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272|回复: 127

加一篇09年的《山路》,《斑竹》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2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斑竹》
作者:hua tu

辞去陶瓷厂工作之后,一家四口随着我搬回了老家
刚刚回到山上,一切都得从新开始,该更换的家具更换了,墙也请泥水匠粉刷一新
最后该种些菜,养几只小鸡和一只小狗来处理全家人的剩菜剩饭了

一大早,我刚要出门,二婶手里拿着一把草刀来我家,又说起买菜的事
二婶叫我不要每天都进圩去买菜,暂时可以到她家的院子里去摘
我拗不过,就跟着二婶上她家的菜园子去解决当天的菜篮子问题

只记得二婶的菜园子是在去学堂路上,从前山流下来的溪水
在一块小斜坡上拐了一个弯,小斜坡就成了种菜的好地方
十几家人的菜园子紧紧挤在一起,至于哪块是哪家的,我是无法分得清了

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走了近二十分钟,就来到了二婶的菜地里
虽是处暑天气,但园子里的青菜却长势喜人,这全因为园子旁边有一道清凌凌的溪水
我和二婶一边摘菜一边唠着在外面做工的事情,正冬瓜长葫芦短地说个没完,忽听得小不点在路边上高喊

小不点的螺旋桨玩具挂在了一颗苦楝树上,“谁让你跟着我们的?”
我对着满头冒汗的小不点说,接着看了看苦楝树上的螺旋桨玩具,太高了,够不着
扔了几块石头,螺旋桨玩具依然纹丝不动

“过来!这里有竹子,用竹竿去捅下来,”   二婶叫我
“哪里有竹子?”我问二婶。二婶指了指园埂,这时我才注意到
围着十几家菜园的园埂上长满了葱茏的翠竹

我拿起草刀用力砍下一棵又高又壮的竹子,削竹枝时看见竹子身上布满黑色的斑点
“这竹子怎么那么脏呀?”我问二婶
二婶听后说,这竹子一直都这样,不知道得了什么病

我用袖子使劲地擦拭竹竿上黑斑,结果黑斑越擦越亮,没有黑斑的地方则色泽莹黄淡绿
发了半会呆,我才猛然醒悟,“这是斑竹!!”
“什么斑竹?”二婶问,接着又自言自语,从来没听过这个竹名

“斑竹是一种漂亮又好看的竹子!”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对二婶讲述斑竹,
二婶却笑话起我:“什么漂亮又好看的竹子!难看的要死!我们早就想挖掉这些竹子了
只是这些竹子长在这里也有好处!所以才留了下来。”

“什么好处?”我问二婶。“可以砍下来搭豆角架和苦瓜架呀!
亏你还是农村长大的哩,连这都忘掉了!”二婶一边说,一边又指了指隔壁菜园子的苦瓜
我扒开层层叠叠的苦瓜藤,里面穿插着几十支斑竹,竹竿已经干枯得不成样子


    散文以记叙的方式写了一件生活中的事,发现斑竹。就事件本身,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所以,本文采用了平宁的叙述语调来讲述完全篇内容,可谓波澜不惊,静的有令人提不起劲来的感觉。事情从陶瓷厂辞职回家开始着笔,为全文定下一个简单的背景。之后转入生活中的油盐柴米之事,然后自然过度到菜园子,并为斑竹的出场埋下伏笔,而全文的重心自然就出现在结尾部分。
    本文中一共出现了三个人物,一是‘二婶’,二是‘我’,三是‘小不点’。其中‘小不点’是作为事件的配角出现的,是小不点诱发了事件。‘我’只是思考者,是联通整件故事内涵的纽带。而‘二婶’则是斑竹命运的牵引者。这是散文的基本脉络了。

