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千朔

挑战者2010-2011年赏评诗及诗歌理论匯集总帖(请勿灌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骂一句娘希匹

作  者:方悄
发表时间:2010-12-28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35406&highlight=

——刘家魁《麻栗坡:母亲之哭》读后感

儿啊!别怨娘狠心
——二十年后才来看你
娘没有来看你的路费啊
娘是咱村里最穷最穷的

这是刘家魁兄的《麻栗坡:母亲之哭》的开头一节,这无疑是21世纪前十年最震人心裂人肺的诗篇之一,读完这首诗我出离愤怒了,真要学蒋委员长骂一句娘希匹!一个行将就木的烈士的母亲,居然没钱去看一眼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烈士儿子,请问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不少官员动辄贪污受贿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为什么没有救助烈士母亲的钱?每年的公款吃喝超千亿元,为什么没有救助烈士母亲的钱?每年的公车私用超千亿元,为什么没有救助烈士母亲的钱?每年地方政府各自为政重复投资浪费超万亿元,为什么没有救助烈士母亲的钱?这就是举国高歌的盛世么?这就是神州同庆的和谐么?难道我们的执政者没发现这样的人民不能真正监督的政府有许多黑洞吗?我们有为一己之私、一党之利的政治家,没有为永葆全民族全中国的长治久安、文明富强、公正廉洁而弃旧的官治迎新的民治的政治家,非不懂也,不肯为也!非不能也,舍不得权威也!还有更惨的是国民党的抗战老兵留在大陆的,连一分钱的补助也没有,那些都是中华不亡的功臣啊,为什么地位从革命党变为执政党后,而仍然是顺我党者昌逆我党者亡的革命党思想,身为执政党,理应放开视野、放开胸怀,为全体中国人民谋利益!这点真应该好好学习日本人,所谓靖国神社,就是安放他们认为的历代英雄灵牌的场所,按照他们的思维,把不少二战中侵略别国的阵亡将士也放入其中,这是遭到被侵略国所诟病的。对待战争不外乎两种态度,一种是德国那样的勇于忏悔,刮骨疗毒,一种是日本这样的死不改悔,遮掩粉丝。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一直是学中国的,这点或许是从我们的祖先那儿学过去的,因为我们的中华祖先最早也只拥有黄河、山东、山西一带,通过不断地侵略,才有了今天的规模,但我们的历史书上从没写侵略二字,一律称为统一,日本也从没有说自己侵略东亚,说的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我们现在对战争是一种什么态度呢?既不是日本的,也不是德国的,有给人邯郸学步,最终不会走路的感觉。如果要从我们对烈士亲人的冷漠无情和日本的靖国神社二选一,我宁愿选后者。试想一想,将士都是以执行最高统治者的命令为天职的,如果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还怎么打仗,这恐怕是文人的夸饰语,不受君命的将,班师回朝后轻则自己身首异处,重则诛灭九族。如果战争成功了就是我皇英明,失败了就全诿过于将士,我皇仍然是英明的,不论成功与失败,阵亡将士都是孤魂野鬼,那必将使阵亡将士的亲人和还活着的将士及其亲人寒心甚至切齿,那将如何凝聚民心和军心?我想,日本民族之所以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三个日本人是条龙,那么始终抱为一团,不像我们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一盘散沙,或许与他们敬重正义和非正义的为国捐躯者有关吧?同时我们不可忘记另一些日本人,就是保护了孙中山、章太炎、梁启超等革命家的日本人,培养了鲁迅、周作人、郁达夫、郭沫若等文化名家的日本人,还有公然反对天皇侵略中国而写下《兄弟,你千万别去送死》等诗篇的与谢野晶子那样的日本人。现在不少愤青愤老们,很少去了解日本,上面对日本高兴,就跟着喊睦邻友好,上面对日本不高兴了,就齐声喊杀,这样遵命的爱国家不要也罢。如果上面真能像面对国内人民那样勇猛无畏地带领我们去拼杀,去统一了日本,我绝不反对,胜者为王败者寇的历史学家们,一定会大书特书的,如果嫌日本略微大了点,难以一口囫囵吞下,那就先去吞下口口声声说是我们的小小钓鱼岛。我们不是自诩为世界第二的超级大国了么?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一遛,如果我们的军队收复了钓鱼岛,说明我们的军队没有白吃人民的粮食,如果像白洋水师全军覆没,那说明我们还是骡子,暂时还不会有新的八国联军瓜分我们,还来得及卧薪尝胆、奋起直追。一个人、一个国家失败不可怕,最怕讲嘴巴劲,弱小不可怕,最怕打肿脸充胖子。还有比狂热还要热的遵命爱国家们,嘲笑日本无能,连方便筷子也要从中国进口,殊不知那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决不准砍伐一棵本国树木,而且更绝的的是把全世界的煤炭拉去倒进日本海底,可供后代子孙用几十百把年。我们全是走的竭泽而渔的路,五十年后,我们的子孙没有可饮用的水,没有取暖的煤,没有开车的油,我们是罪人,无颜面对后代子孙。我们不是宇宙的宙长,也不是地球的球长,少唱胸怀天下、放眼全球、解放全人类的高调,切切实实地关心无权无势的中国人和无路费看自己儿子的烈士父母。
这样的读后感似乎感得有些远了,就此打住。这诗是刘家魁兄的诗集《回不到的故乡》里的一首,此诗集分上下两卷,上卷重在抒情,下卷重在言志。知堂老人说,言他人之志抒他人之情为载道,言自己之志抒自己之情为抒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遵命文学为载道,以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为抒情,那么可以说此诗集的好处就是没有一篇是面目可憎的遵命载道之物,此诗集的风格是“高僧说的明白话”。上卷中个人偏好《故乡.墓碑》、《没有写的信》等14篇,下卷中喜欢《阿Q纪念鲁迅》、《祷词》等十五篇。此诗集印刷上小有不足,就是把作者简介中《刘家魁叙事诗选》、“刘家魁的叙事诗”两处的“叙”字打成了“舒”字,110页第七行“魅魍魉”前似乎掉了一“魑”字,120页倒数第七行,“当俄罗斯浇开一朵花”的“当”字是乎是“为”字之误。刘家魁兄在《中国诗歌怎么了?》中说:“读中国当下的诗歌,最强烈的感觉是:贫血、缺钙,更缺的,是理想、道德、精神、志气、气节,没有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没有普度众生的宗教情怀”,他在《端午杂感》中说——
现在的诗人们有福了
既不忧国
也不忧民
玩玩“下半身”
制造制造“垃圾”
或者来他个裸体朗诵
不把你眼球吸出来绝不罢休

自杀的虽然越来越多
但没有一个是为了殉国殉理想
甚至连殉情也没有……
现在的诗人们有福了
读者们很少打扰他们
让他们自己玩
——互相火拼
争抢山头……
这点我深有同感,并深表赞同!他在《水调歌头》中感叹道——
也无歌,
也无哭,
也无眠。
也无知己,
诗酒花下月初圆。
他是一个时时感到无知己、无家园的苦闷人,我不敢谬托知己,但我试图走进他的心路,越往里走越觉得其纵横交错,几乎找不到出口,勉力写了篇《没家的人请走进那夕阳》,我在2011年《情诗季刊》春季卷的“情刊特荐”栏目是这样介绍的:“刘家魁,一个一生追求写好诗、且写下不少好诗的好诗人,做人作文皆深刻率直,颇有大江东去之气概,讨厌嗲声嗲气的诗文和文人。”此诗集的作者自序,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奇文,为了便于奇文共欣赏,全文照抄如下——
    “我是一个反动的人。黑猫白猫花猫们都在疯狂地以权谋私、以钱谋官、以权以钱谋女人谋出国谋豪宅……我却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地写诗,乐此不疲,无怨无悔,弄得找一个说点互相感兴趣的话的人,都成了大海捞针的难事儿。
    我不仅反动,而且固执,学习一切有益的东西,但却不受任何东西左右,有感而发,有病呻吟,以个性写共性,力求小我与大我合二为一。既不屑作鹦鹉式的吟唱,也羞于顾影自怜,自摸不已。
    愚以为,诗人既要仰视,又要俯视;既要近视,又要远视。不仰视不知天意,不俯视不知民意;不近视没有生活,不远视没有理想。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不足以当担‘诗人’二字也。
    中国的新诗无形式,‘五四’以来的所谓名篇,形式都是一次性的,未见重复,也不可重复。因此,我也只能尽量赋予每首诗以大致整齐的形式并押相近的韵。
    高僧都说明白话,小沙弥才玩深沉。我向高僧学习,竭力用自己的原声说话,竭力深入浅出,追求质朴、自然、新颖,就像独一无二的树叶或野花。
    2000年底以前的新诗,稍好一点儿的,都收在此前出版的诗集里了。2001年以后,又写了很多,反复挑选,也是一本诗集容纳不下的。只好把写故乡与母亲、祖国与现实两大类诗作合成此集,其他类的诗,只能留待下一本诗集去收容了。

                                     2009年8月”


附:《麻栗坡:母亲之哭 》

儿啊!别怨娘狠心
——二十年后才来看你
娘没有来看你的路费啊
娘是咱村里最穷最穷的

生病了连几颗药丸也买不起
过年了连一卷烧纸也买不起……
儿啊!从咱村到这麻栗坡
来回的汽车票要上百块钱哩

儿啊!这车票钱还是乡亲们凑的哩
这一路上的饮食也是乡亲们凑的
儿啊!娘为了临死前来哭你这一回
欠下了一大堆人情债哩

儿啊!你光顾着为国尽忠了
这么多年,梦里也不回去看娘一次
娘想你啊!指望不上你养老送终了
在梦中看看娘总该可以……

难道你牺牲后还得巡逻打仗?
给娘托个梦也要当逃兵处理?
儿啊!家中只剩下娘自己了
你没来得及娶妻,更无一儿半女……

儿啊!听说还有不少战士的父母
到现在还没来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哩
听说他们也是因为没有路费
才比娘更加忍心的……

儿啊!可惜你不能给娘一一指认
娘要是能替他们的父母
抚摸一下他们的墓碑
也能让他们感受到一点儿怜意……

儿啊!别怨娘狠心
——娘不会再来哭你了
娘今年已经八十岁了
走几步路,就得停下来歇口气

儿啊!你的魂儿跟娘回家吧
回家陪娘说说话儿
娘已活不了几年了
娘已没有了哭你的力气……

                         2008、8、30


方悄2010年12月18日于不出门斋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1-18 01: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者客栈-阳光掌柜-02菜单读登山先生《那些往事》

作  者:这里有阳光
发表时间:2010-12-29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35477&extra=page%3D6

《那些往事》
文/登山


天黑入夜
星淡如灭
风寒向野
花草枯萎
随树木落光悲悯的叶

啊!村庄与槐树千年恋情
留在回眸的笑容里
似曾相识的面孔
融化“格格部落”的灰白
色彩渲染

高梁地里
醉倒一片绿色的影儿
满枝的月光
到处寻觅芳踪
“在生命的黑夜中,灯火美丽”





阳光说:


1、先说立意:往事,是值得回顾的,在生活中具有价值,无数的往事构成一个价值链来体现生活的意义。因此,即便是很平常的往事,对某个个体来说,也存在重要意义。只是在诗歌中则要求能产生辐射和共鸣,引导阅读者进入你的情绪去感受你的“情感要素”发动起来的诗意。登山先生的这首,从立意上来说是想用乡恋的情绪来发散情感,从立意和想法上来说,是没错的。

2、再说线索:线索就是故事或是情节,这对诗歌来说非常重要,在惜字如金的诗歌里,要用很少的字来承载故事和情节,而不能用很多的字来修饰名词。这里:

第一节:是情景铺垫,给出一种状态引导文字进入特定的线索环境。
第二节:引入线索,村庄与槐树,而这里仍然属于情景铺垫。问题出在“格格部落”这个特定的名词产生出很强的线索阻力,或许你自己是明白的,而阅读者并不明白它的含义。这里的“断”不仅使情景铺垫效果被减弱,更重要的是故事或是情节线索被切断,阅读者必须继续向下寻找新的支持。
第三节:前两句继续回到情景铺垫,因此最后两句未能获取前面输入的线索和内部的能量,而显的空泛。


3、然后说布局:你想怎么表达,脚本对于作品来说是重要的。第一节是铺垫,第二节是切入,第三节是收官,如果是这样的布局,第一节说的多了,第二节没有切准,第三节没有得到前两节的支持而被孤立。

4:再说说结构与空间:设置意象必须要设置支撑,意象本身是一种替代,会有多向的理解,我们在结构上设置意象,要考虑到对其支撑,这就是张力和韧性:

第二节中:
“啊!村庄与槐树千年恋情
留在回眸的笑容里”


这里“村庄与槐树”的千年爱情,本身就比较通俗,而“回目的笑容”对它的支撑是比较弱的,从空间感受来说,基本是线性的。我们说空间不是从哪里到达哪里,而是一种冲击一种打开和嫁接。

5、提点建议:我觉得,就生活经验和世界观本身来说,成年人写诗歌的意识条件是足够的,最多是生活的体验不同,而就写作来说,多看多读并不能提高自己,要学会解析诗歌的表现手法,那样提高会很快的。


一些个见与你商量,不足之处海涵!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1-18 01: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者客栈-木木掌柜-03菜单读臭豆豆《嘘,请安静》

作  者:木中巷
发表时间:2010-12-30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extra=page%3D5

       挑战的【探索者客栈】对于诗的探索,主要不是针对诗人作品的赏析,而是希望透过由一个人引导诗友们,探索一首诗的写作方法及其优缺点,因而希望各位诗友和詩作作者,大家可以积极参与讨论,从其诗的写作形式、架构、修辞、字词等等,或者是意象、意境和思想的传达,都可以讨论-------阳光语

    曾多次说过,不喜欢读评,有时甚至拒评。于我来说,诗歌的生命太过敏感、太过强大,而我只是一个卑微的读者只能用心去倾听。诗也应该是听出来的,这是我的观点,也难免偏颇,但这得事先申明。

   在我看来,听一首诗歌首先要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把一些关联性的或看似互不相关的事物进些丰富的联想,可以是客观世界的还原、揭示、深化,也可以是主观世界的体悟、理想、追求、批判,通过诗人的种种修辞、语言运用,把抽象的东西具体,把静态的东西立体,把有形的东西无形等等,或者反之,来增强读歌的形象性、浸染力、向心力等等,所以个人认为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诗人从立意开始就应该从特别注意,怎样让读者感受更强的形象性、浸染力等等。

    如探索者客栈3号菜单臭豆豆的《嘘,请安静》,“
雪为什么是冷的雪为什么是冷的呢?这个冷是具体的感知?还是心情的冷色调,比如沉默?思考?无奈?安静?;再比如“我默认了饥饿的自尊”,这是诗人心中的自白?是自由,沉默或允执吗?“就是不说,整个祖国都是我们的”这呢,是具有一种富有意味的仪式感?还是诗人思维架构的一部分?这个跳跃是为了什么?

