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方悄

名家访谈——诗歌报论坛第二期在线访谈:勇士毛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0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

[ 本帖最后由 一江燕飞 于 2009-11-27 03: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先生明日再来赐教。。。
风雪相约,我们不见不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兄这一组人物诗,是讽世之作,机智幽默,读来妙趣横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诸位晚安!明晚见!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雪相约,我们不见不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一(11月20号)


一、评分:60分。表现拘谨,没有畅所欲言,无复当年论战的勇士风采。也不知是当了名教授就慢慢染上了绅士风度,还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二、毛翰教授的主要言论

1、我相信,由纸质诗刊走向网络,是大趋势。纸质诗刊正在萎缩。但网络诗人不必与传统纸质刊物发表诗歌的诗人对立,大家都在写诗,走到一起,很容易沟通的。

2、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因为我自己至今还深潜民间,没能浮出。
或许,功夫在诗外。毛译东的诗万人瞩目,并不因为他写得特别好,而是因为他是领袖。

3、张中行先生的话大致不错,造物主大概就是这么造的。
但如今雌蕊已不甘心坐等了。

4、有幸走到前台的永远是极少数,每一个时代,每一个艺术领域,大多数总是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
这不公平,却也无奈。

5、例如,有一首《晚钟》,作者不大有名,但那首诗,我特别喜欢。我以为,那向晚的钟声里流淌出来的,是生命体验的真,宗教精神的善,和哲人情思的美。
这就是我特别喜欢的诗。我希望有更多诗友喜欢这种风格的诗,能读,能诵,能唱,轻灵隽美,文辞浅显,意蕴无穷。

7、面对如此坦白直率,根本不屑于婉言曲喻闪烁其辞的真歌真哭,任何解说都显得多余了。箴言式的诗语行行递进,刚劲潇洒,自有一种赤裸的美,自有一种不容分辩的逻辑力量,足让一切华丽的谎言黯然失色。或许有细心的读者会提出诗中对知识分子的评价过于理想化,其实并非所有知识分子都是一身傲骨,敢为天下先的。那么,应该说,诗人根本就没把那种一身软骨或媚骨,明哲保身甚或卖身求荣者算作知识分子!

8、我常常想,我们应该回到原点,回到最普通的读者的立场,去评判诗。厨师的菜是炒给一般顾客吃的,不是炒给厨师们自己吃的,顾客叫好,才算好。

三、三点遗憾

1、我提的第一个问题只答了一半;
2、我提的第二个问题“您认为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五位新诗诗人是谁?并各举一首的代表作。您最喜欢的一位诗人是谁(不限国籍)?您最喜欢的一本诗歌理论书是什么(不限古今中外)。”整个没回答。
3、我提的第三个问题“你认为中国最好的十首新诗”,只列举了三首。

四、三点异见

1、从毛老师的谈话中,感觉毛老师这是想把诗和歌合二为一,而诗和歌分家早已成了既定的事实。一般说来,便于唱的东西不耐读,耐读的东西不便于唱。个人觉得还是分屋而居的好,当然偶尔串串门也还是可以的。举3首中国小诗:

乌鸦

作者 路易士

乌鸦来了
唱黑色之歌
投我的悲哀在地上
碎如落叶

片片落叶上
驮着窒息的梦
疲惫烦重的心
乃乘鸦背以远飏






作者 鲁行

富起来的
都该嘉奖么


思念

作者 吕文秀

由两个人抬起
从不知道累 甚至
连梦里也不休息


以上这三首诗只适合阅读,这说明诗和歌还是应该各走各的路。

2、所举3首代表作,个人觉得第二和第三首都诗味不足,若说表现知识分子的道义,不如下面两首——

重量

作者 韩翰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宣     告
  ——给遇罗克烈士

   作者    北岛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孔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3、说杨兴昌先生的《那时印象》“机智幽默,读来妙趣横生”,您能否指出哪些段落机智幽默,哪些段落妙趣横生呢?


