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周飞雪

《飞雪有约》-------六月和铁哥一起探寻诗性的世界,解读语言的密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3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请教:

你的散文随笔作品
《为自己和朋友们写作》
----------------------------------------

  读后,我是这样理解:诗性的成长发展的过程,就是真我中的“小我”到“大我”,一种人生的高境界。
  不知对与不对、全与不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想起论坛无哲站长副说的一名话(大意):写诗不与技巧、语言为敌,只与自已为敌,
  如此再想,原来,说的他指的也是诗性。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话实说,飞雪采访的,数这期“文本”最少,我学习的收获最多。我比较不喜欢看“文本”,云里雾里的,浪费时间。诗歌大厅沈彩初版主的东东我也很喜欢看,直观而通透。
  先谢谢铁哥们!!!
  请教还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6-3 22:47 发表
你的散文随笔作品
《为自己和朋友们写作》
----------------------------------------

  读后,我是这样理解:诗性的成长发展的过程,就是真我中的“小我”到“大我 ...

那是几年前在郑州写的一篇小文,是和罗羽兄交流以后的感慨。
你说的小我和大我的转换,确实有些道理。这些年的读写经历伴随着具体生活的颠簸,还真没顾上去想这些概念,人真是一个纠缠百结疑窦丛生的混合体啊。所以我也不能够判断你说的是否全面,都是在慢慢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6-3 22:55 发表
  忽然想起论坛无哲站长副说的一名话(大意):写诗不与技巧、语言为敌,只与自已为敌,
  如此再想,原来,说的他指的也是诗性。哈哈!


无哲的话更决绝,更锋利。他也是我以前网上交往过的老友了,顺便问他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09-6-4 08:03 发表

断句不是很好,我冒昧地说!
蛋蛋哥,不介意

呵呵,兄弟,忽左忽右,上下腾挪,那种气韵,把情怀隐含其中是不好做到的。并不是所有人的写作都是要一滑到底的,各有各的特性。结结巴巴,更难做到,从写作的技巧上就是一个门槛,汉语言的表达能力要非常娴熟。至少诗歌的写作不是这么千篇一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09-6-3 07:09 发表
没有可以抠紧的人手,也要无能的
歌唱,大声喘,将卵产于小心的激流
呈环状或团状粘附在石头的底面
              -----------《角怪》第二段

也要无能的,怎么解释?指人手无能,还是无能的歌声?

感觉这句 ...

铁哥兄,这个断句我也觉得确实有问题。至少“的”应该是“地”。的、得、地还是要分分的。
你的本意是不是这样?

没有可以抠紧的人手。也要无能地
歌唱,大声喘,将卵产于小心的激流
呈环状或团状粘附在石头的底面

但如果是这样:
没有可以抠紧的人手,也要无能的
歌唱,大声喘,将卵产于小心的激流
呈环状或团状粘附在石头的底面

“的”字短语一般后面阻断的话,用于起句就容易岔气,一般用于收尾比较好。那这样不如把“的”改为“呵”。

呵呵,分析并不一定对。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细处确实有可商榷之处。这样的交流多么好,于我也有大益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铁哥 于 2009-6-3 22:27 发表


技法可以学,不是关键。我感觉重要的是体悟与分辨。

恩,这个说在点子。分辨也是很关键的,明白。谢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问好铁哥和飞雪。拜读。在大厅也读过铁哥的三个,细密别致,跳动很快,像是在从不同视角观照内心独特感受,某些时候又从内心走出转向现实,请问铁哥:对自我的观照和对现实的观照是否应对读者留有语言上的暗示,或者说在形式上如何处理才好?
另:飞雪介绍铁哥军人出身,请问军人经历对铁哥的诗有何影响?有劳铁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请铁哥谈谈中原生活背景和自己写作基点的关系吧,为家乡宣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浑圆的天空 于 2009-6-4 13:21 发表
先问好铁哥和飞雪。拜读。在大厅也读过铁哥的三个,细密别致,跳动很快,像是在从不同视角观照内心独特感受,某些时候又从内心走出转向现实,请问铁哥:对自我的观照和对现实的观照是否应对读者留有语言上的暗示,或 ...


