:“抒情诗是一种隐士艺术”,这里暗含着现代诗人“孤独”性的特征,属于一种封闭的独白式的思考和写作。当一群人,都在呼吁或忽悠一种趋同和类似性时,而我思考的领域,却是这种“独白式”的阅读和似乎互不相干的自言自语。

若一种诗歌创作理论,还没有完美诞生的话。我想,整个诗坛,所缺乏的品德之一,就是积极的反思精神。我们在写作的空隙,并没有真正地进入空旷的阅读和敏锐的思考。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诗歌的探索和现代写作精神,本就是一次一往无前的探险记。只是我们在探险过程中,需要自我静心,虚心听取,积极整合三个阶段。这正合了成“佛”的意义——觉悟、觉他、觉行圆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说,20世纪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几乎都提供了一种这样诗学观,即诗歌行为是在行动中,同时注视自身的精神的一次历险,该精神通过自己的这种行为反思,强化诗歌表现过程中的高度张力。于是抒情诗是诗意最纯粹和最高的显像。

他还强调了19世纪的诗学,有许多的基本特征,延续到20世纪的诗学里。举了两个例证。一个是阿波利奈尔的纲领性文章《新精神和诗人》,一个是加西亚·洛尔卡,在1928年所做的回顾贡戈拉的演讲《贡戈拉的诗歌想象》。这是两篇非常重要的诗学文章。

就1918年发表在《法国水星》的阿波利奈尔的文章《新精神和诗人》,弗里德里希拎出来其中的重点部分。我自己总结如下:1、新精神,是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也就是说,诗歌创作中的自由,可以让诗歌素材无限制地进入视线,不必论及高低。换一种通俗的理解就是——从一根火柴出发,可以到达熊熊的时代火炬。2、诗歌可以从最强大者和最弱小者中,创造出闻所未闻的东西,转化成人们眼睛惊诧之物。也就是说,最微不足道的东西或对象,也能让诗歌进入“不为人知的无限性,在其中多重意义的火焰光芒灿灿”,但是它也会让诗歌进入某种无意识的昏蒙。3、荒诞者和英雄者具有同等地位。一切技术文明的新现实都可以纳入诗歌创作领域。4、创作中凭借自由,可以杜撰,让一切皆有可能,制造现代神话,放任各种可能,将实物和不可能者结合。它的目的就是“合成”。这种诗歌,尤如一张报纸或者刊物的总目录。5、诗歌创作开始向一种精密机械师的工作。可以向数学的精确看齐,具有“炼金术”那样的比配,具有“少见的研究和公式”,使得自己成为“元抒情诗的炼金术”。于是诗歌,就像一种新精神一样,充满着危险和变故。是一种因冒险而成,并期待冒险试验,一种过程中的勇气比成功的结构,更重要。诗歌给予人的,最大特点是:“惊诧”而作。

这种惊诧,可以如斯解释:有牺牲读者,其表达方式中有反对读者的侵略性戏剧效果。这被阿波利奈尔看作是新诗歌与陈旧诗歌之间的最大区别所在。但是陌生者,使用反常语言来叙述它,这一类诗人,必然会陷入孤独的探索,并且会遭受到许多无情的嘲笑和斥责。

这一份纲领性的文章,可以说是兰波精神的延续和讲话。这就说明了兰波和20世纪抒情诗之间,有着不可磨灭的关联性和理论联结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2-3-28 16:37 发表
《青裳》,小花一串
青裳

绒红,叶绿。花丝细长
好像开了很久很久
已忘记了归途

青裳,她的身世
如南方绒缨,一个翘起的兰花指
悠悠陨落

于忘川、止水……

三月青裳,在阳光的城市
辗转。昼开,夜合
有路过的书生

指藏对叶,听
晚风阵阵低语:
得此合欢名,忧忿诚可忘


外出

这一盘
流水的棋子,刚刚摆好
合欢就落了

棋盘边
落花的茶盏,她爱的青衣
等不回七月,热烈的青衫

萱草,可以忘忧
艾草,可以暖腹
每日每夜外出的清风

下不完情天和恨海
彩云飞飞
也应:落子无悔


...

