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周飞雪

《飞雪有约》十月诗歌访谈人物福建老刀---金秋十月,刀锋上的旋舞,谱写盛世华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5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枫桥 于 2009-10-4 22:00 发表
诗絮花语
作者:祈鸿升

“诗是无法定义的文艺概念,那些试图给诗歌定义的学者显然不知道诗歌流水赋形的本真形态。”

    正是这种说法把诗搞得像垃圾山一样,成了垃圾文体。不言其他文体,诗是有自己的形式 ...

兄弟说的许多在理。只是世界万千,现在的境况当与古代有了大不相同,诗歌的定义原就没有定型,我们不妨也朝前看,文本的形式也会在变。还有许多后人评说的事我们还不能预见,我个人写作的感受是,管它什么是什么,你喜欢就做,只要好玩,不要去想什么文本意义与文学地位的事。功利心真会害惨一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09-10-4 23:33 发表


枫桥先生好,由于老刀近日多喜临门,应酬颇多,我先说两句,详细的等老刀回答。
你的话说得有道理,特别是自由诗,会写是极容易的,写好确是极难的。诗是人写的,某种意义上说,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将决定诗有什 ...

你如果不再回答问题,那就太不够意思了。对我这是有点漫谈,想什么说什么,也算写诗多年的随想,没有什么意义。有许多事大家把它的结果当作过程来看待了,这就对现状产生了极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热爱诗歌,一方面觉得诗坛黑暗。其实那个领域从事者不如此感受?!
没什么,玩自己的就是。不要受影响。当下关于怎样界定优秀诗歌的标准那些大师都在各打各的的盘算,不要受影响,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刀早上好。我之所以在你的访谈中乱说这么多话,是我见你有事没来,怕冷了场;我不再回答问题是为了不喧宾夺主。你身为原创区版主,活跃气氛、带动交流是你的职责,你要一丝不苟的做好。你要证明:不仅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诗歌报内部的和尚也会念经,而且念得更好——至少更实用、更真诚。我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所以是一个有争议的人;我是一个早已过期的试用版主,所以我要知进退了。祝你一切都好,来重庆时要通知我,咱兄弟俩也喝两口,当然要按我喝一两你喝十两的比例进行。受你反克的影响,我写了一首《反抒情》,送给你和花语,我是10月1号从你的评论中才知道花语的诗,她确实写得有个性,很佩服。


反抒情——读花语诗有感

当我从妈妈的肚子里滚出来
刚刚第一次睁开眼睛
我就哇的一声惊叹得哭了
我看见全国人民都在抒情
天天抒、年年抒、月月抒
(当然不是“月月舒”,那是痛经用的)
而今又抒到了新的高度
因此我显得有些不适应
于是我开始寻找反抒情
我寻遍了东西南北中
我寻了百度千度万度
终于找到了花语的诗
我喜欢得了不得
突然冒出一句相见恨什么来的
对了,想起来了
是恨白天没遇着晚上才遇见
我学习了她关于乌龟和麻子的特色理论
决定在余生要做一只乌龟
每天鉴赏自己的麻子

所以惯于抒情的人们
请你们再也不要教我
拥护什么和反对什么
再也不要教我
歌颂什么和诅咒什么
我要为自个儿活着
我要把自个儿的日子
像口香糖样放在嘴里反复嚼
即使越嚼越没味我也不会吐掉
即使我死了也要含在嘴里作殉葬品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10-5 21: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方悄 的帖子

“几十年来”是指后朦胧诗时代,本来没有包括你提到的那两位诗人,细想起来即便把他们包括进去也不为过。他们确实有几首诗当时快之人心,但也不过是彼时被弹压已久的“心”,报复性舒展而已。
    中国经历了建国前几十年的战乱,又经过建国到改革开放整个时期的极端政治和改革开放后的极端经济,文化几乎沦为沙漠。不仅西方人士普遍认为,就是稍有自知之明的国人也不得不纡尊降贵地承认:当前中国文化无法与世界文化接轨。这不是虚无主义,将我们的影视作品与西方的对比一下,就足以窥斑见豹了。
    我的那些话主要是对所谓“流水赋形”的诗歌形式和对文字态度的质疑。老刀先生说留待后人评说,我看不必烦劳后人了,目前仅是几个想写诗的人在读诗玩诗,把读者玩得见诗如见瘟疫而避之的局面足以盖棺定论了。如果把诗玩成了发泄情绪、耸人听闻而只拜求购买者耳膜震动作为交换的“语言市场”,诗的灭亡是注定的(异化也是灭亡)。与其如此,倒不如开辟一个叫做“语言市场”的新文体,用来盛这些情绪和目的,把现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诗扔到这里面去,好让诗脱离五指山的重压。

[ 本帖最后由 枫桥 于 2009-10-5 10: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玩了几天,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谢老刀的回答。能自圆其说即可。方版是做事极认真的人,让俺敬佩,只是觉得对于现状有些急迫吧,有些事似乎强求不得的,俗语说的好,时也。多言了,问好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问好~

诗歌是个什么东西,我也一直在疑惑的,有时觉得把诗歌看作诗人自个儿写自个儿开心,这好像也沒错,诗歌不喜欢再写那些大标量的了。可是,如果真把诗歌看作诗人寻开心的、沒有标准的自由的文体,那么一定会引起混乱的,读者会混乱,诗人最终也会混乱。那诗人为什么写诗呢?我想,只有真正回答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答得令人心服的诗人,才不愧诗人的身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 牛 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枫桥 于 2009-10-5 09:29 发表
“几十年来”是指后朦胧诗时代,本来没有包括你提到的那两位诗人,细想起来即便把他们包括进去也不为过。他们确实有几首诗当时快之人心,但也不过是彼时被弹压已久的“心”,报复性舒展而已。
    中国经历了建国前 ...