    再者就要说说,诗歌写作中的“意”“境”了。我们都知道,在一些时候,“意”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境”就是诗人笔下的外部世界,两者在艺术上形成了某种意境,它是诗的内在的含义,也就是意蕴。豆豆诗中的雪为什么是冷的作者的意,“大地空荡荡的胸怀期待被填满作者的境,从诗人所营造的意境来看,诗人是从反问切入,通过猜想,感知事物,反观自己的内心,并达到了一种领悟。再通过我这个独特的个体感受,诗的内在含义得以过渡并呈现,这是内与外的互视,有较好的自我审视的力量。当所有的感慨触动了内心,那么就再迸发一次,把一切纳入预期的真相。“就是不说,整个祖国都是我们的”整首诗纯洁、活泼与深沉、凝滞,坦然形成了对比,这是逼近内心的写作。

    对于这类题材来说,怎么让读者有切肤的感受,这个尤其重要。当然,要做到切肤,着实不易。而一切诚实的面对和真诚的表达,都会被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心磁所吸引,那些难以言说的人生况味,一旦被说出来,也就释然了。所以其实人都应该保存对精神世界的敬畏,特别是写字的人。
    辰水说过,一首诗它应该像你见过的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得让你亲切,陌生得让你向往。而我更愿意听到的诗歌是“尽管他们深入海底,他们还会升起。”

    也挑挑骨头,呵呵,这首并不是豆豆的上好作品,我是这样的认为的。“难道是天空抛弃的私生子”,“私生子”这个意象与全诗的基调不太协调,有些突兀拭掉这个词语也不是很妥帖,(前面的语境上);再者诗中的情感纠结,用豆豆的诗句就是故意遮闭的空虚”,这地方没处理好,融洽度不是太好,这影响了整体的契合,特别是第一节。当然,我承认,对这首诗我初读的时候没什么太强的感受,倒是在我后来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中,感受力越来越强,这也是逼近内心的一种写作,敬畏也是必然的。

    时间仓促,只是个人探索,难免偏颇;有不同意见欢迎探讨交流,并祝元旦快乐!




原文:

《嘘,请安静》
/臭豆豆

雪为什么是冷的
难道是天空抛弃的私生子
摇摆着走来,一脸天真
大地空荡荡的胸怀期待被填满

而我多想让雪嫩白的小手
拭掉世故的灰烬
露出心头,慈悲的光明
不再回头的时间
和可能重逢的你
向这辽阔的雪,默祷吧
唤醒我故意遮闭的空虚
昭示我们,提着冷光向前走

沉默,一副盾牌对外
其实,更多向内
雪彻底封上胸口
也没明白强壮的熊为什么冬眠

说出这些,不算懦弱
看到松鼠在雪地上跳跃觅食
不发出任何声息
我默认了饥饿的自尊
和无可奈何的勇敢
如果一个隐居深山的兄弟
能够出来与我拥雪对酌
就是不说,整个祖国都是我们的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1-18 01: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者客栈-阳光掌柜-04菜单读幽栖作品《雨落下之后》

作  者:这里有阳光
发表时间:2010-12-30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35541&extra=page%3D6

《雨落下之后》
文/幽栖

我开始在日子的裂缝上流血
却还要缝补,一轮明月的残缺
我们都努力着,力求治愈
汹涌澎湃的隐疾

飘落的雨滴积攒成河
无根无源的河流,最终
填不满重重的沟壑
无数次渺茫的描述,无法挽回
腐蚀的草原

我只能转过身,离开
纠缠已久的古老童话
乌云渐渐散去的天空
目光越来越清晰

太阳重新归来
叶子,改变了梦幻的方向
我依然是那朵
最初的小葵花




阳光说:

1、切入:我一直认为,诗歌的前三句是很关键的,比较自私地说,前三句没进去的诗歌,后面我一般都不太想去读。这就是切入。这首作品,从题目引导的出的感觉空间到切入,我认为是很成功的。流血、缝补、残缺、治愈这就足够了。切入后的一系列定位准确并且深入。

2、线索跟进与转接:第二节有些小问题了,本身应该深入的却采用隐蔽的手段来暗示心境,这使得你的故事情节被切割,使得你切入的情绪被消解,这里你得再想想。

3、深入与发散及空间结构建设:“只能转身”?自省的结果还是隐忍的意志呢?没有深入进去就出来了,这样就没有发散和空间结构的建设,虽然能感觉你的用意,但你没带我进去感受你内心的“缝补”。

4、提升与抵达:后面你缺乏力量了,这说明你的内力还不在状态,至少还没有聚集起来,或是并没有真正的感受,或是只有肤浅的感觉。结尾这节没提升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塌陷”了,因为抵达到最初的小花是看破红尘之后的,还是你圆满了,这个并不清晰。


以上个见,不倒之处海涵~~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1-18 01: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者客栈-阳光掌柜-05菜单读柳叶作品《飘落的树叶》

作  者:这里有阳光
发表时间:2010-12-30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35570&extra=page%3D4

《飘落的树叶》
文/柳叶

他又开始舞动起来
在墙的一角
一步,两步,一米,两米……

他就这样的一次次跌倒又站起
他就这样的演示着秋天的含义
多么象我含着泪的目光
拽紧生命的姿势



阳光说:

1、承载:文字是有无限的承载能力的。其承载越大内容越丰富,承载越小内容越空泛。你的这首贵在承载上,简短的文字能够承载复杂的内容和情节。从叶子开始到你说的生命,这个比较关系产生了和谐的对称性,这点很好。

2、内部的韵律与线索的节奏:要向“鱼过江湖”学习,你可以多读他的诗歌,还有鹤的诗歌,他们两人无论其诗歌的效果如何,在节奏和韵律上都是很棒的。你这个第一节的韵律与线索节奏有阻滞:

他又开始舞动起来
在墙的一角
一步,两步,一米,两米……



他在墙角舞动起来
一步,两步,一米,两米……


我认为,第二个韵律更合适你的线索,也能够与下一节的节奏合拍。


3、惊喜与震撼:最后一节的“含泪”不是不可以,但平凡了些,我们说惊喜与震撼,这对你这首来说,还可以从内心寻找更好的依托来表现。



阳光个见,请海涵~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1-18 01: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诗:嫣雨的《只用一秒》

作  者:发呆
发表时间:2011-1-2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extra=page%3D2

我不知道,喜欢读诗是一种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可是,走进了关于诗歌的论坛,就是读诗和贴诗。也许我读的不对,但你们千万不要和我展开地雷战或者地道战,由于我自做多情或者自以为是的认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纠结和思考,很多时候,我们读一首诗,往往只是取走我们自己需要的。但现在,我还不知道这样读诗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读完诗往往不会及时跟贴,过后返回来再回贴,我想这样也是对诗者的一个尊重,问题是没有太多印象的诗,有时忘记了回贴。如果你觉得我不尊重你,你当我是个水货吧,我自己都承认我是一个水货。
以上是题外话,言归正传。虽然身在论坛,我好象已经过了随声附和的论坛读诗时代,那我就开始随便读吧。
嫣雨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能举重若轻的来开导人们,来唤醒人们的真、纯和心胸的宽而广。打开《只用一秒》来读:“只用一秒来恨,然后继续/做温顺的良民/只用一秒叹息,然后给黑夜/一个窗口/只允许一秒的倒下,然后站起来/只用一秒来忧伤,其余的时间/把思念加工成幸福”。一秒太短了,可以忽略不计。我只用一秒来恨、来叹息和忧伤,也就是不要恨和忧伤,我是幸福的,思念也是。“下一刻,再不是这一秒/我已没有时间来犹豫/就用这一秒,爱上你/也一并爱上红尘”对于爱来说,一秒又太长了。这首诗很简单很直接,也没有多少层次,更没有多少华丽的语言,但已经把自己的心思写明确了,写到最底处了。是呢,有时候简单就是一种深刻,很深的深刻。
接下来读,我发现她喜欢取非常小的点来进行布局。这是一种技巧,有人常说“细节决定一切”,我想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姿态很鲜美、很炫目,就象欣赏一只小小的蝴蝶,静、动、飞、止,始终跑不出你的眼光。打开《零点一分》,这首诗是有层次的,层层递进,直到把自己装扮成最完美的人,为的是等一个叫相公的人。我有理由相信,她对爱的纯洁、完美有着深深的崇敬和怀想。《等我一程》与这首有相象之处,不过说的是爱的永恒和相互依靠。这里,我最喜欢她诗的层次感。层次是个什么东西?我在想,层次不是平常的简单过度,是一种引力,是相辅相承,是想相互依靠。层次之间需要用思想和智慧来推动,需要作者对各种事物关系有效的洞察之后来进行关联。
我理解的细节,是指有真实具体的事物,有姿态,有色彩,有规迹,不是拔高的,不是夸大的,在文字上尽量真实,简单、自由,就象你用眼睛真实地看到一只虫子在动,在怎么动,一朵花怎么摇,摇的速度和幅度。这样,能给人一种大美,客观存在的美,而不是想象中的美,想象中的美是远的,是有距离感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庄园,这个庄园里有自己的喜欢,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所爱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向往和归结。有时候,我在想,诗首先要有内容,然后才有诗的表现形式。打开《私奔,在诗歌里》,她向往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展开了,私奔在诗歌里是什么?是诗意人生,是一种明净和回归,是一个女人的透明状态,她所描述的内容散发着本真,发射出美丽的光泽,吸引我去回味,去赞美。同样,她借诗歌来说话,让诗歌与生活发生关系,有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
后三个,是以一个女人的心景来感受生活和景物的,但是感人的,为什么会感人呢?这种感人来自诗歌的内部渗透力,通过事务暴露出来的动作、情态、痕迹、规迹等,有方向、有规则、有色彩、有运动的展开,隐喻或双关的把感情、哲理传达,让你体味出一种痛,一种爱、一种美好或者一种力量。她写的柔软、真实和平静。这是一种诗者的状态,这种状态来自心理上的,也来自情感上的,也是一种生活的沉淀和积累,“我用温暖的目光,写这纯净的世界/写到梅红点点,积雪正消融”“日子单纯如水,只有土地看出/我的心跳不止,一如音符的激荡/麦浪的流动。把阳光攥在手心/把花开的故事交给秋风/把灵魂交给镰刀/以果实的真诚,热爱的词语/表达沸腾的声音,将季节感动”,这里面有硬度和高度,更有一个大的胸怀。
到这里,基本上读完了。不过总的来说,她是有变化的,前面几首更多的是写个人的情绪,后面几首我更喜欢她里面的变化。她描述的景物里面,有音色和舞蹈,有飘逸,变化多颜色,多神情,多棱角。她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窗口,窗口外面是一个无限大的世界,而她就是窗口里面水汪汪的、无穷大的女人。
那么我说,写诗不一定需要那么多意像来填充,不一定需要那么多意像来叠加,有时候效果会相反。我喜欢自然的描述,而不是站在那里当指挥家,说这样,说那样。“要怎么样”和诗里呈现出的“是怎么样”,有截然不同的味道。一首诗,审美的主体是读者,如果审美主体被诗者过多劫持,一味强加一些意像,而忽略了本身的情感流淌,那么,那些意像就是美丽的覆盖物。简单直接,更容易阅读,更接近读者,语言和一个人的内心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弹性和尺度,又怎么进行分离和混合,这是一个人对自身的存在、生活或者感觉等多种因素体验的结果。任何事物都是有根据的,意像也应该是有根据的,不能让意像乱飞乱窜。

附:嫣雨的诗

《只用一秒》

只用一秒来恨,然后继续
做温顺的良民
只用一秒叹息,然后给黑夜
一个窗口
只允许一秒的倒下,然后站起来
只用一秒来忧伤,其余的时间
把思念加工成幸福

下一刻,再不是这一秒
我已没有时间来犹豫
就用这一秒,爱上你
也一并爱上红尘

《零点一分》

从零点一分开始
我要把时光淬火,磨亮
身体里生锈的部分
我要把文字加上砝码,重得恰好
可以沉入内心
我要让一场暴雨适时地来,冲掉
旧日的积尘
我要掀开被风霜覆盖的尘世
只让阳光进驻
我要把自己装扮得,比春天更妩媚
专等一个叫相公的人

从零点一分开始,我最先要做的是
向岁月申请领回
迷失的激情和敏锐

《等我一程》

亲爱的,等等我
等一场风把日子抬得更高
等我把身上的尘土抖落
等我把最后一笔忧伤擦掉
等我赶上春天,赶上你的节奏
就做你的一根肋骨
你喜我也喜,你悲我亦悲

《私奔,在诗歌里》

光阴,从来都是快过文字的堆砌
前尘还未赶来,你我
就在一场纠结中,兀自染疾
骨髓里都是爱情的毒

你的北腔,我的南调
绕过天涯,绕过这一路的风霜
如两匹失控的马儿
飞越梦境的高度

亲,挽住我的手,带上火焰
一起私奔,就在诗歌里
象两尾鱼,游进纯洁的深水域

诗歌里,有我们热爱的旷野和月光
有你的豪情行云流水,我的闲愁草长莺飞
还有温暖的小屋,收留
脉脉相视,窃窃私语

《春意在鸟鸣中吐露》

雪的骸骨,被节气一夜收走
我推开窗户,掏出冬遗落的空白
有小草翻身的声音,从泥土中走来
擦过耳边,进入身体

窗外,桃花的第一个笑靥
被鸟儿的巧嘴接住,柳黄是见证者
自此,五颜六色的鸟鸣
爬上叶子的脉络,占领了
柳烟压堤的日子

水,开始绕着云朵打转
内心蓝了又蓝。我把自己放逐在风中
让透芽的心事,和着
鸟鸣点亮的春光,一节一节地绿

《像雪花一样轻》

请把声音放轻,再轻些
像雪花一样轻
请不要惊动如蝶的时光
请不要打搅我
打搅我对诗歌灵气的孕育

尽可能删减言不由衷的修辞
删减欲盖弥章的沉重
我要让雪的白,成为文字的
主色调,不透彻,也不带杂质

我用温暖的目光,写这纯净的世界
写到梅红点点,积雪正消融

《赶往麦田》

诗行,被一颗星星点亮
我轻轻的拍下身体里的尘
赶往梦中的麦田。在低微处
让双脚深深植入泥土,做一棵
朴素的青苗,守着露珠和鸟鸣

日子单纯如水,只有土地看出
我的心跳不止,一如音符的激荡
麦浪的流动。把阳光攥在手心
把花开的故事交给秋风
把灵魂交给镰刀
以果实的真诚,热爱的词语
表达沸腾的声音,将季节感动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1-17 22: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并关注讨论话题:我们怎么看待流派,你属于某个流派吗

作  者:廖孚嘉
发表时间:2011-1-10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36555&extra=page%3D1

    【本报讯】2010年11月30日下午北京时间六点,挑战版阳光主管提出了新的讨论话题:我们怎么看待流派,你属于某个流派吗?
    此话题一出,立即得到挑战者内外版主和众多诗友的热烈响应,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中涉及到流派的历史、形成原因、对创作者的影响与写作需求等深层问题,很有新意,值得思考和借鉴。
    本活动在短短五天内就结束,但点击率上千人次,留言达100条,可谓是年终挑战版之一盛事。



                           楔子:不拘格套,各抒己见   
       千朔:挂起来,让大家来讨论,因为流派和难度写作,一直是大家当前的写作的争议用力支持阳光兄的好议题。
        廖孚嘉:阳光提出好议题,大家来支持!不拘格套,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愿这方空间留下“诗哥诗妹”们跋涉之履迹和飞耀的红花绿树间的指印。
       阳光:大家来说说,多支持。
         廖孚嘉:我不妨拟定一个具体讨论的议点,供大家参考:
        1、你对流派是如何看待的?  
    2、你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诗派和现代新诗派别?以及台湾、西方形形色色之派别?
    3、你自觉属于哪个流派?
    4、你觉得派别对你写诗有意义吗?
    5、哪个流派对你影响最大?
    6、你最喜欢哪个流派的哪些诗人与作品?
    7、你对大陆当代“垃圾派”“下体派”如何看待?
    8、如果可能,你是否树帜成派?
    9、你如何看待个诗派之间的关系?
    10、其他(你自认为)有关的话题?



