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乡巴

【诗歌文本悦读】第二期嘉宾:青蓝彼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5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问安 很棒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告诫过自己,必须跨过一些坎
比如现在,比如香案。还有腰肢的难耐
比如恩宠,比如沸腾。还有一个城市的夜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5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飞儿 于 2009-8-5 00:25 发表
进来问安 很棒哦

呵,飞儿帅变小猫了?差点没认出来。
批批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5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浮漂 于 2009-8-5 10:36 发表
我告诫过自己,必须跨过一些坎
比如现在,比如香案。还有腰肢的难耐
比如恩宠,比如沸腾。还有一个城市的夜晚

嘿,引用的是,提醒的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5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收藏了,并打印出来慢慢琢磨、学习。但是,俺能说两句吗?技法和驾驭语言的能力确实很好,至少俺短期只能仰视了。
只是这么写是不是可惜了,我们的诗人能不能少写一些虚幻的人或事,能不能更多的关注一下大众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的艰辛,多写一些“破破烂烂帐篷下的痛苦的梦”。关于这个问题俺呼吁和争辩了多次,常常被高手们痛斥为不懂乱说,高手们常说让诗歌去寻找读者是危险的,将失去诗歌的独立性,真是郁闷。俺很赞同一个网友的话:目前,现代诗歌已经把读者杀的片甲不留。如果诗歌不去反映时代、关注读者,那诗歌存在的意义又何在啊?
为了诗歌的光大和发展,也为了呵护读者残存的热情,多写一些时代的变迁和大众的生活,多写一些大众都能感知、感动的诗歌,可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5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司马昆仑 于 2009-8-5 19:00 发表
俺收藏了,并打印出来慢慢琢磨、学习。但是,俺能说两句吗?技法和驾驭语言的能力确实很好,至少俺短期只能仰视了。
只是这么写是不是可惜了,我们的诗人能不能少写一些虚幻的人或事,能不能更多的关注一下大众的喜 ...

不同类型的诗歌自有不同的读者来阅读,如果你想读那些关注大众的诗歌,那就可以去读那些啊!诗歌正是因为它的多样形态,才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萝卜青菜,自己挑选着爱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5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抓紧最后的时间啦!呼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蓝彼岸《八株向日葵》:如此骄傲!


                                                                                                       文/莫求

        多么骄傲的八颗向日葵,枝繁叶茂地生长着!多么骄傲的八株向日葵,每一株都洋溢着生命的呼吸!多么骄傲的八株向日葵,多么骄傲的青蓝彼岸!

        关于八株向日葵,我想谈八个字:时间意识/生命体验。

        首先是题目:八株向日葵。杨兴昌先生认为:“八株或第八株的含义,意指时间外的坚守或守望、等待、期待······这是一个不错的意指·····”。青蓝本人也同意这种说法。对整组诗歌文本反复阅读的话,我们会发现八株向日葵是在时间的线性流动中不断生长,更像是诗人生命意识中各种形态的显现。至于必须反复阅读的原因,可以用“陌生化”和“神·韵·味”来解释。(在此不提)

        青蓝在组诗题引中说:“我们习惯向绿色发问,并希望最终的结果接近向日葵的圆满”。个人以为,八株向日葵,更像是一株向日葵时间流逝中的不同生长形态,也更像是诗人本身的象征。在整个的生命体验中,诗人不断对自身发问,在不断的追寻和思索中,切进生命的圆满。

        这组诗歌,从第一株的“月光”,第二株的“(跨过一些坎)还有一个城市的夜晚”到最后一株的“太阳说走就走”,可以看出时间的流动。这个时间又是在一天内完成的。而向日葵也在这时间的流动中完成自身的成长:第一株“伸着拦腰”,第二株“跨过”“腰肢的难耐”,第三株“花因其无数而显得灿漫,凋零与白色共勉”,第四株“鲜艳的花衣裳泛起一抹淡淡的嫣红”,第五株“我把自己分成若干份”,第六株“而失调的音阶从门缝钻了出去”,第七株“我用微笑填补了荒芜”,第八株“滤去悬空的部分”。伴随这一天时间内生命过程的隐喻,向日葵也完成了自身从生长到成熟的历程。

          而青蓝在诗歌写作中也常将自身的生命体验融入到物象观照中。在诗歌中,主客体是相互交融、合而为一的。或者可以说向日葵即是诗人自身的隐喻,她将自身对生命体验的感悟较好地融入到诗歌写作中。或者可以说,从第六株的“我解开这个谜底,故事已经过渡到中年”可以划分为青蓝写作的两个部分。前六株是对诗人自身经验的呈现,而后两株是人生待解的展望。站在时间的分界点上,前六株是对过去经验的有意味地呈现,对于才情俱丰的青蓝来说,是驾轻就熟的写作,诗歌在情感、思想和形式上都精妙无比;而后两株则明显表现出和前六株不同的诗体形式和风格特征。可能是介于对未来生命的仰望,经验的缺乏只能用想像来替代,但这种想像并没有显示出和前几株那样的水平和高度。又或者是前几株的“谜底”已经揭开,而后几株的“谜”正处于酝酿和待解之中?至于青蓝所说:“这八株里,后几株其实是写出了我个人体验的,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后几株。你说的待解的提法也可以,因为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步来说,下一步都是待解的。”但自从“向日葵”成熟之后如何?第七株完全是个人体验的书写,但这种体验并没有很好地与“向日葵”这个意象相贯通,是直接的形而上抒情。(难道“横走三步,退回一步”意味着“炒葵花籽”?)而第八株(难道“流沙递增的伤害,我装进漂流瓶”意味着“葵花籽”已经被装进包装瓶里等待贩卖?)可能由于个体体验和意象过于私性化,又可能是咱阅读经验的限制,似乎读得不是太明白!

