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淡马水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8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6-3 19:15
这种特征产生的原因是,为了避开俗套而表现事物,在没有真正理解事物本身的时候,采用意象和形容词来装饰, ...

这个真正理解事物,应该没有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8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不是理解和研究事物,而是表达本真纯澈的内在,诗的目的也不是揭示某种真相或者自然规则,而是将本真的内在抒发出来。这种内在可能没有什么形式规则,但有表达欲,感染自己也想感染别人。诗可能会通过一种形式和逻辑表达出来,但尽量避免给诗套上任何规则。甚至避免给诗定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6-8 06:56
诗不是理解和研究事物,而是表达本真纯澈的内在,诗的目的也不是揭示某种真相或者自然规则,而是将本真的内 ...

规则都是后人总结出来的一些技术性的东西,比如非线性、线性、多空间,我们不是按照规则去写,而是我们的认识中出现了线性、非线性和多空间的语言形式,通过诗歌表达出来。比如默温在写作时不会预先制定技术原则,而是先去理解生活和感悟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0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6-8 08:12
规则都是后人总结出来的一些技术性的东西,比如非线性、线性、多空间,我们不是按照规则去写,而是我们的 ...

我说的规则,主要是指生活里的规则,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6-8 06:56
诗不是理解和研究事物,而是表达本真纯澈的内在,诗的目的也不是揭示某种真相或者自然规则,而是将本真的内 ...

给诗歌套上规则,和给诗歌某种定义,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6-10 19:16
我说的规则,主要是指生活里的规则,形式

诗歌要适应和基本服从生活中规则,比如吃饭穿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6-11 14:58
诗歌要适应和基本服从生活中规则,比如吃饭穿衣

避免扎进去。扎进去容易形成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王敖:

修辞简史与认知光锥

在臧棣的写作中,修辞调动和改变思维、语言与认知界限,它不仅是诗内部的结构力量,也决定了诗与其他思想和艺术领域进行博弈的方式。如果诗是一座城市,那么修辞就是城市昼夜不停的交通线。在涌现的状态下,修辞在语言和思维的流动中,在观念和经验分叉之处,在不同的认知领域结成的网络里,运送着思想、情感和记忆。同时,它在诗与现代知识生产中的哲学、历史、科学,以及流行观念之间重新布局,为诗性思维提供多种接口。

然而,要进一步理解臧棣在修辞上的贡献,有必要清理一下对修辞本身的认识,同时澄清一些关于当代诗与修辞之间关系的误解。下面针对修辞作的讨论,不再引用臧棣的诗歌进行说明,但对应之前关于他和“智慧文学”的讨论。

在很多新诗评论者的词典里,“修辞”意味着远离本质,流于表面,堆砌和炫耀。因此,面对当代诗的修辞进展,一个常见的操作是直接做出负面的判定。这种对修辞的偏见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可谓根深蒂固,它源于对西方古典修辞术的批评。

古典修辞术源始于古希腊,接武于古罗马,增华于中世纪,曾广泛用于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其研究对象是说服的方式,应用领域是公共演说和辩论。早期修辞家是一些“智者”(sophists),自柏拉图的时代起就备受质疑。他们传授的修辞术基本上被视作工具,并带有“刻意”、“虚假”、“诡辩”、“煽动性”、甚至“堕落”等负面含义。尽管诗人的作品为修辞术提供了一些经典范例,希腊传统特别强调他们跟修辞家之间的区别。普遍的看法是,诗人比修辞家更有启发性,他们对修辞的使用浑然天成,而修辞家主要追求论辩和表达效果,比诗人功利得多。实际上,修辞术帮助训练了后世无数作家的表达能力,包括奥维德和莎士比亚这样的大诗人。然而,诗与修辞术之间的区分却被继续放大了。

比如,康德在《判断力批判》里说,诗代表所有艺术中的最高品级,它源自作者的天才,而修辞术利用人的弱点进行欺骗,跟诗相比完全不入流。[28] 崇尚天才和自发的情感表达的浪漫派,也基本认同这个区分。即使在古典修辞术早已衰落的今天,很多以诗歌批评为业的人仍沿袭对修辞术的批评,来表达对修辞本身的偏见。比如, “诗不是修辞,而是修行”,“诗不是修辞,而是诗人内心燃烧的生命之火。”[29]

当代对修辞的讨论,仍包含古典修辞术中的内容。比如,对修辞格的研究,对装饰性语言的分析,这些都不会过时。同时,正如肯尼斯·勃克对亚里士多德修辞观念的重启所显示的,古典修辞术中仍有很多可以发掘的资源。然而,当代修辞研究的主要进展,不是继续研究修辞术,而是对修辞性语言与思维关系的探索。