                     第一章:流派的属性探索

                  诗歌有流派的历史性:《诗经》与《楚辞》是流派的母亲河

      阳光:我认为诗歌是有流派的,我主张百舸争流。
     比如说:超现实主义与朦胧派就是有本质区别的。朦胧派主张替代的模糊性,而超现实主义主张结构的创新。
      诗歌是一种精神的状态,它超现实。我喜欢超现实主义。
      丁香鱼:这两个派在中国将会是死路。在外国好象已经末路,很多外国诗人也在反思。就是再好我也不喜欢,我定义为科幻诗。
       廖孚嘉:诗歌流派自古而然,自中国最早《诗经》之后,屈原写的《楚辞》,无论语言、句式、手法、韵律、节奏、格调和倾向等,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都明显地呈现不同迥异的楚地文化风格。这种诗体风格明朗、活泼,想象奇特,感情奔放,属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此后,将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这种新诗体,称为楚辞体,并以此为基础,开创了汉代的“汉赋”。
      因此,诗经与楚辞称为中国后来流派的两条“母亲河”。不管流派多么纷繁复杂,都可以在这两条“诗歌母亲河”找到它们若明若暗的线索————诗经的现实主义与楚辞的浪漫主义。
      菩提本非树:楚辞带有楚族的民族色彩。应该是用楚语创作的,和中原的夏语差别较大。
       要点归纳:
       1、诗歌是具有流派的;
       2、诗歌流派具有历史性,最早诗歌流派要追溯到《诗经》与《楚辞》。这是大的流派,但实际《诗经》中也有风雅颂的之别,可以看作最早流派的细流。
       3、超现实主义与朦胧派就是有本质区别的,朦胧派主张替代的模糊性,而超现实主义主张结构的创新。
       嘉嘉点评:
       1、诗歌的历史悠久性表明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譬如印度是舞蹈的国度一样;
       2、周易的爻辞可以看作诗歌的前身;
       3、诗歌的流派实际是诗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4、一个流派的消亡代表这个流派作为当时一种创作理念的有用性与需要性,以及先锋与前卫性,但其精神和价值并不可能消亡。譬如超现实主义与朦胧派的诗歌理念,我们今天仍旧在用。


                      诗歌流派的传承性:横的移植,纵的继承

        廖孚嘉:写作需要传承。中国诗歌有自己的传统,外国诗歌有自己的历史。中国诗歌比较讲究意境营造和诗意的模糊性,而外国诗歌讲究抒情和逻辑。
      在历史上有很多流派,都值得我们去继承它的优点。譬如明代公安派提出的“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和童心说以及清代的发展公安派的性灵说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在写作上都有继承的必要。
只有继承才能发展。
       丁香鱼:关于中诗和西诗。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汉语言的多彩性,它是一个华美的庄园,每一个字就是一块砖、一棵树木或者一片叶,给你足够的选择空间,给你足够的传达空间,所以我说中诗是字给出了节奏上的美,而不是词和句子。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节奏的快慢,节奏的快慢,体现出诗的音乐性。而西诗不同,西诗就是词的组成,词组成了句子,西诗的每一个字母并没有意义,字母只是使诗具有韵味。
同时,大家读来读去的西诗多数是翻译过来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诗,诗歌理论多数也是那些年代的。西诗也是前进的,创新的,而现在却很少有人再去翻译现在的诗和诗歌理论。如果懂外文的朋友不妨去读读西方现在的诗,并不是晦涩难懂。中诗当然也要发展。如果发展,要适合汉语的发展,而不是一味按照外国的诗歌理论来套用中诗。
       菩提本非树:要说流派对我影响最大?————可能要跑题了。我觉得五代、两宋的长短句对我影响很大,但“词”是种体裁,并不是流派。
我对现代诗看得少。古人中,喜欢的诗人有苏轼、李白、李商隐、李清照、李煜、辛疾疾、柳永等人。婉约、豪放问题不大。
       堰鹤:也许外国的诗歌在整篇诗歌的精神营造上值得我们去学习,但论道诗歌语言以及诗歌的意象等,还是汉语诗歌更有前景,只是目前的诗歌良莠不齐,影响了整体诗歌给人的印象,同时也缺乏真正努力写诗歌的诗人。
       努力提高诗歌语言的精炼和包容力,以时代主题精神来展示出来,无论是赞颂,还是批判,我都看好!
       钓雪斋主:新诗是泊来品,无论形式和内容,到现在还跟在人家的屁股后面转。有使命的诗人,要写出自己的东西来,让人家来步你的后尘。
      
       要点归纳:
       1、中西诗歌各具自己的传统,中诗比较讲究表现,注重意境营造和诗意的模糊性,而西诗歌讲究抒情和再现与主动表达;
       2、只有继    承才能发展;
       3、汉语诗歌的多彩性,它是一个华美的庄园,每一个字就是一块砖、一棵树木或者一片叶,给你足够的选择空间,给你足够的传达空间,;
       4、如果发展,要适合汉语的发展,而不是一味按照外国的诗歌理论来套用中诗;
       5、外国的诗歌在整篇诗歌的精神营造上值得我们去学习,但论道诗歌语言以及诗歌的意象等,还是汉语诗歌更有前景;
       6、目前的汉语现代诗歌良莠不齐,影响了整体诗歌给人的印象;
       7、提高诗歌语言的精炼和包容力,以时代主题精神来展示出来;
       8、有使命的诗人,要写出自己的东西来,让人家来步你的后尘。

      嘉嘉点评:
       1、诗歌注重横的移植,更要注重其纵的继承;
       2、在继承中才有发展,才有创新;
       3、中国本来就是诗歌的国度,要发挥汉语诗歌的优势;
       4、我们现在学习外国的诗歌,其实外国诗歌早就在学习我们的了;
       5、讲究脱颖而出,让别人跟着你转。最好让外国诗人跟着中国诗人转。
   

                            流派的主观性:心定则有,人定则成
       堰鹤:我反对流派的观点!
       也许不排除一部分人聚合或者联合起来为某种目的共进退的情况,但绝大多数的创作者都是独立的,没有天生下来的流派约束他们,————后加的流派不过是金箍咒,让作者无法拒绝和摆脱!
有诗人作家自己承认自己是哪个派的吗?只有我徒弟渔郎承认自己是忽悠派,我相信这是真的!
      木中巷:南方周末:你说诗歌是一个江湖,这是怎样的一个江湖,它对你有影响吗?
    (多多):对我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这和我早年的经历有关。“朦胧诗”他们归了几代,一直到我回来才把我归入,而在之前我不算。我也不是“今天派”诗人。因此我历来的自我定位就是,我是一个个人。你的使命、价值只有在写作中会体现,除了上帝跟你在一起,没有谁和你在一起。你最好的朋友,你的团伙都不能帮助你。因此,任何所谓团体式的、群体性的艺术、诗歌运动,我都不参与。所以江湖不江湖,我都无所谓。我看到的是伟大诗篇的典范,这是我研读的中心。
      我还是觉得先写好自己的最重要。
      至于什么流派那也是人为定义的,我把多多的访谈转载过来,供大家参考。
       堰鹤:所谓流派不过是评论家或者说学者无事可做时的一个刻意拼凑和组合。
       阳光:部落或许就是流派吧。
       堰鹤:最近读到一段关于毕加索的故事,也读到他关于创作的认识(我认为,艺术的共性决定了书画理论同样适合诗歌),据说他研究别人的作品时能做到“身外无物”,对研究过的画可以完整复画下来,而且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他认为艺术来源于个人认识,这是他不愿意收徒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他认为其他人的认识和他无关,他无法去改变别人和认同别人!
      丁香鱼:流派是人定义的,流是主方向,那派应该是在主方向的创新。
      郁郁香芷:郁郁写诗倒是无派别概念,感觉好诗无派别之分。
      堰鹤:先有诗歌?还是先有流派?如果追根求源,似乎诗歌流派的说法就很站不住脚!
其实无论诗歌还是其他文体,无论你怎么写,也只能写出那些方面,别无选择,写实,虚幻,只是个人手法和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
      所谓流派-————指存在的流派也不过是自作聪明在大树林里挖个树坑,说那属于西部森林或者东部森林等。
      钓雪斋主:先有诗歌,后有流派多写诗歌,少谈流派。当你成为真正的诗人后,自有研究的人把你归类或自成一派。

       要点归纳:
       1、流派是人为制造的,是人为定义的;
       2、后加的流派不过是金箍咒,让作者无法拒绝和摆脱;
       3、流派具有利益目的性:不排除是一部分人为某种目的而聚合或者联合起来共进退;
       4、存在的流派,不过是评论家或者说学者无事可做时的一个刻意拼凑和组合;
       5、诗歌是一种精神的状态,它超现实;
       6、诗人多多说,诗歌是一个江湖,但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7、多多又说,他看到的是伟大诗篇的典范,这是他研读的中心。
       8、毕加索认为,艺术来源于个人认识。
       嘉嘉点评:
       1、以上的观点认为,流派是人为定义的,其本身不存在,即心有则有;
       2、他们认为流派是主观产物,心的投影;
       3、江湖从大的方面讲,就是众多流派的总和,小的方面而言,其实一个流派就是一个江湖;
       4、他们认为,流派是一种个人的认识和认知的过程。

            
            
              流派的自我性: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阳光:艺术来源于个人认识。极其赞同。或许我说的是私有性。
       丁香鱼:诗是面向大众的文学艺术。如果是私有的,你将读不到别人的诗。
       阳光:有很多私人博物馆也是对外开放的。当然,写诗歌是要负责人的,因为我们必须尊重文字,尊重事物的本身。
        阳光:不是每件事情都可以抒情的,那样就伪了,我不喜欢伪情绪,那样文字会受到伤害。我认为诗歌很私有,诗歌是一种愉悦,是一种享受,文字是一种粮食。我觉得我最值得去做的事情,不是抒情了,而是对事物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发见了事物崭新的组合方式,如果能够授予文字,将产生力量。
       堰鹤:我认为,每个人就是一个流派,每个人就是一个江湖。
       菩提本非树:同意。
       堰鹤 :唯我一人。
       阳光:赞同。
       阳光:最高境界,心中无诗,笔下有诗。
      无哲:如果要分派,我属于现代派。如果要细分,我属于无极主义诗派,我是创始人呵。
      水边青艾:我属于翠城派。
       贾君鹏:我属于贾氏流派。
       幻中行:我属于幻行派,也只有我一人。

        要点归纳:
        1、流派具有私有性;
        2、同时又是开放性的;
       3、不是每件事情都可以抒情的,那就是伪情绪,那样文字会受到伤害;
        4、每个人就是一个流派,每个人就是一个江湖。

         嘉嘉点评:
       1、流派的自私性实际就是指的自我性;
        2、诗歌以自我为中心,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自己就是一个流派;
        3、强调追求的自在性和自我性



                           诗歌流派的客观性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阳光:同样的内容会有很多不同的表达形式,我想这就是流派的根。
       扁叶一舟:从文本上讲,诗歌是有门派的。从本质上来说,诗歌是没有区别的。文本只是人为设置的障碍,本质才是情感的流露。
       阳光: 支持。流派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去规定它是不是应该存在。
       李显:流行和作派=流派。流是水,派是浪花。我不是水,自然没有浪花
       风雨青衫:我认为诗歌没有标准,但有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他们相应的诗学主张,比如上世纪老美的意象派诗歌所宣扬的三点主张。但是这些主张只能作为衡量这个流派诗歌的标准,却不能代表所有的诗歌都遵循他们的主张。所以我认为诗歌是没有标准的。
       阳光:描述的很经典。
       宁延达:好题目,流派是一个人的风格表象。诗人的社会背景、阅读范畴、思考模式、地域环境、个人偏好等等都能够构成某类倾向,物以类聚,诗以群分!
       阳光: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已经有结论了,流派是客观存在的,是诗歌表现形式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个过程和归纳性的学术问题。
      菩提本非树:流派客观存在。我主张多元化。现代人也需要古体诗、格律诗,也需要白话诗。台湾、西方的不了解,不讨论。
      千朔:中国诗歌的派別和台湾分法不太一样,不过在文学讨论上,多数还是以西方国家的文学理论在分派,这个大概很多吧,譬如,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主張又不一样,但这两种写作的人都有;还有近代的设计理论上有极简主义,也就是后来有诗人主张的微诗(台湾称小诗),也就是诗要写得精简,愈短愈好的意思。这个理论,受到社会忙碌以及手机网络的影响,愈来愈多人主张且参与创作了。