        至于结尾“流沙递增的伤害,我装进漂流瓶/淡漠于面具之间,眼圈红了/我开口闭口只说一句话:葵花向太阳”则将自身的生命体验和葵花物象相联系,给人以“眼圈红了”的震撼!“淡漠于面具之间”“我开口闭口只说一句话:葵花向太阳”其间多少感悟、情思、体验融入其中啊!

        综合言之,瑕不掩瑜,这八株向日葵是骄傲的,葵花像着太阳嘛!(我喜欢,(*^__^*)...嘻嘻)

        附上关于第一株向日葵的短评:

          第一株

          灯光摇摇晃晃,始终不能与琴瑟和鸣
          浸入肺腑的事感伤了沉吟的蟋蟀
          我把梳理月光的汉字一一打开
          墨汁,开始寻找心跳

          柔软的反义词都有一幅钢铁的脊梁
          支离震碎镜子,腰越来越弯
          低到一定程度,我终于看见你们所说的幸福
          如何伸着懒腰

        阅读整组诗歌,我们容易发现,青蓝将她的个人情思体验融入诗歌写作中。她不仅是书写作为观照物象的向日葵,更是将自己的困惑、矛盾、渴望和想像全部切入诗中,并通过有意味的形式显现出来。在青蓝笔下,向日葵从“摇摇晃晃的灯光”和“月光下的汉字”中开始酝酿,伸展她柔软的腰肢。初次酝酿的生长便饱有复杂的情感。诗人常用对立和否定的词汇来表现其内心的犹疑,如“不能”“反义词”甚至之后几株的:“找不到”“否定”“不会”“不见”“不能够”“不哭”“不再增长”“不影响”“没有必要”“不必”“收不住”等。这些词汇,是否可以说明诗人心中的无奈和决绝呢?在否定的过程中,她在个人的情思中辗转徘徊、困惑犹疑,却又不至于沉沦在颓废和沮丧之中。青蓝的诗歌中积极乐观的元素更多,否则便不会有对“绿的发问”和对“圆满”的追寻。即使“灯光,不能琴瑟和鸣”,即使“蟋蟀仍在沉吟”,诗人仍可以“我把梳理月光的汉字一一打开/墨汁,开始寻找心跳”;即使“支离震碎镜子,腰越来越完”,诗人仍有着美好的寄托和想像,那是幸福在“伸着懒腰”。在矛盾中寻求突破,诗人的发问如初生的向日葵在寻找外部世界的秘密和内在心律的跳动。

        然后她写到:“柔软的反义词都有一幅钢铁的脊梁”,在语言的书写中,诗人不自觉地写到“镜子”,且是“支离震碎的镜子”,这似乎是在隐喻关于经验的碎片似的回忆。她在向日葵的寄寓中书写这些经验,显示出女性写作中的坚强和柔美并存的一面,可以既有着“钢铁的脊梁”,也有着“伸着懒腰的幸福”。如果说,向日葵是诗人本身的象征,那么前几株应该是回忆中的镜像和经验的组合感悟。

[ 本帖最后由 莫求 于 2009-8-6 02: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一直在忙,写的晚了!(*^__^*)...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青蓝彼岸,骄傲!(*^__^*)...嘻嘻!晚安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莫求 于 2009-8-6 01:42 发表
最近一直在忙,写的晚了!(*^__^*)...嘻嘻!


谢谢莫求妹妹,这么忙着还惦记着这个活动,辛苦妹妹了,读的很认真,写得也深刻,对我来说,加深了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司马昆仑 于 2009-8-5 19:00 发表
俺收藏了,并打印出来慢慢琢磨、学习。但是,俺能说两句吗?技法和驾驭语言的能力确实很好,至少俺短期只能仰视了。
只是这么写是不是可惜了,我们的诗人能不能少写一些虚幻的人或事,能不能更多的关注一下大众的喜 ...

问好司马。虚和实有时候是站在认识的角度不同而引发出来的虚实之说。嘿,你不能认为我写的东西就是虚幻的呀,这些都是我用心写出的句子,我表达的都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与况味的。不过,我承认我诗里确实存在缺少菜味的情况,以后我争取多加上点,再好好调一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莫求 于 2009-8-6 01:43 发表
为青蓝彼岸,骄傲!(*^__^*)...嘻嘻!晚安哦!

再来谢谢妹妹。熬这么晚为青蓝写评,而且写得那么精彩。姐姐感动。以后多多点拨姐姐吧。保重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司马昆仑 于 2009-8-5 19:00 发表
俺收藏了,并打印出来慢慢琢磨、学习。但是,俺能说两句吗?技法和驾驭语言的能力确实很好,至少俺短期只能仰视了。
只是这么写是不是可惜了,我们的诗人能不能少写一些虚幻的人或事,能不能更多的关注一下大众的喜 ...


诗歌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完全取决于内容和题材的价值和意义。诗歌的价值当然只在她自身所决定的。诗歌也需要如你所说具有社会关怀的品质,对内心和人性的关怀,同样也应该是诗歌努力的方向。
谢谢昆仑朋友,我们都期待这样的好诗歌。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浮云卷舒着双眸,浮云之后总是一片青蓝!

[ 本帖最后由 枫桥 于 2009-8-8 00: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18: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