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青蓝彼岸 于 2009-7-24 00:22 发表 谢谢阳光兄的评。青蓝珍藏起。更要谢谢阳光兄这半年以来对青蓝的帮助和鼓励,我的一丁点变化,阳光兄都是看在眼里的,欣慰。一直在学习阳光兄的开阔,稳健,灵活。这些都是我学之不尽的。安。
原帖由 青蓝彼岸 于 2009-7-27 00:31 发表 问好乡长弟弟,姐姐有点不同意见。首先,姐姐要说自己是无才的,我只是靠我的感觉写出一些句子。至于它是什么,它到底是什么,我也说得不算啊。 但关于你这个才情说,我引过二段话了,嘿嘿,不是 ...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7-27 10:32 发表 它们各自独立,并不在结构上构成背景或者核心主旨的交代,而只是一个个镜头,一一被切换过去。这种短暂、偶然、过渡的诗歌风貌,正是诗歌现代性的体现。 --说的是从表现手法到表现效果。。。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7-27 10:36 发表 从这个角度来看,青蓝彼岸仍旧在一个范式里挣扎,至少这八株向日葵在部分诗节里,构成了一个腔调之嫌的复写。 --诗贵新,如“文章看山不喜平”一般,又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7-27 10:40 发表 乡长的意图,值得学习!
原帖由 乡巴 于 2009-7-27 18:33 发表 施克洛夫斯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主要人物,他的这句话是有着历史背景和目的的。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作为探讨我还是忍不住把这段话引入到这里:“施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观念把“文学性”更加具体化,既说明单 ...
原帖由 李利拉 于 2009-7-27 21:11 发表 简约些,自然些,何必煞费苦心写八株; 轻松点,清爽点,何必绞尽脑汁造迷宫。
原帖由 海鸥飞海上 于 2009-7-28 13:02 发表 这8支向日葵扎在一起像一束洁白的心灵之花,很美! 我第一次读青蓝彼岸的诗,就像阳光兄说的那种感觉——难以读懂。意像纷呈,构架芜杂,但还是能隐约地可以感受到他(她)的所指方向。若没有耐心的话,不好好沉下去 ...
原帖由 乡巴 于 2009-7-23 17:05 发表 【诗歌文本悦读】第二期嘉宾:青蓝彼岸 第一期嘉宾:星海左岸地址:http://www.shigebao.com.cn/viewt ... &extra=page%3D1 从“八株向日葵”看青蓝彼岸的“别处”写作 文/乡巴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16: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