      要点归纳:
      1、流派是客观存在的,是客观存在的,是诗歌表现形式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个过程和归纳性的学术问题;
       2、同一内容以不同形式去表达,就是流派的根。
       3、从文本上讲,诗歌是有门派的。从本质上来说,诗歌是没有区别的;
       4、物以类聚,诗以群分。流派是一个人的风格表象;
       5、诗歌没有标准,但有流派;
       6、大陆诗歌派別与台湾分法不太一样,不过在文学讨论上,多数还是以西方国家的文学理论作为依据。


       嘉嘉点评:
       1、我们必须承认诗歌流派的客观性存在性;
      2、流派其实就是“臭气”或“香味”相投的人绑在一起形成的声势与效应;
      3、流派实际是诗歌创作范畴的一种外在形式,但诗歌本质仍旧是抒情的;
      4、接纳不同流派的创作理念,对一个写诗尤其是开始写诗的人来说,很有现实意义;
      5、台湾诗歌一直处于探索的前沿阵地,值得关注。


                          第二章: 流派的社会性,具有功利性与行销性

        阳光:有时候,我们喜欢穿红衣服。
        廖孚嘉:我们加入某个流派或阵营,可能是出于某种关系的结合或写作营销的需要。
       半只眼:诗歌的社会性归属。
       从写作初期到成熟,这是个过程,反映在人的对诗歌的认识水平上。这个过程也是从懵懂,到有意识地追求,直至最后的放弃追求。也即是无属阶段、有意识从属于某个群体(流派)、放弃流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过程?
      在没有涉及诗歌的时候,自然也没有所属,缘于自身对诗歌的无欲无求。
到了涉及诗歌的时候,就会观察、判断、分析,从诗歌的某个方面入手,喜欢上了某种类型的诗人和诗歌。这个时候或许还没有特别强调自己的所属,但是行为上已经在为此努力着。冠以某个流派自然是思路清晰者的选择,而更多没有冠名的作者,则为被动归类的人。关于这一点,你可以否认,但是作为诗歌归类的资深人士,会很容易从你的作品中,找到某一流派的证据,会方面地把你归属于某类诗作者,虽然你还不承认,这是客观存在。
      当诗歌成熟的时候,也该到了放弃流派的时候。诗歌成熟的标志应该是,这样的作者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不依赖于某一种或某一类手段阐述、解构、诠释自己了。也即是无招胜有招阶段了。
综上所述,诗歌流派是社会性归属,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不依赖于个人的宣示。
      至于流派的存在好不好,我认为流派的存在是好的。人,只有站到某个立场上,才能快速地理清诗歌的各类关系,有利于强化对诗歌的认识,为将来实现对流派的最终放弃,打下基础。
    (以上是新华社记者半只眼在黄海军演现场的报道)
       黑夜里的飞翔:有流派是正常的,没有反而不正常。殊途同归,问题是这个归点。现代诗本身就不是中国的东西,国外那么多流派,中国还不是一样。不过在中国,各种流派的诗人,都太想出名了,所以出名前就有出位。害得我们这些读者,有时,搞不清楚哪一个才是诗人的真实。

      要点归纳:
      1、我们喜欢穿红衣服,来标榜自己;
      2、流派或阵营,是诗人出于某种关系的结合或写作营销的需要;
      3、各种流派的诗人,只想借流派出名而已,所以出名前就有出位;
      4、无属阶段、有意识从属于某个群体(流派)、放弃流派,是因为缘于自身对诗歌的无欲无求;
      5、诗歌本身的成熟,理论家会把你归类与归属;
      6、诗歌流派是社会性归属,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现象;
      7、流派的归属会成为某一个诗人创作的标志.


       嘉嘉点评:
       1、非常感谢半只眼独具眼光,对流派的社会属性做了总结,谈的很深刻;
       2、笔者认为诗歌流派是具有功利性和目的性的社会属性;
       3、流派将会成为一部分诗人有意识结成团体进行自我行销运用的营销手段;随着商业社会的发达,单兵作战越加显得势单力薄,于是这种团队行销将会更加发达;
       4、流派的归属,应该是一件好事,可能是你诗歌成熟的标志。


                                 第三章:流派对创作的影响

        
                             第一种方法:兼容并包,无派自在写作
                                                    警告:不要过早钻进“笼子”

       菩提本非树:觉得派别对写诗意义不是太大。我信奉拿来主义,古今中外,能用的,都可以拿来。目前基础很薄弱,还在学习中,谈不上流派。
      廖孚嘉:我也很同意诗派最好是理论家、评论家定的格,而不是诗人自己拟定的。不要过早将自己纳入某个派别,这等于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就会裹足不前。实际上,很多诗派之间的写作理念是相通的,并不是铁砖一块,毫不通融。一个优秀的诗人,往往要涉及很多的写作理念并超越彼此派别而新建自己的诗歌家园。
       廖孚嘉:心中本无派,写来好自在。禅定最状态,诗成鬼魔怪。
       菩提本非树:此偈不错。小弟附一偈。
禅中本无派,定来好自在。无派最状态,诗本鬼魔怪。
       王觉:流是正源,派是支流。流的多了,一个河道里装不下了,泛滥了,就有了很多派了。所以先得多写,写成流,自然就会成派。
       堰鹤:如果说什么派?我坚持我属于堰鹤派或者堰鹤部落,并想兼容并包,不断学习其他诗歌。
       若缺:百花齐放最好。一握!

       要点归纳:
       1、信奉拿来主义,古今中外,能用的,都可以拿来;
       2、诗派最好是理论家、评论家定的格,而不是诗人自己拟定;
       3、不要过早将自己纳入某个派别,这等于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就会裹足不前;
       4、很多诗派之间的写作理念是相通的,可以并蓄兼收,通融己用;
       5、禅中本无派,定来好自在。无派最状态,诗本鬼魔怪;
       6、先得多写,写成流,自然就会成派。


        嘉嘉点评:
         1、写作不要刻意,所以也不要过早把自己纳入某个流派,这样等于给自己套上笼子;
         2、流派是理论家的工作,流派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二种方法:注重传达,懂得创新
                                   警告:不要抹杀个性

       阳光:流派是船,是广场的坛子。手法的借鉴很重要。
      丁香鱼:应该是手法的创新很重要。借鉴是别人的,创新才是属于自己的。
       阳光:借鉴的目的是为了创新。
      丁香鱼:很多人都在谈论诗的流派,我说这不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传达,你想传达什么,最重要的结局就是传达什么。无论传达什么,都需要简单、直接和自由,这充分反映诗者的个性,所以我不说流派,我说个性。
      丁香鱼:(补充):诗歌的目的就是传达感人的情绪,就是把健康、积极、批判等情绪传达给你。这种感人来自诗歌的内部渗透力,通过事务暴露出来的动作、情态、痕迹、规迹等,有方向、有规则、有色彩、有运动的展开,隐喻或双关的把感情、哲理传达,让你体味出一种痛,一种力量。

       要点归纳:
       1、流派是船,是广场的坛子。手法的借鉴很重要;
       2、借鉴是别人的,创新才是属于自己的;
       3、诗的流派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想传达什么;
       4、诗歌的目的就是传达感人的情绪,就是把健康、积极、批判等情绪传达给你。
       5、无论传达什么,都需要简单、直接和自由,这充分反映诗者的个性,所以我不说流派,我说个性。


       嘉嘉点评:
       1、丁香鱼的观点很值得思味:流派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想传达什么;
       2、写作要凸显自己的心性与个性。这就需要超越与创新。


                      第三种方法:流派是方向,主动学习
                                     警告:不要流失表面并掌握进度

       渔郎:流派是诗歌写作的主观自觉,在诗艺上有独到的见解和努力。给自己下框子、定目标,才好知道朝什么方向发展。
        规定流派有利有弊,但我喜欢从利的角度看待此事。当然一个人随着阅历增加,学识提高,会有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也没必要抱残守缺,一棵树吊死。到时候再换一换也未尝不可。而眼下,需要给自己一点力,去自觉实践某个或许不成熟的“理论”。
        流派不同,作品的风格、品味、展示方式也会不同,也自然会有不同的表现,避免诗歌作品的千篇一律。     我注意到有些作品,虽然没有冠以何种流派,但是也有不同手法等的追求,创作出了可喜的作品。这很好,我认为大胆的实践应该得到支持。
        但愿诗歌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千朔:渔郎大可的观点也是可以参考的,毕竟学习有个方向与目标,在进度上是可以掌控的,不过若是诗歌的思想已经成熟了,不谈流派,也是可以的。甚至有些诗人,是每个流派都试着写写,这样也是可行的。
      阳光:说的好,是个演绎过程。此言论可上中央二台了。
      桑笔:诗歌发展到现在的确需要一些“框架”了,就和迷失了的人一样,诗歌需要一条“引导回家的路”。火车的轨,流水的槽,流派就和这些一样,引导走向更为准确的地方,更远的地方!
      渔郎:(自立为忽悠派),关心当下,主动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和国内民生,也关心个体命运,自觉将东北二人转元素杂糅于创作之中,争取咳嗽一声就是大作,哎呀一下就有稿费。
      并与第四空间派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接受广大老中青妇女的崇拜。
      伊万诺夫:我接受这一观点,很高明,很现实,很得力,很实惠。
      阳光:至于我们属于或是倾向与某种流派,也是很正常和客观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流派和我们归属于某种流派,更不在于我们杜绝流派,而在于如何借鉴流派的手法来提高自己。

       要点归纳:
       1、流派是诗歌写作的主观自觉,在诗艺上有独到的见解和努力;
       2、给自己下框子、定目标,才好知道朝什么方向发展;
       3、不断尝试,需要给自己一点力,去自觉实践某个或许不成熟的“理论”;
       4、若是诗歌的思想已经成熟了,不谈流派,也是可以的;
       5、有些诗人,是每个流派都试着写写,这样也是可行的;
       6、诗歌发展到现在的确需要一些“框架”去引导;
       7、不在于我们杜绝流派,而在于如何借鉴流派的手法来提高自己。


       嘉嘉点评:
      1、渔郎和千朔的观点都很值得推崇:不断尝试;
      2、借鉴某个流派的创作理念,是很不错的学习方法,关键要进得去,走得出;
      3、关键借鉴流派手法来提高自己。





                                        第四章:诗歌难度写作

        阳光:还有,难度写作是什么概念呢?
       千朔:我认为诗无所谓难不难度的写作,对写作的而言,写不出来的,都叫作难,写出来的,那还有什么难不难的问题,只有好或不好的考量而已;而对读者而言,读不懂都叫难,读懂了,也一样是好或不好的问题而已。当然,这是本人个见,提个大家参考和讨论。
       阳光:嗯,可能他们把难度定位错了。
       千朔:小香鱼儿,说说你对难度写作的想法给我参考和学习一下啦。
       丁香鱼:我不承认有难度写作。我觉得诗象一种宗教,它涵盖了太多的内容,是气质、品质、知识、经历和天份的综合体,也许有人还会加上一条或者多条,比如刻苦、细心等等,我并反对。
在我眼里,诗只有三种:第一种裙子,用来看的,用来玩弄文字的,也就自我欣赏,自我理解。我不喜欢一件很小的事情,码成老太太的臭脚。
      第二种是蚊子,用来哼哼的,装神弄鬼的,也就漫无边际胡扯的,动不动就几百年,动不动心情激昂,高高呼喊的,我在想,既使喊哑了嗓子我也没有感觉出痛,我倒是替他的嗓子担心。
      第三种是刀子,对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动容,对世界万物的热爱,或是对现象的抽打,都是一块一块挖肉的。无论什么形式,无论什么派别,做到挖肉就是好诗,这是我喜欢的。
阳光:第三种是刀子,对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动容,对世界万物的热爱,或是对现象的抽打,都是一块一块挖肉的。无论什么形式,无论什么派别,做到挖肉就是好诗,这是我喜欢的。
       阳光:嗯,是不同的传达方式,都是传达。
      堰鹤:死鱼的这个观点符合我。
      王觉:难度写作是一个伪概念!严肃的写作本身永远都是有难度的。无论什么主题什么手法什么技巧什么主义,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要点归纳:
       1、诗无所谓难度写作,对写作者而言,写不出来,都叫作难,能写出来的,就是不难。
       2、难度写作是一个伪概念。严肃的写作本身永远都是有难度的。
       3、诗象一种宗教,它涵盖了太多的内容,是气质、品质、知识、经历和天份的综合体。
       4、诗歌的目的就是传达感人的情绪,就是把健康、积极、批判等情绪传达给读者。

       嘉嘉评析:
       1、既然有难度写作这种说法,就应该存在。存在就是合理。
       2、难度写作应该是个人的体验和感受。
       3、难度写作与个人创作目的和设定目标有关,当一个人要超越自己当下,就会迎来难度写作。
       4、难度写作是一件很困惑很痛苦的事情。因为面临的将是否定旧我,重新找回新我。
       5、难度也是一件快乐的体悟。把难度当作挑战,就有了激情与动力。



                                    第五章  总结

        通过这次话题讨论,获益颇多,至少可以总结如下:

         一、 诗歌流派的认识方面:

       诗歌流派的属性可以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方面进行探索和总结。

       1、诗歌流派的自然属性:这是指诗歌本身具有的特定品质属性。
      ⑴客观性:流派因为特定文化背景、风格、倾向等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⑵历史性:流派自古而然,自从有诗歌产生,就派生出不同的流派。
      ⑶主观性:流派是人定划分的,往往是理论家的工作结果。
      ⑷自我性:流派具有自私性,这是由于诗歌自我抒情的本质决定的。流派凸显的也是一个团体的自我个性。
      ⑸创新性:流派往往都有自己创作的理论发现或某些传承延续的刻意强调或放大,往往会打着自己的理念旗帜,来标榜宣传自己。

       2、诗歌流派的社会属性:就是流派之间以及流派内部之间的人员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⑴、团体性:流派不是一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很多人的集合,属于一个团体。
       ⑵、功利性:流派是具有特定目的,风格、嗜好相近的诗人抱团,其目的就是通过集合效应,达到社会认同自己的目的。
        ⑶、行销性:当诗人打着某一旗号,譬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朦胧诗群” 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海子为代表的“神性写作”,以韩东、于坚等为代表的“他们诗群”,以及以周伦“知识分子写作”等,从创作角度看,他们属于某一流派;从商业角度看,都具有一定的行销目的。
       ⑷、策划性:由于具有功利性,所以很多流派的都少不了有人在幕后策划与推广。
       ⑸、品牌性:一旦一个流派具有广泛的认知度和很高的社会美誉度,这个流派就备具了品牌性质。譬如历史上的桐城派就是一例。

