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阿莱妮 于 2012-2-15 13:28 发表 呵呵,俺自己走了,看你深仇大恨的样子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2-15 13:21 发表 上帝不过是一个发问的总枢纽,当存在不创造其自身,那么人的精神必然无限地对象化于它。正是这种对象化的不可终止性,导致了人的创造力的无限性,即人因为它二分的思维方式,它不可能实际地达到物我统一的理想性 ...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2-15 13:35 发表 后来我改变了主义,还是把阿莱妮的笑声留下来吧,作为日后的纪念章。另外天放的虚性写作,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那就是尽管他的意象非常多,意境空间广阔,但他的语言并不僵硬,不机械,不以唐突为新颖,因此显得圆润和顺畅,给人流溢的美感。他的陌生化处理能建立在身体朴素感中,秉持了他实证的精神,而事实是虚性和实在二者在诗歌中,并非是矛盾和对立的,只不过它们通达现实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前者是内在地沟通于现实层面,而后者把现实层面直接地表征于语言。这个评论还是要加上去。...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2-15 14:24 发表 谢谢果兄,这个是不少人的归途,而我还是终于终止了我的 或者说是人的 终极价值,只给他保留了一个(现世的)相对的意义。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2-15 14:34 发表 都是有其价值的,不管你作出如何的方向性选择。之前我依然有担心的,这种担心从我认识你的第一天就有,那就是你对虚幻过于吹毛求疵了。因为实际语言的刺激和快乐,往往和诗意逻辑有很大的关系,这毕竟是写作的一大片花园。从这次的创作中,我也就松了一口气,原来天放也是那么烂漫的。总之,我们并不苛求那种捆绑式的一致性,只是想开多一条通途而已。...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2-15 14:51 发表 我依然很清楚地分辨我的写实类文字和写虚类(我视之为作伪)文字,绝不混为一谈。这个也是自觉的,坚持起来尤其困难,但不自苦如此,就很容易放纵自己从而流放语言,从此踏上损害语言包括诗歌的不归路。语言的快感 ...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2-15 15:04 发表 我也是一样的,如果现实没的事物,我绝对不去生造,不去矫情。我很欣赏你对自己的控制,我对语言的泛滥者一贯不以之为天才,那不过是一种锻炼式的语言体操。但很多人愿意把它视为天才,应该把他们和荷马明确地划分开来,因为多数时候我只看见语言的喧哗,而背后的知识体验却是个空洞的彩球。这里我们是志同道合的,严肃的长篇诗歌创作应该再耐心些的,共勉吧。 ...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2-15 15:12 发表 我给你的第一个跟帖只有四个字:吾道不孤。相信你还记得。
原帖由 广东阿樱 于 2012-2-15 15:22 发表 每一节都很精彩,天放,我喜欢你写这样的诗歌,意象丰盈,顺畅自然。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2-15 15:26 发表 恩,实际当时我并没有太多锥探这句话的深处暗示,我必须确证你是否是悟道的,所以我并没有马上回复你,我还要去观察一些事物。如果你不实际性地具备这个深度,特别是具体的知识历程,那么我几乎不会和你有太多深入的交流。因为我实际更看重一个人知识历程的丰富,而不在于他是否马上给我指出一个上帝的存在。我对你的了解还是从累计的回帖中深入的,而实际最后我所能为兄弟提供的事物,其实也没有多少,你有自己明确的分析和道路。这点就非常足够了。 ...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2-15 15:36 发表 假如当时不是存了在红颜做点廓清和树立汉语新诗的事情的想法的话,我就不会去跟那样一个帖子……还好,会碰见的终归要碰见,呵呵。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2-15 20:44 发表 天放,我强烈要求你第三节复归原稿的表达,你改动后,其中寓言性的神秘感和哲性几乎被你线性(理性的条理化)干掉了,甚至连意境空间的清晰度也暗淡了下来。实际它不存在表达不清晰的地方,因为存在主义写作往往并不是一开始就向你提供“有知”的,恰恰相反,你往往写下感觉的对象化后才能获得对其思想的抵触。你读多几次,看看是否和我的感觉一致。 没有月亮 我们什么也看不见的今夜 ——————这里是意境的照亮,意境是以自身的事实的存在为客观效果的,语言一旦进入诗意,语言一般意义上的现实逻辑会失效的。你说的看不见是“希望”这个概念而已,而不代表你的脑海不呈现夜的意境。 猎人回到家中 他们把网留在你必经的路上 我为你朗读荷尔德林 读到林中空地,就再也读不下去————这是被意境照亮后的事件的呈现。 没有月亮 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这句漆黑一片了,原来情感能量的灌注,悖论性的张力消失了,成为扁平无奇的宇宙原型。 今夜—————仅仅两个字的表达力量,照射度不够啊,因为空间的大小是需要能量的灌注的。 猎人们也陆续回家———————“陆续”把戏剧性给消解了,因为它并以结果为呈现,神秘性降低了。 他们把网留在你必经的路上 我为你诵读荷尔德林 读到林中空地,就再也读不下去————事件则不能在审美中断后的空间中,更好地自显了,因此它的精神力就矮化了。 你没有必要过去考虑思想的过于确证,你只是把思想的感觉带进那个维度里,在维度中自然生成表述就行了。只要是意境空间,光和黑暗的氛围无处不在,这是想像和梦境的基本特点,它会简直地暗示你精神的处境。原来的文稿是一个整体来的,味道大得多,而你把它割裂开来,就等于把你的维度收得很窄了。这就等于说在一个小房间里装了个大家具。 天放给你一个命题,意境和那个客观宇宙的关系。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9 19: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