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周飞雪

《飞雪有约》七月份访谈人物黄海声---致虚极,守静笃,听来自海的声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8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黄海声!很欣赏你的文字,预祝访谈圆满!飞雪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8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墨水的访谈,我细细地听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海岸,雨后的天空有一片蔚蓝,今天天气很好,心情也不错,窗外的树叶默默地绿着,一如大家写的这些字,空中飞扬,带着绿色氧吧的气息,随风而来,大家在这里说着话,呼吸着彼此那海一样的气息,大家开心每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头从读《林间的光线》,静望七月炎炎。

《林间的光线》

黄海声

春天怎么突然一天天是这个样子?都苏醒了,最早的当然是冰(天空一直都醒着?)可它真正惺忪醒来,就随着鸟儿声没有了!?当然不是?春风有时那么寒冷,甚至比冬天的风还让人感觉到冷,那不用问,你肯定是遇到了冰融化后的无形身影。

有时仅仅一天,这些冰就变得碎碎拉拉,沙沙茬茬。它们所有的计划都没了,而且我觉得它们说话就没有了自己的身体,没有了自己的家了。想想从上面安然走过的日子,唉!现在只能在岸边和水直接接触了。

在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地里,依然有大片大片干枯的玉米秸一冬天立在那里,现在还立在那里。它们在最宁静的阳光里疏离着,仿佛从来无人打扰。它们就象最干枯的、抽象的、薄弱的火焰,无论灿亮如万万金、黯然似灰灰烬,也一直无人注意。

整整一个冬天,我几乎天天看见它们,在寒风中哗啦啦干瑟瑟的样子。

这一片片安然、无忧、朴素、无争的玉米秸,我总爱长时间凝视着它们,为了让心得到泥土般的宁静,可往往并不知该说些什么,也许真的什么都不用说吧。泥土一直不用你为它说些什么,它可能一直让自己在泥土中作着泥土这就足够了,这些风中刮动的玉米秸就是这样。它们一直并不需要有什么语言为它们单独存在。它们的朴实已经到了尽头,或者说一直在自己家里。

是什么声音在这林间说话?望望四周,真是无从判断。仿佛纯粹为了让另一种宁静听见。

有时仿佛有更多的纯蓝从水中飞出来,这简直是防不胜防。

有时仿佛有更多的纯黄从土地上立起来,如果长时间向土地上凝视,肯定能看见有足够的、或深或浅的、金丝儿、金线织成的美唰唰、密疏疏的纱衣在那里摇晃,并一直向着四面八方缓缓游移。这纯粹是极端个人的观看体验,这当然不是土地自己的语言和真正的面目。

真正的向往从来仿佛就是有话要说。看到那里一排排的站立,有语言了,我每次都对自己这样说。那些峻细挺拔一如箭杆窜天的白杨,此时一棵棵、一排排、一片片、密丫丫、森麻麻站立得如此之美,这难道不让人望尘莫及吗?而此时斜坡以及河谷里如此之静,究竟为何?这从来不用细想,因为一直就是这样。对这里的宁静做任何改写,那简直是无比渺茫。

这样的时间到了。一种特有的气氛还是出现了。

我走在西岸堤上树林中,身影却在近百米开外的东岸堤坡及堤上的树林中,随着日光影线缓慢地在那里游移飘动。象一种相当模糊不清的飞行物模拟装置的暗影,暗地里与时间中最暧昧的部分,一边交谈一边也跟随着向前走。这暗影的背景隐隐浸透出金粉红黄的光,广大薄弱,好像是一种包涵众多含而不露的光和颜色的氛围气息,略显嘲讽的味道,又暗含着相互之间的密不可分。

此时的时光之影若有如无、若即若离,它仿佛能无所不至,却又短暂神伤,显现着一种仅仅是匆匆路过这里,弥漫着一种虽千里迢迢却无法在乎的暧昧与模糊。有与没有,问与不问,也都是无可无不可了。只是有一架无形又无形的时光之桥铺设其中,通着昏黄古旧的消息。

