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花土

加一篇09年的《山路》,《斑竹》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2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有长长一段路。不能跳跃式前进。不要本末倒置。刻意追求一种自由之态,或者反而不自然,或者真的无味了。蓦然不是猛然,也不是忽然。是进入某个境界后自然而来的无意之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见是随心所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一次强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竹丫头 于 2012-9-12 23:44 发表
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有长长一段路。不能跳跃式前进。不要本末倒置。刻意追求一种自由之态,或者反而不自然,或者真的无味了。蓦然不是猛然,也不是忽然。是进入 ...


这个说得好,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随心所欲,也不是人人可以为之。太白可以,丫子不能。区别在于对文字的把控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对自己的控制能力。随心所欲不是不控制而是高妙到自己都感受𣎴到曾控制过。

[ 本帖最后由 竹丫头 于 2012-9-13 00: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玄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喜欢”之间”两个字
在似与不似之间
在有意与无意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之巧,非勤修无以得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9-12 10:29 发表
《斑竹》
作者:hua tu

辞去陶瓷厂工作之后,一家四口随着我搬回了老家
刚刚回到山上,一切都得从新开始,该更换的家具更换了,墙也请泥水匠粉刷一新
最后该种些菜,养几只小鸡和一只小狗来处理全家人的剩菜剩饭 ...



《山路》

“阿海!起来。”
“起来!阿海。”
  喊了十几声,男人一点动静都没有,女人伸手捏住男人的鼻子。
  男人睁开睡眼,见女人气呼呼的坐在面前。
  “看看你的宝贝女儿,”女人说:
  “怎么了?”男人揉着眼睛问:
  “妹子在发抖,”女人说:
  “大热天的,发什么抖?”男人支起身子,爬到床的另一头,见女儿不停地颤抖,牙齿磕得‘咯咯’响。男人一摸女儿的手,手心热的发烫。
  “怎么会这样?”男人扭头问女人:
   女人一脸迷茫地看着男人:“我也不知道,上半夜还睡的好好的。大概是生病了。”
  “无端端的生什么病?”男人抱起女儿,女儿的身体就像一个火炉。
  “你想想,今天妹子去哪了,搞了什么名堂!”男人对女人说:
  “没去哪呀!一整天都和我在一起。”
   男人追问:“也没吃些什么?”
  “吃饭,喝了一支牛奶,就这些,”女人肯定地说。“哦,对了,还吃了两粒钙片。”女人说到钙片时脸色起了点变化。
   男人提醒女人:“没吃抽屉里面的什么药?”
  “我没给妹子吃什么药,就是...我给完钙片给妹子吃时,有点尿急,去了趟厕所,回来才锁抽屉,不会是妹子自己偷吃了什么药吧?”女人越说越觉得自己心里没底。
  “准是拿了什么药来吃了,要不现在怎么会这样?!”男人心里来了气,恶狠狠地盯着女人。
  女人一下子慌了神,看看男人,又看看女儿,感觉自己犯了个弥天大错。
“快去看看,妹子到底吃了什么药!”男人对着女人大吼一声。
  女人下了床,开了抽屉锁,翻弄半天,也搞不清女儿到底吃了什么药,转过头一脸无助地看着早已怒不可遏的男人。
  “快穿衣服!拿背带!蠢货!走!去卫生院,”男人有点语无伦次。
   男人把女儿放在床上,下床穿好衣服。女人过来要背女儿,被男人一把推开。“不要你背!”男人的脾气犹如火山爆发。

   夏夜,月华如水,一条小路弯弯曲曲通往山外的小镇。
  “宝贝!别怕啊!爸爸现在带你去看医生!没事的啊。”男人背着女儿走在前面,脚步飞快,手中的电火一晃一晃,像一把刷子,在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上涂抹。女人跟在后面,走几步,跑几步。
  “妹子要有个什么状况我把你剁成肉酱!”男人边跑边说:
  “你这个笨蛋,蠢猪。”
  “马大哈!”
   “再三说,药要锁好,不能让小孩接触,就当耳旁风!”男人一路骂骂咧咧。
  “再三说,不要骗人,不要说不苦,不要说甜,不要说香,不要哄小孩。”
  “苦就是苦,药就是药,你这个白痴就是不听。”
   ‘噗嗵’一声,女人摔了一跤,“我的鞋子掉啦!”女人在后面哭喊。
   男人狂奔起来:“活该摔死你!”

