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5 18:05 发表 那就是当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文学语言和形式来表达生活及其感受的时候,其多样性恰好类似于盲人摸象、莫衷一是,依我看,这不是文学能力自由自在的表现,相反是文学功能捉襟见肘的明证。——————我很清楚地阅读并思考了你这句话。你想表达的概念是艺术永远无法完美的表现生活,因此艺术必须低于生活,不要以高于生活的姿态来设计基本的检验标准。但是我依然不能同意这样的说法,毕加索和齐白石的东西已经完全不是具象的生活,而它们的东西却远远超过生活本身所表现的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5 19:33 发表 对同一个个体来说,假如他是一个自觉的文学创作者的话,那么无论是严重的时刻,还是平庸的日常,当这些生活被他写进作品的时候,他在创作中一定会感受到生活(及其感受)和文学(及其效果)的巨大差距。依我个人体验而言,文学远不及生活。 ————日常的情况下不能这样说,这个巴金是流着眼泪写完家、春、秋的,而我是流着眼泪写完蒲公英的中部的。比如小说不一定提供现实所发身的事件,而是作者进入到虚构的艺术真实中,去体验那个艺术真实的细节为他带来的情感冲突。艺术真实虽然受到现实逻辑的约束,但艺术总是比现实更自由一些。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往往比现实更爱之深切,因为后者是自我审美理想的对象化。 ===========流着眼泪是生活,流着眼泪写出来的文字是文学,同意吗?写出来的文字和这些文字所要写的(状态、对象自身),两相对照,你认为哪个高?我坚决认为文学高于生活是错误的,一定要选,我宁愿选生活高于文学。我不耐烦于造神,我宁愿忙于指出人的美好就在人间。 所以这种审美生成首先是在生活中生成的,文学用语言的艺术将之传达并传达给读者(最广义的读者)。不是因为我们使用了语言的艺术而使庸常生活获得诗意表达,而是我们对庸常生活的诗意感受最后交由语言的艺术将之传达。这不仅仅是个次序问题,而是它的本来面目。 ————在一定程度上你是合理的,但是艺术本身就是生活,语言本身就是实践,通过实践语言而调动知觉,美感的状态往往就通过语言而不断深化,进而发生了审美中断的现象。很多时候只有在审美中断里,革除与现实的直接关系,才能达到忘我和物我统一的境界和审美愉悦。审美中断下发生的愉悦,不是日常化下的诗意切入可以比拟的。换言之,诗人可以在语言的实践中实现诗意,我很多时候也不是在诗意的现实中进入诗歌的,而是通过语言进入诗意的世界。 ======语言的世界是语言的世界,在那里它有它自身的价值和美感,只要它不越界,它不要居高临下地欺凌和嘲笑现实的世界,我才懒得去理会它摆弄自己的风骚。所以,你不说文学高于生活,我也可以不说生活高于诗歌。假如你一定要说,那我只好跟你对着干,而且我自信我略占上风。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5 20:11 发表 特殊情况,在物我统一的境界中二者其实也是一样的,都能做到大美无言。艺术本身就是生活,艺术实践也就是一种投入,那没什么审美距离上的逻辑漏洞啊。这个事情真的很难办。。。。。
原帖由 蔓哚儿 于 2012-6-6 10:48 发表 楼很高。楼楼都很热闹。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6 11:40 发表 现在我再把语言重新分配给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去思考如何?语言本身是生命知觉的对象化,那么语言本身就带有一切人化的特征,语言与认识主体在艺术实践层面是生命感相通的事物,通过语言就是通过语言的生命意义,或者就是通过生命的意义。由此一切语言和语言的关系都反映了人,甚至是世界的先在逻辑,语言学就上升到行而上的层面去思考了。 从这个角度论证,语言和知觉在本位上也是同一个事物,因此语言作为实践和生活,一个基本的语言要素,或者语言和语言的先在逻辑,是能够把我们领入生命的知觉中的,并对自我生命的逻辑,甚至是世界的逻辑加以考察。这就是海得格尔所表达的“根植性语言”,这种思路怎么有点泛神论的味道,即逻辑是先验的,并不预先设计意识的蓝图,而是呈现意识的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讲,才真正回答了实践美学中,艺术生存和日常生存的不同,即诗意是审美中断的一种投入的忘我状态。那么诗意是有层面之分的,更深一层的诗意是在想像生成时发生。 表面上看它是一种疯子(有时候又表达为天才)的直觉主义,但疯子的天才本质上它又是唯理主义,即本体的先验逻辑的问题。有时候写作也是这么回事的,并不预先设计表意,但最后总能在结构中找到意识的具体,包括其逻辑推演的自显过去。那么“内在”的写作是作者生命的最真实、最本质和最自由的演义,是语言的演义,是世界逻辑的自我演义。这样一来,我又要摆上神台,讲来讲去都离不开泛神论。思考又扩大了,这个话题就此打住吧。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6-7 15:42 发表 无差别,就是大境界。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6-7 15:45 发表 一早就告诉你了,文学高于生活的结果,往往是人独论或者神独论。而我又不喜欢泛神论这个词,我宁愿把它叫做未知。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7 16:01 发表 对了,天放我有一个观点交给你,或许能对你会有所建树———“无”的本质是物质。