毛老师,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为了真理,我们不怕真实的碰撞。希望您在接下来的日子,拿出当年的勇气,像长坂坡的赵子龙一样杀个几进几出。

“治乱苍生泪
悲欢赤子心
诗篇垂汉简
读罢几沉吟”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11-21 12: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江燕飞 于 2009-11-20 21:46 发表
积雪
         【日】金子美玲
上层的雪
很冷吧
冰冷的月亮照着它

下层的雪
很重吧
上百的人压着它

中间的雪
很孤单吧
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

毛教授,您好!请评价一下这首诗可否?谢谢!


你给我看过相,那我回报你一下:我认为这首诗一般,因为这首诗并没有让我感动或沉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翰访谈2009年11月20日晚问答整理:

无哲问:1,毛教授对目前网络诗歌了解多少,网络诗歌繁荣的背后不正说明纸刊无力满足当前诗歌发表的要求吗吗?为什么非要网络承载这种巨大的压力?如果网络不存在,从上个世纪朦胧诗、到朦胧诗后走到现在,中国诗歌会有这么大的繁荣吗?我认为没有,网络发挥的作用是空前的。然而,官方要办的是纸刊,纸刊对网络的关注仅仅是关注一下,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少数成名的贵族式诗人那里,把众多的诗者留在网络上,这种现象,是不是当代中国诗歌的耻辱?   
2,还有多少深潜民间的实力诗人没有走向中国诗歌的前台,他们更多的积蓄经历和经验,于沉思中安静为诗,不找门路,不找关系,也没有门路和关系,他们如何能有被发现的机会,他们的才华如何表现出来,除了网络,还有更好的出路吗?

毛翰答:无哲兄问我对目前网络诗歌了解多少?我的了解真的有限。我相信,由纸质诗刊走向网络,是大趋势。纸质诗刊正在萎缩。但网络诗人不必与传统纸质刊物发表诗歌的诗人对立,大家都在写诗。走到一起,很容易沟通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官方刊物。御用文人毕竟极少。就像我待在官办大学,却不大有官方思想一样。


方悄、漫步白桦林问:第一天(20号),为了活跃气氛,先不谈诗,先谈比诗牵涉面更为广泛更为重大的人人都难以割舍的爱情,您曾说过“一个可爱的女人,在世俗社会里往往是不可爱的,而在艺术世界里,则不防尽情地去爱,去倾诉对她的爱”,您在评价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时说过“好姑娘只在遥远的地方”,您的意思是不是说现实世界中的女人都是重实际贪实利的,利润盈亏的考量绝对压倒罗曼蒂克,没有一个女人可爱?只有想象中的女人才可爱?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宁愿跟小姐们吹牛,不愿陪淑女们谈天,因为小姐们多率直,淑女们多扭捏,率直让人舒坦,扭捏让人闷损。还有古今中外的爱情诗很少是写给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的,请您谈谈对婚外情的看法如何?你还说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您这句话很深奥,不明白您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我猜想您的意思是不是说一个完美的人生应该是婚姻和婚外情两不误?

毛翰答:“一个可爱的女人,在世俗社会里往往是不可爱的,而在艺术世界里,则不防尽情地去爱,去倾诉对她的爱”我的意思其实是说,在世俗社会里,有道德法律的规范,我们不能想爱谁就去爱谁。艺术世界是虚拟的,则不妨尽情去爱。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您这句话很深奥,不明白您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我猜想您的意思是不是说一个完美的人生应该是婚姻和婚外情两不误?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在强调诗歌构思的逆向思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警句不知出自哪位高人之口,流行了许多年之后,如今有人逆向思考,补出一句:“可是如果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同样妙语惊人。而这正是关于主题和意象的双重逆向思维。类似的例子还有:昔人语云,“一山不容二虎。”今人补道,“除非一公一母。”
我只是在强调诗歌构思的逆向思维。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也不妨反过来说:“其实这地上原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就没有了路。”


无哲问:“还有多少深潜民间的实力诗人没有走向中国诗歌的前台,他们更多的积蓄经历和经验,于沉思中安静为诗,不找门路,不找关系,也没有门路和关系,他们如何能有被发现的机会,他们的才华如何表现出来,除了网络,还有更好的出路吗?”