   男人一口气跑到卫生院。
  “放心,没有药物中毒现象。”医生说:
  “吊两瓶水就会好,”医生笑眯眯看着跑得大汗淋漓的男人和女人。
   医生补充说:“是打板子,小问题,以后注意点,别让小孩受凉。”
   只吊了半瓶水,女儿的烧退了,静静地躺在男人怀里。

   月光下,夜色依然灰蒙蒙的。
   女人背着女儿走在前面:“洗澡!洗澡!洗你个大头鬼”。
  “有你这么个洗法的吗?!”女人一肚子委屈,越想越气。
  “这么小的孩子,让她洗冷井水。”
  “锻炼!锻炼!有你这么个锻炼法的吗?!”
  “没事!没事!现在出事啦。”
  “到底谁是笨蛋?!谁是蠢猪。”
  “到家看我怎么修理你。”
  “给你生儿子你不谢我,还要我生女儿!有了女儿还这么霸道。”
  “倒了霉嫁给你这个野人!”
  “我不收你天收你这个王八蛋!”
  “明天开始分床睡。”
   男人一声不吭,跟在女人身后,手中电火寸步不离女人脚下的路。
   正走着,男人感觉有什么东西跟在后面,转过身用电火一照,原来是自家的狗,两只眼反射着绿幽幽的光。


  《山路》是刚刚写成不久的一篇小小说,说是小说,其实不如说是一篇散文,或者说是一首诗来的更准确些。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小说是我在写诗间中所写的,头脑中的诗意还盘桓未散。再者,有很多素材已经超出了诗所能表达的范畴,尤其是一些比较苦闷的题材,例如离弃,病丧等等...当然,也不能说诗歌就写不了这些题材,这牵涉到个人风格的问题。其次,因为传统小说和诗歌相比,体裁大相径庭,小说读之沉闷,而诗歌则失之情节。虽然本人酷爱诗歌,对于小说,同样还是欢喜有加的。艺术当中,有太多互相借鉴的经验,为什么小说就一定要读得使人昏昏欲睡呢?(个人感受)紧张复杂的故事情节就是小说唯一的选材对象吗?顺序渐进,逻辑推理,就是小说应该秉承的风格吗?诗歌可以借鉴国画小品,抒写出清新淡雅的诗来,为什么小说就不能呢?其实,从诗到散文,再到小说,是一个体裁的转变问题,诗是纯思维形式的文学,散文则稍加上了一点意识流之类的逻辑思维在里面,而小说则基本脱离了诗歌的审美范畴,成了以故事为主的文学体裁。但我们不能就这样说,小说是完全和诗歌毫无关系的,毕竟,诗歌是一门最古老的文学,是诗歌催生了其他的文学种类,我们想象一下,在我们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既领略了小说通俗易懂所带来的故事震撼,又在枯燥的阅读过程中增加了小说的回味性,这样一举两得,难道不好吗?

      小说《山路》,就是我自己设想中的这样一篇小小说,故事的情节再简单不过,女儿生病了,年轻的父母不知就里,男人起初以为是女儿偷吃了抽屉里的药物,因此对女人怒不可遏。我想要表达的并不是山村男人的粗暴,因为男人的激动从侧面体现了对女儿爱护,可以说,生活中的男人是细致,体贴的,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但是,当最深爱的小生命受到威胁时,男人的理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反常,这是可以理解的。女人是全责照顾女儿的人,在不明不白的错误面前,也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思考能力,对男人的冲动行为看似逆来顺受,实质体现的还是对女儿的爱。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太常见了,所以故事本身可以说毫无吸引力可言。

     小说的结尾部分,也没有期待中的高潮到来。和前半段一样,描写的手法几乎也没有更改,看起来就是前面部分的翻版,略微不同的是故事情节的戏剧性转变。夫妻俩在医生的帮助下,明白了女儿生病的原因,这个重要的原因把前面的状况颠倒了过来。原来出差错的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女人的委屈和无处宣泄的愤懑只能从男人这里找出口,因此男人变成了前面的女人,而女人变成了前面的男人,一场闹剧无可避免。也许你还不太习惯女人的张牙舞爪般的发泄,但是,在偏僻的山村里,男人并不是一味的蛮横的男人,男人对女人的歉意只是没有从言语上表达出来。男人的关怀备至体现在他手中寸步不离女人脚下的电火里。而女人也并非就是那个张牙舞爪中的女人,细心地体会她口中的话,男人还是那个她依赖了很长一段日子的男人。女人的发泄只是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简单乏味的故事,发生在黑暗中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由始至中,贯穿其间的是男人和女人对女儿的爱上,对女儿的爱,就是对山村里这个小家的爱,这样的爱通过一个简单的误会呈现出来,是这篇小说的构思。山路上,一去,一回,采用了很强烈的对比手法,还有就是人物对话,为表达人物内心所采用的一连串的陈列,夸张,排比的句式,这些都是诗歌写作中常用的写法,通过加入这样的特殊效果,目的是为沉闷的小说减压,增加小说的语言张力和故事的含蓄美,从而达到我想要表现的诗意效果。

[ 本帖最后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9-13 09: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乡哥哥能言善道,这么说文学体裁互通有余了?不用鉴定,只要自己认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很多‘诗体小说’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没有接触过‘诗体小说’,这证明了我的观点没有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9-13 09:46 发表
现在有很多‘诗体小说’呀。

哦。去多读读,不过诗歌如果不能很清晰了,那文学领域就缺乏一个天界了。有点担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外,不是这个意思啦,我的意思不是模糊文体概念,而是认识文学的本质,体裁不过是形式,文字的自由表达还是不受限制的。所以才会有诗一样的散文,诗一样的小说和散文一样的诗,小说一样的诗,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09: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