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天下真主

金陵南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5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踩不死的小草 于 2010-8-25 19:44 发表
无可争,无可不争。我只是说了额我想说的,,,,,
人海战术哈,撤了。大厅啊,真不是以前的大厅了。。。。。。。。。


我没有针对任何一方,只是说我的困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这个诗写的好。
南京也是古都之一,后有蒋家王朝,又有南京大屠杀,等等,历史负载很大。前半部影射了前尘往事,昔日繁华,如今破败了,当然是这些历史古建破旧了。
而后半部“我”进来,以王的身份。出现了担当的角色。无前无后,这份情怀该是表面沉稳而内心激越的。
从结构上,也有比兴的意味。
假如不是“王”,而是其他身份,倒是难以撑起这个大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孤鹰 于 2010-8-25 20:03 发表

这一点难!诗歌的众说纷纭也不是现在才有这现象。我曾经拿我最喜欢一直保留下来不断阅读的几篇外国大师的诗歌给最好的朋友看。我以为人家也会很喜欢。但问结果就两个字:一般

从那我就知道,诗歌想要人人喊好, ...


有翻译的问题。中国很多大师的文字被翻译到国外,不也是平平。
不是要人人喊好。就是其它文体,也不可能啊。但出现完全相反天壤之别的评价,也似乎是这二三十年的中国现代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论诗。

去掉这个题目,确如打火机说得,这是金陵吗?
哪些情绪得到共鸣?
那么多铺叙,前后的呼应在哪里?
最后的转承是那么的突兀,前面的叙述没融入自己,最后突然跑出来,好像37年的南京人忽然穿上现在的背带裙,这种感觉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打火机 于 2010-8-25 19:42 发表
有点像49年的时候

一扇被日子打磨得发黑的老窗,糊着白纸——这句的寓意很显然是在宣示城市历史的沧桑。黑的窗糊着白纸,意在表明历史的久远以及时光的脆弱,时光很容易被历史吞噬。
祖屋里的主人已经走散,空空的吹响蝉鸣——南京应是六朝古都吧。这句的含义就更明显了,帝王将相都已经随风而去,唯有时光还在延续
缝隙里进进出出的风,摇动石头——这句我想是作者引用了石头城这个喻体,而那些缝隙以及缝隙的风不言而喻是指南京历史上经历的那些波折和坎坷。
夜里那条生命裸露的血管儿汩汩如树——这句按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在隐喻南京的一种生生不息的顽强和决绝,也可以理解为对南京这个城市的人民的一种赞颂。
名品的白鸽贴满天空,蝴蝶的剪纸洒落着满世界的阳光——在我读来,这一句就有一些寄予未来的气息了,也许我理解的很肤浅。名品的白鸽以及蝴蝶这两个意象是在寓意对和平的期盼对幸福的流连。
金色的梦和女子向我挥着手:走进来你就是主人——这里是否是在喻示一种现代生活的气息,或者至少是对这个城市的一种现状的描绘。金色的梦或许与金陵有关,但我理解还是一种生活的期冀。
沿着石板路走来,我是这个世界最后一个王——石板路还是在寓意南京的历史,进入到这个城市,就会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历史的厚重感。
这里不是结束,也不是开始,而是王宫——这句当然是对南京这个城市的历史积淀最简练最传神的描写,一个城市一座王宫,历史的辉煌就储藏在这里。
以上便是我对整首诗歌的内涵解读,求教于各位。

[ 本帖最后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8-25 20: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我一直困惑,所以先搬个小板凳,看各位的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8-25 20:16 发表

一扇被日子打磨得发黑的老窗,糊着白纸——这句的寓意很显然是在宣示城市历史的沧桑。黑的窗糊着白纸,意在表明历史的久远以及时光的脆弱,时光很容易被历史吞噬。
祖屋里的主人已经走散,空空的吹响蝉鸣——南京 ...

这首诗歌的亮点在于作者把意境完全虚化了,完全用具像来烘托诗意。但完全虚化的诗歌有一点不太容易被理解,就是意象很难串联。如果在诗歌能再加入一些实的内容,理解起来就会更容易一些。
我的解读也许很幼稚很肤浅,欢迎批评。对于现代诗歌的内蕴,做出多种解读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语言可以虚化,但情感必须有落点,否则就是天马行空喊喊口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8-25 20:16 发表

一扇被日子打磨得发黑的老窗,糊着白纸——这句的寓意很显然是在宣示城市历史的沧桑。黑的窗糊着白纸,意在表明历史的久远以及时光的脆弱,时光很容易被历史吞噬。
祖屋里的主人已经走散,空空的吹响蝉鸣——南京 ...

也许我的解读是剑走偏锋,离开了作者的本意,但我的理解这首诗歌就是属于南京的,如果倾斜到任何其他地方,都不会出现这样的诗意。
见仁见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8-25 20:29 发表

也许我的解读是剑走偏锋,离开了作者的本意,但我的理解这首诗歌就是属于南京的,如果倾斜到任何其他地方,都不会出现这样的诗意。
见仁见智。

真正权威的解读在作者自己那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好的诗歌无需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踩不死的小草 于 2010-8-25 20:28 发表
诗歌的语言可以虚化,但情感必须有落点,否则就是天马行空喊喊口号。

其实小草你的观点一直没有改变的原因就是你把这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为诗歌的内涵中没有南京这个城市的特指,而是转移给任何一个别的城市都能成立。
我不这样看,至少有几个句子里出现的意象还是南京独有的。
当然这是个人理解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踩不死的小草 于 2010-8-25 20:31 发表
真正好的诗歌无需解读。

哈哈这个我同意。
好的诗歌或许蕴藏得更多,因此也就无法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构思,内容,还是表现手法,我都不认为这是一首好诗。
我的观点都说完了,不会改变。谢谢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踩不死的小草 于 2010-8-25 20:37 发表
无论是构思,内容,还是表现手法,我都不认为这是一首好诗。
我的观点都说完了,不会改变。谢谢交流。

好的诗歌,不会有任何蕴藏,个人修为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31 00: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