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7-14 22:17 发表 
语言的深邃与瑰丽,对应着我们头顶的天空,内心的道德律,这是哲学家康德的语言,人在天地间,要有所敬畏,老子的也曾明确阐述过,天一生水,道法自然,这一传统的哲学思想依然是我们的遵守,是我们探寻自然社会规律的引领,语言 ...
读完这段,细细思量,也不胜感慨:
(一)语言的鲜活或博大伸展的生机来源于我们对纯正传统的鸟瞰、回归、潜入、从新发现、融合。这令我们在长久深陷浑噩迷茫中苏醒、复活、再生。
(二)现实语境的确深深左右操纵了诗人们的感觉思维的范围、方向、水准。层层泥沙在缓缓地几乎不动地旋转着、弥漫着略带芬芳的呛人的腐朽之气。
(三)“语言终究是一个人思想的承载,滋养着人类的苦难,抚慰着人类的心灵,是激发人创造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动力。”真是道尽了语言的无用之大用。
(四)“文以载道的时代,文以济世的时代己过去”是这样,不过真正的语言也真能穿透层层现实的时空间隔与人心阅历中的道道障碍,发挥着无形的也无处不在的作用,一如阳光、空气、天之蔚蓝,茫茫群星,从各个角度层面无时无刻不在维护着我们的生存。
谢谢飞雪的好文字让我不知不觉想起了这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