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水滴水 于 2011-10-19 12:46 发表 读完的感覚 第一个( )有点多余 第二个( )可以保留,如果空间再接开些,是否更厚了些? 第三个( )位置是否可以再调整,接续的太直白,反而阻断阅的节奏 阳光光參考看看,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猪尾巴说: 貌似诗歌是一种物质,而诗歌外延之外是一种暗物质。通过诗歌来激发暗物质而淹没诗歌本身是阳光试图达到的目的。……诗歌建设的目的是让其思想和意义湮灭诗歌,这样诗歌才有价值。
阳光说: 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
原帖由 水滴水 于 2011-10-19 18:28 发表 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___就喻体和意涵来说 我倒认为选择苏格拉底或许会更适合些,阳光光可以再思索看看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7: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