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风采飘飘

【品评一篇文章强弱或高低的断想一。二】·【捕捉闪光点,捕捉灵魂,文章收集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好好的
文/墨家

燕子剪开春风,一树桃花都忍不住开
只有那朵,含着苞整个三月学着林妹妹的那朵
她不舍得开,她病得裹紧自己,在阳光下含蓄
一只蝴蝶路过,忍不住怜惜
脚下的青草更青,该开的都开了
她不可以怀春,因为我还没来

春风最终会剪开我,我的枝条越来越钝
新叶长了出来,迅速湮灭了花海
一朵朵桃花都跟着各自的蜜蜂静候分娩
我是忙碌的雄蜂。要打听坚贞的骨朵,已不知下落
春天是要强的,她善于藏住自己
怪她走得急,莫如怪我来得迟

[ 本帖最后由 风采飘飘 于 2010-3-28 23: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改成下文如何?如有不妥,请还原。


一树桃花都忍不住开了
只有那朵,含着苞整个三月学着林妹妹的那朵
她不舍得开,她羞得裹紧自己,在阳光下含蓄
一只蝴蝶路过,忍不住怜惜
该开的都开了
她不可以怀春,因为我还没来

春风最终剪开了桃花
新叶长出来,迅速湮灭花海
一朵朵桃花艳舞着各自的蜜蜂,静候分娩
我是忙碌的雄蜂
想打听那支坚贞的骨朵,却不知下落

[ 本帖最后由 风采飘飘 于 2010-3-28 23: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朵含苞桃花在等一只雄蜂的到来
但最终迟来的雄蜂迟到了,含苞桃花耐不住寂寞,走了。
以花喻人,又不脱离图景,意境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9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采飘飘 于 2010-3-28 20:32 发表
辛辣而由味。
开头。结尾不错。
中间也可以。
有气势。

【突然发现
中国很穷,的确好穷
连一瓶水
都要小朋友们捐助】
【或许,春节刚过
孩子们很富有】
首尾照应。
欣赏

谢过飘飘鼓励,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祈雨》
文/杨兴昌


万峰列阵
仰首望天
跪求的膝头
在黄尘滚滚中起落

求皇天
下大雨
早栽秧
吃白米

百年一遇
生我育我的云贵高原
如今喊干了嗓子
叫天天不应

我猜测
那些毁弃的沟渠
秃顶的森林
惹得老天爷真生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求雨,以山峰作人求雨,独特,不仅表达了人的愿望,也表达出大地普遍生灵的渴求。
雨 之作用大,却不来。
那是因为人类的胡作非为,惹老天生了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给哥哥的信
文/思荻

哥哥,我想对你说
风没有来
雨没有来
那片云
飘得很远
那些粗糙的日子
还是写满
三月的渴


哥,我最近有点闲
不敢上网
不敢看报
我怕看见条条烤干的鱼
我怕看见张张焦灼的脸
还有枯死的花
还有萎落的果


哥哥,哥哥
我还是很听话
每天,去江边
两岸灯光依然如绸
江却越来越瘦
看不见
你的船


可是,我不哭
我不舍得那滴泪
它毕竟,叫着水

[ 本帖最后由 风采飘飘 于 2010-3-30 20: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30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看看风采飘飘收藏的好东东。嗯,兴昌和思荻的都清爽,情感真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给哥哥的信】动情,构思巧妙。
但泪不要白流了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采飘飘 于 2010-3-28 20:08 发表
钻在泥土里的鱼张着大嘴拼命呼吸,可惜它已经死去。拍摄地点:云南省陆良县 江南都市报/叶海波 摄




我只是一条小小的鱼(配图)
文/孤笛横吹

波光 ...


让一条鱼为我们控诉!!!
我行我素,不关心自然,不关心同类,不关心未来——
人类非得到成为这样一条鱼,才会醒来?……

不只是缺水,缺的是怜悯,同情,亲情,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采飘飘 于 2010-3-21 00:01 发表
读哑哑【散文诗T型台二期·绿】
                     

                     1

            因为本文标题是【绿】,所以只要与绿有关的文章都在赛题要求范围内。

       不过,更贴近绿的主题内容的要求 ...


