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周飞雪

《飞雪有约》-------六月和铁哥一起探寻诗性的世界,解读语言的密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2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6-21 18:20 发表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那遥远的家
           ...



美啊,纯净,亘古不变的河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珠儿 于 2009-6-21 23:55 发表
我认为是后者,是表达的快感和愉悦交流的混合,让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状态。本来合格的诗人就是人群里的另外,他们之间用汉语的精华部分编排了一组密码,能相互在对方的作品里找到共鸣。老布的那句诗“它在人群中寻找 ...


问好云珠儿~~

认识到枯燥才能有心里的不平,能坐下来写两句已经是一种幸福。生活万变,敏感一如既往,写出来要好一些。想来老天爷让人发明文字也有这样的考虑,让人记住,让人在抚摸着疤痕的时候找到同党,文字具有记忆和开启记忆的双重功能。
高兴的时候太短暂,不高兴的时候太漫长,这是心理时间,诗歌就是把这些瞬间的冲动挽留下来。写为冲动,不冲动的时候干其它的事儿:))
像飞雪在山上种的那些果树,活着是最现实的事情,是基础,然后才有花啊果啊的报偿,风摆枝桠的生动就是诗,写下来这个感受很自然,认几个字,为什么不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去名人那里热闹去了,哈哈,安静也是一种幸福啊,昨晚父亲从北京回来小住几天,昨晚一家人去外面吃饭,六十多岁的老父依然精神很好,还在工地做着工程监理的工作,父辈的吃苦耐劳、坚强隐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依然是我们前行的支撑。当我徒步走过市区广场。那份热闹也是闲人的幸福吧,每一个酒店和歌厅都是热热闹闹的,那是公职人员的幸福吧,铁哥认为我们写字人的幸福感是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写字?因为用汉字结构而成的另一个世界,可供敏感的心栖息。那里面保存着记忆、感叹以及对世界的想象,那是最后的蛰居居地。在劳碌的世俗生活之外,有这么一种技艺可以挥洒、可以安防浮躁的灵魂,这样也很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哥的话,让我想起一位诗友的话:在当下浮华逐利的时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诗,这样的举动是逆流而上;这样的写作,有一种纯粹性,有一种难得的真情,诗人说:只因岁月这样嶙峋,才格外需要一片柔和温存的绿地;让我们以白桦的姿态走过春天;为传统之美,点燃在最后时刻;而我们,成为童话的追随者,幸福是无需置疑的。在诗歌面前,在心灵面前,幸福无庸置疑。

也想请您对反传统的诗作怎样看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选一首写作手法很传统一个诗友的作品。

远望中原
作者:郭巍

青铜开垦的土地
甲骨文书写的国度
楚云在南,燕山在北
在巍峨的城池之外
在朴实的村寨之外
无边的庄稼结成青帐千里

中原,荣辱沉浮中
凝重的土地,大河
流淌着古铜色的血液
土地如甲、河流如文
浑重和清扬的特制
就这样结合,亿万年
不朽不逝,不离不弃

临河而居的人们
面目不再黎黑,房子
仍象商王的宫殿,方正规矩
黄土地上最坚忍的居民啊
在收割过地土地上
牵着古老的犁
那根绳,是过长过重的历史

不知你读后的感受如何,对这样传统抒情写作方式我们是不是不再需要了?

[ 本帖最后由 周飞雪 于 2009-6-23 17: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哥,好!
你的观念,我很受益。谢谢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6-23 16:42 发表
选一首写作手法很传统一个诗友的作品。

远望中原
作者:郭巍

青铜开垦的土地
甲骨文书写的国度
楚云在南,燕山在北
在巍峨的城池之外
在朴实的村寨之外
无边的庄稼结成青帐千里

中原,荣辱沉浮中
凝 ...