毛翰答: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因为我自己至今还深潜民间,没能浮出。或许,功夫在诗外。毛译东的诗万人瞩目,并不因为他写得特别好,而是因为他是领袖。有幸走到前台的永远是极少数,每一个时代,每一个艺术领域,大多数总是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这不公平,却也无奈。


这里有阳光问:有电影学院了,今后会有诗歌学院吗?
毛翰答:不会有诗歌学院的,只能有文学院。诗歌是文学的一部分。如果有诗歌学院,那就还得有散文学院、杂文学院、小说学院……
这里有阳光问:“我这样说对吗?中国对诗歌 是求整体意义,中国对于意象的理论其实很肤浅 就像油画理论。中国主流上都在追求意象的直接抒发,靠完全整体去接轨整体,这样可以迅速达到语言的平衡 。西方大多靠抽离,也就是架空表面后再架空核心,形成空间玄妙感来完成平衡。不过 在中国一些成名者后期是学西方初期 但是西方大师的后期好似在学中国的初期,但境界高 。”
毛翰答:可否以具体作品举例说明您的观点?关于意象理论,我的理解还很肤浅,大致停留在立象尽意的水平。


方悄问:“张中行先生说过,一个女人一生只爱一个男人比一个男人一生只爱一个女人容易做到,他认为这是上帝造男人时故意这么造的,他还以花为例,说雄蕊的花粉到处飞扬,雌蕊只在那儿等着飞来的花粉。您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

毛翰答:“张中行先生的话大致不错,造物主大概就是这么造的。但如今雌蕊已不甘心坐等了。还有茶壶理论,一把茶壶总想多配几把茶杯,自以为有责任多浇灌一些茶杯。”


堰鹤问:《入世的中国》(诗作略)这首歌功颂德的诗歌,没有写出诗歌的效果,。个人认为
毛翰答:堰鹤说,拙作《入世的中国》歌功颂德,这倒怪了!歌颂了何人的功德?好像没读懂吧


小鱼儿问:那些歌德派写作者们最最听不得你出自学者良心的对他们的做派的批驳,他们这些年就没抓抓你的小辫子来偷偷报复与诋毁你么?如遇上这些宵小,您如何处之。(歌德派,即“歌功颂德派”)

毛翰答:他们会时不时写文章刺我一下。例如《诗刊》 2005年第3期 发表金绍任《贺敬之:长青的文学大树》:有一位毛翰先生,“向内”独行到了停尸房门口——他竟然想得出用诗去吟咏自杀者的心态。他写开手枪自杀是“让灵魂出来/放放风”,吞金自杀是“一次性消费/果然受用多了”,真是津津有味。这就是此辈“向内”挖掘的深度。抓抓小辫子来偷偷报复与诋毁,不大容易,因为我头发短,没什么辫子


方悄问:您曾说“如果创作需要理论的指导,那它更需要经典作品的示范”,您认为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五位新诗诗人是谁?并各举一首的代表作。您最喜欢的一位诗人是谁(不限国籍)?您最喜欢的一本诗歌理论书是什么(不限古今中外)?

毛翰答:二十世纪以来,没有我特别崇拜的诗人,只有我佩服的诗篇。所以我没有兴趣做单个诗人研究,只想百年诗歌的精品遴选和点评。
例如,有一首《晚钟》,作者不大有名,但那首诗,我特别喜欢。我以为,那向晚的钟声里流淌出来的,是生命体验的真,宗教精神的善,和哲人情思的美:

晚钟敲响从城市那边
飞来宁静的翅膀
有家的人请回你们的家
没家的人请走进那夕阳

晚钟敲响从夕阳的眼中
流出宁静的凄凉
爱我的人请过来一起唱
恨我的人请躲开那月光

晚钟敲响从新月的梦里
落下宁静的忧伤
生者依旧习惯地擦去泪水
逝者已矣请返回你们的天堂

晚钟敲响从天堂上面
传来星空的回荡
醒来的人,请守好你们的梦想
沉睡的人,请把一切遗忘


方悄问:那就请您说说“百年诗歌”您最喜欢的十首诗。
毛翰答:这就是我特别喜欢的诗。我希望有更多诗友喜欢这种风格的诗,能读,能诵,能唱,轻灵隽美,文辞浅显,意蕴无穷。《晚钟》算一首。

李琦:《我最喜欢的这只花瓶》算一首:

我最喜欢的这只花瓶
永远只装着
半瓶清水

有人奇怪  它是花瓶
为什么不装着花
我说,它装着花的灵魂

我经常出神地望着它
花就在我的眼睛里长了出来
动人而尊贵的花
就像童话里最美的公主
一经露面
就闪烁着震慑人心的光芒

有一天,我用它装满了雪
这是最没力气
在尘世开放的花朵
雪在我的瓶中化成了水
那伤心的凉
带着一种从天而降的纯洁

我的花瓶
它来历特殊
就像滚滚红尘里
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我的花瓶
举着我心中之花
在缺少美丽的现实中
隐姓埋名地开放      
                 2001年
徐东明《知识分子》也算一首:

  你们读过许多书
  其实 没有任何一本书比你们
  更耐读

  你们像蜡烛一样燃烧
  智慧之光
  让整个世界变得深刻
  文质彬彬
  囊空如洗
  一身傲骨
  击之有声 常常
  用劣质烟大口大口地过瘾人生
  吐出来的都是些
  国忧 民患

  敢为天下先 以一种
  姿态
  站在一个世纪的节骨眼里
  无数次 你们用头颅
  撞响历史的回音壁
  而焦头烂额的总是自己

  每一次劫难之后 该平反的
  不该是你们
  而是颠来倒去反反复复的历史
  斯文扫地
  又被纸糊的花轿抬起来
  谁能知道
  在你们破碎的心里 留下过
  多少补丁

  该仰天大笑
  该长歌当哭
  你们的痛苦 在于
  你们用人类的良知改造社会
  结果往往被社会改造

   面对如此坦白直率,根本不屑于婉言曲喻闪烁其辞的真歌真哭,任何解说都显得多余了。箴言式的诗语行行递进,刚劲潇洒,自有一种赤裸的美,自有一种不容分辩的逻辑力量,足让一切华丽的谎言黯然失色。或许有细心的读者会提出诗中对知识分子的评价过于理想化,其实并非所有知识分子都是一身傲骨,敢为天下先的。那么,应该说,诗人根本就没把那种一身软骨或媚骨,明哲保身甚或卖身求荣者算作知识分子!
还有一些。我一直想编一本《百年中国新诗选》选100来首诗,推荐给中国普通读者,中学生,大学生。