严谨,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亮自己,照亮大家。翩翩很努力,很认真,所读所思很有启发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现代诗

文/枫桥

中国现代文化从人文资源上看,由于建国前几十年的战乱和建国后的动乱,加之五四运动的文化割裂,人文资源几近凋零,历代上十万进士任意拿出一个来都会比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顶尖人物(极个别除外)的文化载荷厚重的多。从人文思想上看,现代文学已经缺失了人性的自省和感知,文学已经成了某种工具,在“生活说”、“唯物说”的方针下,打造了鹦鹉式的文学想象力、缝蚁式的创造空间。如果没有琼瑶、金庸、张爱玲等陆外涌入的几番阅读潮,几乎很难意识到文学的存在。受众感官从形式文学挣脱出来以后,经过伤痕了一阵子,调侃了一阵子,便跳到了本山闹剧上来是必然的趋势。这里不是说本山闹剧有什么不好,但闹剧似乎已变成了主流文化,全民族抱着电视傻笑且经久不疲,这或许符合上智下愚的预置,却是一种超乎寻常的文化现象。长川万里,难见逆风之浪,诗在这文化流潮中难逃裹夹。中国现代诗从口号式的政治诗挣脱出来后,经过了一个时期的朦胧,走入了自我颓废的歧途,沦落成了冷涩孤僻、勾萌绝朕的玩意。
    说这些话目的是“诗歌报”能否着眼于扭转目前诗歌异化的趋势,重塑现代诗的形象及魅力,改变现代诗的不读,萦绕于心;读之,烦恼于心的尴尬局面,以唤回读者。
    其实“诗歌报”和其他诗歌网站以及难得发行几本的诗歌纸刊一样,对现代诗的异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可能是掌控者大都是在朦胧诗和外国诗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写作者,忘记了或者根本不了解中国诗歌的传统资源。借以诗歌多元化、多样化的说法,把现代诗搞的生涩晦暗、阴阳怪气、面目皆非。只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发泄自己不连贯的思想和情绪,背离了诗歌载情载道的载体功能。明知这种写法没有前景也要硬性坚持,使现代诗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就网络诗歌而言,从写作者来看,绝大部分缺乏雄厚的文学积累,笔上功力远远不足;从写作目的上看,绝大部分是玩闹心态,还有一部人是想借助网络平台一举成名者,当然也不否认还有一部分人是抱着交流、吸纳、提高的良好心态的。抛开诗人应具的高贵的人文精神不谈,应知诗人不仅需要雄厚的功底,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大笔挥动之间,除了制造出浩如烟海的文字垃圾污人耳目外,再没有其他社会效果了。或许通过自我炒作能打造出名噪一隅的脂腻东施,也如寒霜充雪,片刻消融而已。与其存幻想于烟波浩渺之外,不如修功力于淡心泊骨之内,或改弦易辙,另谋它途,免得剜精竭虑,劳役心神。可以断言,目前网络诗作,别说是出现雄峙后代的传世之作,就是能吹皱一池春水的鸣世之作甚至都是传说,至少是非常难的。
    目前只有写诗的人才是现代诗的读者,正是这种状况,很难形成现代诗社会阅读欣赏的众化标准。写诗的人阅读别人的诗作,就如匠人欣赏同行的制品一样,肯定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心理局限。文人相轻,自古亦然。而且,现代社会又是一个以平等哲学为根本价值观的社会,在这种价值观的作用下,除了被动承认官阶及已经形成的社会地位而不得不低眉俯就外,对其他人、事都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高贵的人文精神和不能量化的艺术品质很难予以内心的承认,更不用说推崇了。孔子的见贤思齐的差等哲学精神已不复存在,这种平等的价值观,只能导向人类心灵的整体堕落。走了很多诗歌网站,已经发在栏目中三天的帖子,点击次数极少有超过100的,就是“诗歌报”这个注册会员近20万的比较大的网站也是如此,即使极个别的点击次数较高的帖子也有自秀或盲目跟风点击等其他因素,并不能完全代表文字的可读性。这说明写作和阅读两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障碍,说明文字无力引导、心理无力培育积极的、健康的、明朗的阅读取向。