都在写着诗歌的这一文体,但是切入点已经大不同。我不是对这位不相识的郭巍诗友有什么成见,而是对以前的诗歌教育有成见。
以前是官方的刊物决定着作品能否见得天日,那些被固定的教科书培养的编辑们哪里有自己艺术的眼光,来发现写自内心的感动,所以这也似乎成为一种写作者们的取舍和风向标,塑造着每个默默写作者们的趣味。导致那些人去迎合、去写那些大而无当的、无害的、保险的所谓诗歌才是能够发表的东西,这种流毒的惯性很可怕。这也是一种教育,像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一样,打主意要培养一张脸孔的人。
能够用文字去表达,已经有了超越世相表面的欲望,但是一拿起笔,就落入了刊物诗歌的俗套,没有了面目。这样没有自我的抒情像卡拉OK一样,跟着字幕别走调就可以了,虽然也唱了一身汗。
这种文体的毛病在哪里呢?我感觉就在于虽然有写作的冲动,但是一下笔就是那些扎着架子的大词、俗烂的抒情方式、以为很文学的照相术,这样写很保险,却是在浪费。
写本我内心的冲动和感悟,用词语更有效的传达方式来体现,我以为要好些。

[ 本帖最后由 铁哥 于 2009-6-23 22: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语言己经走向了个性化,多元化发展,这也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本真化的写作,关注生命的现场,构筑我们的诗性世界观,当我们用诗性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内心会有无限的悲悯和宁静,会有些伤感,可这是与这个世界和解的方式之一,谢谢铁哥给我们很多启示。

[ 本帖最后由 周飞雪 于 2009-6-24 16: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6-21 17:58 发表
今天还有一件高兴事呢,解非诗友主编的《中国网络诗歌史编》收录了我的组诗:《太阳雨-----梧桐树-----枣树》,非常感动朋友们的情意,飞雪不才,唯有努力工作,好好写字才对得起这份友情。附上前年的这一小文,让铁 ...


简洁明快的一组,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认识了老乡铁哥哥,看了三个小时,累眼累神但很开心。
只是这些的诗歌的语言要让人们费神的去解读,这样的意象不知道你在创作时不是不是很累?
今天算是认识一位大诗人!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铁哥 于 2009-6-22 01:23 发表


问好云珠儿~~

认识到枯燥才能有心里的不平,能坐下来写两句已经是一种幸福。生活万变,敏感一如既往,写出来要好一些。想来老天爷让人发明文字也有这样的考虑,让人记住,让人在抚摸着疤痕的时候找到同党,文 ...



可是如此时,空空,写不下,呵呵,自我矛盾中。学习铁歌的心境。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周末快乐,铁哥也快乐,今天又去山沟里劳动去了,且又带动一些人义务劳动了,他们在树下种蔬菜,也省得我锄草了,双赢的策略哈,所以做事的前提是付出,做人也是如此吧,行走在尘世,草木一生,努力让自己健康快乐,进而去帮助别人,一如那些树木啊,绿叶吸附尘埃,成大后合适的气候下结下果实,奉献给人们,这是一棵树一生的造化和使命;写诗写字也是如此吧,这是铁哥给我们的启示。每次的访谈,我们这里不是很热闹,却是心灵的对白,真诚的交流学习,从文的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7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飞雪是知道珍视平常日子的人。具体的生活、老人、爱人、孩子、朋友,是这些构成了每个人的世界。
诗歌能改变什么呢?她可能是雨夜的雷电、田野上的和风、人群中微醺的醉意。
她不改变什么,她只提供了呼吸的出口,让别人听到。
就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7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漠孤旅 于 2009-6-25 14:50 发表
在这里认识了老乡铁哥哥,看了三个小时,累眼累神但很开心。
只是这些的诗歌的语言要让人们费神的去解读,这样的意象不知道你在创作时不是不是很累?
今天算是认识一位大诗人!问好!


我的意象来源于日常生活,他们的跳跃和关联有很多可琢磨的意味。跟下棋和钓鱼一样的道理,跟打麻将也一样。
我眼里没有什么诗人,只有写字的人,大家都一样,为赢一小局快意而费神。
就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2: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