                  二、流派关系分析

        流派是主观性与客观性、历史传承性与现实需求性以及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理清这种关系,对写作诗歌的人而言,大有裨益,在方向上具有指导作用。

             三、流派对创作的影响

       1、流派对创作的影响很大,我们当前很多写作手法都是来自于某些流派的创作理念;
       2、流派的理论可以借鉴,可以尝试,可以兼收并蓄,实行拿来主义,但要走得进,出得来,不要深陷其中;
       3、流派是理论家对你的概括与总结,当你被社会确认为某一流派时,可能你的创作很成熟了。
       4、为了更好的获取读者市场,有实力的诗人可以抱团行销自己。但市场的风险很大,如果名实不符,铤而走险,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甚至万劫不复。所以,要三思而后行。
       以上不当之处,望大家指正。

                                                                             2011年1月9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半遮面的《考古所》----推荐其诗歌情绪的构造

作  者:深圳欲望
发表时间:2011-1-1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35768&extra=page%3D3

考古所,一个建筑,一个机构,所到之处,无疑是掏我们的祖宗。“大地像被酒泡烂过的当归, 那么涩, 那么苦”,那么考古所,显然不是大地之饮。一种强势的置入,破烂,苦涩。作者看到的是破旧,苦闷和需要呼喊。“考古所, 一堆干瘪的土”,大地埋葬历史,需要自然的承载和生长。

考古所的翻天覆地,自己干瘪,所踏足的土地变成木乃伊,考古所有马桶和稀饭的呼声,现实兵临城下。为突发奇起的泼墨艺术(或即考古)而宽恕而沉默。考古所定义为谦卑。作者开始追究,和醒悟,这是谁的馊注意?主意,是思维的,注意,是现实的。

接着,考古所,我们自已“把人类做成标本 ,抽干他们的脂肪,然后亲热的抚摸他们的心脏, 甚至吻他们的屁股。虽是挑灯的白昼, 你用氨化钾放毒, 用镊子压, 用大头针钉”。述咒这个场面。跟一颗野菊比较起来,考古所真的很“馊”。作者进一步的揭示和指责。

历史的沉寂和安静,不与我们联系,是一种和谐。“这样东一榔头, 西一斧子,为一具死尸荒废一生”考古所,现实的人类自己,一切求证,一种荒废。然而理智告诉我们,考古所终极哲学,弄懂过去,知道现在,明白将来。这是我们健全的思考。我们把考古所定义到现实的场面上,目不忍睹。诗歌是可以象作者这样长驱直入的,驱打世间某部的。这个层面上讲,考古所的贡献,是隐藏的。或者是巨大的。虽然作者一字没提。

最后“我曾央求着给天空打上补丁,一片残月的表情下,那颗歪脖树, 已成灰白,我知道,我天生就被锁在这儿,我该是怎么的苦闷”,作者终究归于自已请求,为什么写考古所,也不言而明。或许,这一所考古所,是作者个人的,内心的考古所,那么我们就会扩大到人生的释放。无疑更能接近感动。

这一首诗歌,沿袭了作者一路的写作方向和手法。带着诗歌的语言进行强烈的叙述,有现实的意义并感染着读者。其中,最为称道的是作者情绪,成为这一首诗歌的另外一条站立的线索。而且是通过问句完成的。第一节,“是什么在拱形门里, 抬进抬出”,第二节,“这是谁的馊注意?”,第三节,“谁愿意为你哀悼”,第四节,“你难道不值得可悲?”,第五节,“我该是怎么的苦闷”。作者,在这方面确实比较卓越。我也一直认为,作者在写诗歌时,都有好多年的预谋一样。如果发泻于诗歌,可能带给诗歌的是灭顶的胜利。

随便提及一下,作者对于词语的有意之图,除了“注意”,还比如“临晨”。比如“一颗野菊”。对于诗歌,你无法用语法说清楚这个对与不对。别人可以说她在讲手法。我习惯这种词语,起始于诗歌报四川的席姑娘(给诗歌报作过代言的漂亮的诗歌姑娘),经常造一些生词。我问过她,她说:“那些是她自已的可爱的词语”。哈哈,真的少见也不多怪。

坚决支持半姑娘!是为结束。

注:个人之言,请大家批评。





附:考古所
作者:半遮面
你来了之后,
大地像被酒泡烂过的当归, 那么涩, 那么苦
是什么在拱形门里, 抬进抬出
破旧的棉袄, 破旧的绣花鞋, 破旧的拐杖
他们来不及呼喊,  苦闷已坠落荒野中
考古所, 一堆干瘪的土

你来了之后, 一亩三分地踏进你设计的圈套
阳光晒一下, 就成了木乃伊
在临晨, 你炫耀着马桶艺术, 与稀饭哲学
这时候, 你一面想象自己的呼声, 一面施舍自由
在夜晚, 你两眼漆黑去泼墨, 宣纸不翼而飞
这时候, 你却宽恕了谎言
用谦卑杀死沉默,这是谁的馊注意?

你来了之后
把人类做成标本 ,抽干他们的脂肪
然后亲热的抚摸他们的心脏, 甚至吻他们的屁股
虽是挑灯的白昼, 你用氨化钾放毒, 用镊子压, 用大头针钉
一颗野菊, 在展览馆附近
那样平静地去欣赏自己的杰作
不顾及死者与生者, 生者与逃亡者的痛苦
如今,你该明白
谁愿意为你哀悼

你来了之后
四面八方的窑子都变成金銮殿
你与皇族结亲, 从后院抄家, 挨个肢解
而我知道,你害怕吃泥土, 睡棺木
仿佛板上的泥鳅,  无处藏身
你难道不值得可悲?
这样东一榔头, 西一斧子
为一具死尸荒废一生

我曾央求着给天空打上补丁
一片残月的表情下
那颗歪脖树, 已成灰白
我知道,我天生就被锁在这儿
我该是怎么的苦闷
 
相关回应:

深圳欲望:上面读后感没有指出其不足,下面补一个:
其实,这样说吧,我归于你一个忠实的喜爱的读者。 我读诗歌遇到一个问题或者发现一个问题,觉得好时,就可以写几句出来。就像写诗歌一样,要有一点东西才可以写的。我写你这个,我用了1小时,随意的写几句。昨晚回来晚,有些冷,赶着快。是大家在讨论你的诗歌时,我的感觉不一样。
而且,我发现了,内心的情绪,是可以感触到,所以写了这个,《推荐情绪构造诗歌》。这个是我的发现。你本身有的东西。很多人没有发现。

当然,您的诗歌还不是很方圆交融。有特别好的构思,就象格本说的,把诗意淡化于内容,让内容悄悄的散发诗歌的气息。痕迹轻一些。   另外,要有将领般的句子,在一首诗歌中。这就是一首诗歌的铭牌,订上去了,就是你的著名的一首诗歌。商量。


蓝色手枪:
我曾央求着给天空打上补丁,一片残月的表情下,那颗歪脖树, 已成灰白,我知道,我天生就被锁在这儿,我该是怎么的苦闷

----这一节堪称绝妙 古有女娲补天 而今半姑娘有此思绪实乃大气也

这里有阳光:
如果不要“你来了之后”的排比形式,我觉得会更好,这样的诗歌在表现手法上不受限制,在形式上更自由些好~

蓝林雨:
不错的浅析,学习
每小段都用到----你来了之后,短则可以,长了就显得多了,与大叔同感。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2-7 20: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诗:紫玉的《掏空》外三

作  者:发呆
发表时间:2011-1-6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extra=page%3D3

读诗是快乐的,有诗读也是快乐的。我说,读诗也是一种运动,脑子的运动,神经的运动。运动过后也是累的。


《入梅》

让你的出生地,与我的村庄毗邻
我的手指,握紧你的根系,抚摸你的声音
并制造一次邂逅,与你的归期无关
只湿你半红的唇

总想与你攀谈,听寂寞舒缓的故事
一并行走、呼吸和微笑
当这个落俗的场景,依然俏丽
你的骨子里,有暗香盈出
连着五月的红,走出江南,于天涯浪迹
见证一次,山高水浅

梅是什么?梅是一株植物。可我读后感觉出来的是一个人,她要把心事说给这个人听,梅就动起来了。我想,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来自诗歌内部的亲和程度。诗歌的空间在那里,应该是诗歌创造出来的那种无法当场展示在你面前的那些无形的东西。这并不是说文字需要多么高深,句子需要多么复杂。简单直接的文字更容易产生亲和力,因为它不会有意的避开读者。简单文字也能通过转换、断句、气息产生出来的浓度、柔软度、高度对读者发生作用。
我想,这首诗里的连接词可以去掉。如:让、并等。

《接近》

接近火,殃及飞蛾的命运,殃及死亡
接近水,能耗尽一生的血泪
似蚂蚁,走不出低矮

当痛苦和失望,如野草漫过心壁,荒芜心房
去一个人的旷野,任浮云悠闲
接近青山,接近河流,接近粗糙的光阴

接近真诚,用信任去购买
接近幸福,用时光和汗水去兑换
并穷极一生的爱和悲悯
看窗外探出的笑容
与不幸握手
向苦难致谢

“接近”是一个动词,是有运动方向的,是有具体指向的。接近什么东西,就与什么东西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就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对生活的体验,通过“接近”而产生的“辐射”,她关注的是接近后呈现在人们前的姿态。她说的很理性,很直接,也很有力量。但理性多了些,理性多了就显得空,显得诗意和空间小了。

《掏空》

我用悲悯,深入一只虫子的内心
掏空贪婪与玄想
日子,便在私念中
被汗水和时光掏空

南来的苦痛,北往的幸福
在一生中,被情感掏空
掏空失意、希望
以及赖以生存的美好
最后,我用虚无
成全一座墓地

这是一首面对生活的诗歌,在这里,我更愿意把“掏空”理解成一种情绪的发泄,或者说是一个人的多愁善感。诗歌展现出一股忧伤、落寞、无耐的疼痛,这是一首完整的抒情诗。有时候,别人哭的时候,我们寻找他悲痛程度,并不是看他的哭声大小,而是看他的眼里的光线、脸色的灰暗和姿态的扭动,因为这种悲痛程度要比哭声大小更持久。所以我说,这首诗呈现的还不是很够,还要扩展一些。

《一个人》

流水,抵达过
芬芳且温暖
也抚摸过冬天的太阳和纯净的物件
雪花裹着羽毛的灵魂
堕落在北方

一个女人,来自遥远的钟声
竹叶里的太阳
照到最好的年华
却把纸糊的红尘看破
遥远的屋檐下,擦亮远离的背影

“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一个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她说了,是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你读完诗,稍加思索,就清晰了。这首诗的特点,来自她的眼睛和大脑,她的冷静观察和想象。这种观察和想象是有伤害的,伤害了读者的大脑,给大脑里植入了一幅油墨画。但个别词语有待验证,两个“遥远”,还有一个“却”字。

到这里,诗基本读完了,总结一下吧。
文字的朴素大方是紫玉的特征。诗是由字和句子来提高的,但文字的选择能体现一个人把握诗的能力。读紫玉的诗能处处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材料。但我想说,你必须找到你与这个世界共有的东西,通过你传达到别人那里。叫人们相信,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写小我的时候,引出大我。因为每个人在读一首时,是没有思想准备的,只有在碰撞了读者的心后,才能受到感动,才能记住你的文字,你的句子。所以,不要纠结在小我里。
有不对的地方,还请紫玉妹妹见谅。

诗歌地址: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extra=page%3D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读半遮面《声之角》-----陌生化,诗歌语言的唯一选择

作  者:深圳欲望
发表时间:2010/1/7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extra=page%3D3

作者写诗歌才一两年,对于诗歌来讲,她真的可能晚到了,但是读着读着,始觉她为诗歌准备了好久。当读着她的题目《声之角》和最后一首《命盘》中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五声,六声时,不敢读了。我不懂中国古代声律之术。所以我特别要求不读这两部份。更可敬于半遮面的那些中国文化的底子,可能成为其诗歌骨子。而且我将找不到另外的:声之角。现在歇艺的她,诗歌或许就是她的声之角。

作者在偷偷的看完和看着社会和人生,在偷偷的写诗歌。对社会和人生的现实,用诗歌积极的关注揭示表达,现实性,是我阅读其诗歌的一把钥匙,一个必要的入口。特别是那种平民气息的关怀,所谓当下性的深刻投影,印象深刻。她的诗歌,有女(诗)人的敏锐,有男(诗)人的气魄,语言沉实而意动,富有深意和诗意,富有文化的底蕴和张扬的激情。比如前面写的《三里屯》等,可以说,她是就那么比较容易的来到了诗歌世界。写诗歌的朋友和诗歌在欢迎!