兄弟好。你的话太悲观了。中国有13亿,稍微爱好点诗歌的,也比欧洲什么的狗屁小国多的多。
本来,我想在武夷山诗会有个发言,当时在会场写了点感想,后来想想,我上去发言算个P,就不打算发言了。没想到那天晚上的青年论坛,话筒与话题同时递到我手里,才说了那番话。现在我就把那天准备了没有说的话用来回答你。还是关于诗歌边缘化问题。
各位老师好!我是参加旁听的诗人顾北,也是福建反克诗群的核心成员。刚才听了黄中模先生认为新诗边缘化的报告后,想结合自己参与诗歌活动的所见所闻,谈一些感想。新诗边缘化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说当下诗歌弱化乃至边缘化的朋友也很多,但我怎么想都觉得这是个伪问题,洪子诚老师老早就论述了当代诗歌的“边缘化”问题,但对“边缘化”这三个字也是打了引号的。当然,新诗在当下高度物质化的社会是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处境,如对新诗认同者少了,有心读诗而无这样的心情与时间的情况多了。但不可否认,诗歌仍然牢牢驻扎在许多人心里。今年初我们组建了福建反克诗群,参与诗群的12位核心成员都是60后、70后诗人,我们走到一起的因由就是热爱诗歌,相互取暖,其中有专家学者、政府公务员、教师、编辑和私企老板。我们一周有时要见三次面。我们在饭桌谈诗歌,在咖啡馆谈诗歌。我们从80年代开始热爱诗歌并创作诗歌,我们是读着孙绍振老师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谢冕老师的《在新的崛起面前》一路诗写过来的。现在你不能一锤把我们敲晕,然后大喝一声,说“诗歌边缘化了”,我们解散吧。不!不能这样!《反克》诗歌首期印刷了1000册,开了发布会,我们通知了30个嘉宾参加,但那天冒雨来了5、60个,许多都是诗歌爱好者。我给我的一位领导一本《反克》诗刊,他第二天就对我说,你给单位的其他人也都发发吧。我说不会吧,我们印数不多,还得分发诗歌界的朋友。他怎么说?他说你给开一张发票来,人手一册。我不敢说这样的领导很认同诗歌,但至少他在那一刻感动了我。后来我们单位就人手一册,这几周,办公室桌面常常能看到诗歌。还有,今年的世界诗歌日活动,作为民间的我们自发组织了一场诗歌朗诵会,一位诗人朋友邀请了我们常务副市长参加,前后四个多小时他都在第一排。最后他上台朗读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感慨:你们民间的活动搞得比文联还猛。这些难道不都是诗歌依旧在人们生活中常驻常新的佐证吗。现在许多诗评家远离了诗歌现场,对当下诗人的创作水准与生存现状还不是太清楚。我是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尽量在日常活动中多接近我们,就像我们现在急于要接近你们,呈现给你们看一样。诗歌需要诗评家的鼓动、点拨与理论构建。所以我们欢迎大家私下多交流,认真看看这些原创作品。借用一句名言:即使到了世界末日,我们还要种下一棵苹果树。诗歌,没那么悲观。谢谢大家这么安静地听我说完了五分钟,谢谢主持人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确实非常难得。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福建老刀愿意加入老李飞刀的飞刀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飞骏 于 2009-10-5 22:21 发表
请问福建老刀愿意加入老李飞刀的飞刀帮吗?

飞骏兄,飞刀帮总舵在哪呀?不识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借用一句名言:即使到了世界末日,我们还要种下一棵苹果树。诗歌,没那么悲观。

看到大家这样的对话,真好,天地间有一颗颗的诗心在跳动,这就是诗歌的希望,也是我们为维护这份宝贵的文化所做的贡献,这几天一直在地里劳动,上山听鸟叫,听树的落叶沙沙声,收获下在荒山坡上嫁接的枣,在山沟下种下的菜,这就是劳动的果实,一如写诗一样,就是要在无人理会的情况下,也要默默地创造一份奇迹,诗能养气蓄势,何乐而不为。
给兄弟看下我的劳动成果:
地里的青菜

山坡上的枣树


在自己种的树下休息:


手机照的,效果不好,相机照的传不上来,哈哈,笨呢,今天休息上网写字,与大家分享生活,分享快乐!

[ 本帖最后由 周飞雪 于 2009-10-6 09: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淳朴的生活令人向往。飞雪是个神奇的女子,腰挂飞刀、背负长剑的女侠,因神秘而笼罩光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刀侠女,双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贴子该整理,闲侃的多,侃在点的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7: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