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周飞雪

《飞雪有约》七月份访谈人物黄海声---致虚极,守静笃,听来自海的声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散文语言华美似锦,似一水墨丹青画,想你对书法和绘画也是有研究的吧,
你通读中国历史,很自然的,赋写作意象以理性的思辨,给大家谈下你的创作心路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海声 于 2009-7-2 21:28 发表


谢谢风起这一大段非常直觉精彩的“诗性和智性统一”的点评之非凡鼓励!这使我交流对话的勇气也更加充实而饱满。“前辈”,哈哈,你随意称呼吧,反正我没让你这有称呼啊!哈哈!其实有时从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及评论 ...

黄老师谦虚得紧呢。文字的静默交流可以滤清些浮像。尤其写到性灵层面的文字,
比如写到人的自身,人性,生命和灵魂的文字,阅读也是需要有足够修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版社不能挣钱,那不是自己失业。大师级的散文现在都少有出版,更何况没有价钱的纯粹文字。说到底,很多诗歌和散文是自娱自乐,或是限定在同样爱好的人中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7-3 12:04 发表
你的散文语言华美似锦,似一水墨丹青画,想你对书法和绘画也是有研究的吧,
你通读中国历史,很自然的,赋写作意象以理性的思辨,给大家谈下你的创作心路如何?

谢谢飞雪赞誉。
对书法和绘画已保持了二十多年的热情、激情、痴情,只是在遥远的1986、87、88、89、90年曾经进行过实践,1993、94、95年画过大量的钢笔抽象画,除此外基本上都是欣赏品味为主,那时八、九十年代一直关注着中国当代以及世界前卫美术的现状及趋势走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的理论文章和书籍,而对中国古代书法、美术以及西方古典美术进行过系统的循环往复式的鉴赏品读,至今更是如此。对中西古典音乐至今常常鉴赏,曾经狂热地喜欢过西方和中国的现当代前卫音乐(现在已经彻底远离),甚至对如今特别甜媚的流行音乐有时也听上一、两曲(我基本走过从邓丽君、刘文正、程琳、朱小琳、周峰、成方圆一直到王菲、刘若英、容祖儿、龙宽九段、孙燕姿、S·H·E、超女、好日子、妹妹坐船头、双节棍······一个无比漫长杂乱的倾听过程)。这些不知不觉对我的写作产生了应该产生的影响。

也曾经对美学产生过一段不算短暂的热爱。对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高尔泰先生的《论美》等等曾经反复阅读,这几本书甚至还都动手抄过一遍。对我的写作而言,其影响也是不言自明。还有当时喊出了新时期文学危机的美学博士刘晓波还有写出新时期文学白皮书的朱大可等等,也曾比较剧烈地震撼了我的早期写作。

心路如今追忆起来真是显得漫长而飘渺了,但其间的破碎、狂热、焦虑、辛酸、以及至今回想起来都难以置信的因坚持而带来的压力,真是怵目惊心!啊,多么神奇啊,无论是诗歌的还是散文的,古往今来流传至今的汉语语言帮助我度过了一段段人生历程中的惊涛骇浪!汉语在人间寻找到了我,通过我平衡了我内心的光荣与苦难!

先说出这个缭乱的片段吧,后面在继续。

谢谢飞雪的这段话,让我在内心视野中鸟瞰出了卫星云图般写作回顾中的最初几个模糊的云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落草风起 于 2009-7-3 11:44 发表

谢谢黄老师!说得很好的。毕竟网络散文的走向也是目前各大论坛的迷茫,似乎就是这样写着去,做着去的感觉。甚至也逼在了纸媒面前。
现代散文,也可说是新散文,有点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就其文本形式,已成众多文 ...


哈哈,这个问题容后再答。因为经过了20世纪的巨大变迁,中国文化传统几乎消失殆尽。所以问题中散文的优秀传统我想好象不是保持的问题,而是去寻找的问题,而这已经真是太难啊!那些选本都还在,但身心中基本已经没有传统文化基因的读者怎样理解它们呢!这真是一个问题啊!前几天我听吴景略先生的《忆故人》时,想到:已经被彻底物化的人怎样理解品味其中的内涵神韵呢!而文化传统恰恰就在其中。拆掉后再仿古,批倒批臭文言文后再去发扬广大传统,本质思路其实一样,就是左右手的关系。

如今只能凭借每个作者自己的一点点没被格式化的灵性思维去挖掘寻找了。也许会出现那个打鱼人的美妙奇遇呢!

