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505|回复: 104

金陵南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5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扇被日子打磨得发黑的老窗,糊着白纸
祖屋里的主人已经走散,空空的吹响蝉鸣
缝隙里进进出出的风,摇动石头
夜里那条生命裸露的血管儿汩汩如树
名品的白鸽贴满天空,蝴蝶的剪纸
洒落着满世界的阳光。金色的梦和女子
向我挥着手:走进来你就是主人
沿着石板路走来,我是这个世界最后一个王
这里不是结束,也不是开始,而是王宫
发表于 2010-8-25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个点切入  写南京  确实很见功底,这样的题材写的丰腴不容易,你却做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节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好诗!
很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切入点,虚化的意境和其中辐射出的意义在这短短几行文字里让一个城市的历史的沉重感跃然屏上!
虽简短,但厚实,饱满!
学习。
问好!

[ 本帖最后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8-25 19: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好诗!
提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题目吸引我进来。说实话,个人觉得很失败,金陵南京的底蕴如果仅此而已,我在南京生活的幸福感和幸运感就荡然无存。即便是从挖掘历史的深邃切入,这首诗歌除了中间的个别隐喻可圈之外,结尾自身的融入索然无味,大和小的张力被处理反了,好比大雷小雨点,纵然一个“王”字,也没能撑起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陵南京

一扇被日子打磨得发黑的老窗,糊着白纸
祖屋里的主人已经走散,空空的吹响蝉鸣
缝隙里进进出出的风,摇动石头
夜里那条生命裸露的血管儿汩汩如树
名品的白鸽贴满天空,蝴蝶的剪纸
洒落着满世界的阳光。金色的梦和女子
向我挥着手:走进来你就是主人

如果到此为止,可能还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诗确实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很多写诗的人都说,诗没有什么固定的评判标准,有时候我很糊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楼上两位,这个怎么说呢?见仁见智,角度不同思路不同以及评论诗歌惯用的思维方式不同,作出不同的评价甚至意见完全相反的结论都是正常的,相反如果万众一起叫好就不正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有时觉得很平常的,而其他(她)人却觉得非常好;有时觉得很好的,而其他(她)人却觉得太平常。无论大的方面还是逐句解构,都如此。不是我又拿古诗词说事,为什么好坏就能看出来,很难有一个说很好一个说很差的情况出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成为了这里的王,说明了你在这里的担当。很有历史的况味,而且很难说的清的感受。
有味道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两句,在我眼里就像画蛇添足。就好像一个众所周知的富翁强调自己有很多钱一个效果。那你怎么看这个富翁。诗歌的余味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写满了,读起来自然味道就不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免落俗地说到汪国真,这一个被所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刻意回避的诗人。很多大学编写的现代文学史里都找不到他的名字,而很多都不如他的诗人却能出现。

中学时代,他的诗我能随口背出几十首,虽然现在看来,很多也很浅显,但也有几首,我个人认为很好,二十年过去了,我还是能背出,依然能打动我的内心。

有时确实很糊涂。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8-25 20: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踩不死的小草 于 2010-8-25 19:10 发表
这个题目吸引我进来。说实话,个人觉得很失败,金陵南京的底蕴如果仅此而已,我在南京生活的幸福感和幸运感就荡然无存。即便是从挖掘历史的深邃切入,这首诗歌除了中间的个别隐喻可圈之外,结尾自身的融入索然无味, ...


这点小诗不可能把南京写全面的,它用历史做背景  从这一点入手,我觉得已经写的很生动、形象了。最后两句如果去掉  厚重感就少了很多。
我读到结尾才觉得感觉上来了,全诗也活了。

意见确实完全相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像49年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31 00: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