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撒旦之吻

遵孤鹰兄嘱,发一篇意象及意象派被误读之辨析(欢迎指正和完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7-5 09:56 发表
几个问题:一、意象派的意象是什么?是否有统一的概念!(说实话,在这儿其实意象派的几位领袖都各执一词)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是什么?是否有统一的定义。
三、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四、对象征主义的对抗是否代表 ...


石兄认真读了,但要把这些搞出来,不如每人去查资料,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我不以为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也是属于意象派的意象范畴,它们充其量是一个个精致的具有典型性的语言形象。
-----------------楼主这一席话值得商榷。。。此诗还有后二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林雨 于 2010-7-5 12:30 发表
但我不以为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也是属于意象派的意象范畴,它们充其量是一个个精致的具有典型性的语言形象。
-----------------楼主这一席话值得商榷。。。此诗还有后二句呢


这句话应该改成:但我不以为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也是属于庞德提示的意象范畴,它们充其量是一个个精致的具有典型性的语言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單獨的意象,有時候是含糊的;能不能成為意象還必須通過整篇意境的呈現來判斷。
千塑兄的这个说法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几句

这篇论文为什么这么让人感到模糊不定而引起那么多的歧意呢?其实原因在于:它忽略了论文写作的第一项任务,即:立论部分!
而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进入到了论证部分;
而立论部分的开端必须把要论述的前提概念交代得一清二楚,这样才能进行以后的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楼主,认可我的说法吗?
嘿嘿,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兄,如果要把立论部分的开端必须把要论述的前提概念交代得一清二楚,你不如去读读庞德的原文算了,本文的目的不在于此,能感悟的总会感悟到,不能感悟的说上十年也无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也是呵~
其实我是好心,你交代清楚了,就不用那么多麻烦了……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了解的意象是诗歌作者在确立一个具体的喻象之后通过这个喻象来发散意念,引发读者对诗意众多想象,因此庞德对意象主义和象征主义做了根本性的界定,原话我记不住,大意应该如此:意象可以是A,也可以是BC;而象征主义就是大的隐喻,即A只能是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主义最早应该是上个世纪初英国作为发源地的一种诗歌形式,兴盛于此时,但最终并没有形成庞大的联盟。不过却对现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7-5 18: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大陆对意象主义诗歌的研究应当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否形成潮流或流派本人不敢妄断。
本人一直在画虎不成地仿效意象诗歌的写法,但确实没有功力。
学习诗兄的治学精神。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现代主义流派,现在都退化成一种技巧,这就是对我们现在有意义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撒旦之吻 于 2010-7-5 21:39 发表
所有的现代主义流派,现在都退化成一种技巧,这就是对我们现在有意义的地方!

这句话有理。现代主义流派,现在都退化成一种技巧。技巧的确对我们有所借鉴作用。

后现代就开始反技巧了,更注重内心和情感

这让我想起骈体和盛唐的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兄说的有理,后现代是综合了古典和现代技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地说:象就是像;意象,就是你想表达的一种思想通过像去体现出来,让读者能够感悟出来的意境。
西方的象,注重内心的意志的表达,比较抽象,不太容易被中国读者接受,这是文化根基部一样造成的。
这里无非是两种派别的争论:中国传统诗歌的创作与外国诗歌的创作之区别。喜欢前者的一定是支持中国诗歌的传统创作,喜欢后者的也就是喜欢外国的诗歌创作。不过现在也有很多诗人是想把这两者的创作优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特的创新,这个很难!结合好,就是大家;结合不好,就是失败!
我没有功底,只好学中国诗歌的传统写法,偶而读读外国诗歌,也不过是为了了解或是图个新鲜,别无他意。
望大家讨论的同时,不要固执己见,这样有利于诗歌创新的发展!也让一些与我一样的诗歌爱好者在阅读你们讨论诗歌创作的技巧时,获得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6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lg 于 2010-7-5 13:29 发表
这篇论文为什么这么让人感到模糊不定而引起那么多的歧意呢?其实原因在于:它忽略了论文写作的第一项任务,即:立论部分!
而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进入到了论证部分;
而立论部分的开端必须把要论述的前提概念交代得一 ...



这段话本身是对的,理论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论证,是靠实例和逻辑来深入说明的。
诗歌可以体悟,但论文则很大程度上不能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2 04: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