不知道你对此有过思考不,但我不想参与这个话题了,只是提出来让你留意一下。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6-7 16:21 发表 也许给出“空”这个概念会好些,呵呵。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7 14:48 发表 语言先于理性和生活的缺陷 —————阅读天放的《语言带领我上升》有感 翻开笛卡尔的思想,他认为意识和肉体是一组平行的概念,精神不是肉体变化的结果,强调理性的意义。笛卡儿信任的是“自我”的显意识,很显然他忽视了意识和肉体的共生性,也分割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显意识和肉体内在的运动在笛卡儿看来,甚至是互不影响的,二者之间也没有相互作用。 后来这个缺陷由斯宾诺沙加以修正,认为人的精神是“人的肉体的观念”,但人还意识到自己的活动,有自我的意识。所以斯宾诺沙把自我意识定义为“肉体的观念的观念”。斯宾诺沙同时也认为,只有当精神掌握了肉体变化的观念时,自我的意识才能认识自己。斯宾诺沙可以讲是西方直觉主义的先锋,认为直觉的知识是最高级的知识。但他没有把直觉知识和初级感官经验的知识,加以鲜明的区分,但他关涉了直觉是理性层面的直觉,即直觉是对观念的直觉。 但奇怪的是斯宾诺沙斥责了“想像”的不适当性,即他把“想像”当作了初级感官经验去理解,这个问题直到萨特才被澄清。即想像是观念性的对象化,本质和斯宾诺沙的直觉知识是一致,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是人们在感性的想像中思考,在想像中又对象思考,于是对象物就成为思考的承载物,有其具体的意旨。这么看来人的知觉是有境界之分,有外感官下的知觉知识,又有对观念的知觉体验,而观念的理性就是对外在感官知识的检查。 但在我看来“外感官的知觉”和“观念的知觉”都是肉体的观念,理性也必须接受肉体的检查,只有通过肉体的检查,观念性知觉才被自我接纳为合法,否则它极容易是伪的。佛罗伊德就通过“道德的超我”指示出理性的一部分虚伪性,因为道德本属于理性的范畴,是自我显意识的一部分组成。因此显意识联系了本能的冲动,又联系道德对本能的抑制,道德和显意识的联系更紧密一些,所以在他的学说中,有时候会把超我和自我又混淆起来表达。 后存在主义的萨特充分发挥了佛罗伊德精神分析法的意义,他指出人的显意识是“他人意识”,这里就带有“道德的超我”变相的说法,即“他人就是地狱”。换言之,自我的意识来自外在影响,一旦带有社会契约的强制意义,就带有道德的味道。海得格尔的存在主义之所以同构于世界,崇尚孤独的情感,从某个方面带有对道德话题的回避性,而倦缩在世界。后来海得格尔的情人学生阿伦特.哈娜提出了“行动”的概念,通过马克思“社会人”的论述,把海得格尔的存在主义从闪躲的世界引领出来。哲学对于他们之间来说,简直是最浪漫的诗歌。 这么说来对显意识的迷信需要被打破。人是活在社会中的人,人性受到社会契约的强烈羁绊,人的显意识是活在“自我”和“超我”的世界中,充满了对人的本性的源敝。所以萨特就颠覆了笛卡儿对脱离物质层面的“纯粹理性”的嗜好,破坏了意识和肉体的平行关系。同时他也颠覆了斯宾诺沙关于“想像”对揭示真理的怀疑。 他提出意识的本质就是“超越”, 因为他把“自我意识”解释为“他人意识”,那么超越的对象本质其实是“他人意识”。存在主义就是在人的孤独中,打开想像功能下的生存之地,回到大地的本真之所求真自己。知觉的对象永远是真实存在的客体,是人类本我意识最本质和自由的呈露,艺术的想像充任了它。如此反观笛卡儿的理性主义,笛卡儿就是活在教会和道德十字架下的笛卡儿。 最后,回到“生活高于诗歌”,生活经常是一个被自我和超我所伪装的世界,是被理性所抑制的世界,本身对于个体的自由是一个不完善的世界。而诗歌的语言先于理性,是知觉先于理性,充任了人对自己本质的求真“指示”和“执行”。语言先于自我和超我的理性是本我的先验逻辑,是宇宙秩序对人过于理性化的纠正,并通过人不自觉的情感流露和对象化想像,实现了自然的意志(泛神论一把吧)。观念上,如果我们失去了对本我意识的尊重,人就会连“爱”都残疾掉,并失去了爱的权力。由此那个所谓的个体亲证原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了,我相信一只石鳖只要稍微挪动一下身体,就会把伟大的尾巴暴露,除了灌水就是无能。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7 16:01 发表 谁站上风都不紧要的,万法都会归宗的,你引出我的参与,但我也会留下一些有意义的事物。最重要的:这是学术的精神。对了,天放我有一个观点交给你,或许能对你会有所建树———“无”的本质是物质。不知道你对此 ...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6-7 16:45 发表 真的,我对未知满是敬畏,不会轻易对未知做出判定。 我也对上风下风没什么兴趣,我喜欢获得确定的知识,就算是某种论域内的,我也喜欢。 至于学术,我写过一首我的学术史,就是幽默。 ◎学术史 有一天,一个 ...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7 17:01 发表 我以前也有过一个自娱的笑话:人类是从哪个部分开始进化?曰:屁股。何以见得,请举证。请看猴子的屁股,那里是最早掉毛的。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7 19:57 发表 感谢天放先生授课。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4-3 0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