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乡巴

【诗歌文本悦读】第二期嘉宾:青蓝彼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质疑的别处”写作:

从这个角度来看,青蓝彼岸仍旧在一个范式里挣扎,至少这八株向日葵在部分诗节里,构成了一个腔调之嫌的复写。

--诗贵新,如“文章看山不喜平”一般,又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别处”的写作,确有探讨之处!

乡长的意图,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蓝彼岸 于 2009-7-24 00:22 发表


谢谢阳光兄的评。青蓝珍藏起。更要谢谢阳光兄这半年以来对青蓝的帮助和鼓励,我的一丁点变化,阳光兄都是看在眼里的,欣慰。一直在学习阳光兄的开阔,稳健,灵活。这些都是我学之不尽的。安。

青蓝客气,相互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蓝彼岸 于 2009-7-27 00:31 发表


问好乡长弟弟,姐姐有点不同意见。首先,姐姐要说自己是无才的,我只是靠我的感觉写出一些句子。至于它是什么,它到底是什么,我也说得不算啊。

但关于你这个才情说,我引过二段话了,嘿嘿,不是 ...


施克洛夫斯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主要人物,他的这句话是有着历史背景和目的的。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作为探讨我还是忍不住把这段话引入到这里:“施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观念把“文学性”更加具体化,既说明单部作品的特点,也说明文学演变的规律。在强调文学增强生活的感受性这一点上,“陌生化”正确描述了作品的艺术效果,然而把形式的陌生和困难看成审美标准,似乎越怪诞的作品越有价值,就有很大的片面性。在说明文学发展、文体演变都是推陈出新这一点上,“陌生化”正确描述了文学形式的变迁史,然而认为一种形式似乎到一定时候自然会老化,新的形式自然会起来,而不考虑每一种新形式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就难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思考而不是想象才为现代诗插上真正的翅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7-27 10:32 发表
它们各自独立,并不在结构上构成背景或者核心主旨的交代,而只是一个个镜头,一一被切换过去。这种短暂、偶然、过渡的诗歌风貌,正是诗歌现代性的体现。

--说的是从表现手法到表现效果。。。



哈哈,兴昌兄读的比较细,谢谢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7-27 10:36 发表
从这个角度来看,青蓝彼岸仍旧在一个范式里挣扎,至少这八株向日葵在部分诗节里,构成了一个腔调之嫌的复写。

--诗贵新,如“文章看山不喜平”一般,又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哈哈,兴昌兄的古诗功底深厚,是这个道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7-27 10:40 发表
乡长的意图,值得学习!



生活在别处,这句话也值得我们探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乡巴 于 2009-7-27 18:33 发表


施克洛夫斯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主要人物,他的这句话是有着历史背景和目的的。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作为探讨我还是忍不住把这段话引入到这里:“施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观念把“文学性”更加具体化,既说明单 ...


呵,对这个的理解还真是仁者见仁的说,个人觉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简约些,自然些,何必煞费苦心写八株;
轻松点,清爽点,何必绞尽脑汁造迷宫。

[ 本帖最后由 李利拉 于 2009-7-28 11: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利拉 于 2009-7-27 21:11 发表
简约些,自然些,何必煞费苦心写八株;
轻松点,清爽点,何必绞尽脑汁造迷宫。

呵呵,问好你。我写诗从不“煞费苦心”,更不会“绞尽脑汁”。我做人率性,写诗歌也率性,灵感有了自然会抬笔。如果面对一个固定的诗歌题目,当我看到题目三分钟之内,我如果还是没有构思出大致的抒写模型,那么我就会断然的放弃写作。至于你说的“简约些,自然些,轻松点,清爽点”那是我们写诗歌的人都在追求的,一种境界而已,我们都在路上。
还有你所说的迷宫,它是个不定数,那就是我文字的传输到你的领会和不和谐的问题了。下一步,我们都要争取这种和谐。谢谢进来,安。以后多交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乡巴 于 2009-7-27 18:33 发表


施克洛夫斯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主要人物,他的这句话是有着历史背景和目的的。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作为探讨我还是忍不住把这段话引入到这里:“施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观念把“文学性”更加具体化,既说明单 ...

剪不断,理还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8支向日葵扎在一起像一束洁白的心灵之花,很美!
我第一次读青蓝彼岸的诗,就像阳光兄说的那种感觉——难以读懂。意像纷呈,构架芜杂,但还是能隐约地可以感受到他(她)的所指方向。若没有耐心的话,不好好沉下去,深入进去静静地细读,是不太容易能够享受到他(她)的诗歌魅力来的。
这组诗,我的感觉是他(她)自己的内心独白。带着一丝惆怅,也带有一点不屈服于世俗的倔强在里面。
第一株:启动思绪之幕慢慢打开

第二株:以往日的心路痕迹依是许多的无奈

第三株:曾经的所有像泡沫一样破灭了

第四株:置身于世俗的困苦惟以酒浇愁

第五株:在不断寻找着自救中还是阴郁不是真的希望

第六株:冀望能超然飞越却又脱离不了现实的凄楚

第七株:自知难以达到某一高度只能Q式自慰

第八株:是借‘葵花向太阳’之景明志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有不对之处,请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鸥飞海上 于 2009-7-28 13:02 发表
这8支向日葵扎在一起像一束洁白的心灵之花,很美!
我第一次读青蓝彼岸的诗,就像阳光兄说的那种感觉——难以读懂。意像纷呈,构架芜杂,但还是能隐约地可以感受到他(她)的所指方向。若没有耐心的话,不好好沉下去 ...

谢谢海上。呵,我的诗不难懂吧,你已经找到一个侧击的点了。这八株其实是我写给自己的一组。也可以认为是我写给与时间赛跑的我们所有人的,只是从小我这个角度荡开来看的。力在表现时间的副作用,以及人逾不惑的那种回望与展望的心境,之所以用葵花来指代,因为它是太阳花,我的心始终是太阳的。“带着一丝惆怅,也带有一点不屈服于世俗的倔强在里面。”很到位。
谢谢你。初次接触,握安。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9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施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观念把“文学性”更加具体化,既说明单部作品的特点,也说明文学演变的规律。在强调文学增强生活的感受性这一点上,“陌生化”正确描述了作品的艺术效果,然而把形式的陌生和困难看成审美标准,似乎越怪诞的作品越有价值,就有很大的片面性。在说明文学发展、文体演变都是推陈出新这一点上,“陌生化”正确描述了文学形式的变迁史,然而认为一种形式似乎到一定时候自然会老化,新的形式自然会起来,而不考虑每一种新形式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就难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呵呵,这段话从那里来的啊?读了几遍,感觉评价很公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9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乡巴 于 2009-7-23 17:05 发表
【诗歌文本悦读】第二期嘉宾:青蓝彼岸
第一期嘉宾:星海左岸地址:http://www.shigebao.com.cn/viewt ... &extra=page%3D1





从“八株向日葵”看青蓝彼岸的“别处”写作
文/乡巴

     ...

再来读乡长大人的评论,受益匪浅。
我想青蓝的写作,并不是完全在“别处”的,其精神性的意指仍然和“向日葵”有着内在的联系。作为一个符号象征,诗人在其上注入了独特的生命情怀,在时间的流动中,抒发其思······个人觉得这种思仍有着经验的限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16: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