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乡巴

【诗歌文本悦读】第二期嘉宾:青蓝彼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9-7-25 13:41 发表

《语言带领我上升》

       在我毕业后的前几年里,我认识了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他比我年长十岁,大专学中文,本科学心理学,喜欢哲学,太极打得非常好。我经常向他请教问题,有时也探讨一些问题——其实应该是 ...


踏雪兄对语言的感受和经验,乡巴来慢慢体味,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蝶岛雀梅 于 2009-7-25 17:49 发表
读了乡巴兄弟的评论,我只能叹服的说,兄弟的理论和语言的功夫和功底十分了得,但我不同意乡巴的论点,因为对青蓝的这一组诗,我可以大胆的说,我应该读懂几分。八株向日葵是八个心境的象征。可以说青蓝在这一组诗中 ...



问好岛主兄弟,谢谢你的赞,也期待你对青蓝这组诗歌更仔细的评。很欣赏你的这句话:对于诗人的自我解剖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就是对生命的探索、认识、追求和礼赞,因为诗人的生命个体最具有代表性。
兄说的是呀,体味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北溪高羽 于 2009-7-26 15:41 发表
《借助想象之翅,打开“青蓝彼岸”》

最初读青蓝彼岸的诗是在《诗选刊》逐鹿论坛,接触得比较多是在《诗歌报》挑战者论坛。说实在的,青蓝的诗,的确不好解读。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她之前颇受争议。但无论是 ...


谢谢兄的评,抽时间仔细研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

《八株向日葵》的写作,在我看来,首先是一种符号性的表述,而非写作对象。因此,诗的结构与诗的内容,游离在向日葵这一标题之外,第一株到第八株沦为构成诗结构的序号。诗人并不是意在通过每一株的写作,来展现向日葵对诗人的意义。向日葵的符号性征,恰表明青蓝彼岸写作的别处立场,言在向日葵,而意却已经到达了别处,向日葵作为真实存在性被精神性的别处意指所消解。

  ---报告乡长,我想如果仅此,就不是青蓝的才情了,哈哈。。。复杂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7-26 20:08 发表
《八株向日葵》的写作,在我看来,首先是一种符号性的表述,而非写作对象。因此,诗的结构与诗的内容,游离在向日葵这一标题之外,第一株到第八株沦为构成诗结构的序号。诗人并不是意在通过每一株的写作,来展现向日 ...


哈哈,兴昌大哥这个乡长叫的我不敢当呀。。

有时候,放低下姿态读诗或许能从另一条抵达创作的本真,我个人觉得,才情只能用来发现世界和发现世界中的诗歌,如果才情变成诗歌的内容和意义的附设,则未必是一种好现象了,很有可能遮蔽更大世界的发现

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莫求 于 2009-7-25 01:14 发表
先来说两句,再好好写评:
我来诗歌报两个月左右,在接触中,感觉青蓝的诗歌和诗评都很有才情,是那种才华横溢型的气质型诗人。
另:祝福大家,周末愉快······

莫妹妹过奖了。诗歌我一直在学习怎么写,诗评更是。我也一直在完善自己的创作,但方向不是很明了,所以一直在尝试中。期待妹妹的点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桃花 于 2009-7-25 12:54 发表
糊涂,迷茫未尝不是好事青蓝,这意味着寻找的开始。无论哪种技巧,只要自己得心应手,就是自己的东西。诗无定法,桃花花祝福亲爱的青蓝写作快乐!

谢谢桃花进来,青蓝问好你。期望多多批评,多提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9-7-25 13:41 发表