对青裳很感兴趣,和你同步查阅了百度。并在今天的创作中使用了一次这个词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加西亚·洛尔卡的《贡戈拉的诗歌理想》,验证了贡戈拉作品在西班牙20世纪诗歌复兴的重要证明。而且这篇文章也可以作为现代诗歌创作的美学观。西班牙因为贡戈拉的重大发现,而催生出了一种新诗歌。这种诗歌同时催育出西班牙前辈诗人中最晦涩者的理解。

加西亚·洛尔卡将诗人贡戈拉,称为“现代抒情诗之父”。同时他又称贡戈拉是马拉美最好的学生。尽管那位法国诗人,并不认识这位西班牙诗人。洛尔卡在两者的差别之外,找到了两者的亲似性。这种亲似性,就是诗歌技巧!

他的这篇演讲重点阐述了这种亲似性及其原因。因为我们可以将这篇演讲当成对现实抒情诗的直接描述来参考。洛尔卡说:

贡戈拉相信,诗歌的价值是与其外部与内部的世界常规的疏离,是成正比的。他喜欢纯美、无实用性的美。这种美,只在“间接情感”被剔除时才会出现。于是他憎恨现实,却对仅仅以诗歌方式存在的王国的无上主人。在他的精神图景中,只有词语的自主性!他以词语建立了一个对抗时间的大厦。自然在其中没有位置,因为“来自神之手的自然不是在诗歌中存活的自然”。

贡戈拉的创造,不可以用现实来量度,而应该以其自身来量度。这里我的理解是,用诗人的方式来理解,看到的一切现实,而不是单纯直观地反映和拍摄现实。他要将实物和事件——“在他的头脑暗室里,让事和物从那里经历了变形,而后回来,以跃离这个俗世”。这种变形的力量,在于隐喻式的幻想。

可想而知,这幻想能产生出非现实图像,后者具有神话的地位,让彼此相隔遥远的地域结合。于是他借助于这样的图像,来显现他诗歌里的实际内容。那些内容或也毫无意义。在他的诗句之上是“罗马的冷光”。说明他的诗句之前,有灵感先行,但是诗句是经过诗人,对语言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和音律等综合斟酌,而形成的纯粹坚硬的语言材质。由此产生了——一种不是寻找读者,而是逃避读者的诗歌。人们必须以理性来获取它。但它的晦暗,就是过分充溢的精神之光。简单的理解,就是这是小众的诗歌,是智者的小范围沙龙聚会。

可以说,这两个理论文本,它们的语气、目的和水平截然不同。但是两者之间的共通处,是对一种智识智性引导的诗歌认知。这种诗歌脱离现实及常规之相,具有“孤独”气质的独立性。所以该类诗歌,与读者之间是不谐和的陌生感,这点是肯定和毋庸置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旦现代抒情诗,变成了一种冷静的事物,我们读者的眼睛以及对它的审视和反思,也会同时变成冷静下来。我们会用一种技术化的专业眼光来评判它。而这种评判,会和时代意识相结合。试图揭示现代抒情诗的隐密性特征。

这种隐密性,于我看来就是一种几乎不可言说的奇迹和暴力。隐密性语言,带着各自配比方法,得出得不同化学反应,以实验的方式引发词语内部核爆炸的效果,这是惊人的不可预知的一场冒险和解析。

我曾用“咒语”来形容自己读到好诗时的状态和痴迷。也表达自己在写作进程中,探索词语秘密过程中,各类不知所踪的冒险活动。诗歌的晦暗和不谐和音,目前的价值,依然不可估量,值得我们在诗艺探索上,反复思索,掌握其中的最大边界和量度。

若写作过程中,我的手在颤抖的话,你也要相信,我的心,曾经发生过剧烈的爆炸哦……这致命的感受,就是诗歌创作中,迷乱、痴迷,灵感突降的暴力表达。“诗歌是一种深刻怀疑的艺术,它是以超脱于我们自己的感情特殊自由为前提的。诸神满怀恩赐地赠予我们一句诗;但是之后就要靠我们来制造第二句,这第二句必须与它的超自然长兄相称!而这唯有起用经验与精神的全部力量,才能刚好达到”。