    斑竹作为叙述主体,其作为一棵竹子的命运是从“二婶”口中牵引出来的,身在农村的二婶,不以斑竹为美,反以斑竹为丑,并且还想挖掉斑竹,于是,斑竹的命运由‘等待被发现’转变到了‘架豆角架和苦瓜架’上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就出来了。在山中,人们不会欣赏斑竹的美,只能当成普普通通的竹子来使用。
行文中,采用的是自觉呈现的表现方法,作者一边讲过程,一边往重心牵引,最后让整件事情自觉地完成呈现,并没有介入作者自己的主观思想,但作者的主观思想又是处处可感的。
    “辞去陶瓷厂的工作回家”这是主人公自己的个人命运在发生改变,主人公结束了漫长的流浪生活之后带着一家四口人回到了山里。并且要从新适应山里的生活,要开始养鸡,养狗,种蔬菜瓜果等等。这些背景的描述是顺笔带过的,所以不会在铺垫背景的过程中影响到主题的自然深入。二婶的热情也是人之常情,二婶长期生活在老家,蔬菜瓜果肯定不缺,应该还会有富余,于是有了去二婶菜园子的事情。
    “只记得二婶的菜园子是在去学堂路上”,虽然轻描淡写,但是我们应该能体会到作者的用意,这里用了“学堂”,我作为村子里的一员,从小就生活中这里,从上学开始懂事,当然,每天上学都必须要经过二婶的菜园子,也要经过斑竹,但那时候斑竹认识我、我却不认识斑竹。时间像流水一样趟过,我作为斑竹的知音却一直无缘相识,这里面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是极其丰富微妙的,但作者依然轻描而过。
    “从前山流下来的溪水”,滋养着菜园子里的蔬菜瓜果,同时也滋养着斑竹。青菜长势喜人,当然斑竹也长势喜人,但青菜和斑竹的命运却截然相反,斑竹讨主人厌弃,被砍下来做了豆角和苦瓜的棚架,这里的“苦瓜”也在暗暗衬托斑竹的不幸。而我对斑竹的疼惜则在最后一句达到高潮,“我扒开层层叠叠的苦瓜藤,里面穿插着几十支斑竹,竹竿已经干枯得不成样子。”对二婶来说,斑竹被砍下来,竹竿在日晒雨淋中干枯腐烂那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而对我来说却是触目惊心的,虽然文字之中没有丝毫表现出来这种疼感,但是,如果你是个懂得欣赏斑竹的人,就会觉察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虽然这只是一篇散文,但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这篇散文都是诗的,从表现手法来看,作者一开始就铺开了诗意的背景,然后精心构置了斑竹的出场,平中见奇,最后又顺势深入,把斑竹的命运完整地表达出来。在背景衬托下,主题是得到了升华的,斑竹的命运不就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命运吗?
    从这首散文完全可以体会得到,诗与散文同为文艺,本质上没有绝对的界限,很多散文都具有诗的气质,不但散文可以写出诗的质地,其实小说、喜剧、电影、雕塑等等,都能够营造出完美的、与诗无别的感觉来。

2012年9月12日花土


《山路》
作者:hua tu

“阿海!起来。”
“起来!阿海。”
  喊了十几声,男人一点动静都没有,女人伸手捏住男人的鼻子。
  男人睁开睡眼,见女人气呼呼的坐在面前。
  “看看你的宝贝女儿,”女人说:
  “怎么了?”男人揉着眼睛问:
  “妹子在发抖,”女人说:
  “大热天的,发什么抖?”男人支起身子,爬到床的另一头,见女儿不停地颤抖,牙齿磕得‘咯咯’响。男人一摸女儿的手,手心热的发烫。
  “怎么会这样?”男人扭头问女人:
   女人一脸迷茫地看着男人:“我也不知道,上半夜还睡的好好的。大概是生病了。”
  “无端端的生什么病?”男人抱起女儿,女儿的身体就像一个火炉。
  “你想想,今天妹子去哪了,搞了什么名堂!”男人对女人说:
  “没去哪呀!一整天都和我在一起。”
   男人追问:“也没吃些什么?”
  “吃饭,喝了一支牛奶,就这些,”女人肯定地说。“哦,对了,还吃了两粒钙片。”女人说到钙片时脸色起了点变化。
   男人提醒女人:“没吃抽屉里面的什么药?”
  “我没给妹子吃什么药,就是...我给完钙片给妹子吃时,有点尿急,去了趟厕所,回来才锁抽屉,不会是妹子自己偷吃了什么药吧?”女人越说越觉得自己心里没底。
  “准是拿了什么药来吃了,要不现在怎么会这样?!”男人心里来了气,恶狠狠地盯着女人。
  女人一下子慌了神,看看男人,又看看女儿,感觉自己犯了个弥天大错。
“快去看看,妹子到底吃了什么药!”男人对着女人大吼一声。
  女人下了床,开了抽屉锁,翻弄半天,也搞不清女儿到底吃了什么药,转过头一脸无助地看着早已怒不可遏的男人。
  “快穿衣服!拿背带!蠢货!走!去卫生院,”男人有点语无伦次。
   男人把女儿放在床上,下床穿好衣服。女人过来要背女儿,被男人一把推开。“不要你背!”男人的脾气犹如火山爆发。

