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9-7-25 13:41 发表 《语言带领我上升》 在我毕业后的前几年里,我认识了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他比我年长十岁,大专学中文,本科学心理学,喜欢哲学,太极打得非常好。我经常向他请教问题,有时也探讨一些问题——其实应该是 ...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蝶岛雀梅 于 2009-7-25 17:49 发表 读了乡巴兄弟的评论,我只能叹服的说,兄弟的理论和语言的功夫和功底十分了得,但我不同意乡巴的论点,因为对青蓝的这一组诗,我可以大胆的说,我应该读懂几分。八株向日葵是八个心境的象征。可以说青蓝在这一组诗中 ...
原帖由 北溪高羽 于 2009-7-26 15:41 发表 《借助想象之翅,打开“青蓝彼岸”》 最初读青蓝彼岸的诗是在《诗选刊》逐鹿论坛,接触得比较多是在《诗歌报》挑战者论坛。说实在的,青蓝的诗,的确不好解读。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她之前颇受争议。但无论是 ...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7-26 20:08 发表 《八株向日葵》的写作,在我看来,首先是一种符号性的表述,而非写作对象。因此,诗的结构与诗的内容,游离在向日葵这一标题之外,第一株到第八株沦为构成诗结构的序号。诗人并不是意在通过每一株的写作,来展现向日 ...
原帖由 莫求 于 2009-7-25 01:14 发表 先来说两句,再好好写评: 我来诗歌报两个月左右,在接触中,感觉青蓝的诗歌和诗评都很有才情,是那种才华横溢型的气质型诗人。 另:祝福大家,周末愉快······
原帖由 山桃花 于 2009-7-25 12:54 发表 糊涂,迷茫未尝不是好事青蓝,这意味着寻找的开始。无论哪种技巧,只要自己得心应手,就是自己的东西。诗无定法,桃花花祝福亲爱的青蓝写作快乐!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9-7-25 13:41 发表 《语言带领我上升》 在我毕业后的前几年里,我认识了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他比我年长十岁,大专学中文,本科学心理学,喜欢哲学,太极打得非常好。我经常向他请教问题,有时也探讨一些问题——其实应该是以探讨的方式向他学习。比如关于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生命选择的差异问题,比如关于鲁迅和周作人的区别问题,比如关于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分歧问题,当然也包括我和他的人生可能性的不同的问题。 那时候的探讨我今天觉得,我那时无知幼稚,居然敢于谈论这样的话题——不是说我今天就不再无知幼稚,我今天依然还是无知幼稚。但这些都不再重要了,也许年轻人往往都有这样一个过程。我要说的是在那时候我发现的一个一直影响着我的问题。 我在每次的探讨后,发现自己都提升了。是我被我所说的话提升了还是我通过我的说话把自己提升了?我开始疑惑。因为我在说着说着的时候说出了许多我未曾学过、未曾想过、更未曾说过的话语,这究竟是我在使用着语言还是语言在引领着我?我经过多次思考和感受以后,决定把这样一种会让人觉得是好现象的言说,看成是语言对我的引领和提升,而不是我对语言和言语的掌控和把握。 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决定。虽然提升的感觉是美妙的,但提升的过程似乎不由自主、身不由己、无能为力:我不是我的语言和言语的主宰者。我被我的语言和言语主宰着,被它带着跑。而正确的方式似乎应该不是这样的。也就是说,我应该完全掌握着我的语言和言语,不然的话,那些说出来的话难道真的是自己的吗?如果不是自己的,那么我是被谁作为工具从我一开一合的口腔里发出了这些声音的?一想到这些,心情总是不免忐忑、沮丧。 对这一现象耿耿于怀,促使我不断反思、自省。我要的其实也就是不断地把自己的潜意识或前意识意识化,变成意识或显意识,我觉得一个人应该比较充分自觉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说什么。一个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包括说什么和怎么说,成了我说话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当然,我还会说一些我事先没有想到的话,但我会在话一出口的时候及时发现,我会决定继续说下去还是停止。如果是写字或者敲键盘,那就更容易处理了。思考完了,觉得这是我要说的,尽量说得自己和别人都清楚明白,这样以后再说,后来也就慢慢成了我的言语的习惯。 我曾经被语言所引领和提升,让一个我视之为师友的同事对我另眼相看、青眼有加,这使得我有更多的机会从他那里、从和他的彻夜长谈中学到东西:更快速、更直接、更有效、更牢靠……所以我对此心存感激:无意识中的语言引领是多么重要多么好的老师!但我天性中的忤逆,还是让我做出了对不起它的选择。我选择了意识中的语言和语言方式。 它们都是我的老师,语言,也就是思想,提升着我:有时不知不觉,有时自知自觉。
原帖由 了无痕迹 于 2009-7-25 18:00 发表 读读。。。
原帖由 醉后言语 于 2009-7-25 21:56 发表 喜欢这样的活动。 支持
原帖由 乡巴 于 2009-7-26 19:42 发表 哈哈,问好青蓝姐,你有这个实力,相信也有这个自信,经得起各位朋友的检讨
原帖由 乡巴 于 2009-7-26 20:20 发表 哈哈,兴昌大哥这个乡长叫的我不敢当呀。。 有时候,放低下姿态读诗或许能从另一条抵达创作的本真,我个人觉得,才情只能用来发现世界和发现世界中的诗歌,如果才情变成诗歌的内容和意义的附设,则未必是一种好现象了,很有可能遮蔽更大世界的发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16: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