对于一个女(诗)人来说,在种种现实面前,无疑最易最先体验到的是女性精神,然而让其进入角色的,往往是一次次疼痛的洗礼。在《情人》中,“我轻轻的说着: 那些从来都是冷的”,这种气节的持有,张显着她个人的和诗歌的气质。她经住了诱惑,同时是她疼痛的过程,因为她清楚的知道:“......随时...... 随时....../随时会揭开那张画皮”。  在这一首诗歌构造中,我特别欣赏,他在两个时间上的运用,第一处:无可指责时。第二处:他明知。这样对加大诱惑,承受自我,有强大的表达。在她的诗歌中,往往能带给我们读者一些发现的惊喜。

读她的诗歌,常带给我们读者天性的悲悯和本真的善良。面对世事,不但守住自已,还要告诉别人。埋于生活,仍不失其光泽之肤,给人耀眼的亲切。在〈〈窗井口〉〉中:“而你不能, 或许只能/一辈子为一个井口打开”。在“不能”和“只能”中告诫,我作者此时,不光是疼已到达了痛,也许哭了。 在〈〈岸的回声〉〉中,作者依然是发挥了她无处不在的情感体验和依然表达了真切细微的人生价值观。   在这两首诗歌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半遮面在诗歌语言上的尽情表演:“暗处,你沾满焦油的手, 正在融解/一些视觉, 趋于某种反抗/你将并不深情的风, 撕扯着”。转换和延伸极具想象力和诗化力。还比如“阳光去了, 你的沉郁都白了”。读她的诗歌真的能带给我们人生真切体验和诗意享受。

更重要的是,从作者写的<<散落的叶子>>中,看到了她的诗歌更多的精彩。起始句:“散落的树叶在风中弯弯曲曲”,给读者两个弯弯曲曲,第一,树叶在风中弯弯曲曲,在自我动作。弯弯曲曲的树叶,在向外呈现。第二,树叶在风中以弯弯曲曲的路径飘落。弯弯曲曲的树叶在风中弯弯曲曲飘落。这样去解读后,复杂而不见得新鲜。然而,这一句,读着这一句,直觉就是没有用“飘零”,而用“弯弯曲曲”,给了读者陌生的新鲜感,产生了足够的诗意。

接着作者想解决这个弯弯曲曲,首先,明确的提出:“这种弯曲”,然后,用三个一般疑问句来猜测和叙述。是谁(哪一堂课),是什以时间(哪一个季节),什么位置(哪一种角度),包括了时间和空间和人,提高到一个哲学的高度,哲学无外乎也就研究这些及其相互的转换。最后,作者用选择疑问句来回答。好象没有答案。其实,光,时间,衰竭的皮肤,无外乎都是时间的概念。作者转换归结,这种弯曲就是时间,就是岁月轮回,就是生活轮回 。

那么下面,作者进行了转换和延伸,把上面的树叶的一种弯曲,飘落,一种距离的临近,引申为“一场追踪”。我们的人生的种种企图总是差之毫厘,而且是从开始到结束的。这样的追踪是残酷的。比如,用舌头鼓吹疲乏,用男人来显赫的女人,从开始都错了。但并不那么认为。只到,一旦认为时,“当背影在街头有些风吹草动/你的表里如一去了哪里/你圣洁的灵魂去了哪里”,或许这时,我们也象“散落的树叶在风中弯弯曲曲”,在弯曲,徘徊,挣扎。有的,没有了表里如一,有的,没有了灵魂。人生在这一场追踪中飘零。作者积极发问:“此刻, 谁的心情/以根的姿势四下飘零”,至此作者完成了提醒和主张。在结构上,也回应了开头,和题目。

“此刻, 谁的心情/以根的姿势四下飘零”,可能是这一首诗歌中,最将领般的句子。不管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诗歌语言,都极具诗意化。归于诗歌的“陌生化”。在内容上,心情以根的姿势四下飘零,这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语言上,作者采用了“转换关系”,即“把所描写的人,物,事之间的关系相互交换,形杨一种崭新的秩序,必然给读带来陌生化的效果”。

作者在“此刻, 谁的心情/以根的姿势四下飘零”中,第一级转换,是叶子,以根的姿势四下飘零。叶子飘零,正常的没问题。叶子以根的姿势飘零,不太正常了,读着有些痛苦。但叶子和根,是一体的,落叶归根,还是正常。毫无疑问,带给了我们新鲜的和赞扬的姿势。

第二级转换,在第一级转换的基础之上,是心情和叶子的转换。那么这里要从全诗看,“散落的树叶在风中弯弯曲曲”,作者无疑已经把叶子提升到人的位置,叶子的情境和心情,上升到人的情境和心情。这样,突破我们的常理和旧有感受,把握不住,被这种新的感知,带来的新奇的陌生化结果,产生难以理解的欣赏的痛苦,一种审美的痛苦。在第二级的转换中,除了生理元素,心理无素,更多的动用了脑机制元素。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技巧,使形式具有阻抗性,扩大了读者感知的时间和困难,当读者逾越后,带来的就是诗歌的欢乐。

比如,庞德《 在一个地铁车站》从130句诗行改为2句:“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的出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的许多花瓣”。 不相及,是我们要解读的一个陌生化的情绪方程式。结果都是亢奋的愉悦。

我也开始认为“陌生化,诗歌唯一的语方选择方式”。是为结束。

                                                                 深圳欲望2010/1/7


附;声之角
作者/半遮面

〈〈情人〉〉

无可指责时
我轻轻的说着: 那些从来都是冷的
而另一个声音, 在和我面对, 与我讲述
______秘密的美呵, 比夜更柔媚
他激活了我的世界
在他靠近的地方, 他的存在, 使我发颤
那时, 有人偷笑, 有人辱骂, 有人假装菩萨
真实的不能真实, 他明知, 我听不见
......随时...... 随时......
随时会揭开那张画皮



<<窗井口>>

窗之百里,  蓝把海滩变成一张哭泣的眼睛
在这潮湿的胶板阁里, 你陪伴我
经受动荡的围困

暗处,你沾满焦油的手, 正在融解
一些视觉, 趋于某种反抗
你将并不深情的风, 撕扯着
而你不能, 或许只能
一辈子为一个井口打开

<<岸的回声>>

在一个早晨
______你升上去, 又降下来
围绕日出的中心, 疲倦的, 萧索的
难以置信, 这一刻, 你两手空空
脚丫子变咸,鞋子与泥沙成了深坑
终于, 你忍不住捶胸顿足
岸旁的螃蟹仍旧打横的走
阳光去了, 你的沉郁都白了
你已不允许自己理智, 央求着
成为他们的其一


<<散落的叶子>>

散落的树叶在风中弯弯曲曲
这种弯曲
是哪一种角度的倾斜
是哪一个季节的落寞
是哪一堂课带来的风
光? 时间? 还是皮肤的衰竭?
一场追踪, 从开始到结束, 差之毫厘
正如, 我们都是用舌头鼓吹疲乏
用一个男人来显赫曾经的风华正茂
当背影在街头有些风吹草动
你的表里如一去了哪里
你圣洁的灵魂去了哪里
此刻, 谁的心情
以根的姿势四下飘零

<<命盘>>

1234567890
哪个数字能帮我逃出一劫
当我虎踞龙盘
那些战火悬挂在四壁

他们还坦然的
保持一种加减乘除的姿势
他们还坦然的
看我的生辰八字, 他们
一声: 黄钟
二声: 太簇
三声: 姑洗
四声: 蕤宾
五声: 夷则
六声: 无射
他们声声是道
他们烧香, 拜神, 吃斋
他们在虚幻里养生, 求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老刀和他的反克诗朋友们

作  者:方悄
发表时间:2011-1-8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36456&highlight=

福建老刀(又名顾北,是他的本名吗?我没问他。)是我在诗歌报论坛的朋友,同为原创交流区版主,我们的认识来于不打不相识,2009年5月1日他发了一组自称为“生猛组合拳”的探索诗《刻舟求舟,刻剑求剑》,星海左岸称其“全新的思维,全新的象征,全新的形式,诗贵不段(断?)突破自己,老刀身体力行,做得很好,作为老朋友,为他雷一下。”时任诗歌大厅首席版主的温经天将其置顶,推荐精华,并赞其“读老刀的诗歌,如同打铁!热辣,力度,硬度,耐性,锋刃的速度。。。让人快意。重要文本需要挂久一些,让大家多琢磨体会讨论。推荐”。我绞尽脑汁也没读懂他要表达什么意思,于是毫不客气地留帖批评道“要把诗写成这样不像诗,实在不易”,老刀反问道“你觉得怎样才算诗?”,我回答“你这问题问得太大了。从有人类以来,好像还没有一个人说清楚过什么是诗,都只能说诗以外的一些东些,比如行啊、节奏啊、韵律啊、平仄啊、对仗啊。我说不像,只凭感觉,而我的感觉又常常是错的,千万别放在心上。不是有那么多人说你写得好吗,你记住那些开心的话就好了。”于是就吸引了许多人加入了这场争论,争论没有结果,正反两方谁也没说服谁,但我和老刀却熟识了,经常有了短信交流,后来他在诗歌报报论坛提出举办流派诗展播,我极力支持他,因遭到站长的反对未果,我因此知道他们正在试验着反克诗,读了一些反克诗和宣言,还是不大明白反克诗是什么,比如他们宣称反克不属于任何流派,宣称自己也不知道反克是什么意思,我至今不明白“反克”一词是他们自造的呢,还是某个外国词语的音译?若硬要找出一些反克的共同点,从他们各自的自述中仿佛有:
1、好玩。具体写诗有哪些好玩,他们没说,我不知道。先哲有言,愤怒出诗人,似乎不少诗人写诗是痛苦的,一点不好玩。
2、自由写作。似乎他们都有意远离政治,他们所谓的自由写作,是在政治规定的自由内的小小的自由写作,不会跨越雷池半步外去进行大一点的自由写作,休想在他们的笔下读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兴也百姓苦,忘也百姓苦”的句子。
3、先锋写作。他们的所谓先锋,仅仅是遣词造句的先锋,而非思想上的先锋,这点有点像美国的语言诗,当然不会读到“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的句子。
    也许我的理解不一定对,于是觉得见一下这些反克诗人们对理解其诗会有帮助。时隔一年半后机会终于来了,我到厦门后先赶到泉州华侨大学拜望毛翰教授,接着我给他发短信问他在福建什么地方,他回短信问我是谁,我真奇怪他以前把我的电话号码是存储了的,为什么就没有了呢,我还以为他在摆什么架子,当我回信说我是方悄,他的态度大变,说自己在福州工作,我提出想见见他和他的反克诗朋友们,他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乘车前往,他和王柏霜先生亲自驾车到车站接我,直接带到一个豪华餐厅,嚯,居然早已有两位美女诗人雷米(玉点点)、朱雅秀和六位先生诗人哈雷、鲁亢、牧心雪(张志平)、陈幸、大荒、崖虎及一位官员福建作协秘书长张冬青先生,加上我们三人,一共十二人。吃的是高档菜,喝的是五粮液,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反克诗,就是一群过着雅致生活的雅致的人写的雅致的诗!对这群朋友匆匆一瞥的印象是:顾北和王柏霜为人真,接送都是两位,并免费为我代买前往厦门的动车票;张冬青和崖虎热,席间两位时时位给我奉菜添酒,真让我感动;哈雷和鲁亢为人静,特别是鲁亢,席间几乎没听到他说一句话,总是在沉思的样子;牧心雪(张志平)为人善,时刻和颜悦色,好像一尊菩萨;陈幸和大荒为人蔼,随和无架子;还有两位美女诗人,当然就是美了!唯有一点遗憾是席间气氛不是很热烈,很少有人讲民间笑话,特别是荤笑话。
    从老刀说到反克诗歌,再说到吃喝,最后说到笑话,似乎越说越没品位,而且略有微词,显得我有些不厚道似的,我想真正的朋友不是附和与礼赞,而是各抒己见、直言相告,其实我的用意是:政治如此统一,我们不妨活得和写得杂一点,发展如此科学,我们不妨活得和写得明白一点,神州如此盛世,我们不妨活得和写得狂野一点,社会如此和谐,我们不妨活得和写得嚎叫一点!
      饭后各位送了我签名书籍,并合影一张,然后老刀和王柏霜先生送我到车站,我踏上列车,奔往下一站,那是我旧生命的结束和新生命开始的地方。福建盛产诗人,我一直有好感,因有了毛翰教授、顾北及其反克朋友、木中巷、蝶岛雀梅,特别是有雨,就好上加好了。再见,福州,再见,朋友们!



                2011年1月8日  方悄于不出门斋


附:反克诗四首

在一堆垃圾时间里发现真谛

    作者     王柏霜

我能想象在那些被占用的、黑暗的垃圾时间里
你的双眼冒出的火光让这个冬天继续安睡

变幻多端的声音日渐靠近春天的内心
我依靠一次又一次的意淫进入你的身体

那些被过滤掉的真理被一些舌头重新唤醒
一瓶已经醒过的葡萄酒被我一饮而尽

最终的日落早于日出。我站在山脚上仰望
幸福只是楼上的声响,时而响亮,时而沉寂

在我垂直进入的目光里,火比水厉害
你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将我燃烧

我担惊受怕的日子一直在延续,不断催生荷尔蒙
它灌溉着雄性的身体努力应付春天的需要

必须将死去的皮肤剔除,让毛孔重新呼吸
我就是这样成就一个美丽的影子,在我面前走动

依赖什么活着?舌头和牙齿的功能日渐萎缩
我没有办法不用复杂的思维去厘清真谛是否存在

2010/1/29




邮寄

  作者   顾北

在祭酒岭附近,找一家足够大的邮局
把自己寄走。那时我自备了包裹
还喝了一碗凉开水壮胆
鲁亢说过,一切皆有可能
你就让它来吧
该生火的起火啦
该生仔的生仔啦
该干啥还得干啥
该寄走就尽量寄走吧
免得日久生情,万劫不复
免得生灵涂炭,皆大欣喜
曾记得少年时给女友寄过河流、炊烟和树
后来寄楼上楼,凭栏处,水调歌头
再后来,寄不动了整整一条河川、一座村庄的炊烟
一片静寂无语的树林
如今呐,我寄走自己,还在祭酒岭邮局
还找那位退休又补岗的妇女
她说,我已经寄走足够多的东西了
有什么值得流年再寄的,找死!