先粗糙几句,再思考再回答。

[ 本帖最后由 黄海声 于 2009-7-3 14: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落草风起 于 2009-7-3 13:18 发表

黄老师谦虚得紧呢。文字的静默交流可以滤清些浮像。尤其写到性灵层面的文字,
比如写到人的自身,人性,生命和灵魂的文字,阅读也是需要有足够修炼的。

啊,赞誉了。我想呢,真诚朴实到了一定程度时,一些你需要或者说需要你写出的文字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就像春天一来,有落花流水一样自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果要想文字弥漫出瑰丽的氛围境界,那就要作者心中有日出、作者脚下江边有春天。你说呢?
而有时阅读简直比写作还要重要,它更需要内心的无私与澄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09-7-3 13:29 发表
出版社不能挣钱,那不是自己失业。大师级的散文现在都少有出版,更何况没有价钱的纯粹文字。说到底,很多诗歌和散文是自娱自乐,或是限定在同样爱好的人中间。

这是无比真实的处境,这是昏暗未明的文化图景。真正的文字歌哭也在此时默默出现。前提是去掉浮躁。我们知道李贺李商隐的诗歌瑰丽璀璨,而他们生活的时代给予他们的是什么呢?而韩愈、柳宗元、苏轼不都是被流放过吗?而如今写作者面临的挑战更多是生存的浮躁、烦躁、苦恼。我觉得每个坚持者都不易啊,所以许多人在网上见着就觉得亲吗。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在这个网络写作群体身上也很恰当啊。从宏观上看这个人群,你读我贴,我回你贴,换个角度看,多像一群群天真无邪的儿童们的游戏啊!
能有这么多人在一个虚拟空间中用诗歌散文自娱自乐就相当不错了,如果连这部分人都去打游戏了,那才······。
下面不知说什么了,没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海声 于 2009-7-3 14:33 发表

啊,赞誉了。我想呢,真诚朴实到了一定程度时,一些你需要或者说需要你写出的文字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就像春天一来,有落花流水一样自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果要想文字弥漫出瑰丽的氛围境界,那 ...

同意的。文字的最高境界便是自然,灵性,看似大拙无巧,却是化骨绵掌了。
如汪曾祺谈写作心得时说的那些看似随意平实的文字,其实是“苦心经营的随意”。
如不是这样的去了匠心的无华,随便写便如洒狗血了。
读这样的文字,其修养也自然是要到一定功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海声 于 2009-7-3 14:23 发表


哈哈,这个问题容后再答。因为经过了20世纪的巨大变迁,中国文化传统几乎消失殆尽。所以问题中散文的优秀传统我想好象不是保持的问题,而是去寻找的问题,而这已经真是太难啊!那些选本都还在,但身心中基本已经 ...

所以如我们这代人对一些梦态式的散文还是不太好接受。也许这个时代需要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感远不如以前那些动乱年代。
所以文字多为自我漂移的梦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落草风起 于 2009-7-3 15:01 发表

同意的。文字的最高境界便是自然,灵性,看似大拙无巧,却是化骨绵掌了。
如汪曾祺谈写作心得时说的那些看似随意平实的文字,其实是“苦心经营的随意”。
如不是这样的去了匠心的无华,随便写便如洒狗血了。
读 ...

是这样。“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到了一定境界就是写修养写境界了。而众多在早年相互矛盾的,此时也纷纷统一融合于一起了,已不见任何矛盾的痕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落草风起 于 2009-7-3 15:01 发表

同意的。文字的最高境界便是自然,灵性,看似大拙无巧,却是化骨绵掌了。
如汪曾祺谈写作心得时说的那些看似随意平实的文字,其实是“苦心经营的随意”。
如不是这样的去了匠心的无华,随便写便如洒狗血了。
读 ...

这个时代密不透风地把他们逼退回了自己。而他们内心又真的没有一种源远流长的元素基因滋润他们或给他们足够的绿荫。

[ 本帖最后由 黄海声 于 2009-7-3 15: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周末,外面天气炎热,读着文字有些许清冷和慰藉,刚才看到风浩荡兄在办公室大叫几声,哈哈,郁闷啊!我们这一代人啊,有着怎样的水火情怀?想处处圆通,却又处处分裂,一如苏东坡,唯有用佛教的梦幻来解释自己,这成了中国文人传统的悲剧人格,且沿袭至今,今天突然想起北岛,至今流落在外,还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人物,很多时候想起就无语泪流,为什么写诗啊,言无不尽就写诗吧,这些文字带着我们的生命力,外界没有绿荫,给自己的心灵一个出口,给自己的心灵一片绿叶和水.看到兄长的回贴,也是很感动,先祝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散文,前两年我比较投入的看过许多文字也写过一些,比较欣赏新锐散文的几个代表,祝勇的《旧宫殿》我觉得是不可多得的散文试验文本,其厚重和可读性,在近期实属难得