   夏夜,月华如水,一条小路弯弯曲曲通往山外的小镇。
  “宝贝!别怕啊!爸爸现在带你去看医生!没事的啊。”男人背着女儿走在前面,脚步飞快,手中的电火一晃一晃,像一把刷子,在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上涂抹。女人跟在后面,走几步,跑几步。
  “妹子要有个什么状况我把你剁成肉酱!”男人边跑边说:
  “你这个笨蛋,蠢猪。”
  “马大哈!”
   “再三说,药要锁好,不能让小孩接触,就当耳旁风!”男人一路骂骂咧咧。
  “再三说,不要骗人,不要说不苦,不要说甜,不要说香,不要哄小孩。”
  “苦就是苦,药就是药,你这个白痴就是不听。”
   ‘噗嗵’一声,女人摔了一跤,“我的鞋子掉啦!”女人在后面哭喊。
   男人狂奔起来:“活该摔死你!”

   男人一口气跑到卫生院。
  “放心,没有药物中毒现象。”医生说:
  “吊两瓶水就会好,”医生笑眯眯看着跑得大汗淋漓的男人和女人。
   医生补充说:“是打板子,小问题,以后注意点,别让小孩受凉。”
   只吊了半瓶水,女儿的烧退了,静静地躺在男人怀里。

   月光下,夜色依然灰蒙蒙的。
   女人背着女儿走在前面:“洗澡!洗澡!洗你个大头鬼”。
  “有你这么个洗法的吗?!”女人一肚子委屈,越想越气。
  “这么小的孩子,让她洗冷井水。”
  “锻炼!锻炼!有你这么个锻炼法的吗?!”
  “没事!没事!现在出事啦。”
  “到底谁是笨蛋?!谁是蠢猪。”
  “到家看我怎么修理你。”
  “给你生儿子你不谢我,还要我生女儿!有了女儿还这么霸道。”
  “倒了霉嫁给你这个野人!”
  “我不收你天收你这个王八蛋!”
  “明天开始分床睡。”
   男人一声不吭,跟在女人身后,手中电火寸步不离女人脚下的路。
   正走着,男人感觉有什么东西跟在后面,转过身用电火一照,原来是自家的狗,两只眼反射着绿幽幽的光。

2009年花土

  《山路》是刚刚写成不久的一篇小小说,说是小说,其实不如说是一篇散文,或者说是一首诗来的更准确些。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小说是我在写诗间中所写的,头脑中的诗意还盘桓未散。再者,有很多素材已经超出了诗所能表达的范畴,尤其是一些比较苦闷的题材,例如离弃,病丧等等...当然,也不能说诗歌就写不了这些题材,这牵涉到个人风格的问题。其次,因为传统小说和诗歌相比,体裁大相径庭,小说读之沉闷,而诗歌则失之情节。虽然本人酷爱诗歌,对于小说,同样还是欢喜有加的。艺术当中,有太多互相借鉴的经验,为什么小说就一定要读得使人昏昏欲睡呢?(个人感受)紧张复杂的故事情节就是小说唯一的选材对象吗?顺序渐进,逻辑推理,就是小说应该秉承的风格吗?诗歌可以借鉴国画小品,抒写出清新淡雅的诗来,为什么小说就不能呢?其实,从诗到散文,再到小说,是一个体裁的转变问题,诗是纯思维形式的文学,散文则稍加上了一点意识之类的逻辑思维在里面,而小说则基本脱离了诗歌的审美范畴,成了以故事为主的文学体裁。但我们不能就这样说,小说是完全和诗歌毫无关系的,毕竟,诗歌是一门最古老的文学,是诗歌催生了其他的文学种类,我们想象一下,在我们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既领略了小说通俗易懂所带来的故事震撼,又在枯燥的阅读过程中增加了小说的回味性,这样一举两得,难道不好吗?