武夷留香

作者    牧心雪

我必须为你说出这一场迷醉
没有哪一次行程  能让我
为你悄悄地准备  设计并期待
一次天南海北的相聚和山水知音的别离

是的  光景只是我们相逢最初的代序
把酒临风对酒狂歌都是我们的唯一
大山里的火塘  扑面而来的流水欢宴
绝不泄露我们今夜无眠的秘密

我们醉在壶里  不让寂寞光顾
武夷留香  武夷流香
一座山的甘醇浓郁和一座城市的深情厚谊
你成了我翘首的红颜和执手相邀的知己




夜深人靜

作者    鲁亢

那个人还谈不上有经验
他挑选看书,和妻子交头接耳
在她的掌心写字
他的妻子知道他要离去

他租下隔壁的房子半年
晚上点蜡烛,后来
他养成摸黑上床
彻夜不眠,一直捱到天亮

日子在外面,每一下
都是不动声色的暴力
还有人声潮涌,这些东西更奇怪
比饥饿还凶

那个人没法做完这场实验
他自阳台溜进自己的房间
他替自己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而向在座的家人道歉


前排左起:张冬青、方悄、哈雷、朱雅秀、崖虎、鲁亢
后排左起:王柏霜、福建老刀、大荒、玉点点、牧心雪、陈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锐角之锐———乱读半遮面的《周身都是痛》

作  者:荻舞浔阳
发表时间:2011-1-10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extra=page%3D3

        面面说,《周身都是痛》,这源于她亮出了诗歌的锋芒。她写下的一组《45°角》《35°以内》,或者《声之角》,不得不让我想起锐角,不得不用锐角之锐来概况她的诗歌特性。她的《重返三里屯》等一系列作品,尽管没有用上角度的标题,但无不折射出锐利的光。半只眼在点评精华榜里一些诗歌的时候,指出许多尽是“浮云”。我想,面面的诗歌,正是与之相反,是诗歌天空中的惊雷和闪电,是深入社会生活、精神内质的匕首。对面面的诗歌评读,欲望兄解读得已经非常好了。我极喜爱,却限于水平,不能完整的去解读。
        面面这组《周身都是痛》同样不乏深邃之美。既然讲的是周身,在第一、二首诗里,主要还是从作者自己本真的视角出发,来深剖包围自己的种种感悟(当然是对外在世界,而非个性情绪)。
        《中途》,“一辆大客车被迫行驶”,这是人生的客车,对大多数人而言,不想继续都不行,尽管要穿越“黑暗的隧道”,遇上灯黄(规则或者潜规则)、你、车轮和夜(依旧是黑),“唱最忧伤的歌”。在当下的社会,对于最普通的大众来说,所面临的一切,“俯拾即是”。“与生俱来的,在一点点逆转”,且“受伤于自己的刀尖”。这样的行程,还只是《中途》,也许,只有到人生的终点,才能说出“难言之隐”。面面的诗里,处处充斥着痛的忧虑,她痛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浮士德”,指责“你这可怜虫,永远把灵魂卖给了魔鬼”。这里,许是在自责,“三十七年”,保持着“沉寂的声音”,体现了诗人崇高的自省。
        《调色板上的画》,同样是一首内省的诗。不作深入的解读。不过,真的非常欣赏这里面的语言美。“星空的衣服,夜的领口”,在生活的调色板上,这是多么机智的语言。
        对面面的诗歌,我要说最为可贵的是,她始终把视角深入周围世界,尤其是用许多诗篇直接解剖(也就是欲望兄指出的现实性)。比如她早先写的《拆》,就是映射了当下“强拆”这种社会现状。再比如这一组里的《打渔税》,反映出渔民被税赋重压的现实(农村取消了农业税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打渔税,但面面至少是关注了这个曾经有过的政策,或者通过这个来,映射当下其它不合理的强权)。“把爱着的与被爱的, 诅咒的与被诅咒的/统统归于一类, 他们是生活的一根箭/不止是痛, 还有死亡的沉默”。这起句三行,以哲学般的经典诗句概况出社会的现实。“生活的一根箭”,直射我们的内心,使我们血气翻滚。接下的诗句,以询问一个“渔娘”(应该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渔娘)的角度,一句紧逼一句,“你要去哪儿寻找歇脚的地方”?关注关怀,体恤之情溢于言表。当“暗黄的霉菌”,“杂沓而来”,“你在隐忍什么”?可是,面对“霉菌”,处于弱势的渔娘,不隐忍,又能怎么样?所以的“机械动作”,“都难填补船舱的空洞”。可是,人毕竟还是有脾气的。伟人曾经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于是,也有过“厮打, 尖叫/烧章程, 骂逻辑,  捣毁潜规”。然后,最终,“在众神的目光里”,依旧是“逃遁”。 在无奈中,“当你沉下去, 触及的不止是一种囚禁/还有晚归的鸟, 等待一粒米”。为了生活中的最后一粒米,最终,不得不妥协。这就是当下。
        以上解读,纯属胡说八道。请面面见谅。格木说,要你走出生活。我想想,也对,也不对。你可以退出来远观一会儿,但不可丢掉你的长矛。锐角之锐是你,浮云之浮如我。

2011-1-10

附半遮面诗作:周身都是痛(一组)
<<中途>>

一辆大客车被迫行驶
在黑暗的隧道, 灯黄和你, 你和车轮, 车轮和夜
它们唱最忧伤的歌, 俯拾即是
你蔓延的情绪, 响彻眉宇下的丝网膜
无法找出倦怠的来源
谁肯相信与生俱来的, 在一点点逆转
它们受伤于自己的刀尖,深处
藏着难言之隐

四周, 椰子树与椰子树交叉着
诱惑的着光, 嫁接在半空
被金黄覆盖, 散发出一股刺鼻味
前座的黄毛小子, 半调烟透射着死亡, 恍惚与焦虑
连他的后脑勺都在戏弄我的真理与正义
浮士德, 浮士德
你这可怜虫,永远把灵魂卖给了魔鬼
瞧: 玻璃窗, 附上了一层面膜
它朦胧着, 无法捕捉
每一个时辰每一个季度, 与这三十七年
沉寂的声音

<<调色板上的画>>

那些一直逃离尽头的块, 点, 线, 面
那些扑簌簌, 又抽象的物体
那些磕磕碰碰的刮刀, 松油与报纸
使我认出星空的衣服,夜的领口
很长一段时间
你的身体一直浸没在上面, 调色板
是彻底的黑白灰, 一种不可,或疑似
只属于忧郁和泄愤
你的手, 无声的, 浮动着
马匹, 城堡, 风车, 以及提花篮的妇女
失去阳光, 水也不例外
你鄙夷, 且慌张, 你疾风而上, 又紧绷而下
一片低沉与暗, 葬送了我

如果你能停下笔来, 该有多好
看看我的蓝眼睛, 一只波斯猫
它写满了另一个阳台的盆景
与帘子, 透明的三维空间
绑存着一个附属品

<<打渔税>>

“把爱着的与被爱的, 诅咒的与被诅咒的
统统归于一类, 他们是生活的一根箭
不止是痛, 还有死亡的沉默”
_______你说着, 将半侧下垂的乳房朝向海滩
你要去哪儿寻找歇脚的地方
当暮色浮动暗黄的霉菌
由你的胸脯杂沓而来,你在隐忍什么
黄昏在劫难逃. 那么, 狂风暴雨落下时
你又抓住什么? 搬运, 打捞, 往复循环
似乎所有机械的动作, 都难填补船舱的空洞
之后, 你, 得了遗传性的疾病
将海转化成碱和盐, 然后分解, 针织, 开膛破肚
你那样歇斯底里, 扎进税收, 厮打, 尖叫
烧章程, 骂逻辑,  捣毁潜规
在众神的目光里逃遁, 如果水, 一直倒流
你还能潜伏在深潭吗?
当你沉下去, 触及的不止是一种囚禁
还有晚归的鸟, 等待一粒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这里有阳光之读之地先生“恍惚寒武纪的化石”有感一首《光》

作  者:半遮面
发表时间:2011-1-17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page%3D1&page=2


读这里有阳光之读之地先生“恍惚寒武纪的化石”有感一首《光》


“爱自己吧”他说着
就闭起眼睛模仿盲人
在黑暗中
把食指贴上扳机
“砰”

“没有战争了”
他从帽徽里提取钨,演示
真空,把自己置入灯丝
“明天吧,
我照亮你”他说

  这首有两组意向“狙击”和“环境”, 第一节“扳机”已点名意旨 “光”, “就闭起眼睛模仿盲人”代表不可言说的对象. “狙击”和“环境”有着可说与不可说的区别. 而诗歌写作困境, 正是要用可言说的词, 表达不可言说的“环境”,.

“爱自己吧”他说着
就闭起眼睛模仿盲人
在黑暗中
把食指贴上扳机
“砰”

“没有战争了”
他从帽徽里提取钨,演示
真空,把自己置入灯丝
“明天吧,
我照亮你”他说

_______“食指”是可变的, “扳机”也是. 意味着是否可以找到可言说的环境,  取决于作者的思维或者经历., 也可以理解成写作状态.. “没有战争了”.

        “盲人”和 “照亮”汇合, 是对不可言说的言说的可能,  许是苦难, 许是创伤, 许是政治阴谋, 也就是说, 只有心境处于某一种状态下的写作. 有个诗人说过: “处于诞生状态的语言, 变成自由的语言正是说明诗歌写作, 有如诞生. 这里是用“狙击”打开处于遮蔽状态的无“环境”, 发生创作. 一切艺术, 作为在者的意念到来, 就是诞生. 可以说这不是语言游戏, 这是语言玩命

      显而易见, 变得不透明. 形式上及其简短, 作者虽然未完全运用隐喻, 但已经把内与外的现实的两半融合在一起, “盲人” 除了自身外不再有所指, 并非没有时间指数, 或许是心灵之岸吧. 正是因为这些铺垫, 显出了危险性,与陌生性. 也许可以把它当作白描..

       整个基调是冷的, 才构成“真空,把自己置入灯丝”, 才能穿越现实, 最终留下“明天吧” 若第一节是环境, 那么第二节则是对这一环境的质疑与回答.

       实际上这里每个字与词都是孤立的, 我想, 应该是自身对真空的回声, 表现出压抑. 同时对拆词的热衷. 使作者慢慢打开对话的大门. 其实作者是复杂的情绪, 在含混的现实中抒发自我.(一点浅见, 理解错误, 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颜色的魔力-阅读「给鱼填空─古铜色的蓝」之有感

作  者:千朔
发表时间:2010-8-21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21648&extra=page%3D38


  在人类的视觉中,任何色彩都具有三种属性:色相、明&#64001;、彩&#64001;。色相是区别色彩所必要的名称。明&#64001;是指色彩明暗、深浅的程&#64001;,明&#64001;高就是&#63855;色彩较淡,而黑色是色彩明&#64001;最低者。彩&#64001;是指色彩的鲜艳饱和&#64001;,饱和的红色彩&#64001;最高,而黑、白、灰则&#63847;具彩&#64001;,称为无彩色。色彩的喜好因地域、种族、宗教习性&#63847;同而有&#63842;,但也有共通性,&#63925;如赤、橙、黄都称为「暖色」,青色为「寒色」。之所以在此先说明颜色和视觉的关系,是为了在此略说诗人这里有阳光(以下简称诗人或阳光)的诗──「《给鱼填空》----《古铜色的蓝》」。

  诗人在诗的命题上,首以双联式命题,第一这首诗写给一个称为「鱼」的朋友,第二是诗人写作的内容,定调在关于「古铜色」里的「蓝」调。其次是由颜色来联结颜色,也就是在诗人个人的认定里,「鱼」这个人给了他个人的基本感受是「古铜色中偏蓝」的。在色彩的运用里,「古铜色」本身具有阳光的感受,是温暖的、健康的、开朗的,甚至在西方有些人的观念里是认为「有魅力的」。(阳光说:这个定义正是我的意思,我见过鱼的照片,第一个感觉是就古铜色精力充沛的男人。)此外,从一般人生活的经验常识中,提到「古铜色」的色彩概念,联想到「海」的意象,是非常容易的,从「夏日」到「海洋」,「古铜色」是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颜色的标的。但在「古铜色」里偏「蓝」,蓝是一种冷色调感,给人带点一些冷静或理智,所以从古铜色里的蓝这一意涵来看,便可揣测这是一个很阳光但不会过度热情的人,是有活力而不冲动的人,是有魅力而不烂情的人。(阳光说:这里也正是我对鱼的理解,我理解他是个有激情但是会恰到好处的人,感性和理性关系处理的合理的人,从他诗歌里对家人和亲人的热爱,对朋友的热情,我感觉他是个很会处理情感的人。)因此,光从诗名的命题上来看,诗人就已经相常成功的形塑出「鱼」这个人的形象在众人面前;并且,让读者从诗名就可以开始进行想象了,这样的命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命题。

  诗人在这首诗的内容写作上,共分五段。第一段是他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鱼」。他写「那条鱼是一个男人变的/从海里带来的蓝色/是古铜色的蓝,是所有女人/喜欢在眼角抹一点的蓝」。这一段的叙述,有些是反位法,「那条鱼是一个男人变的」,其实就是告诉大家那个男人叫「鱼」,而诗人利用这样的反位,将「海」、「蓝色」和「古铜色」这三种元素做一串连,让读者明朗朗地感受到颜色的聚合,甚至在味觉上也感受到阳光与海洋。接着诗人把「鱼」、「男人」和「魅力」透过「是所有女人/欢在眼角抹一点的蓝」再做一个点的延伸,虽然只有二句的串连,在文字的张力确实力道很大,在此也就可以看见,诗人在文字的笔功,是何等璀璨了。(阳光说:这一段我是想挖掘和表现出他为什么给自己起个“鱼”的名字,我想,第一,他生活在海边上,一定是热爱海的,第二他是喜欢自由自在的和快乐的,第三他是喜欢女性的,就这几点,我说“那条鱼是一个男人变的”,用蓝色来表达自由,用古铜色的蓝来浸润这个自由的涵义,同时用古铜色来渲染一些稳健的理性。

  而在第二段的内容,诗人利用排比的效果来彰显「鱼」这个主人翁的特质,他以「对一块石头/对一棵草,对一株正在开放的花儿说/他要微笑了,“你们都将变成/双眼皮的美丽女人 ”」。诗人以一个非常生动的词「笑」就带动出主人翁的特质,或者说是魅力的所在。虽然「笑」是一个很平常的动词,但「笑」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所以中国俗谚有言「伸手不打笑脸人」,诗人林徽音的诗曾写「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艶丽如同露珠,……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轻软如同花影,痒痒的甜蜜,涌进了你的心窝。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可见「笑」的意涵不是一种脸部的礼貌运动而已。在诗人所认定的「笑」,是具有神奇的力量,这个力量可以将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变成活生生的人,所以诗人以「石头和花草」为择定的对象,透过拟人笔法,将「笑」在此彰显出「万物同体」的概念来。同时,也藉此描叙主角的人格特质,透过笑,描写主人翁是一个美好的人,任何一种事物,在他的眼中都是美丽的;此外,也透过主人翁的喜好,辗转传达出诗人个人可能喜好的观点,在他的认为里「双眼皮的女人才是美丽的」。(阳光说:这一节来源于鱼儿平时在论坛于朋友们写诗时的机智与幽默,这些大家都看得很明白的,哪里有鱼儿哪里就有快乐,会有一种“海湾”效果,其实,这也是很感动人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他有一个口含小草的头像,那个头像很真实的感动了我。

  第三段主要是描写主人翁如何让身旁的感到愉悦,以及如何不断去制造愉悦感,因此诗人写到「他向那些美丽的女人/吹很多蓝色的泡泡」。在一般人认为泡泡都是彩色的,为何要特定是「蓝色的泡泡」。这就如同在之前所言,蓝色是一种冷静,甚至有时还略带些「忧郁」和「不安」之感,意即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并非所有人都感受到主人翁的魅力,有些人才理睬呢。因而诗人在此段开头即写「驱赶浪花,围成一个/透明的栅栏」这里即点明,主人翁那种男性「博爱」的个性,但在此段末句又写「一棵小草在栅栏外面,把面包圈扔向大海」,将诗的张力在此以矛盾且反向的拉扯,表现出人物独有的特性,与内在情感的冲突。此外,也借此将行文的节奏转折,将笔调的镜头回到主人翁身上。透过这样的衔接,我们在此可以看到诗人思绪的节奏,在空白与笔墨之间的停顿、接续,是很用心的经营。(阳光说:这节正如你说,我是想表达他的集合与组织的能力,像这次的填空,个人或是文字的魅力起到很好的聚合作用,所以我那么去描述他。诗歌中说的小草,也是老版主“踩不死的小草”,他们之间会经常蹦出闪亮的火花。

