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其他] 【你是一个传说】《孔学》(修改9)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9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滴水 于 2011-10-19 12:46 发表
读完的感覚
第一个( )有点多余
第二个( )可以保留,如果空间再接开些,是否更厚了些?
第三个( )位置是否可以再调整,接续的太直白,反而阻断阅的节奏

阳光光參考看看,问好




恩。照办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这是一篇论文的提纲
第二、你在重复你自己
第三、对于孔学,虽然从一个点上进入,但穿透力还不够,仅仅刺了下跳龙门的小东西。
第四、略揭开伪价值观的皮,或者说对伪价值观的动了铲子,拨开草丛,略有显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船大舵小,所以,控制起来摇摇摆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9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猪猪说:
第一、这是一篇论文的提纲
第二、你在重复你自己
第三、对于孔学,虽然从一个点上进入,但穿透力还不够,仅仅刺了下跳龙门的小东西。
第四、略揭开伪价值观的皮,或者说对伪价值观的动了铲子,拨开草丛,略有显现



阳光说:
第一:这确实是个很大的题目,儒家与教会从伦理和政治角度是千年之论。我写大了,我承认哈,只是想写。
第二:行走到此处,要批判性的超越自己,我还需要写觉悟,但我一天都没停止,我期待觉悟的到来。
第三:关于孔学,是要脱帽的,确实有些犯上,有如贫民去说皇上,说说吧,不犯忌也许行。
第四:价值观和伦理的问题,你说对了,我是想写这个,但脚力不够,踢不远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果说外显在变形,那麽内里的本质和度是等同的吗?那麽,你的重构的音与复合的指性是什么呢?
2,异质的等性原理,仅仅是组合的意义吗?那麽你独立性证,可能会出现移位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叔,你给我说说,我读着有些含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9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面面说:
1,如果说外显在变形,那麽内里的本质和度是等同的吗?那麽,你的重构的音与复合的指性是什么呢?
2,异质的等性原理,仅仅是组合的意义吗?那麽你独立性证,可能会出现移位吗?


阳光说:
1、外形可以变,但本质要稳定住,度可以随外形的发散适当的建设(就是那个20条)。这首的重构是建立在儒家与教会之间的伦理与政治上的冲突。孔子是针对党政者说仁理的,教会主张灵魂的存在性。所谓指向:最终所有的问题并不通过他们解决,而是战争或是政治谈判。
2、异质:反本质的。她仅仅是企图建立新的本质,我们需要审读的是它所谓新的本质的伪装性,当然,也许是一种创新,但在诗歌领域里,几乎不存在。因此这个异质,仅仅针对词语的建设。它具有组合上的意义。而独立性是在结构中同时出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两个小人别扇了有点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___就喻体和意涵来说
我倒认为选择苏格拉底或许会更适合些,阳光光可以再思索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 2000 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   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会有了  马丁·海德格尔
“在者”。   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诗歌是一种物质,而诗歌外延之外是一种暗物质。通过诗歌来激发暗物质而淹没诗歌本身是阳光试图达到的目的。这种可能性有。那就是当诗歌的外延足够锋利或足够尖锐,可以割开或刺穿蒙在诗歌外面的皮--所谓的建设。这又涉及到革命的问题。谈判做不来。这是矛盾的也是纠结的。
诗歌建设的目的是让其思想和意义湮灭诗歌,这样诗歌才有价值。无论荒诞与否,都是殊途同归。鲁迅说,所谓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打烂了给你看。这就是艺术,否则没有人愿意为证明悲剧的存在而打烂美好。这里涉及的美好比如那条鲤鱼就是东方“美好”的代名词,可以解释为东方的价值观、伦理观、政治角度。而“最西部的革命者”他们创造了新世界,也可以说是西方“美好”的代名词。
不崇尚战争的孔孟之道将人钝化,崇尚革命的“西部”价值观将人推向流血。事物的两面性永远存在,正如我们内心一样一方面渴望拥有,另一方面又痛恨物化。与其说存在即合理,还真不如自欺欺人地闭上眼睛。正如你所说的,无路可走!

[ 本帖最后由 猪尾巴 于 2011-10-19 18: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价值观,有个这样荒诞的想法:
我们在不断地画桃符
他们在不断地挖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猪尾巴说:
貌似诗歌是一种物质,而诗歌外延之外是一种暗物质。通过诗歌来激发暗物质而淹没诗歌本身是阳光试图达到的目的。……诗歌建设的目的是让其思想和意义湮灭诗歌,这样诗歌才有价值。
阳光说:
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


貌似尾巴在和阳光一起思考这个“在”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滴水 于 2011-10-19 18:28 发表
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___就喻体和意涵来说
我倒认为选择苏格拉底或许会更适合些,阳光光可以再思索看看

他们思考的方向和阳光有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7: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