这段话非常精彩,是瓦莱里在他论述拉·封丹的《阿多尼斯》的文章中写道的。简单的概论,就是说:灵感给予了我们第一个好句,但是后面的句子,就需要靠自己的诗艺——经验和精神的全部力量来达到,并且和上天赋予的灵感好句,可以相媲美之。也可以说,灵感并不能取代经验,而灵感也仅仅是小部分的神谕,更多的是靠作者自身诗艺的精湛和个人学识的博大精深,才能成为响当当的一流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写作过程,于我看来,也是一场不断革新的道路,是自我不满足于诗歌创作“现状”的自发革命。也是一场新观念和旧观念撞击时,互为争论、谁占上风的结果认知。就好像一个勇于探索,但是没有图纸的修路人,他必须靠着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来时时完善,并同时校正他所修的道路与他想要到达的地方和目的地。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30 12: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饿了,饭饭去,读书要得,吃饭也要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报挑战者版面,常常进行“纯意象训练”,就是选用一些经典的诗歌,作为诗题,并且取原作里,比较经典的几个意象,让大家自我组织和构思,完成一篇诗歌写作的同题意象诗练习。

三月的一期纯意象训练,选用的美国诗人默温的《距离》,其他要求出现“它们”“母兽”和“海”的意象。我因为昨天有事要出门,几乎是用2分钟的时间,完成了这样的训练。今天回头看看,也觉得蛮好,尽管很难超越作者的原作。我的这首《距离》,本是在作者的原意上进行再一次的延伸和说明。


距离

谁能忘记它
就能超越它

此时此刻
仍从不朽出发
我的时间不多

所有的距离
因目的而生

目前,它们是空白
把火种埋在风尘一路
时光魔术师呵

有关母兽和海
不过“一个响指”的距离

2012/3/29作


纯意象诗的训练,所选用的诗作,本就是在一首“佳作”的基础上出发,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世间。若我们写不出超越的作品,某种意义上,是对不起作者的。

可是,若要能轻易就写出了超越原作的作品,那么我们本身,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或者至少可以和诗人比肩同行吧。如此想想,这里面同样存在着悖论。因为一首好诗的落成,的确带着诸多偶然性成分,谁也不知道,哪一首佳作,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诞生哦!

真希望这种纯意象练习,能帮助我们的许多诗人,领悟到一些“意象”和诗歌作品内在承载意义之间的关键点所在,也就是整体构思、布局,而不是工于局部。这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地积累和反思,边写边思,边思边写,反复扎实地练习内功哦。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30 13:2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事读读佛经,真是最好的宁神之心药。我对于“般若”的喜爱,已然超过世间的一切智慧。正因为这个词语,大于世俗智慧的总称,才会保留下来。现在它已经变成一盏时时提醒我自律和反省的明灯。因为般若本意就是智慧,又大于世俗智慧。这说明我们的许多词语,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和开发性。诗人,就是寻找这个秘密的人。我愿一生“般若波罗蜜”!

佛说般若波罗蜜,是为第一波罗蜜,是指由“般若波罗蜜”来引导其他五波罗蜜的修证,使之成为无漏的成佛之因。这样的“波罗蜜”就叫做“第一波罗蜜”。若要理解此话,就要知道波罗蜜的意思,是指向圆满和到达彼岸的意思。原本六波罗蜜,本没有顺序,每一个都是第一个。但要想究竟圆满,就必须要靠“般若波罗蜜”的引导。

所以说:般若统摄六度。原本人世修行,就是要把握无所有、无所取、无所得、无所生的原则。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要无相,不取相,不住相。这就是菩萨一直教导我们,要做到离一切相而后才能度众生。这样一来,布施就是般若,般若就是忍辱,忍辱就是持戒,持戒就是禅定,禅定就是精进,六波罗蜜通达如一,就像一艘合力前行的大船,力量往一处使,即可到达彼岸。这就是佛法!

由此在般若的统摄下,大乘修行者会悟到一切法都没有自性,于是六度万行都不执着于各自的相,彼此通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般若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度世间一切愚痴……般若是第一波罗蜜。

如果闲来无事,偶尔翻阅一下《金刚经》、《坛经》、《心经》等,也会让你烦闷、烦躁、抑郁不得志的心灵,得以放松、消解和忘情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 17: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