林中渐渐有了一种烟,为黄昏的时光增添了极其缓慢几乎不动的动感。那就是我一直神往倍感亲切的飘游感。是一种暮霭吗?它没有任何过渡,直接来到我身边,仿佛有些呛得我睁不开眼了。

此时时光的金轮,捧着一盏红彤彤却无比冷静的脸,把其放置在树林树梢顶尖。此时有很多喜鹊和麻雀不知为何都来了,一通杂乱纷纭的庆贺,更显得此时时光的妖娆与萧瑟。

看着堤下的河水真正与自己无言相处了,我自是说不出的高兴。好像它们把世界上最有资格的水都接来了,或者说把真正的自己都接来了,踏踏实实地住在这里已经无比久远。而它们自身所蕴涵的时光,那可能是天文数字都无法计算了。

遥望着这堤下的河水、堤上的树林、堤外的田野,觉得万事万物分分秒秒、朝朝夕夕地都在与自己相见着,一种欢天喜地此时是不可说,不可见。那亲切的情景如果若有足够宁静的心,可能有的就会看见、听见。这默默安息的时光之上,旷宇中有一种大声音大形象,在有时间以来、就好像一直在、规模浩瀚地、宽恕着这里的一切。

2009-4-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7-7 20:37 发表
又是荒凉的一年  谁能数得清
到底哪几滴泪水溅湿了大海


-----------学习。问好。

迟到的问候!近来上网困难。常常望着这个:
HTTP Status 404 - /recheck/default.js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ype Status report
message /recheck/default.jsp
description The requested resource (/recheck/default.jsp) is not availab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pache Tomcat/6.0.18

静静发呆,网络托拉斯也要和网民百姓挣小钱儿啦!哈哈。
是啊,瓢泼的泪水,磅礴的事件的大海!
遗址般超前的空白!
有时,就在这万般无奈的无用的句子中惊叹着光阴流逝。
再问阳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陕西姜华 于 2009-7-8 19:24 发表
问好黄海声!很欣赏你的文字,预祝访谈圆满!飞雪辛苦了。


四月中旬刚上论坛时就欣赏姜华兄的诗,觉得很大气、大度、也有回旋、起伏的伤情啊!
谢谢您的关注!请多批评!回复不及时,谅!问候!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鸥飞海上 于 2009-7-8 23:17 发表
有墨水的访谈,我细细地听着.......

谢谢海鸥!多批评!多交流!墨水,墨水!那时书读多了作者文字中弥漫出的过浓的幻影!请你穿云破雾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7-9 10:22 发表
阳光海岸,雨后的天空有一片蔚蓝,今天天气很好,心情也不错,窗外的树叶默默地绿着,一如大家写的这些字,空中飞扬,带着绿色氧吧的气息,随风而来,大家在这里说着话,呼吸着彼此那海一样的气息,大家开心每一天!


是啊!昨天是美好的一天,尽管是不好上网交流的一天!

昨天一天又半夜的细雨!滋润、清凉,甚至黄昏时微微有些冷的感觉,今天早晨也是有点冷!

这使我想起了有一年,可能是沉醉于先锋实验写作最酣畅的一年夏天,几乎天天下雨,我在一个叫煎茶铺的小镇居住的家属院前的大街上,一天天的“一条大河波浪宽”着,我淌着没膝的水到对面的小卖部去买榨菜和方便面,就想起了拉美的那些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作品中的那些情节情景!啊,眼前就是啊!两相对照,各有千秋啊!尤其是简直那数不清的蛤蟆不分昼夜的叫着象无比诡异的潮水一样!那一两年恍惚间突然出现了那么多蛤蟆!雨下着,下得天都有些寒冷了!我站在院子里的水中,站在那棵黑枣树下,想起了一个句子:这个夏天并不冷!或者是一首歌的名字,记不清了。

适度的雨,真是百姓的福分啊!极端的雨,那也是不言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7-8 16:53 发表
写诗做文,情绪化的居多,能够达到对事物一种理性的分析判断,对人类、对历史、对现实有一个最基本的正确的、真实的判断,我想这需要终身的学习,还有的就是悟性,这也就是在一文中是语言的艺术性重要,还是思想艺术 ...