  第四、五段主要是主人翁的魔法是如何形成的,但重点是放在第五段,「弯弯的海峡/就在他的腰间/轻轻转动/海岸有花儿的尖叫」。也就是主人翁是一直在驱使魔法让他身旁的女性感到快乐,所以「轻轻转动」,所言的是温柔的、不断的,在这里也表达出主人翁的个性是持续的、永恒的,并且是「美好的」。整首诗并没有刻意去描叙「鱼」这个主人翁的特质,但从诗人所择选写作的角度来看,读者可以非常快速地看到「鱼」这个人的特色与片断性的思想。整首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人物摹写,而且也有别一般人对人物写作的观点,可说是相当具有新意的写作。(阳光说:木头箱子是他在称呼一个朋友。最后二节的解析很到位,我确实想这么写,并且想表达出这些意思。

  虽然在句子的精炼度或择选上,笔者个人认为诗人有些词句尚可在调整,如:「驱赶浪花,围成一个/透明的栅栏,他向那些美丽的女人/吹很多蓝色的泡泡」;这三句都有「的」,但最后一句的「的」,在此就可以省略,让泡泡的蓝呈现出本质的蓝,同时也让阅读的节奏有变化。再如「眼神不断抛出带着魔法的句子/他把一个木头箱子放进衣柜,/他说“变”」,在此「,」是不须要的。现代诗的标点符号使用,不似散文,只是无意义的语句分隔,现代诗的标点符号是含有节奏性,甚至有些诗人在写作时,刻意将「,」放在句首,让诗句的阅读上,成为读者的一口气,因此在此放一个「,」,从阅读的节奏与观点,都不能改变什么,反而成为一种多余了。另外,在此的「他把一个木头箱子放进衣柜,」在意象上,与这首诗本身的意境,其实有点老梗,难道要变魔术就一定要箱子和衣柜吗?如就这首诗而言,意象应是可以再创新,让诗的鲜度可以更亮更彰显。但这几个小问题,都是瑕不掩瑜的,整首诗在语句上本身就具有一种魔力,一如诗题「古铜色的蓝」。(阳光说:我的问题仍在在表达方式和文字上,诗歌是字的文学,字在诗歌中千变万化,有如奇幻的魔术,需要有纯熟的功夫,我将继续练习,谢谢千朔!

附录原诗:《给鱼填空》----《古铜色的蓝》 文/这里有阳光

那条鱼是一个男人变的
从海里带来的蓝色
是古铜色的蓝,是所有女人
喜欢在眼角抹一点的蓝

他在海湾,对一块石头
对一棵草,对一株正在开放的花儿说
他要微笑了,“你们都将变成
双眼皮的美丽女人 ”

驱赶浪花,围成一个
透明的栅栏,他向那些美丽的女人
吹很多蓝色的泡泡
一棵小草在栅栏外面,把面包圈扔向大海

古铜色的鱼
在椅子上慢慢转动四季
眼神不断抛出带着魔法的句子
他把一个木头箱子放进衣柜,
他说“变”

弯弯的海峡
就在他的腰间
轻轻转动
海岸有花儿的尖叫


  《给鱼填空》----《古铜色的蓝》转自《诗歌报.挑战者》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21272&extra=page%3D2

沉鱼:一个始终呆在深水的家伙。工作生活之外,就是写点象诗一样的小句子。我且管它叫小句子,是因为我是一条简单的短尾巴鱼,没有方向感,生活到哪,记到哪。没有投稿的记录,没有发表过的记录,偶尔潜水于多个文学论坛,说自己想说的话。我想,人生有此,能用一些日子去爱着文字,能用诗一样的语言记录生活,是幸福的。沉鱼的诗观:诗是一种传达,或者是一种告诉。那么,我把心看到的东西直接简单的用字码出来。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1-18 02: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到“杂音”

作  者:康慨(腰条熟女转載)
发表时间:2010-8-21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ra=page%3D29&page=4

<听到“杂音”> http://go.paowang.net/news/3/2010-08-16/20100816153941.html
十五个被高估的美国当代作家 http://www.cyol.net 2010-08-16
文/康慨

  赢得文学大奖的作家就是最好的作家吗?怎样才能知道他们并非后人不识的庸才?得州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阿尼斯·什瓦尼(Anis Shivani)8 月7 日刊长文于聚合式网络杂志《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post.com)时说,今天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殊为不易,因为美国已无慧眼识珠、沙里淘金的大评论家,学院派的理论家们则看不起小说家,不仅认为自己的大著要比被他们解构的文学作品更高贵,更对当代文学毫无兴趣,所以评论界充斥着劣质书评家,自甘为出版巨头们做吹捧工具,嚷嚷着:皇帝确实穿着新衣。

  什先生开列了15位被高估的美国当代作家,并附短评,用语虽猛烈,但并非没有我们平时难得一闻的洞见,因此摘要编号转写如下,每人略加简介,文末附有什先生对庸俗作品的定义:

  (15)威廉·弗尔曼(William T.Vollmann),2005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什先生认为他专长于妓女和春宫,乃三流品钦,不顾一切地要以数量而非质量博出位,其小说动辄千页,《举起举落》更长达七卷,共3352页。维京书局的编辑保罗·斯洛法克曾可怜巴巴地求他删掉部分文字,却收到弗尔曼的回信:“我确信有机会赢得诺贝尔奖……我相信此书可与(爱德华·)吉本比肩……终将被归入伟大经典作品之列。”

  (14)谭恩美(Amy Tan),专长于妈妈、女儿和脏衣服,时常夹杂汉语词汇,如“心理分析文章只会让你hulihudu,让你眼前一片 heimongmong”。谭女士貌似声张多元文化主义,实则扁平化了政治与历史,私人化了少数族裔被同化的恐惧与焦虑,不仅令排外的美国保守派政客们甚感宽慰,也忽悠着不明就里的美国读者,仿佛自己真的借此对亚洲文化多了几分理解。

  (13)约翰·阿什伯里(John Ashbery),大诗人,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人协会奖得主。20世纪后期美国诗歌的自我封闭,囿于个人小小感受而无力自拔的现状,当以阿什伯里为罪魁祸首。他在诗中展示自己懵懂的性欲,将后现代的异化结合于所谓思想的喧嚣,让现实沦为并止于语言。自从《凸镜中的自画像》(1975),他始终在拙劣地模仿自己。

  (12)玛丽·奥利弗(Mary Oliver),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得主。“自然派”名家,美国最畅销的诗人之一,作品千篇一律,无非是时间,动物,坐着,观察,然后悟了。例如:早上 5点,负鼠,后院,碎裂,它跑了;或:下午3点,猫咪,田野,何其真实,平静。奥利弗女士一年出一本诗集,其内容皆可互换。她根本不配与爱默生相提并论,两者之间的距离,就好比斯蒂芬·金与梅尔维尔一样遥不可及。

  (11)海伦·文德勒(Helen Vendler),著名的诗歌评论家,美国政府人文领域最高奖———2004年国家人文基金奖的得主。什瓦尼说她是美国最平庸的批评家。新批评派的元老们还算有想像力,但文德勒对形式与结构的“分析”则完全扼杀了作品的诗意。解构理论消灭了人文主义的批评,让文德勒这样没人味儿的庸才轻易占据了学术高位。

  (10)安东尼娅·纳尔逊(Antonya Nelson),小说家,1999年被《纽约客》选入“今日美国青年作家20杰”。她以一句三条隐喻的诗风,雕琢个人最最细小的感受,以此反映美国家庭生活的失序。其笔下只有酗酒者、嗜药者、吸毒者、通奸者和乱伦者。纳尔逊女士是个无趣的女匠人,从不直面现实,从不涉及历史或政治。

  (9)莎伦·奥尔兹(Sharon Olds),艾略特诗歌奖和全国书评人协会奖得主,前纽约州桂冠诗人。自1980年起,奥尔兹女士始终如一,以一种血淋淋的、中世纪的风格抒写女性身体和有裸露癖的父亲,其诗作证明了20世纪70年代以降的女权主义如何正在自我鞭尸。全美国的学院派女诗人们在一种受虐狂的心态中,奉奥尔兹为神明,因为她们认为,奥姐姐解放了她们,让她们能够直书那些禁忌的主题。

  (8)乔丽·格雷厄姆(Jorie Graham),1996年普利策诗歌奖得主,美国诗院前院长。她将自己想像为当代大哲,维特根斯坦的传人,但她那些抽象的、伪哲学的、过于自重的、无中心的长句子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杂志和图书的版式设计人员往往被她疯狂的大长句搞得心烦意乱。近几年来,她对语言哲学的追求已让其诗作日益变得不可卒读。她的前辈是阿什伯里,她最大的鼓吹者正是海伦·文德勒。

  (7)乔纳森·萨弗兰·福尔(Jonathan Safran Foer),大受追捧的青年小说家,耶鲁大学写作课客座教授。所有这些被高估的作家都有一套蒙人的把戏,福尔尤擅此道,他是把戏套把戏,见风使舵,什么题材热就赶紧去披什么外衣。他以多元文化主义小说出道,再以时髦的后9·11主题掘金,可惜此人全无文学创新能力,只会亦步亦趋,步别人的后尘。

  (6)茱帕·拉希丽(Jhumpa Lahiri),近年来最红最火的青年女作家,包括普利策奖在内,获奖无数。什先生认为拉女士是这份名单中唯一有可读性的作家。她以其不变的孟加拉知识移民主题,攀上了文学精英的金字塔尖,但从此固守这一利益丰厚的小生境,再不跨出半步。以拉希丽如此天分,广阔天地,本来大有作为,可惜止于谨小慎微。(5)朱诺·迪亚斯(JunotDíaz),2008年普利策奖和全国书评人协会奖得主。常言道慢工出细活,可惜迪亚斯让人等了11年的长篇大作《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不过是此前短篇故事的拉长版,没有语言节奏,只是将散乱的句子串在一起,直到串够一本书的长度。小说里的多米尼加人通通只想一件事:性交。呆瓜主人公奥斯卡一心找人破掉自己的处男身,这几乎就是故事的全部。他以虚假的动力和狂躁的音调描述一切,最后被人打死了,这令人挠墙的小说也就此莫名其妙地结束。也许有朝一日,迪亚斯除了呆瓜寻欢,还能用不那么幼稚的语言写点别的,不过我们可能要再等 11年。

  (4)路易丝·格吕克(Louise Glück),1993年普利策诗歌奖得主,前任美国桂冠诗人。她或许是庸才当道的最佳范例,亦与莎伦·奥尔兹一起,印证着美国女权主义的极度衰亡。她以对西尔维娅·普拉斯毫无生机的仿效出道,最终却由普拉斯愤怒的自白转向纯粹的家长里短,在琐事上故作忧愁,却对生死漠然视之。她单调的节奏往往被某些糊涂虫评论家误以为大度从容,实乃感情死亡后的心智麻痹。

  (3)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1999年普利策小说奖得主。他借用弗吉尼娅·伍尔夫《达洛维夫人》写成的《时时刻刻》,实将伍女士的小说杰作降格为平庸的当代微尘,再次证明了今天要想成为成功的小说家,你只需东拼西凑,上忽下悠。

  (2)比利·柯林斯(Billy Collins),前任美国桂冠诗人。在美国那些强颜忧愁的皇家诗人们面前,柯林斯就像个宫廷小丑,老大不小,还要卖弄天真:“要是走过大西洋又会感觉怎样?”别人空洞的阴暗映衬着柯林斯空洞的童真。20年来,他就是用此类屡试不爽的小把戏,精心打造其诗歌糖果的品牌,果然成为最畅销的美国诗人之一。

  (1)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纽约时报》头牌书评人。什瓦尼认定她是庸才总头,“地球上最糟糕的书评家。”角谷女士对小说好坏只有一条判断标准:是否合乎她建立在20世纪中期写实小说之上的观念。她只有朴素现实主义一个模具,所以别想跟她玩后现代那一套,她一概不认。如果她喜欢哪本书,你最好像见鬼一样远远躲开,那必定是一本平庸之作。碰到她不喜欢的,你倒是可以考虑买来读读。如果她恨透了某本书,哇塞,你一定要立刻飞奔到书店,抢一本先!在角谷女士眼里,但凡好书不是契诃夫式的,就是詹姆斯式的,不是福斯特式的,就是厄普代克式的———她对这一套门清,只在书评里来回比较,拿作家新作跟其旧作比,跟所评作品全无干系的经典比,除了这些,她什么也说不出来。世界上最大的脑残庸人主义传播者之一就这样占据着《纽约时报》首席书评人的高位。

  最后,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看看什瓦尼对平庸之作的定义:

  “如果我们不识劣作,也便识不得佳作。”什先生写道,“劣作的特点是云山雾罩,自耀,自恋,缺少道德核心,以及文体凌驾于内容之上。佳作恰恰相反。劣作将注意力引向作者自身。此类作家背叛了现代主义的遗产,更不必说后现代主义。人终有一死令他们如坐针毡。他们对当今的重大主题保持沉默。他们渴望与政治毫无关系,他们功成名就。”

紫穗穗:什瓦尼对平庸之作的定义:

  “如果我们不识劣作,也便识不得佳作。”什先生写道,“劣作的特点是云山雾罩,自耀,自恋,缺少道德核心,以及文体凌驾于内容之上。佳作恰恰相反。劣作将注意力引向作者自身。此类作家背叛了现代主义的遗产,更不必说后现代主义。人终有一死令他们如坐针毡。他们对当今的重大主题保持沉默。他们渴望与政治毫无关系,他们功成名就。”

很是认同,感谢腰条熟女。多谢你提供这个名单。呵呵这些诗人的诗,我还真没读过。我将你这资料,收到我的资料库去。


西島:最后,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看看什瓦尼对平庸之作的定义:

  “如果我们不识劣作,也便识不得佳作。”什先生写道,“劣作的特点是云山雾罩,自耀,自恋,缺少道德核心,以及文体凌驾于内容之上。佳作恰恰相反。劣作将注意力引向作者自身。此类作家背叛了现代主义的遗产,更不必说后现代主义。人终有一死令他们如坐针毡。他们对当今的重大主题保持沉默。他们渴望与政治毫无关系,他们功成名就。”

劣作的特点是云山雾罩,自耀,自恋,缺少道德核心,以及文体凌驾于内容之上。

紫穗穗:看来,大家都不喜欢,神神叨叨、故弄玄虚、基本脱离群众的作品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1-18 02: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3 15: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