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周飞雪

【飞雪有约】四月份访谈人物陕西姜华----文学依然神圣,让文字诗化我的家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3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土火火 于 2009-4-3 17:58 发表
来支持飞雪,学习姜华!

  谢火火进来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到中年,只缘有你。你来了,与风同行,携带一首首诗穿越时空的阻隔,诗化你的家乡,诗化心情,饱满的情绪渲染多舛的岁月。支持姜公、飞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蔚蓝天空 于 2009-4-4 19:30 发表
人到中年,只缘有你。你来了,与风同行,携带一首首诗穿越时空的阻隔,诗化你的家乡,诗化心情,饱满的情绪渲染多舛的岁月。支持姜公、飞雪。

            谢天空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5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家乡的清明》发表于《陕西日报》2OO9年4月2自日12版,请诗友们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5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飞雪周末不在家吗?问好周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放假了,才从山里回到家,今天功劳可大了,将山里的200多棵软柿子树嫁接成了新品种的柿子树,几年以后那块山地里就有红火红火的柿子挂满枝头了,兄长用诗歌来诗化自己的家乡,飞雪不才啊,只有用双手劳动种下一棵棵树,绿化我那依然贫穷荒凉的山沟.明天还要回去,采一些枣树接穗,做嫁接用,将野枣树嫁接成脆脆甜甜的大枣树.给兄弟姐妹汇报完毕,我累了,去睡觉,大家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5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飞雪真能干呀,赶快休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王西平 于 2009-4-6 13:24 发表
支持。

             谢西平来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错不错,才看到,祝贺大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7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苦李子 于 2009-4-6 23:16 发表
呵呵,不错不错,才看到,祝贺大哥。

           妹子来了,很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久不见李子了,知道李子与红尘兄都是陕西的,也是工作生活两头忙的吧,我们都是各自有自己的一份工作,业余涂字,世俗红尘中想听听自己的声音,也想听听那来自远方诗者的声音,不至于让自己迷失绝望,依然怀着正直的悲伤,一路前行,想读李子的文字,感受那正直的悲伤,再次对李子的支持表示感谢.
陕西一直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也是西部崛起的排头兵,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姜华一直坚持写作二十多年,真的是很执着,所以说坚韧是成功的基础,也想请你谈下在这么多年的写作中,你是如何确定你的写作方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一姜华的诗集序言.对兄长的执著精神表示下敬佩:

                                                                  诗意的栖息
                               ——序姜华诗集《汉江潮声》

                                                杨海波

凝结二十多年心血和汗水,青年诗人姜华的第二部诗集《汉江潮声》出版了,嘱我为序,我除了向他表示祝贺外,更为他执著的精神所感动。在出书难,出诗集更难,出个人自选诗集尤其困难的今天,姜华的作为与选择无疑有些冒险的成份。但其矢志不渝笔耕不辍长期钟爱缪斯女神的信念、意志和毅力,使人油然想起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追日似的勃勃韧劲,与他对文学的神圣和一种近乎痴迷的追求。
这样的以艺术为生命的人是让人敬佩的。姜华对自己的这种选择似乎也无怨无悔。得与失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他干其他事,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可诗人姜华的心境更大地作用在诗意地栖息上。他诗意地栖息着,我想,诗意地栖息不是说每个人都像诗人、艺术家一样地生活,而是诗意地存在着,历史地存在着,实际地存在着生活着。
或许做诗人的他对此更有发言权吧!但他绝不是一身的贾岛气酸腐气,或作苦吟派行吟状,让人一眼见到就像一个艺术人才,他骨子里潜伏着的诗情内心里荡漾着的激情实在是合适做一位真正的诗人。我们在一块共事的时候,离得不远也不近。偶尔地,总见他笑眯眯地拿着一沓诗稿让我们鉴赏与批评。我们也常是朋友式的,有好说好,不好就直言不讳地指正出来。他为人热情而又谦和,这样的性情是适合做长期朋友的,抓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也精嘛!
但没想到姜华这些年写了这么多诗,而且不乏许多优秀之作。集中一起细心阅读之后,真心地感叹一个人专心做成一件事实在不容易,这需要一种对信念的坚强毅力和非凡守望。一个人一生怕也只能干成一件事吧?有些人有很好的文学潜质却阴差阳错地从事了其他职业,在外人的眼里或许是圆满的美好的,但他们与文学艺术失之交臂的内心落寞情结又有几人能理解与看破呢?从这个方面来说,姜华是幸运的也是很有成就的。我曾不止许多次地听到周围的人在谈论姜华的诗作,不晦涩,不做作,不做无病的呻吟,老中青三代人都有他的忠实读者。或许诗如其人,他的诗作清新自然,健康向上,意象与手法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内容与形式既有人文关怀又具很强的通感,淡淡的乡愁情结与浓浓的忧患意识极能唤起读者的共鸣,有着浓郁的陕南色彩。他的一些轻吟浅唱和情感方舟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诗经•汉广》的诗句:“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随着他的思绪在秦巴和汉水间徘徊,听着浅唱的情歌,看见远山脚下的袅袅炊烟,走进如素描般的小镇的小巷人家,心肺仿佛被紫阳茶清洗了一遍。也仿佛看见他从更事的少年一路走来,成长为有着水一般柔情山一般凝重的男人。
盛世诗兴,和谐社会更是诗兴勃发的时代。恩格斯论文艺复兴,说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姜华的诗作不断,而且会越来越好。那么,让我们一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一起去聆听诗人在改革大潮中发出的跫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7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姜华!谢谢飞雪有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丰盛的文学大餐哈......

另外,我个人建议诗歌报去旬阳搞个笔会什么的活动看......姜局,你要请客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7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飞雪鼓励!飞雪的问题说来话长,记得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也就是说,在文学这条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我生活 工作的旬阳,过去十分偏僻,在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写作时,省上经常把给我的报刊 稿酬错寄到关中一些县,自然,消息也是十分的闭塞。但我不放过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九八五年八月初,当时妻子已经到了预产期,我却丢下她到长安文讲所去学习,现在觉得挺内疚的。几十年来,我为文学付出的太多太多,甚至仕途(感慨),但我一点也不后悔。笑。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执着用在我身上是合适的,但是面对执着我又无颜面对(叹息)。
        要说创作方向,我只有一个,那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 人民 亲人。还有对社会的黑暗的关注,尽管弱小的诗歌并不能改变什么。无病呻吟的诗歌我是从来不写的。
       我认为,诗歌就是腊蚀,它的责任就是照亮,也是利刃,剖开是它的功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4: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