出于讨论诗歌的需要,我继续补充几点看法,作为一篇给诗歌读者写的极简修辞史。它约有两页,不代表任何当代研究修辞的学科意见,但涉及的问题与诗紧密相关。

首先,对修辞的研究并不始于古希腊,正如柏拉图《蒂迈欧篇》讲述的,在梭伦游学古埃及的时候,希腊人被告知自己目前的文明还很年轻。在古埃及的智慧文学里,保留了古老的修辞指南,即“精美语言的艺术”。[30]在这个传统中,智慧神托特代表组织和调停修辞活动的力量,在不同来源的神与神之间进行沟通,并负责连接符号和知识,帮助人认识真理。同时,他出现在各类知识的交叉路口,占据了“概念、事物、符号和行动者之间的空间。”[31] 所以,埃及传统中的修辞并非世俗技艺,而是“智慧”的一个面相。从智慧神透特与真理女神玛亚特的祭司,到后世“三倍伟大的赫耳墨斯”的信徒,修辞的创造发明者追求的是神性的智慧,存在的秘密,沟通与整合的行动。

下面举例说明,古埃及修辞观念在后世诗人中的回响。古埃及修辞的首要标准是沉默,这一点与希腊的修辞传统明显不同[32]。古埃及作者在沉默与言辞之间找到平衡,显示的是建立在神圣规则之下的道德感。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更容易理解近东传统中的一些作品。比如,在十三世纪波斯诗人鲁米的作品里,最常见的词之一就是“沉默”(“khamush” )。他很多诗作的结尾也附上这个词,相当于自己的签名。在他的“沉默”里,不仅有苏菲诗歌中常见的敬畏和仪式感,还有一种追寻思维源头的冲动。我们也更能理解一些经由赫耳墨斯主义回溯古埃及文明的诗人,比如17世纪墨西哥诗人索尔·胡安娜。她的作品创造并实践了一种关于“沉默”的修辞学,现代学者视之为探索女性存在空间的超前努力。[33]这种修辞学呼应了她建立的一个关于 “沉默之神” 的复杂谱系----诗人帕斯称之为“以奇想之镜面构成的立方体”,其核心是两位埃及神灵:代表智慧且 “双倍于男性” 的女神伊西斯,以及她的儿子代表沉默的荷鲁斯。[34]

从非希腊的修辞视角出发,我们就会明白,对修辞的一些偏见虽然由来已久,但其实是一种特殊现象,因为它建筑在对修辞的应用领域的限定之上。古希腊的修辞术主要用于社会生活,它不追求宇宙真理,也不研究神谕、祷词、预言等沟通天地人神的文体。诗人、推崇严格的逻辑或数学语言的思想家、反对诡辩的道德家,都不会把修辞术看作通向真理之途。

古人在探索智慧、神性、想象和自然的奥秘的时候,并不受修辞术有限视野的影响。这一点也适用于历代诗人、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在远古神话和寓言里寻找伟大的隐喻,并把反讽提升到人类基本思想方式的高度,用于瓦解旧有观念,探索认识边界。可以说,从维柯的“诗性智慧”到布鲁门伯格的“隐喻学”,从施勒格尔到尼采,从弗洛伊德到德里达,直到今天的很多思想者,都曾沿这个路径探索。[35]

以20世纪以来对隐喻的认识为例,它表现为一种同时发生在不同领域间的呼应和共鸣。正如意大利物理学家乔治·帕里西说:

“我们常常能够发现,不仅在生物学、物理学等不同科学学科之间,甚至在音乐、文学、艺术与科学之间也能找到呼应和共鸣。只要想想20世纪初某种理性主义的危机,想想绘画、文学、音乐、物理学、心理学同时发生的变化……所有这些学科,彼此相距甚远,但又相互联系,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隐喻在常识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6]

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1923年,量子物理学家玻尔访美,诗人弗罗斯特曾陪同,并多次交流看法。弗罗斯特认为,诗人与科学家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用的隐喻。玻尔表达思想的方式跟弗罗斯特非常接近。比如,他说,人类“悬在语言之中”,“一个错误的理解是,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自然的真相。物理学讲的是关于自然我们能说出什么。” 1927年,海森堡发布“不确定性原理”,次年由科学家阿丁顿爵士撰文介绍给英语读者,弗罗斯特也很快读到了。对于隐喻思维和“不确定性”的理解,在弗罗斯特的写作中本已发展了多年,并在他与现代物理学的互动中得到了共鸣和深化。[37]

在1930年做的讲演《用诗歌来教育》(“Education By Poetry”)里,弗罗斯特阐发了他对“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看法。半个世纪之后,乔治·莱考夫等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讨论“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用系统化的方式,普及了一些诗人和物理学家以各种方式讲过的道理。此类诗人与科学家共鸣的例子非常多,比如维多夫罗的宇宙幻像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洛尔卡的诗歌/绘画与圣地亚哥·拉蒙·卡哈的神经解剖学,它们代表的不是单向的科学对诗的启发,而是认知领域的分裂与融合。

这种多路并进拓展思维的方式,不以某一种认知领域为主体,而是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互译。理论上,它属于任何智能形式,也包括人工智能。理解智能的一个简单方式,是看是主体能否在环境中采取不同的方式自我导航,适应压力并实现目标。可以说,诗为智能的演化提供了一个界面。每一种认知领域的思路进入诗歌以后,诗给它们设置不同的走向,就会演化出帕斯所说的“镜面的立方体”。