      小说《山路》,就是我自己设想中的这样一篇小小说,故事的情节再简单不过,女儿生病了,年轻的父母不知就里,男人起初以为是女儿偷吃了抽屉里的药物,因此对女人怒不可遏。我想要表达的并不是山村男人的粗暴,因为男人的激动从侧面体现了对女儿爱护,可以说,生活中的男人是细致,体贴的,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但是,当最深爱的小生命受到威胁时,男人的理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反常,这是可以理解的。女人是全责照顾女儿的人,在不明不白的错误面前,也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思考能力,对男人的冲动行为看似逆来顺受,实质体现的还是对女儿的爱。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太常见了,所以故事本身可以说毫无吸引力可言。

     小说的结尾部分,也没有期待中的高潮到来。和前半段一样,描写的手法几乎也没有更改,看起来就是前面部分的翻版,略微不同的是故事情节的戏剧性转变。夫妻俩在医生的帮助下,明白了女儿生病的原因,这个重要的原因把前面的状况颠倒了过来。原来出差错的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女人的委屈和无处宣泄的愤懑只能从男人这里找出口,因此男人变成了前面的女人,而女人变成了前面的男人,一场闹剧无可避免。也许你还不太习惯女人的张牙舞爪般的发泄,但是,在偏僻的山村里,男人并不是一味的蛮横的男人,男人对女人的歉意只是没有从言语上表达出来。男人的关怀备至体现在他手中寸步不离女人脚下的电火里。而女人也并非就是那个张牙舞爪中的女人,细心地体会她口中的话,男人还是那个她依赖了很长一段日子的男人。女人的发泄只是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简单乏味的故事,发生在黑暗中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由始至中,贯穿其间的是男人和女人对女儿的爱上,对女儿的爱,就是对山村里这个小家的爱,这样的爱通过一个简单的误会呈现出来,是这篇小说的构思。山路上,一去,一回,采用了很强烈的对比手法,还有就是人物对话,为表达人物内心所采用的一连串的陈列,夸张,排比的句式,这些都是诗歌写作中常用的写法,通过加入这样的特殊效果,目的是为沉闷的小说减压,增加小说的语言张力和故事的含蓄美,从而达到我想要表现的诗意效果。

2009年花土

[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12-9-13 10:02 编辑 ]
发表于 2012-9-12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度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首散文完全可以体会得到,诗与散文同为文艺,本质上没有绝对的界限,很多散文都具有诗的气质,不但散文可以写出诗的质地,其实小说、喜剧、电影、雕塑等等,都能够营造出完美的、与诗无别的感觉来。

这点,赞同。前来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读一回,提读一下我家花土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诗性,不等于就是诗歌。这一点要分清础,散文很多时候需要蕴籍,比诗歌还要高难度,但并不能与诗歌并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下吧,,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花土老师!原来没了乡愁啊,所以感觉这首——
作诗,或许是您的创意呢;而作散文则是比较平淡了!
学习哦!这不一般的斑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9-12 10:47 发表
高度赞同。

写急了点,没表达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飞龙中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雪 于 2012-9-12 11:25 发表
从这首散文完全可以体会得到,诗与散文同为文艺,本质上没有绝对的界限,很多散文都具有诗的气质,不但散文可以写出诗的质地,其实小说、喜剧、电影、雕塑等等,都能够营造出完美的、与诗无别的感觉来。

这点,赞 ...

问好静雪,我想,诗!早已不是诗歌意义上的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没分行的文字比诗歌更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9-12 12:27 发表
初读一回,提读一下我家花土土

公主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9-12 12:34 发表
有诗性,不等于就是诗歌。这一点要分清础,散文很多时候需要蕴籍,比诗歌还要高难度,但并不能与诗歌并齐。

诗之悟,这是一道分水岭!有形的诗是折腾出来的,而无形的诗是不受约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明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羽飞龙 于 2012-9-12 18:12 发表
问好花土老师!原来没了乡愁啊,所以感觉这首——
作诗,或许是您的创意呢;而作散文则是比较平淡了!
学习哦!这不一般的斑竹!

这不是乡愁散文,当然,文字淡而无味。这是花土的文风,严格控制兴奋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09: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