一江燕飞问:
《积雪》  
         【日】金子美玲
上层的雪
很冷吧
冰冷的月亮照着它

下层的雪
很重吧
上百的人压着它

中间的雪
很孤单吧
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

毛教授,您好!请评价一下这首诗可否?谢谢!      
毛翰答:《积雪》一诗,感觉还不错,但还到不了最优秀诗歌的行列。


杨兴昌问:请毛教授对我这组评点一二,是否是你所言的风格,谢谢!!!
《做你沙器的裸模》


风吹水推,团团捏捏,
你我的沙器,聚散随缘。

     --题记


【漂流沙】

你的影子,去而复来
去时是流水的剑阵,而来
却挟褁了风霜的刀光

那一个你,那一个我
最好,谁都不要动
举起手,乖乖向时间投降

沙不是泥,沙只是沙
亡命天涯海角,若即若离的痛
一样会颠覆最初的线路

白沙白,黄沙黄
我在白中发黄,在黄中变白
等你单挑我于桃花树下,做你沙器的裸模


【谁是谁的主】

命中注定,我是流沙
一生行走在岁月的风口浪尖
我不知道下一个码头
还能不能与你相逢

我是流沙,无拘无束
我钻进你的眼睛坦露赤诚
又从你温柔的掌握中
悄悄溜走

但我真的不知道
我赤裸的歌声被你一粒粒捡起
用月光和泪水调和出
一个流浪者的灵魂


【回音壁】

如果山高
把不能再高的山顶
踹成茫茫戈壁
让信使的马蹄一路平安

如果海阔
就让海水把你举起来
举成一个瘦西湖
让鱼沉下去让大雁落下来


【过客】

亲爱的,你可听见我的鸣响
它来自胡杨林的最深处
一丛丛倒下的时间,己被我深深掩埋

为准备足够的清水,我磨光了青春
以鸟的形态,占守在今天坚强的树干上
请你经过时忘记我赤裸的模样,不要说谢谢

毛翰:杨兄《做你沙器的裸模》一组,我以为可以得“金鸡奖”,不大能得“百花奖”,与普通读者(不写诗的)还是有点隔。我常常想,我们应该回到原点,回到最普通的读者的立场,去评判诗。厨师的菜是炒给一般顾客吃的,不是炒给厨师们自己吃的。顾客叫好,才算好!