面对着诡异、速变、繁复、灼烫的现实,一种清晰的判断,一种不受迷惑的慧眼的洞察就非常重要。这也很难。所受的过于现实的唯物论教育及相关的一切构成的层层加厚片片覆盖的独有环境,无法不使人目光短浅、心胸狭窄而且更重要的就是排斥自己有限的所知之外的一切,这几乎是不知不觉的到了骨髓里的一种实难察觉的习惯。

所以有时凝视着哈勃望远镜所拍摄的那些宇宙天体的浩瀚瑰丽的画面,就莫名的感动,心中也不知不觉就融化了许多万般僵硬而愚蠢的东西。

至于您所所说的是语言艺术性重要还是思想艺术性重要哪一个放在第一位的问题,我想这得看具体作品来说,对我而言,这两者有时或绝大多数是实难拆分。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我一般的创作程序是(这都是事后说来了),往往是先有一个画面式的东西,它哪怕再小再微弱,也会渐渐地启发我,吸引我,或者说是一种不肯露面的主题在寻找我呼唤我,重复的说,尽管微弱,往往我总是最及时地响应呼应,很灵敏,好象那就是我久久等待的!那个画面有时是鲜艳的,有时是貌似丑陋的,但此时一定要看穿实质!要捕捉要珍惜要迅速描述,清晰些,再清晰些,让它出生,就象日出,要迅速让那意境的漫天曙光万千霞光展现出来!这就需要倍加精确美丽鲜艳如初的语言啦!而这(语言艺术性)与作者所悟到的思想的幽深辽阔程度(思想艺术性)是多么密切相关啊!而这里起到无比关键作用的恰恰就是您所说的那种悟性------那种对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直觉洞察领悟的程度!就是刹那间能把那种空濛的万千的缭绕的充盈的“无形”,用语言(或用线条色彩音符等等)统摄化解为“有形”意象式的存在形式!

从倾向上看有时我还是看重语言的艺术性的,因为文章毕竟是“文”是“章”,是应该文采焕然的!这些美丽诡异无比神奇悠远的传统尽管屡遭涂炭和打击,但毕竟是不应该失传的,在有着《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传统的国度,失传那可能就真应该是一种耻辱了。常常看到《二十四史》人物列传部分中所引述的传主的作文传奇和作品引文,真不禁无限神往!再看看时下的众多诗文,真是······真是······。

语言是能够生发出美妙的犀利的思想的。语言在创作过程中更是会焕发出更多的语言的奕奕神采的,这是一个创作过程中的那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种“春风又绿江南岸”那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有一本专门论述文学语言的小书,书名叫《缪斯与霓裳羽衣》,真是深得我心!

专注于语言,有时我不得不说那是“务正业”的表现,特别是眼下大陆这种沙尘滚滚高温烈烈的创作环境中。

只此个见,再问候!

[ 本帖最后由 黄海声 于 2009-7-9 15: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一旧得几乎古老发霉的贴,以表自己对语言和思想的粗略看法。

是深邃、浩瀚、瑰丽从肤浅、狭窄、丑陋中突围出来;是嶙峋、久远从光滑、短暂中突围出来;是萧瑟、透明、爽亮从温吞、污浊、滞涩中突围出来;是复活、超脱、升华了的传统的生机活力从“现代、太现代了”的堕落、萎靡、煎熬中突围出来;••••••,••••••。

