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中年人

初来乍到,给大家敬一杯《葡萄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8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8-28 23:25 发表

那么对于现代诗歌的观点,到底谁对呢?
我只是跟阳光之地先生的看法一致,没有说我们对于现代诗歌的观点就是对的。
现代诗歌,这个旷久的新生儿,你到底是长着几双翅膀啊?!



否认还原一定是不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味”不可言说,只能“体悟”和“妙悟”;
诗无达诂;
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首诗去还原,变成一万个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9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审美有运思写作和阅读评论两个方向,写的方向是虚化人生,读的方向是还原诗歌。
诗人以无所告的内心面对古往将来无可告的他者,无论写或者读,都是幽灵相审。写的时候,还有一个可据的内心,读的时候,那个他者究竟是无所依凭,只有这能指之物,说着所指可疑的不确定物,令人费尽思索,读和写都在苦苦寻找真实的他者。
还原诗歌,这也许是一种与幽灵的面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9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可以分大体还原和局部还原,大体还原是常识性的东西,而局部还原是私人性质的东西。如果不对一首诗做大体还原,那么我们读诗的感受点从何处去找呢?大体还原的最重要一点是文本本身,文本的文字绝大多数都是死的,还有事件,人物,地理地点等等,都是大体还原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9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本的可还原程度说明了作者对读者的写作态度,因为大多数诗歌文本所针对的读者对象是一个不等数,所以,文本还原能还原到什么程度就说明了作者对读者的诚意。假如一首诗作者明知道文本只能还原到百分之二三十,依旧发表出来,那么,作者诚意是值得怀疑的,要么就是另有目的。作者写一首诗至少要让文本能得到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还原程度才算有可读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感谢诗歌报论坛的朋友们
感谢阳光
感谢花土
感谢千千
感谢大家
这里风气很好。水平很高。是个好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9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的“大家”里,有没有我酒桶啊?

问好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酒桶陛下。
老中不敢与陛下对饮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9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乖乖,陛下,吓我一跳。
回哪个朝代了?

嘿嘿,我喝酒差劲得很,一会儿就糊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9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中年人《葡萄酒》有感:

  诗人出题便谦称“初来乍到,给大家敬一杯《葡萄酒》”,可见他对《诗歌报》挑战者版块有所了解和愿意加入。从诗句“紫红的诗意和昨天从鹊桥吹来的风”来看,诗人恐怕还不只是简单地了解挑战者版块,而是对近来的“七夕有约”活动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呢!所以啊,飞龙初读此诗的留言中便借唐朝边塞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中诗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道出诗人的来意,并致以英雄凯旋般礼遇,欢迎中年人携《葡萄酒》一诗来到《诗歌报》挑战者版块!
  在领悟诗人这首诗歌写作背景以及创作意图之后,飞龙认为诗歌的主导思想是:歌颂“葡萄成长、收获,酿成美酒这一过程中的自然力量”(物象)和同“葡萄”关联的人类于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精神力量(具象)。既然是敬给大家(挑战者版块)的一杯《葡萄酒》通读全诗后,飞龙便暂撇开诗歌文本结构从诗歌的小处说说诗句中飞龙读解的寓意:
  【这串葡萄】——不是简单的一串葡萄,它象征着团结、成熟、蓬勃、向上;代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某项客观规律;或如代表一个团队的凝聚力,一种精神的力量。
  【把长了亿万年的火山岩  结成了琥珀】——火山岩是火山喷发的沉积物,其实“长了亿万年”并“结成了琥珀”则表示这是一种岩浆岩(当属诗人误解),此处借代不定的、涌动着叛逆的某种力量。而琥珀则喻指美好的结合,并与后句中的“琥珀杯”呼应。
  【把缠绕了几千年的地球  爬成了绿荫】——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居所,“缠绕了几千年”并“爬成了绿荫”则表示人类的文明历史是由人类自己一手创造,依靠的便是“这串葡萄”般的精神力量。绿荫指绿色生命,喻共同发展与繁荣的景象。
  【这串葡萄挂在藤架上  把这个秋天染得甜酸紫红】——“这串葡萄”在这里似乎直白成为:果实的收成在这个秋天,“葡萄”沉甸甸、甜酸紫红地挂在藤架上。然而,其中隐喻着一种精神力量的团结壮大、和谐盈实!
  【绿荫下  琥珀杯】——此句,前已作解。
  【紫红的诗意和昨天从鹊桥吹来的风  在挂杯之后  渐渐  沉  醉】——“紫红的诗意”前已作解。“昨天从鹊桥...”意指七夕情人节。“诗意”与“吹来的风”应该是指这次挑战者版块的七夕有约活动传来的好消息。“红酒挂杯”是饮葡萄酒过程的专用语,“渐渐沉醉”是说诗人随着一群人(或那个团队)一起逐渐陶醉在圆和的氛围里。
    领悟不周,仅属个见。曲解或不妥之处还望诗人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9 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8-25 22:47 发表
其实整首诗我从开始就覚得沒什么问题,因为我一直认为诗的重点就是看个人如果理觧诗人的”这串葡萄”所要表征的意涵
而我所理觧的”这串葡萄”它所要表征的就是”一个长久的生命”,这个长久的生命是”一个民族”, ...

这个我赞同 从地球的久远 人类的久远 葡萄酒的久远历史 再到如酒一样的爱情 古老的七夕神话
由远及近 而且也因为琥珀的色泽和葡萄酒类似 采用了琥珀的意象?
是否任何一首诗歌 不要全部都要从高度 深度 去多方位挖掘
我很赞同一句话 好诗歌可遇不可求
也许很多传世佳作 当时的作者并非如文学评论家那样的思路去创作呢

[ 本帖最后由 花小七 于 2012-8-29 03: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9 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26 22:29 发表
这串葡萄
把长了亿万年的火山岩
结成了琥珀

这串葡萄
把缠绕了几千年的地球
爬成了绿荫




这两个词,我怎么读都觉得哪里有不对啊



O(∩_∩)O~  我有个想法 只是我对化学和生物不熟悉
如果一定要 全方位理解和还远作者创作思路的话
是不是人类和生物的基因组织分子式 或者什么 和一串葡萄的形状类似 或者说从基因形成到基因链条 链状的延续,平时我们都说生物链如何如何 各种基因链应该用也存在吧
这样子的话 这串葡萄 应该能解释通了吧
因为全诗一直在讲从古至今的延续—— 地球 生命 美酒 爱情的延续 久远 和弥足珍贵

[ 本帖最后由 花小七 于 2012-8-29 03: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9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26 22:46 发表
这串葡萄
把地球几年的战火缠绕成了绿荫


这样主体结构就清晰了(不论诗意)


这个貌似不妥了 先有地球生物 才有人类及其文明 历史的久远 回溯度不够
似乎作者是从地球的进化和延续 人类的进化和延续 葡萄酒的进化和延续 再到爱情。。。。

[ 本帖最后由 花小七 于 2012-8-29 03: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9 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8-27 21:17 发表
这串葡萄
把长了亿万年的火山岩
结成了琥珀

这串葡萄
把缠绕了几千年的地球
爬成了绿荫

这两节经不起推敲是肯定的,
原因1,“这串葡萄”,这里的“串”和“结成了琥珀”,这里的“琥珀”不搭。结成了琥珀 ...



你这解读有些牵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9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诗、论诗------饮酒、品酒;宛若一场热烈的“诗歌酒会”呢。 再次感谢中年人朋友带给“挑战者”《葡萄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1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