前引乔治·帕里西的看法,出发点是他对生物学和物理学之间出现融合的观察。显然,物理学探索宇宙,生物学研究生命,诗人的足迹在它们的交汇处很常见。以惠特曼和勒内·夏尔为例,惠特曼的诗《一只沉默而耐心的蜘蛛》(“A Noiseless Patient Spider”),讲的是蜘蛛如何勘测环境,加快速率抽丝,而诗人身处“无限的空间之海” ,不懈地用心灵的游丝探索可以连结的地方。[38] 勒内·夏尔以箴言的形式回应了这首诗,“在重力的门槛上,诗人如同蜘蛛,在天空中构筑他的路径。”[39] 蜘蛛/诗人的比喻并不是文字装饰品,因为他们的行动代表了人与很多生物共享的一种探索能力。

继续以弗罗斯特为例,在写于1947年的《怀疑论者》(“Skeptic”)这首诗里,他关心的是宇宙到底有多大的问题。诗的出发点是说话者对“哈勃红移”背后的遥远宇宙图景表达怀疑,在一系列双关和反讽的进展之后,回到了他对身处宇宙中的直观感受,就像婴儿包裹在胎膜中一样,把诗引向了生物学的领域。[40]这并不意味着弗罗斯特本人更认同自己的生物直觉。他是一个不设结论的怀疑主义者,所以未必赞同诗里的说话者。这首诗真正的效果的是两种宇宙观的并置,造成了宇宙忽大忽小,既遥远而又亲密的感觉,写法很高明。借用中国传统诗评里的表达,堪称“穿天心,出月肋”。探讨这些诗歌思路的目的,不是鼓励诗人在作品里植入科学概念,而是指出心智演化和诗人敏感的探索之间存在相互包孕的关系。[41]

这篇文章里讨论的“智慧文学”、古代智慧与修辞、以及新诗中的一些发明,它们并不是由一条时间线贯穿的,也不是文学史意义上的谁影响过谁的问题,它们构成一个认知的多维图像:不同时代之间看似平行的路线,会出现交汇的结点,编织出异代的思维之网。在这里,我想引入迈克尔·列文(Michael Levin)近年提出的“认知光锥”(cognitive light-cone)来帮助说明。

所谓“认知光锥”,是建立在物理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交汇点上的一个假说。它对认知的考察范围包括一切认知行为的主体,比如细胞、细菌、蚂蚁、蘑菇、章鱼、人类、人工智能,即一切天然或合成的众生。就像物理学的“光锥”因为光速的存在决定了事件的因果边界,认知主体在一个计算表面上测量、建模并试图影响的事件的时空边界,因此形成决定认知规模和特点的“认知光锥”。[42]

这听上去有点复杂,我举个例子。一只小狗能灵敏地感觉到环境的细微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在一场灾难中,它比某个年迈的物理学家幸存的机率更高。然而,这位物理学家对宇宙星体轨道的运算,能预测到亿万年后的遥远未来,而小狗不会对两个月后的事件进行预测。这不意味着人比小狗更伟大,而是各自的认知光锥不同。

如果在人类之间引申一下,一个数学家并不需要把他的思路追溯到古埃及的智慧,但他的光锥可以与某个不知名的苏美尔工匠类似,他们建造并走出了各自的迷宫。这种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类思想会出现一些跨越时代和地域的呼应,为什么某个时代的智慧消失很久之后,会像潜水员一般在另一个时空里上岸。

臧棣在《非常诗道》里说,“杜甫和叶芝的关系,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把杜甫读成叶芝。” [43] 如果从“认知光锥”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是不是好理解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2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6-12 08:04
摘自王敖:

修辞简史与认知光锥

这篇说的有点多。有点广引了。
用不用修辞,并没有严格界限。若用,就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2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修辞在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呢?因为修辞是人类精神的组成部分和表达部分。如美,丑,肥,瘦。辉煌。丑陋,这些元素在文明认知范畴中是不可少的。所以没有用不用的问题,只有用的合理不合理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2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主张尽量避免陷入修辞堆积的漩涡。但也谨慎。在合理适用修辞的时候,不用修辞,绕来绕去,那样更不便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6-12 09:48
我们主张尽量避免陷入修辞堆积的漩涡。但也谨慎。在合理适用修辞的时候,不用修辞,绕来绕去,那样更不便捷

简单的说,避免过渡修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6-12 09:41
为什么修辞在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呢?因为修辞是人类精神的组成部分和表达部分。如美,丑,肥,瘦。辉煌。丑 ...

用简单的修辞说清了,那是一件很伟大的艺术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6-12 09:41
为什么修辞在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呢?因为修辞是人类精神的组成部分和表达部分。如美,丑,肥,瘦。辉煌。丑 ...

修辞是诗歌必须的,只是怎么修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6-12 18:32
简单的说,避免过渡修辞

有时用了更好,有时不用更好。这要看,认识或者发现,有没有蕴含这些修辞的元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1 11: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