《语言带领我上升》

       在我毕业后的前几年里,我认识了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他比我年长十岁,大专学中文,本科学心理学,喜欢哲学,太极打得非常好。我经常向他请教问题,有时也探讨一些问题——其实应该是以探讨的方式向他学习。比如关于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生命选择的差异问题,比如关于鲁迅和周作人的区别问题,比如关于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分歧问题,当然也包括我和他的人生可能性的不同的问题。
       那时候的探讨我今天觉得,我那时无知幼稚,居然敢于谈论这样的话题——不是说我今天就不再无知幼稚,我今天依然还是无知幼稚。但这些都不再重要了,也许年轻人往往都有这样一个过程。我要说的是在那时候我发现的一个一直影响着我的问题。
       我在每次的探讨后,发现自己都提升了。是我被我所说的话提升了还是我通过我的说话把自己提升了?我开始疑惑。因为我在说着说着的时候说出了许多我未曾学过、未曾想过、更未曾说过的话语,这究竟是我在使用着语言还是语言在引领着我?我经过多次思考和感受以后,决定把这样一种会让人觉得是好现象的言说,看成是语言对我的引领和提升,而不是我对语言和言语的掌控和把握。
       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决定。虽然提升的感觉是美妙的,但提升的过程似乎不由自主、身不由己、无能为力:我不是我的语言和言语的主宰者。我被我的语言和言语主宰着,被它带着跑。而正确的方式似乎应该不是这样的。也就是说,我应该完全掌握着我的语言和言语,不然的话,那些说出来的话难道真的是自己的吗?如果不是自己的,那么我是被谁作为工具从我一开一合的口腔里发出了这些声音的?一想到这些,心情总是不免忐忑、沮丧。
       对这一现象耿耿于怀,促使我不断反思、自省。我要的其实也就是不断地把自己的潜意识或前意识意识化,变成意识或显意识,我觉得一个人应该比较充分自觉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说什么。一个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包括说什么和怎么说,成了我说话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当然,我还会说一些我事先没有想到的话,但我会在话一出口的时候及时发现,我会决定继续说下去还是停止。如果是写字或者敲键盘,那就更容易处理了。思考完了,觉得这是我要说的,尽量说得自己和别人都清楚明白,这样以后再说,后来也就慢慢成了我的言语的习惯。
       我曾经被语言所引领和提升,让一个我视之为师友的同事对我另眼相看、青眼有加,这使得我有更多的机会从他那里、从和他的彻夜长谈中学到东西:更快速、更直接、更有效、更牢靠……所以我对此心存感激:无意识中的语言引领是多么重要多么好的老师!但我天性中的忤逆,还是让我做出了对不起它的选择。我选择了意识中的语言和语言方式。
       它们都是我的老师,语言,也就是思想,提升着我:有时不知不觉,有时自知自觉。


谢谢踏雪兄的旁敲侧击。兄长的话我总会琢磨的,但介入其中使自己明白,或者是使自己明白怎么样介入其中,我觉得是二个概念。可能我们生活中许多的事情都是这样的。青蓝继续领悟。问好。这篇我也珍藏了。
嘿嘿,其实我更希望踏雪兄直接对我挥刀呢,踏雪兄总是对我仁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蝶岛雀梅 于 2009-7-25 17:49 发表
读了乡巴兄弟的评论,我只能叹服的说,兄弟的理论和语言的功夫和功底十分了得,但我不同意乡巴的论点,因为对青蓝的这一组诗,我可以大胆的说,我应该读懂几分。八株向日葵是八个心境的象征。可以说青蓝在这一组诗中 ...

蝶帅,也许我们性格中真有相同的气质,或者语言上,或者思想上,或者思维方式上,或者对宏观世界的理解上,或其它上。我拭目期待你的。握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了无痕迹 于 2009-7-25 18:00 发表
读读。。。

问好了无。不说说吗?不说以后可没机会了,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醉后言语 于 2009-7-25 21:56 发表
喜欢这样的活动。
支持

问好醉言。要是有兴趣说说,我更高兴。多批便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乡巴 于 2009-7-26 19:42 发表



哈哈,问好青蓝姐,你有这个实力,相信也有这个自信,经得起各位朋友的检讨

乡巴小子,先不说别的,快把你上面字里的那只獐子捉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7-26 20:08 发表
《八株向日葵》的写作,在我看来,首先是一种符号性的表述,而非写作对象。因此,诗的结构与诗的内容,游离在向日葵这一标题之外,第一株到第八株沦为构成诗结构的序号。诗人并不是意在通过每一株的写作,来展现向日 ...

问好兴昌。话中有话,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乡巴 于 2009-7-26 20:20 发表

哈哈,兴昌大哥这个乡长叫的我不敢当呀。。

有时候,放低下姿态读诗或许能从另一条抵达创作的本真,我个人觉得,才情只能用来发现世界和发现世界中的诗歌,如果才情变成诗歌的内容和意义的附设,则未必是一种好现象了,很有可能遮蔽更大世界的发现


问好乡长弟弟,姐姐有点不同意见。首先,姐姐要说自己是无才的,我只是靠我的感觉写出一些句子。至于它是什么,它到底是什么,我也说得不算啊。

关于你这个才情说,我引过二段话了,嘿嘿,不是检讨,是探讨。施克洛夫斯基说,“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强度,因为感觉过程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对一件物品直呼其名就是取消了诗歌欣赏四分之三的分量,诗歌的欣赏就在于逐步猜测的欣慰之中;理想的做法是暗示。”(马拉美语)

我个人认为,语言在某个角度来讲,首先应该是文字的粮食。我个人也一直欣赏细致而有深度的写作,要跨跃而不羁,但要弄得通透、婉转是需要功夫的。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乡巴多批,你理论根基厚实,我要多向你学习呢。青蓝再次真诚的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称道的别处”写作:

它们各自独立,并不在结构上构成背景或者核心主旨的交代,而只是一个个镜头,一一被切换过去。这种短暂、偶然、过渡的诗歌风貌,正是诗歌现代性的体现。

--说的是从表现手法到表现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16: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