我试着用更文气的词练一下~ ~
阐释与被阐释贯穿了审美的始终。用语言表达者,都希望得到回声。牵龙者先攥着他的龙出场,正所谓——胖瘦怨天命,彩头各不同。
同行们的玩耍此伏彼起,打动我的是生动的那一支,临时用杂草扎起的,犄角上挂着易拉罐的彩铃,脚步倒是踩踏着咚咚锵,他就扭起来了。
首先是咚咚锵做铺垫,然后是哗琅琅的抒情,踩着节奏,你说他是硬往里面灌注也可以,为什么不灌呢?守着满大街可以琳琅的罐子、瓶子,浪费多么可惜。动起来了就是暗示,呵呵。
我这个当过兵的无非是经过了那么一段强制,大家喊一致的口号,喊累了就想光张张嘴,说自己的话,不想喊了,想出去遛遛。当兵了,你才知道什么的强制,我以为逃脱出来应该有自由,才发现他们还有变了形式的钳制。钳子在日常生活之中关键的时刻拧螺丝,压力不是雾啊。夹疼了才知道,在轻松的水面下,游弋着冷不防的提心吊胆。老男人才用这些耸人的鬼故事吓人,尤其面对本来想风花雪月放松一下的写字者,他们或许有精巧的消解技艺,泼故作深沉者的冷水——你是应该完蛋的,呵呵。
暗示乱跳,我也糊涂了:))

[ 本帖最后由 铁哥 于 2009-6-4 21: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生 于 2009-6-4 13:25 发表
还是请铁哥谈谈中原生活背景和自己写作基点的关系吧,为家乡宣传一下。


你还真是提醒了我一下。我为什么笨拙,不那么轻?
轻松应该是属于且诗且歌的文体,缓解一下多好,我也知道。也能够吃饱,碰到的士高也蹦蹦,为小孩考学在围墙外苦等,遇到更强势的流氓,也说客气话,实在不行了打110,私下里摆平,都可以这么过。这么过像是天理。正好我和我的朋友有倾诉的欲望和写文字的蠢蠢,用能够把握的汉字记录和表达情愫,让读到的人知道还有那么一些人有不一样的想法,这种潜底的试探也许能找到知音,而不是剧场里被鼓掌的朗诵者。这一定是有原因,写字的欲望和动力也是有原因。
文化地理学可能帮上用场,我是生活在这一带的人。豫南的人都有一种不南北的文化定义,有北方的憨厚人情,也有荆楚的浪漫基因,随着历代征战的拉锯,言说的欲望在说书人的嘴里汩汩而出,我小时候还在夏夜追逐敲破鼓的人听故事,梆梆几声,四野寂定,悬念任由演义的人在夜色里展开。口耳相传有着想象最大化的魅力,黑天,老男人敲鼓提醒我们别睡着,去听他黄牙口里吐出的人物在空气中纵横捭阖,那时我以为的世界就是那样,有着随时的惊奇。
石生提到背景,我想起了当年的述说人,应该是有关系的。

[ 本帖最后由 铁哥 于 2009-6-5 00: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铁哥 于 2009-6-4 21:25 发表


我试着用更文气的词练一下~ ~
阐释与被阐释贯穿了审美的始终。用语言表达者,都希望得到回声。牵龙者先攥着他的龙出场,正所谓——胖瘦怨天命,彩头各不同。
同行们的玩耍此伏彼起,打动我的是生动的那一支,临 ...

精彩。老男人的鬼故事有时候很耐听的,俺也快老男了,老男人怕啥完蛋不完蛋的 谢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5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是为理想而诗的,诗歌就是要去发现生活的真

感觉你是这么一个人

不知说的对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0: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