刘亮程的乡土散文,张锐锋的先锋探索散文,都有着与传统散文不同的语言诠释和挑战,不知黄海声先生对他们的作品有何看法?是否认同散文这样的走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7-3 12:04 发表
你的散文语言华美似锦,似一水墨丹青画,想你对书法和绘画也是有研究的吧,
你通读中国历史,很自然的,赋写作意象以理性的思辨,给大家谈下你的创作心路如何?

纳博科夫有本叫做《说吧 记忆》的回忆录,当年看到这个书名时真是怦然心动啊!

可是,说什么呢?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写作者,现在置身于人生中途,回望来路,真是已经倦于言说,因为太多太多的往事,至今却作为禁忌的话题不能说,而不说就显得非常明显的残缺不全的,而能够说出的,哪怕与写作有关的,说出来也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鸡零狗碎。这些真是不屑去说,说出来别人看了也是徒劳耗费别人的生命啊!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出来那无非是那些茶余饭后的闲适随笔吧,作家石康有本随笔集叫《鸡一嘴  鸭一嘴》,是我至今仍时时翻看的一本书。他对当今中国人文化生活精神生活昏暗愚昧的现状真是洞若观火。

那就试着说能说出的吧。

作为前提,从1982年开始(保留至今的则从1986年开始了),延续至今的日记写作,可以作为我写作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庞杂的至今依然向前奠定的基础。还有就是从初中就开始的热爱书籍从高中就开始的购买书籍的漫长的生涯。这样一个写、一个读构成了自己精神天空中交织辉映的日月及群星之光。

至今想来,首先进入心灵视野的一个具备着较为模糊的精神光晕的事件是1984、85年在石家庄师专创办文学校刊《滹沱河》的茫茫碌碌的身影。宋少华联络组稿、周继忠负责蜡纸刻版、我管设计插图,那一群朝气蓬勃的撰稿人如今我还记得谁呢,没有几个啊,安桂金、张淑媛、王金香、裴寿海,别人呢,光阴黯淡,看不清了。如今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师专生活那种特有的气息气味儿!那种粗糙简陋的人文精神的意蕴!师专!师专!它不是师院,不是“师范大学”,它就是师专,它那特有的精神风水真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难于抹去。上过师专的人在自己的回忆中向着自己的时光深处嗅一嗅吧!那粗砂遍地的滹沱河滩,如今还那么粗糙粗硬粗犷苍茫吗?快三十年了,一眼还没有从新看过。

两年时光,涂涂抹抹,一些诗,至今还存在一个软皮笔记本里。开始接触阅读了袁可嘉编的那套《西方现代派作品选》。影响深的诗人是闻一多。难忘的事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清除精神污染”。开始了读了《美学散步》《美的历程》《论美》,影响大的还有一本文学理论期刊叫《当代文艺思潮》。至于那几年如火如荼的第三代诗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我们在师专只字未闻。

哎,看来不能这样写下去了,我突然觉得它和飞雪的问题和这次专访已经多少没有关系了,已经有不小的偏离了。哈哈,打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7-3 16:57 发表
今天是周末,外面天气炎热,读着文字有些许清冷和慰藉,刚才看到风浩荡兄在办公室大叫几声,哈哈,郁闷啊!我们这一代人啊,有着怎样的水火情怀?想处处圆通,却又处处分裂,一如苏东坡,唯有用佛教的梦幻来解释自己,这成了中国 ...


啊,北岛!北岛!《失败之书》、《时间的玫瑰》、《青灯》!至今漂泊在自己忧郁的乡愁中,倚着汉语的风帆!看过1987或88年(???)吉林的《作家》杂志上作家影集中北岛的一大组照片。写出《我不相信》时的北岛平头没戴眼镜抬头挺胸仰望天空的那个小伙子的憨厚质朴又无比空灵潇洒的风神真是灿烂啊!而近些年,仅仅看到他那几张戴着大眼镜无比忧郁的照片,就让人心碎!相对于长发飘飘近年写出了艳诗的杨炼,北岛依然行进在自己的寻找良知与家园的风暴中,为文已经平静,乡愁好象愈加遥远而灼痛。

还有一个叫高尔泰的,有本《寻找家园》,北岛也在美国访问过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2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