杨兴昌问:
系列诗《那时印象》

题记:那些鲜活的人事,并没有随时光的繁荣而淡忘,我只担心,再也找不回那些泥土的气息
……


一、

城东李铁匠

浓烟滚滚
风箱赫赫
那坚强的腰
那铿锵的锤
总在鼓舞燃烧着
灰黑的生活
打点,吃点
打点,吃点
不打吃啥

玩不起焰火的小城
就请城东李铁匠
每年初一到十五
专打铁板花
一天十块钱
他借股酒劲往上扬
能打出一朵接一朵的花
照亮小城半个天

人啊
要穷得新鲜
饿得骨气
他老了,就守着铁匠铺
守着那熟悉的节奏
叨念不打铁的后人
打点,吃点
打点,吃点
不打吃啥


二、

光棍染匠

梧桐树下有个染房
染房里面有个染匠
染匠身上挂一大串钥匙
过了四十还打光棍

来染土布的
大多是些女人
进门是喜鹃
出门就变鸦雀

不是嫌价钱贵
也不是嫌色不正
要想快拿快取的条件
太难达到了

这个挨刀的
打起灯笼找媳妇
让老娘们
经常是白跑游击队


三、


补锅匠

补锅,补锅啰
补锅啰,补锅
这吆喝,通过小巷的话筒
时远时近,时近时远

补锅匠,那一身行头
总是让女人喜出望外
让男人闷头抽烟
让孩子们瞪圆了双眼

搪瓷缸能不能补
烧水壶能不能补
大海碗能不能补
补锅匠几乎头也不抬:能补

这时,一家家孩子
很骄傲手上有东西端过来
补锅匠愈发下手熟练
仿佛面对破难的生活无所不能


四、

电影院的陈哑巴

贴海报了
贴海报了
一根肠子通屁眼的街上
谁见了陈哑巴
都乐得嚷嚷着用手跟他瞎比划

在大号手电筒上
再接个小号的把
斜挂在身上
电影院的陈哑巴
一到晚上
呜呜哇哇像小鬼子进村

一角五一张的电影票
难倒好多人
哑巴再凶
还不是经常被我们
真真假假的票
蒙得笑嘻嘻


五、

派出所的黄警棍

牛被偷了
一家人
像塌了块天
满山遍野地找

有人说
昨晚看见老歪回来了
跟他一起来的另外两个小伙
像电影《流浪者》里面的偷儿

日他仙人
去派出所找黄警棍来
不是老歪做的
我用手掌心煎鸡蛋给你吃

马脸的黄警棍来了
他还没掏警棍
老歪就吓得直打冷摆子
我去找,我去找


六、

打狗匠

那时的城乡
还穿着灰蓝的衣裳
那时的人们
只关心肚子
那时的狗
很瘦很精神

大张旗鼓的打狗匠
走街又窜巷
打狗匠来了
只站在门外大喊一声:
主人家
狗就慌张
人就笑

再凶再恶的狗
再灵再善的狗
在大人的眼中
在打狗匠的手中
最终都落一个下场
狗肉汤锅

那是一道美味
滋补着人类的欲望
神仙也来跳墙
为了生计的打狗匠
背着一世恶名
在孩子的眼中
像狼一样


毛翰答:杨兄这一组人物诗,是讽世之作,机智幽默,读来妙趣横生。

[ 本帖最后由 莫求 于 2009-11-21 00: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

[ 本帖最后由 一江燕飞 于 2009-11-27 03: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走了,我们还没睡,哈哈,大家听歌<追梦人>,我们都是一群追梦者吧,先生的文章确也有书卷气,


[ 本帖最后由 周飞雪 于 2009-11-20 23: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莫求 于 2009-11-20 23:02 发表



明晚你应该提问题了,让我唱独角戏是不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11-20 23:24 发表
先生走了,我们还没睡,哈哈,大家听歌,我们都是一群追梦者吧,先生的文章确也有书卷气,
http://lgqxxy.16789.net/domName/lgqxxy/20073317195199788.swf


你如果追累了,我请你喝白开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江燕飞 于 2009-11-20 23:08 发表



呵,我看相可是很贵的......
也许你喜欢咖啡,而我一直喜欢这样白的白开水.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你这次说错了,我也是喜欢白开水,但白开水有许多种:有自来水烧的,有塘里的水烧的,有河里的水烧的,有泉水烧的,我喜欢泉水烧的白开水。打个比方,你那首诗是太湖水烧的白开水,而布罗茨基这首诗是惠泉水烧的白开水,味道有天壤之别——


菠波的葬礼
               1
菠波死了,但别脱帽。没有一种
姿势能让我们忍受这消息。
为何要将纸蝴蝶放在
阿得米拉提塔顶?只好撕碎。

无论你朝哪边瞥视
都是一方方窗户。至于“什么事?”——那么
虚空就可以当作回答,
说,“就是这个,谁都能告诉你。”

菠波死了。星期三将尽。
街道上你无处可去,
一片白色。只有夜河,
黑黝黝的水流没覆盖上白雪。

             2
菠波死了;这行诗中只有悲伤。
呵方的窗,呵圆的拱门,
还有刺骨的严霜仿佛要毁掉谁,
让炽烈的火枪去凶狠地干。

再会,菠波,我美丽的情人。
纸页上的泪滴一如干酪的孔眼。
我们心力交瘁,不能与你同行,
不能站立。

今天在这儿我就知道,你的形象,
不论在砭骨的寒冷还是炙人的热浪中,
都不会消逝——事实正好相反——
它在罗西长长、细细、无尽的街上。

             3
菠波死了。也许我手执的什么
从中滑落,像浴皂那样。
今天,在梦中,我似乎躺在
床上。其实,我是在那儿。

撕下一页,正确读出日期,
我们的悲恸始于那个零。
没有了她,只有梦中的守候,
空气团团挤过窗棂。

菠波死了。谁突地颤栗,张口
结舌,嗫嚅道“为何?为什么?”
无疑,紧随着死亡的,是虚空。
比地狱更可能是——且更可怕。

             4
你就是一切,菠波。但你的死
改变了你。你什么也不是,你不是;
也许,你只是一片虚空——
想起来,还有很多。

菠波死了。对这些圆睁的眼睛,
地平线光秃秃的风景像一把小刀。
菠波,不论凯凯还是莎沙,
都不能把你取代。不能具有你的生命。

今天星期四。我信虚空。
它像座地狱,可我知道,比地狱还坏。
而新但丁,满腹神示,
弯身在白纸上写下一个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1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日访谈基本成功,毛教授很键谈。
我晚上出门接人去了,回来刚好结束。
看到人来的不多,可能是周末朋友聚会多,明天可能会好些。

老方和莫求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30 16: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