  可能受文革影响,那些理论家们说教太多,总是告诉人们注意这个、小心那个,其实写作不需要理论。真正的艺术是生命的底色,是人性之光的反射,是个体生命与自然与社会碰撞后的理性反弹。这个反弹只要是理性的就会是大多数人的普遍感受,就会引起共鸣。我认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一种事物至少有80%以上的共同感受和感知,也就是说生命间不会不存在契合点。文字难就难在不仅要把普遍认知的东西抽象出来,更重要的是把没有被普遍感知的东西发掘出来。只要本着高贵的人文精神去写,没有必要过多顾忌,不存在束缚及脱身的问题。比如游泳,极个别出事的都是因为身体潜能和技艺问题,而不是因为水的束缚。写到一定程度即或会出现偏差,也会通过阅读吸纳及反思得以矫正的。这个网站理论家太多,即使是在帖子上留评语也要套理论而不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很大一部分人总是以诗的多样化多种形式的名义为自己写的东西制造理论根据,写不出真正的诗来就有意把诗写的让人看不懂,装腔作态,借以吓人。他们打造的不是地球艺术而是外太空艺术。把诗搞的语言抽风绝不是理性反弹,其实是虚弱的表现,别有用心的剑走偏锋以期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诗刊”八十年代的发行量能达到几百万册,后来萎缩到几万册,现在不知道什么状况了。我承认现代诗的状况与经济形势不无关系,也与“武装了人民,也就武装了暴民”的上智下愚的预置也有些关系,但中华民族不可能不传承先祖的浪漫文雅的情怀的,不可能像公母鸡似的低头在土堆里刨食而无暇他顾。即使是鸡也常常仰头看天,吟风唱月呢。认真看看二十年来的诗作,任何一个有自省人都会明白,是诗自己把民众赶跑了。诗自己把自己弄得冷艳生涩、勾萌绝朕、面目全非,还有理由责怪民众吗?一个德坏貌丑、面目全非的女子还是不要怨恨渐行渐远的情郎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艺术是生命的底色,是人性之光的反射,是个体生命与自然与社会碰撞后的理性反弹。这个反弹只要是理性的就会是大多数人的普遍感受,就会引起共鸣。我认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一种事物至少有80%以上的共同感受和感知,也就是说生命间不会不存在契合点。文字难就难在不仅要把普遍认知的东西抽象出来,更重要的是把没有被普遍感知的东西发掘出来。只要本着高贵的人文精神去写,没有必要过多顾忌,不存在束缚及脱身的问题。】
【写不出真正的诗来就有意把诗写的让人看不懂,装腔作态,借以吓人。他们打造的不是地球艺术而是外太空艺术。把诗搞的语言抽风绝不是理性反弹,其实是虚弱的表现,别有用心的剑走偏锋以期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
【认真看看二十年来的诗作,任何一个有自省人都会明白,是诗自己把民众赶跑了。诗自己把自己弄得冷艳生涩、勾萌绝朕、面目全非,还有理由责怪民众吗?一个德坏貌丑、面目全非的女子还是不要怨恨渐行渐远的情郎吧!】
枫桥写得很直率,很实在,点出了诗歌的现状,直抵写诗的和读诗的心坎。
值得思索,诗歌的走向,诗歌的基本,诗歌的内在含义,反思诗歌。
叩问:古典诗歌和一些民间咏调为何至今流长不衰,琅琅上口?
而如今却很缺失,人们不爱读,或读了不记得,可以肯定的说,包括写诗者也不能记得众多诗作中的几句话,几段诗句。
诗歌来自于民众,也就应该回到民众,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九九归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3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采飘飘 于 2010-4-2 20:28 发表
【真正的艺术是生命的底色,是人性之光的反射,是个体生命与自然与社会碰撞后的理性反弹。这个反弹只要是理性的就会是大多数人的普遍感受,就会引起共鸣。我认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一种事物至少有80%以上的共同感受和 ...



回到民众!!回到内心!!回到泥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4: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