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太白酒桶

太白酒桶诗选(先整理两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4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是“大多数时候,我不得不醉卧群峰,哪里也去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7-4 22:18 发表
真话,不说第二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路朝天

一边是汽车
一边是火车
路面上冒着蓝烟
铁轨间歇似呻吟
整个下午阳光明媚
风声不断
我走在空地上
两边来回看
没有一个是我能追上的

这里还是这种自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这两个诗歌在表达的手法是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空中看不见的
不只是风
一片叶子
和一片树林
都是看不见的
露珠在一片叶子上摇摇欲坠
另一片叶子
没有露珠
它在风中保持着安静
阳光穿透露珠的那一刻是短暂的
阳光穿透叶子的那一刻
也是短暂的
当你闭着眼睛
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你无法想像
一片树林中到底还有
多少片这样的叶子
多少颗这样的露珠

美的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美,另一种是人造美。比如黄果树瀑布,是自然景观,它呈现的是自然美。再如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就是人造景观,它呈现的是人造美。自然景观是浑然天成的,人造景观当然比较复杂的多,有的试图仿造自然美,有的则刻意烙下手工痕迹。
当然,还有自然美与人造美的混合,比如长城,长城修筑在崇山峻岭之上,与大自然混为一体。并且,随长城的年深日久,就愈发地与大自然融合无痕。

[ 本帖最后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7-4 22: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诗歌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螺旋似的上升或下降,并在最后一刻给出另一个更高层次的审美空间。
这是我的自我总结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空中看不见的
不只是风

一片叶子
和一片树林
都是看不见的

露珠在一片叶子上摇摇欲坠
另一片叶子
没有露珠
它在风中保持着安静

阳光穿透露珠的那一刻是短暂的
阳光穿透叶子的那一刻
也是短暂的

当你闭着眼睛
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你无法想像

一片树林中到底还有
多少片这样的叶子
多少颗这样的露珠

这是根据笔触分开之后的排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笔从天空划下,然后不停的在树林中抖动,并将冥想贯穿始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抽思,慢慢地抽,不断地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是这么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7-4 22:52 发表
我诗歌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螺旋似的上升或下降,并在最后一刻给出另一个更高层次的审美空间。
这是我的自我总结之一。

正说到这里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这么神奇地想到了同一个问题。好啊。灵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酒桶是一个表现欲特别强的人,这种人进入状态之快,还有他试图把读者也领入状态的专注程度都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话说的,好像我是个搞文艺晚会的主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空中看不见的
不只是风

一片叶子
和一片树林
都是看不见的

露珠在一片叶子上摇摇欲坠
另一片叶子
没有露珠
它在风中保持着安静

阳光穿透露珠的那一刻是短暂的
阳光穿透叶子的那一刻
也是短暂的

当你闭着眼睛
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你无法想像

一片树林中到底还有
多少片这样的叶子
多少颗这样的露珠

进入状态之后,结果会怎样呢?从发现“风”看不见这个奥秘之后,作者大概是因为自己无法解答“风”为什么是看不见的,因此对眼前的叶子和树林也视而不见了,并且,他试图说服你,他通过叶子,叶子上的露珠,阳光穿过露珠和阳光穿过叶子的同异特征,给出了“短暂”这个定论和事物的无限特征形成比对,最后给出穿不透的就是看不见的这一冥思玄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