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中年人

初来乍到,给大家敬一杯《葡萄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8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大理石》


      —— 博斯凯[法]


父亲:大理石。
母亲:玫瑰花。
出生地点:你心深处。
日期:无年之年。
学校:热风、马月学校,拒绝
白色的雪学校。
住址:想住而又绝不该住的地方。
职业:说大话,有时折磨大话。
宗教:海洋,当它驯服时。
爱好:在绝对中来回旅行。
特征:你太久的沉默。

    (胡小跃 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阳光之地 于 2012-8-28 21:23 发表

1、诗歌这种特殊文本构成与其他文学文本有本质的区别 ,诗歌的语法不同于常规语法 ,具体表现为 :拒绝判断、吊诡、解构约定俗成的语法等三个方面(刘晓南)
2、雅格布森说 :“诗歌的特性是对普通语言的有组织的违反 ...


你这个引申的角度是有些问题的,我们说的不是你引申的这些。而是结构建设与诗意还原的问题。如果从语法上去说,这两节早就不成立了,我们假设它成立,但我们觉得有还原上的缺陷。因此,你的这个引申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8-28 21:50 发表

赞同之地先生的观点。
诗歌是意识的能动,是“金子在天空中飞翔”的东西。它不是推理,而是依靠想象力来使诗意获得生命力的一种文本。



这个更是天马行空,使用诗歌的想象力来要求读者来接受逻辑上的推导问题,这个实质是在掩盖文本本身的缺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阳光之地 于 2012-8-28 22:20 发表
在具体诗歌文本中,“对等原则”的组合更为复杂,它不是日常语言的简单对等选择,而是在上下句、上下节之间,进行组合与选择的“对等”转换,在组合轴上两个看似不等的词,由于有聚合轴上的等值参照,表现在诗中就是 ...



恩。这两节正是缺了这种镜像的对称关系,它们不能还原到事物本身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8-28 22:42 发表
《父亲:大理石》


      —— 博斯凯[法]


父亲:大理石。
母亲:玫瑰花。
出生地点:你心深处。
日期:无年之年。
学校:热风、马月学校,拒绝
白色的雪学校。
住址:想住而又绝不该住的地方。
职 ...




这个说明什么,请引申出来,别认为拿个作品出来,就能证明另一个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28 22:51 发表




这个说明什么,请引申出来,别认为拿个作品出来,就能证明另一个是对的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诗歌可以还原的话,那该文本就可以还原成作者漫山遍野的父亲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漫山遍野不知道,是父亲可以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28 22:47 发表
你这个引申的角度是有些问题的,我们说的不是你引申的这些。而是结构建设与诗意还原的问题。如果从语法上去说,这两节早就不成立了,我们假设它成立,但我们觉得有还原上的缺陷。因此,你的这个引申不在我们讨论 ...

余怒 在《感觉多向性的语义负载》一文中说到:“语言依赖词语间的各种关系而显示意义,这些关系不是词语本有的,而是通过人的使用被附加。也就是说,使用生成规范,它不具有宿命性。因此,这些关系,我不愿将它称之为“因果关系”,而是称其为“人为关系”。所有用于人际交流的语言正是建立在这种“人为关系”之上。它是世俗生活的可靠保证,是非文学或反文学的语言工具论的支点,其中容不得荒谬和想象,与人的精神世界很少关联。说到“荒谬”,有必要在此作一番界定并给予正位:荒谬,在一般意义上,是违反逻辑与知识、非理性的、反常的,并为科学所证伪。然而,在相反的意义上,荒谬构成了对世俗生活和物质世界的疏离与超越,是对世界和经验的重组,在文学中,荒谬是想象的重要基石和源泉之一,其具有的价值应为我们所认识到。”
楼主的“葡萄”结成“琥珀”是人为关系,是“荒谬”的,但它构成了“疏离”和“超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8-28 22:53 发表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诗歌可以还原的话,那该文本就可以还原成作者漫山遍野的父亲了哈。



同意食神观点。诗歌不可以还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余怒 在《感觉多向性的语义负载》一文中说到:“语言依赖词语间的各种关系而显示意义,这些关系不是词语本有的,而是通过人的使用被附加。也就是说,使用生成规范,它不具有宿命性。因此,这些关系,我不愿将它称之为“因果关系”,而是称其为“人为关系”。所有用于人际交流的语言正是建立在这种“人为关系”之上。它是世俗生活的可靠保证,是非文学或反文学的语言工具论的支点,其中容不得荒谬和想象,与人的精神世界很少关联。说到“荒谬”,有必要在此作一番界定并给予正位:荒谬,在一般意义上,是违反逻辑与知识、非理性的、反常的,并为科学所证伪。然而,在相反的意义上,荒谬构成了对世俗生活和物质世界的疏离与超越,是对世界和经验的重组在文学中,荒谬是想象的重要基石和源泉之一,其具有的价值应为我们所认识到。”
楼主的“葡萄”结成“琥珀”是人为关系,是“荒谬”的,但它构成了“疏离”和“超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阳光之地 于 2012-8-28 23:08 发表



同意食神观点。诗歌不可以还原。



这个观点是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验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的意象运动超越经验,超越意识中能够发掘的体验,所有的诗歌想象都是不能成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28 23:12 发表



这个观点是错的

那么对于现代诗歌的观点,到底谁对呢?
我只是跟阳光之地先生的看法一致,没有说我们对于现代诗歌的观点就是对的。
现代诗歌,这个旷久的新生儿,你到底是长着几双翅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1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