突围让我们感受到从时间隔离中解脱出来,感受到过去是我们的现在在减少,未来是我们的现在在增加,在自由出入的时间中感受到文明初创时的记忆重现与天启的万般亲切。

突围是诗歌本身与每个诗人精神境界中那种诗之为诗的不可磨灭的因素的一次次发现、重逢及相互倾诉;突围是诗歌本身对板桥霜吹般的山河脉络往事、对江枫渔火般的乡愁怅惘、对落英缤纷的世外光阴••••••不露声色地挖掘重温、时空相叠地遥望怀想、悠然豁然的洞开敞见;突围是从文明疾病的淹没、覆盖、侵吞、悬置中归回闲放到一种接近永恒的精神健康状态,至少在精神意义上尚可进行一场场聚散从容的知音世说、兰亭雅集;至少在生命的羁旅穷途中总还能让我们见到相距不远可以遥望的家园亲人的一道道朦胧恍惚的孤影,••••••,••••••。等等,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0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海在澎湃,听雪在呤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渴望拯救,一如花朵渴望太阳。这种“渴望”,不再是艺术家的直白而是作品内在表达。许多艺术家一生都在寻找着能与自身个性、思想、情感相和谐的艺术形式语言,但这种寻求完美和谐之路是多么的艰辛与偶然.
画画要先见其美,然后再去看画的是什么。这种感悟概括为“象”论,即应该先到一个意象世界里去,然后再到具体的“形”里边去,而不是反之。“象”论作为一种方法论既强调生活的重要,又不受写实具象的羁绊;既强调现场的品位体验,又重视心神飞升的感受和把握。在写生过程中,如何营造内心感受、渐离事物的表象和常态,如何活化自己的内心、进而在心里形成对一般视觉的超越,既心既物,得其意象! “象”的要义,“象”的意境,取“象”的方法,这才是艺术思想的真正内核。
海声的散文作品,在形象的选取上吸取了绘画的技巧,在表达上将自己的内心融会其中,尝试着鲜活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努力是值得尊敬的,当然是要付出艰辛的。

再次问候,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周六的夜晚,安静地看着字,听着音乐,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选一首歌给海声,也给大家。
如果时光倒流,我们能不能重新来过?请珍惜现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1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7-10 21:28 发表
今天是周六的夜晚,安静地看着字,听着音乐,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选一首歌给海声,也给大家。
如果时光倒流,我们能不能重新来过?请珍惜现在,

http://373194360.16789.net/domName/373194360/200731821924252 ...


我是听着这首《时光倒流》发着《记忆的动画和幻象的灯盏》那篇短评集的,本来想写个简要说明,结果写出了一下一段,把它转回到这里,这里应是这篇短文的家乡吧。


哪一刻不时光倒流?

以下是自四月中旬开始登陆网上诗歌论坛以来作者发诗读诗的部分跟帖回帖,以五月份的居多,后因家中有事需要集中时间处理,所以就尽量挤时间发点作品以及回帖,但许多朋友的作品就无法象五月份那样集中大密度的阅读欣赏了。那段时光恍惚离得很遥远,犹如记忆中离落飘渺的星盏了。时光是否能够倒流,这是一个多么萧瑟清远的询问,听着歌中旋漫出忧伤旋律(听觉)在昏黄的旧时月色中银线交织(银点银印银洞反复叠加交映-----老影片屏幕上常见视觉效应)的时光划痕(视觉)!

是啊,我们有哪一刻不在倒流的时光中呢?

是啊,大尺度的时光常常反复弯曲,反复折回,与我们重逢,又飘离,再重逢,就象现在耳边反复循环不再停下的《时光倒流》。

眼下的时光仿佛如此遥远,我也好象一直不停地在望不到边的时光的大墟遗址中哭泣着行走。

仿佛手边的颜料越来越少,而七月时光的大画布已经越展越大···············,多少情节意象已经远远飞离了七月,而又有多少情节意象却高飞聚集在七月越来越圆润的边缘上空,忧伤地久久不肯降落。

以此短文,纪念刚上论坛的时光,纪念现在已经流逝了三分之一的七月的有着中微子般密度的时光。

感谢飞雪放在这里的这首《时光倒流》,感谢飞雪这一段段精确深邃高远得令人无言的评论及其无比敬业的辛劳,感谢我这些抽象晦涩笨拙作品的过去现在及今后的读者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1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荒芜梦话 于 2009-7-10 16:55 发表
看海在澎湃,听雪在呤唱.........................


哈哈,问候荒芜版!我现在默默地凝视着这个不断睁眼闭眼的黑猫呢,我想它在想什么呢?反正我现在想起了波德莱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23: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