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阿莱妮 于 2012-1-13 23:50 发表 我在呢,我的结论回旋于那句话从文本独立出来的意义里。回来吧,抬腿然后放下(艾略特),一步步回来中肯定一个命题:假设先于命题。一切讨论如此展开。 过程主义没什么不好。结果主义依然。都是主体的选择中与客 ...
原帖由 阿莱妮 于 2012-1-14 00:07 发表 谢谢石侃,天放,依依,往后不定期的讨论一下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2-1-13 23:34 发表 彼时,天空或会轰然关闭。带血的羽毛落满大地。请不要悲伤。 “彼时”就是那时候,因为是未来态,带出“或”的不确定性。“天空”的“关闭”是诗意风发的关闭,当然诗意的风发勾连于人生精神的高扬性,取消了当然就一片血迹了。“羽毛”是飞翔,和之前在树下的坚持同构,“落”为坠落也。如此,“请不不要悲伤”所带有的责难性必然施加于审美客体。如此回观“彼时”,则为花已成冢。 ...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1-14 00:16 发表 彼时,总让我想起《金刚经》上的起句:彼时佛在……,但它确如你所说的与或字相连,获得未来时态和不确定性。轰然关闭我没看出其诗意风发,轰然是突发性和爆破力,关闭是返身的姿态和抑制的能力。羽毛确实关联于飞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04: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